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孩子犯错 受挫 父母该怎么做?一个细节决定孩子未来成就的高低

2020-12-08 23:40:01
相关推荐

文 / 魔斯妈妈

法国著名纪录片导演雅安·贝特朗在《人类》这部电影里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15岁的杀人犯,从小一犯错就会被继父打。继父总是说“打在你身,痛在我心”,“打你是因为爱你”。于是,他误以为“爱便是伤害”。在之后的日子里,他伤害了每一个他所爱的人,并且以伤害他们的力度来衡量爱的程度,最终走上了杀人的歧途。然而真正教会他爱的却是被害者的亲人。对方选择原谅他,并给他温暖和宽慰。于是他才终于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

这个少年犯在讲到被宽恕的时候,泪流满面。那一刻,所有人都会相信:只有爱,才能真正救赎一个人。

这个例子虽然极端,但个中的道理和话语我们听起来并不陌生。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懂得向孩子正确表达爱呢?尤其是当孩子犯错误、受挫折的时候,父母该如何面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犯错或者受到挫折时,父母的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成就的高低。

一、 孩子犯错,父母通常会有的几种错误表现

前几天,儿子班级群炸窝了。原因是午休时间,班级里过于吵闹被学校抓了个现行。据说,打牌下棋的、搞恶作剧的、吃零食的……啥都有。老师气不过,把视频传到班级群里,点名批评。

于是家长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不听话就留校罚站,再不听话就断他的粮卡;有的说要像我们读书时那样,老师带个教鞭打手板;还有的说,打牌好啊,干脆跟孩子们一起打牌下棋好了,多和谐啊!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本书中提到孩子犯错时,父母通常会有的几种错误的表现。

1、 国王式

国王式的父母,通常会对孩子的错误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尤其是被老师批评时,为了配合老师的教育,或者为了自身的面子,这类父母通常都会严肃制止孩子的行为,继续借着老师的批评责罚,甚至打骂孩子。心里还会想:总算抓着你的小辫子了。平时说你你不听,这回老师都说了,看你还有什么狡辩的。

2、 小丑式

小丑式的父母,通常会比较漠视老师的批评,一笑置之。这类父母比较推崇放养式的教育,平日里对孩子的关注不够。但为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他们会以开玩笑的方式来面对问题,事实上在回避问题。比如前面例子中,老师禁止学生午休期间打牌,一位爸爸说,跟孩子一起打呗,不就都相安无事了?也许这是开玩笑的话,但确实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3、保姆式

保姆式的父母,通常比较溺爱孩子。生活中,他们对孩子关怀备至,但在教育上却很少花功夫。当老师批评孩子时,这类父母大多会以“孩子还小”、“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来宽慰自己,忽略问题。有愧疚心理、亏欠心理的父母,通常会有类似表现。这类情况在单亲家庭或者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比较多见。

二、国王型教育最常见,伤害也最大

1、每个父母的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得以映射

20世纪末,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脑科学研究团队发现,人脑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细胞,叫镜像神经元。

这一发现在心理学、生物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引起了巨大轰动。传统探究现象学的哲学家认为:人必须要亲身经历,才可能真正有感受。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让人们意识到仅仅是看到别人的表情或经历的情感状态,就能在内心刻画相应的情感。人类的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同理心等等都建立在镜像神经元的基础上。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愤怒苛责、软弱妥协、玩世不恭,这些都会像镜子一样映射在孩子的大脑里,产生类似的情绪和行为方式。当足够的情绪和行为被储存、积累在大脑神经系统中,就逐渐形成了一个人特有的行为特征。好的会映射,坏的也会映射。

影片《狗十三》讲述了一个叫李玩的女孩从童年走向成年残酷变化的过程。这部影片深刻反思了中国式教育,引发几代人热议。一位网友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以前我曾是李玩。现在我想知道,如果我成了李玩的爸爸,我该怎么办?”看这部影片时,我也在想,如此压抑着自己来换取成人世界门票的李玩,也许有一天就会变成她父亲的模样。

2、不懂得向孩子传递爱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上述三种行为模式中,国王型的父母最为常见,对孩子的伤害也最大,因为这种模式中的父母关系,最缺乏真正爱的连接。就像前面杀人犯的例子,父亲用强压、暴力来解决问题,孩子最终也是以暴力来解决问题。父母认为那是对孩子的爱,孩子也拿伤害当作爱的衡量标准。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中,严厉的父亲被当作是一个褒义的存在。孩子被父母责罚,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反思我们的教育方式,“爱之深,责之切”,很多父母都在用“爱“来作为伤害孩子的借口。但是,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苛责、强压式的教育,既不利于解决孩子当下的问题,也不利于孩子长期的人格发展。

当父母作为绝对权威,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要求孩子,却不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时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对抗、叛逆,或者自卑、软弱的负面性格。同时,也很容易让孩子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做事优柔寡断,不自信,甚至心理上产生焦虑和抑郁。

为什么有些成年人到了四、五十岁,对家庭关系曾经带来的伤痛仍然无法释怀?因为,父母不懂得向孩子正确的传递爱,真的会影响这个孩子的一生。曾听说过一句话: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出“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句话,道尽了家庭关系中不懂得传递爱,有多么让人心痛。

三、 孩子犯错或者受挫,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种。但不管哪一种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必须是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这里,分享一点我的建议。

1、 先关注孩子的感受

不论老师说什么,在与孩子沟通之前,都先听听孩子的说法。不要去否定、打断孩子的表述,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考适应孩子的想法。适当地回应,肯定孩子表述中你认可的部分。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共情。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尤其是受挫的时候渴望抚慰,犯错的时候渴望被谅解。所以,任何情况下都要记得表达出自己的关爱。就像歌词中写道: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这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效沟通的基础。

2、队友思维,任何问题都一起面对

孩子犯错,父母盛怒之下常常会责备孩子“你你怎么不对,你应该怎样”。所有的“你“都在把孩子往外推。孩子受到挫折,本身就处于无助的状态。如果父母还在苛责、数落孩子,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个时候,父母忘却了“我们是一家人”,也忽视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为什么不能把孩子成长中的一次坎坷转化成培养亲子关系的契机呢?家人的意义不就在于有困难互相帮助,有事情共同承担么。

一个家就像一个团队。如果希望这个团队做出更好的成绩,首先需要的就是凝聚力。父母有时候过于强调孩子要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有挫折要自己扛,却忽略了温情的力量。孩子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怎么就不能和孩子一起清理干净呢?孩子被老师批评,怎么就不能说上一句“别担心,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彼此值得信赖的队友”?

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孩子才会更有力量去面对问题。

3、复盘整件事情,寻找可改善的空间

前两步是基础。基础打好了,第三步才水到渠成。

尽可能客观地与孩子复盘整件事情,让孩子思考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被批评?哪里做得不好?和睦、友善的氛围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放松。在这种环境中,孩子更能够专注思考问题本身。复盘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说教,尽可能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孩子独立思考、梳理事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

孩子的成长,最终是靠内驱力。单纯靠外力的推动,都是走不远的。

当然,也有其他的情况。比如孩子觉得自己没错,被冤枉了,或者意识不到问题所在,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这种时候,父母的沟通要遵守几个原则:

(1)引导孩子正视问题,不以家长的理解力来作为评判标准,应该以孩子所处年龄段的理解力来衡量。

(2)任何时候,孩子感受到委屈,家长都应首先予以抚慰。如果是父母自己造成,可道歉。如果是外人造成,先引导孩子学会包容。极端事件,可帮助孩子出面沟通。

(3)不追求完美解决问题,只关注当下可改善的空间。

任何孩子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需要父母有充分的包容、充分的耐心,等待孩子逐渐地开悟。每一次问题来临,都是一次孩子成长的契机。每一次的进步都是一次量变,为最终的质变做积累。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 250字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风作文 语文作文题目 节日的作文 作文650字 150字的作文 面对 作文 面对作文 周末作文 烦恼 作文 日常作文 作文800字高中 瞬间作文 力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