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 说说我从中得到的3点收获

2020-12-09 00:45:01
相关推荐

这本书我几年前就想看了,可是我想看的书实在太多,而我时间精力有限,只能一本一本地看,再加上我这人做事比较拖沓,上周才从网上把书买回来,又花了三四天的时间看了一遍。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两名大学教授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最初出版于1940年,后来又经过多次修改和增补,曾经在很多年里都是畅销书。

顾名思义,看书名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有关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作品。作者在书中把读书的目的分为三类:获取资讯、娱乐消遣、增进理解能力。

一般来说,为了前两种目的而读书的话,基本没有什么难度,具备一定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胜任,也不需要太多的方法和技巧。

因此,作者开门见山就提出,“这本书是为那些想要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增进自己对世界的认识,那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对你来说就是很有价值的。

读完之后,我总结出了以下3点收获和感悟:

一、有没有自己的方法论是业余爱好者与高手之间的分水岭

大概是从初中起,我就喜欢上了读书。我不仅喜欢读书,还喜欢买书,因为我喜欢读纸质书。每次搬家,搬书都是一个艰巨而令人头疼的任务。

正是由于上述的缘故,我一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是懂得如何读书的。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我认识到自己在阅读方法上还存在很多欠缺和不足。

因为我并没有形成自己读书的方法论,只是靠着习惯和本能。在阅读方面,我其实一直都是一个业余爱好者,跟真正的高手还差了一座喜马拉雅山。

高手做事都有自己的方法论,而业余爱好者只是凭着自己的本能和习惯。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读书,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

比如,有的教育专家就建议,应该让孩子从小掌握一种兴趣爱好,并且到达比较专业的水准。这么做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以后可以靠这个吃饭,而是清楚高手与业余爱好者之间的区别。

这样,他以后即便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心里也有个数,因为他已经清楚真正的高手是什么样子。如果一个人从来都没有在某个领域达到比较高的水准,他可能会一直自我感觉良好,其实就是只井底之蛙。

就拿读书这种小事来说吧,我们很多人从小学到大学读了十几年的书,可是总结出读书方法论的有几个人呢?能把阅读变成一种艺术的更是凤毛麟角了。

而本书的作者却能够把读书变成一种艺术,详细分析阅读的不同层次及其对应的方法,不断修改完善,打磨出一套有关阅读的通用规则,让普通的读者也能够运用这套技巧去阅读。

如果我们在属于自己的领域内,也能够像这样总结出一套可以通用的方法论,不断补充完善,就像工匠那样把它变成自己的一种手艺,就可以脱离业余爱好者的层次,进入高手之列了。

二、无目的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

上文我已经提到过,作者在书中强调:

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就是要发展一种比较方便的通用阅读规则,使得普通读者也可以借用这种方法去读书,在此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当然,作者的目的并不是说我们不要为了娱乐消遣和获取资讯而读书,他只是认为这两种行为不需要什么努力就能做到。而且,一个人如果掌握了阅读的艺术,之后再去为了其他目的读书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如果我们想要通过读书的途径获得心智上的成长,就必须要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也就是要有主动精神,要动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一定要带着问题去读书。

胡适先生在一次演讲的过程中就说过:“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

宋朝大儒张载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这两位先生的话都是想要表明一个观点: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提出问题来,然后在阅读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尝试回答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用方面的。

总之,读一本书的时候,要带着目的,尝试搞清楚一些问题,比如:

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他的观点的?作者的论证是否合理?是全部合理还是部分合理?我读完这本书后从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勤动手做笔记,能把上述问题的答案写出来。我们不仅对整本书要运用这种方法,还要具体到每个章节,甚至每个段落。

而且,仅仅知道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成为一种习惯。

当然,并非每本书都值得花费这样的功夫和精力,而是要有所选择。诚如培根所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作者书中提倡的阅读方法就是适用于那些少数需要咀嚼消化类的经典书籍。

三、 一定要虚心,不要预设立场

叔本华曾经发表过一个深刻的见解:通常,妨碍我们发现真理的不是事物那诱人犯错的虚假外表,同时也不直接是我们悟性不足所致,而是因为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这些虚假的先验之物——对抗着真理。

叔本华的这个见解与《楞严经》里的一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句话就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

这些话其实都是在告诫我们:做人一定要虚心,要放下自己的成见,不要用成见来看人看事。因为一个人有了某种成见,就是先有了立场,之后他考虑问题就一定是站在这个立场之上的。这就好比一个人戴了一副有色眼镜,然后他看见的任何事物都带有这种眼镜的颜色,他的认知就一定会出现很大的偏差。

在读书方面,也是如此。作者就认为“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就不要轻易批评。”

我在网上就遇到很多人,开口闭口骂传统文化,实际上这类人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仅仅限于道听途说,或者断章取义的几句名人名言,连这方面的经典书籍都没有正儿八经看过几本。就这种人还自称有思想,不是贻笑大方吗?

还有另外一种比较极端的人,我发关于西方哲学方面的文章,他们就评论说“比中国的《道德经》差远了”、“西方的哲学家不是疯掉就是自杀”……

实际上,西方比较出名的哲学家少说也有上百个,自杀和疯掉的也只是极个别现象,占得比例极小。“西方哲学家不是疯掉就是自杀”这种议论,完全就是无稽之谈。这种人可能压根儿就没读过西方哲学家的著作,也没有对西方哲学家做过具体的了解,就想当然得出这种极端的言论。

至于那种动不动拿《道德经》说事儿的,我敢说他对哲学也不了解,只是听人说《道德经》博大精深,老子境界很高,然后就想当然认为自己懂哲学了。至于老子到底高明在哪里、《道德经》究竟是什么意思,他们也是一知半解,并不真正关心。

像上述这两类人,在没有对某些事有清楚的了解之前,就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之外,只能暴露出自己的肤浅,并不能真正起到沟通的作用,更加不可能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心智。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受到自己的个人特殊经历与认知水平的限制,想要做到完全没有丝毫成见,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在对某个人、某件事或者某本书做出自己的评价之前,需要尽可能全方位、多层次地掌握相关知识。还要能够区别出事实与观点的不同,要“小心求证”,讲话要有证据,总之,一定要虚心。

四、总结

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最终能走多远,除了出生和运气之外,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人格特质和认知系统。而要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最快捷的方法莫过于读书,阅读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伟大的思想家们留下的作品。

如何阅读这些经典思想作品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呢?《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

两位作者经过多年时间打磨出一套关于读书的方法论,分享出来,告诉我们在阅读的不同阶段可以运用哪些方法,有哪些注意事项。我们只要认真学习贯彻这套方法论,在阅读中刻意练习,养成好习惯,就可以不断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完善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

读完这本书,我有一种感受:这本书不仅是关于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它更是在传递一种做人做事的理念。因为不仅读书需要有方法论,需要虚心,需要主动,需要有自我要求,需要养成好习惯,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记格式怎么写 小学生活二三事作文 我的房间作文4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 美好的回忆作文400字 寒假计划作文400字 我很重要作文600字 抄一篇写人的作文 第一次做饭400字作文 没想到真没想到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书作文300字 写一件事的作文400字 新学期新计划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300字 描写雪的作文300字 过春节的作文300字 假期生活作文300字 希望作文600字初中 被老公打屁股作文 一年级作文大全50字 关于植物的作文300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文 我为什么点赞作文 申论大作文万能模板 我和别人不一样 作文 海洋馆一日游作文 寒假作文100字 美的瞬间600字作文 一件小事作文600字 回老家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