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荷兰艺术巨匠伦勃朗:以光影描摹起落人生 于无情中处处深情

2020-12-08 11:30:01
相关推荐

17世纪的荷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画家,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特鲍赫、莱斯特等,他们共同成就了荷兰艺术的黄金时代。

伦勃朗是其中很特别的一位,他的人生经历堪称狗血,绘画风格也饱受质疑,直到数百年后其价值才真正被世人认可。

那幅曾经被众人嘲笑并弃若敝履的《夜巡》,摇身一变,成了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伦勃朗也成为荷兰的一张名片。

伦勃朗,《夜巡》

人生际遇沉浮,在光明与黑暗之间,伦勃朗没有被黑暗吞噬,而是最终活成了一个艺术史上的传奇。

他的人生经历、绘画风格,以及其艺术成就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都成为后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

01 伦勃朗其人:高光时刻之后,是一落千丈的人生

如果有一个“悲催画家排行榜”,伦勃朗一定榜上有名。

他的经历和两百年后的另一位荷兰画家——梵高大不相同,梵高是一生未被主流艺术圈认可,始终困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

伦勃朗则曾经有过高光时刻。33岁时的他,在阿姆斯特丹已经小有名气,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娶到了出身富裕之家、美丽娴淑的妻子萨斯基亚,还搬进了价值1万3000盾的豪宅。

1635年的这幅画像里,伦勃朗和萨斯基亚身穿华服,伦勃朗的手举香槟酒杯,画面中洋溢着幸福与甜蜜的气氛。

伦勃朗,《与妻子萨斯基亚的自画像》

但到了1642年,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他的人生基调被彻底改变。

先是因为定制画作《夜巡》引起争议,一度闹上法庭。

之后不断滑入更深的深渊:订单缩水、挚爱的妻子萨斯基亚去世、有严苛限制条款的遗嘱、前女仆纠缠不清并屡次起诉,到最后走到破产的边缘。

当他以为这已经是困境的极限时,命运又给他更大的打击:唯一的儿子提图斯在新婚后不久去世,陪伴多年的情人亨德克里奇又撒手人寰。

在人生最后一两年里,自画像中的伦勃朗,早已没有了少年时的神采,他平静地望向画框之外,眼神中却写满了历尽千帆后的沧桑与黯然。

伦勃朗,《自画像》

对于伦勃朗来说,人生的高光时刻来得如同幻梦一般,短暂的幸福之后,是漫长的苦难与黑暗。

在谈话节目《圆桌派》上,嘉宾蒋方舟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所谓高光时刻,可能是你获得了一些原本不属于你的东西的时刻。而这些东西,很可能会被迅速剥夺。

茨威格的小说集《人类群星闪耀时》中,也写过类似的故事。

一位名叫鲁热·德·利尔的法国工程兵,他在几个小时的时间里,写出了脍炙人口的《马赛曲》。当这首曲子成为法国国歌之时,鲁热却被世人遗忘,他变成了一个性情乖戾的小人物。直到一战时期,他的遗体才被移葬进荣誉军人堂。

伦勃朗和鲁热在境遇上相似的,但他们又有很大的区别:《马赛曲》是鲁热的成名作,也是他一生的绝唱。

而伦勃朗始终在绘画上进行尝试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因此,伦勃朗的成就并非昙花一现,他的创作生命力要更持久。

02 画者伦勃朗:因值施技,成为荷兰风俗画派的先驱

伦勃朗所处的17世纪荷兰画坛,吹来一股追求清新自然的风气,风俗画逐渐成为主流。

从大的社会背景来看,当时的荷兰一跃成为海上强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市民阶层成为新兴的中坚力量。

他们多信仰新教,崇尚朴实、简单、勤勉的作风,这也影响到了他们的艺术偏好。他们不再追逐“鲁本斯式”的宏大主题,而是偏爱日常化的生活场景。

作为职业画家,伦勃朗接受来自不同阶层的订单,他的作品中也传递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首先,从作品整体来看,伦勃朗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风俗派画家。

伦勃朗对风俗画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他本人留下来的600多幅油画作品中,多为肖像画和历史、神话主题画作,这些画作通常尺幅较大,属于贵族、市政部门或者收入丰厚人群的定制件。

他的素描和版画作品则多以描摹生活瞬间为主,蹒跚学步的儿童、怀抱幼儿的母亲、街头浪子与妓女、门口的乞讨者等。这些作品或是随手收集的素材,或是出售给普通家庭的装饰画,价格往往较为低廉。

伦勃朗,《抱孩子的妇女》

这样的做法,法国艺术评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称之为“因值施技”,也是伦勃朗作为一大家子经济来源的现实考虑。

其次,在历史和肖像画中,伦勃朗经常赋予神“人格化”特征。

伦勃朗在绘制历史、神话和宗教画时,他没有采取传统的做法,即通过美化模特,让他们看起来具有神圣的光环,而是将神“世俗化”。

在他的画作中,圣家族、拔士巴等“神”都被赋予了人格化特征,就像平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人物:圣约翰举着斧头劈柴,年幼的耶稣在母亲怀中玩耍,刚刚沐浴完的拔士巴低头擦拭身体。

伦勃朗,《圣家族》

在伦勃朗看来,神圣与日常之间,或许并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的界限。如果不是事先看到画作的题目,观者可能无法第一眼判断其主旨所在,这种特别的处理方式,大大拉近了神与寻常人之间的距离。

再者,在素描和版画中,伦勃朗用寥寥数笔,勾勒出最生动的场景。

荷兰风俗画派的一大特征,是“小”,从尺幅到主题,莫不如此。伦勃朗的素描、版画等作品很好地契合了这一主题。

他的笔触极为简洁,但在捕捉人物的动作、姿态、神情方面,却十分精准生动。

在这幅《街头演奏者》中,画面左侧是沉浸在演奏之中的乐者,他的身边围绕着一群人,似乎也被音乐所感染,沉醉于其中。伦勃朗用看似凌乱的线条勾勒出他们的衣褶和帽子,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安静的氛围。

伦勃朗,《街头演奏者》

从数量庞大的素描和版画中,可以看到伦勃朗深厚的绘画功力,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细微至极的观察力。正因为如此,他的画作中才始终有着让人感动的魔力。

03 艺术与道德:看似无情,却处处深情

在一些情况下,艺术家会被视为“无情”的代名词。

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妻子卡米耶临终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抓起画笔,在画布上留下卡米耶气若悬丝的场景。

莫奈,《临终前的卡米耶》

伦勃朗也有类似的举动。一方面,他的作品中常有“无情”之作。

《卧在病床上的女人》《床上的女人和仆人》《患病女子躺在床上》《病中的萨斯基亚》等,均以重病在床的妻子萨斯基亚为模特。他还会带着学生到刑场上,对着刚刚被施以绞刑的犯人画速写。

伦勃朗,《病床上的萨斯基亚》

另一方面,他和萨斯基亚的婚姻生活中,萨斯基亚数次怀孕,但只有小儿子提图斯活了下来,一年之后,萨斯基亚就因为感染肺炎而死。但他的素描作品中,却有大量的描绘母亲陪伴幼儿的温馨场景。

伦勃朗,《一位女人和被狗吓到的孩子》

那么,当伦勃朗在绘制这些画作时,他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呢?是充满悲悯与爱,还是仅仅把对方当作绘画的对象?

关于这一问题,艺术评论界有不同的观点。

西蒙·沙马认为伦勃朗“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罗杰·德·皮勒、拖黑-布尔日等也有类似的看法。

在他们的眼中,伦勃朗的作品中饱含着对于世界、对于人性的沉思,是富于思想性的。

然而,艺术评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倾向于认为,伦勃朗笔下人物的美好形象与他的思想、道德价值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他甚至提出“他(伦勃朗)身边的人扮演着辅助的角色,成为这个不知满足的艺术家的灵感食粮”。

换言之,当伦勃朗在画画时,他考虑的不总是思想层面的高尚与否,而是追求艺术上的完善。

如果从观赏作品的感受角度分析,我们也会发现,伦勃朗的“无情”中,其实不乏真情。

第一,伦勃朗对人物的观察与剖析并不仅限于家人,他也是一个狂热的自画像爱好者。

从十几岁到临终前,他的自画像有100多幅,他不吝于表现年轻时自己的张狂与骄傲,也毫不掩饰老年时的疲态和忧伤。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依然能够保持对自我的深刻审视,也从未失去对观察身边人与事的热情,是他保持创造力的秘诀所在。

第二,伦勃朗的画面中并非只有“美”,观者能从中感受到流淌的真实情感。

在素描作品《两名女子教小孩走路》中,两名女子弯下腰,手紧紧握住尚在学步的小孩,期待他迈出自己的人生第一步。

伦勃朗,《两名女子教小孩走路》

伦勃朗画少年时的儿子提图斯,右手拇指托着下巴坐在课桌前,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一束光稳稳地打在提图斯稚嫩的面庞和手上。

这是画家眼中的模特,更是父亲心里的儿子。

伦勃朗,《提图斯》

《卧在病床上的女人》系列作品中,伦勃朗也能准确地捕捉到妻子眼神里的哀伤,她在为丈夫和儿子的未来有无尽的担忧。

从这样的角度分析,作为艺术家的伦勃朗看似无情,实则处处深情。

曾经有学者评价伦勃朗为“光影大师”,他对于光影的处理和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伦勃朗的一生,恰如在光明与黑暗中穿行,但他用手中的画笔,将黑暗绘制成光明,照亮惨淡的人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世人的不解与嘲讽中,达到艺术成就的巅峰。

参考资料:

1、《艺术或生活:图说伦勃朗 艺术和道德》,茨维坦·托多罗夫

2、《日常生活颂歌:论十七世纪荷兰绘画》,茨维坦·托多罗夫

3、《伦勃朗1642》,张佳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热爱生命的作文300字 感动的作文题目大全 端午节作文四年级400字 一件伤心的事作文500字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作文 开学第一天作文800字 我的成长故事作文800字 我最喜欢的老师英文作文 青春正当时作文600字 小人物的魅力作文 今年湖南省高考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200字 起承转合的作文范例 为自己喝彩作文300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万能开头 期末考试后的反思作文 刚柔并济的作文素材 爱是温暖的作文600字 我的房间英语作文50字 我爱春节作文300字 今年广西高考语文作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作文 以爱为题的作文400字 写朋友的作文600字初中 新年礼物作文400字 我的爸爸600字优秀作文 成长真好作文600字 美丽的菊花作文300字 翻越那座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