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蓉漂诗人(作家)——参与生活美学的新成都人系列②:朱光明《小河秋意图》

2020-12-09 08:40:01
相关推荐

有一种生活美学叫成都。这种美学魅力,不仅在于成都的美食、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更重要的是它的包容与宜居让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因为难以抗拒最终选择成为“蓉漂”,成为新时代的“新成都人”。为此,红星新闻特别策划推出“蓉漂诗人(作家)——参与生活美学的新成都人”系列,推荐他们的新诗、新文与新书,以飨广大读者朋友,共享成都生活美学。

最近,在成都市作家协会、四川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成都作家·新力量”系列新书中,作者均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优秀“蓉漂诗人”。其中,来自四川大巴山的90后“蓉漂诗人”朱光明比较打眼,除了他的诗集《小河秋意图》出版后迅速引起文坛关注,还因他对成都的两次“选择”。最初,他向往成都,成为“蓉漂”;后来摇身一变“京漂”。如今,他坚定地把成都作为自己的精神栖息地,再次成为“蓉漂”。

他以写诗的方式参与成都生活美学,成都也用梦想的名义照亮他的生活。正如他被成都接纳的心情之诗“少小离家,满城芙蓉花接纳了我/成为我荒芜少年唯一的色彩”,以及他在成都生活的感悟之诗“如果要在成都生活一年,那就要把生活慢成一辈子来过//在成都喜欢上一个女孩,我慢慢地喜欢”。

周末读什么好书?今日,红星新闻推荐90后“蓉漂诗人”朱光明,和他的新书《小河秋意图》。

《小河秋意图》

作者:朱光明

出版: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

『周末读书』

成都,是他的“光明之河”和“希望之河”

——读朱光明诗集《小河秋意图》有感

◎左手

二〇一七年七月的某个晚上,程川、莱明与我在成都小巷撸串之后,便一同前往“蓉漂诗人”朱光明的住所摆龙门阵。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朱光明,方形眼镜框支撑起瘦削而坚毅的面颊,平静的眼神仿佛已然洞察人间世事,散发出这个年纪少有的成熟与淡然。会面的瞬间,他试图用精瘦的身子抱起我,在这样的拥抱中我感受到骨骼的质感、河流的呼吸以及大巴山深处迷人的心跳,而这些奇妙的感受也都自然流淌于他的诗歌作品当中。后来,读朱光明的新书《小河秋意图》,我深感他是一个善于从日常生活提取诗意的人,而且他在诗中反复书写的河流,其实就像这些年奔波的生活写照。

他的诗中河流就像奔波的生活

作为先是“蓉漂”后是“北漂”然后继续选择“蓉漂”的青年诗人,朱光明的诗歌作品具有蜀人的风骨、拙朴的质感与平实的品性,他携带着少年时期浪漫主义的梦幻,进入大城市谋生与写作。其间,朱光明经历了“大巴山-成都-北京-大巴山-成都”这样反复的转折与奔波,恰似一条河流的奔流不息:

一条河流的流经路线,向南走了,又向东走/向东走了,又向北走,向北走了,又向南走/如此循环,如此往复——《一条河流的成名史》

而这些生命足迹都逐渐渗入其诗歌表达中。也可以说,他的诗中河流就像他这些年奔波的生活。

朱光明诗歌中关于“河流”意象的书写与挖掘相对而言较为突出,《河流》《河流之美》《金马河边的芦苇》《我原谅了一条河流的全部》《岷江》《白沙河》等众多诗歌作品对于“河流”意象的不断“拼贴”与“强化”,使之转化成一幅漫长、深远、情节曲折的“河流意向图景”,诗人试图将这些年漂泊的“无根感”,寄托于河流的“流淌”“潮汛”“清澈”“悲哀”与“暗语”当中。读懂诗集《小河秋意图》“河流”这一意象,也就慢慢进入了诗人的生活历程与精神动态。

作为朱光明诗歌写作的重要向度,“河流”这种独特的“观演视角”进一步拓展开诗歌的空间维度与时间历程。随着“河流”意象的推进与演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如此众多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大山里流出”(《如此纵多的河流》),而“出了巴山,河流走向了低处,浑浊”(《出巴山记》)、“小重山已过”之后(《故乡河流的悲哀》)、接着“河流对大地写下缠绵悱恻的情书”(《平原礼赞》),最后“在东海里物我两忘”(《一条河流的成名史》)。“河流”成为诗人娓娓道来的写作方式,由此也成为“故乡”“村庄”“梨花”“高原”“雪山”“洞庭湖”等一系列相关意象的“连接体”与“导火索”,这些意象带着故乡绵绵的思念、异乡淡淡的愁绪以及对生活持续的期许,共同生成朱光明诗歌的意象群落,与诗人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构成诗集《小河秋意图》中重要的“建筑结构”。

另一方面,“河流”也成为诗人寄托情感、施展抱负与倾诉的对象,“一条河流/承受的东西,比我多得多”(《河流》)、“小河的上游住着我心爱的人”(《春潮》)、“我了解一条河流/如了解我的前生今世”(《河流之美》)、“我时常羡慕大地上那些奔腾的河流”(《九月》)、“当一条河流从我的身边哗哗流过/在低处,呼应着我的内心深处的暗语/我便原谅了它的全部”,从这些诗句中可窥见一斑,河流承载着诗人的“爱情”、“思乡之情”、“内心愁绪”与“向上动力”。

他的诗意提取源于精神栖息地

值得一提的是他为人处世的乐观。作为从大山中走出的90后诗人,朱光明一心要到大城市发展,无疑会有许多波折,承受生活给予的“幸运”与“不幸”,却总能像河流一样“学会拐弯”,诚实地生活。他是一个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取诗意的人,他的诗意提取主要源于精神栖息地。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诗意河流从家乡流至成都,也就成为他生活的“光明之河”、“希望之河”。

新诗写作的重要动机,或者说最终目的之一是忠实于内心,并写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思考,提取诗意,淬炼情愫,并借由诗人独特的美学特性与清晰的语速、节奏,形成属于自己的语言磁场。这种意象化的磁场、碎片式的场景、梦呓般的叙述,经由一组,或者多首诗歌作品拼合诗人在诗歌中的“完整形象”,并让读者体会到诗歌饱含情感的语气,以及日常生活中诗人内心世界的生长与蜕变过程。如果说要从诗集《小河秋意图》中探寻朱光明诗歌意象的本质源头,必定涉及诗人自身磁场与生活经历,其精神栖息地。

除了“河流”系列代表诗,朱光明的“火车”系列也饱含着诗人刻骨铭心的生活情愫与经历,并借由《关于火车的推理》《火车穿过大山》《火车驶过我的村庄》等诗作中“火车”意象的空间转移,与《贫民窟》《重庆,重庆》《车过武汉长江大桥》诗歌作品中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而这种空间的错位与情绪的对比也成为“河流”这一诗歌意象生成与流淌的必要条件,借此勾勒出诗人的精神宇宙。

每当读到朱光明的诗歌,我都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诗人给我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往往成为诗人作品当中最为迷人的部分。诗集《小河秋意图》充分印证了我的这一感受,其诗歌肌理与诗人本身的独特气质构成了某种和谐的“生命共同体”。尤其当我读到

一只蚂蚁举起的重量岂止那么多/如果我们重新审视,倒置一下视野/生活在大地上的蚂蚁/举起的就是整个世界”——《一只蚂蚁举起的重量岂止那么多》)

诗人成熟、质朴、精瘦的形象顷刻间浮现眼前,诗作中“蚂蚁”的诗歌意象自然而然嫁接于诗人的个人磁场,而就是这样一只“弱小”却能“举起世界”的蚂蚁,在四处漂泊中试图寻找精神的栖息之所,并实现个人抱负。

朱光明在诗集《小河秋意图》中流露的“朴拙”与“平实”,形成了一幅幅写意图景。从诗歌构成内涵、现实转化成语言的能力、独特的主题演绎以及逐渐呈现出来的复杂化写作体验来看,朱光明诗歌的写作向度与动机不断促使“诗歌、现实、诗人”构成三位一体的融贯系统,其作品值得更多人仔细品味与研究,其未来写作态势值得期待。(作者左手,本名王华,诗人、诗评家,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博士)

『另一种品读』

朱光明从小在乡村长大,年少时叛逆的他却有着一种极具“正统”的诗歌抒情,他以温暖的笔调、澄明的吟唱,去回首岁月,打量现实,俯身自然,从中探寻人与世界、生命与自然的多重联系。在这个浮躁而快速的时代里,朱光明诗歌中宛如明月清风一般的抒情秉性,恰恰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诗歌品质。——熊焱(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

作为被巴山蜀水养大的诗人,身形瘦削的朱光明天生是座独秀峰。这位自中学时期就自印诗集自称学渣的狂热诗写者,从“蓉漂”到“北漂”,再回归“蓉漂”,一直都被诗歌照耀,心有光明。赤诚人写赤诚诗,朱光明的诗作是人诗合一的诗坛暖流,这本《小河秋意图》便是朱光明的山河长卷、成长史册、俗世悲欢……读来唏嘘,不已。——沙白(新华网悦读频道主编)

朱光明写了不少关于山水、自然的诗,尤其是“河流”,或许“河流”是他生活中熟悉的对象。他在诗歌中不厌其烦地提到了许多河流的名字,诸如岷江、金马河、白沙河……我想完全有理由说,河流是朱光明比较偏爱的意象,而且在“河流”这个意象上,朱光明倾注了许多难以言尽的情感。我觉得很多时候,朱光明既是在写河流,更是在写自己,以及自己这一代人。——冯雷(文学博士,北方工业大学副教授)

朱光明的诗歌在抒情的布局上就是在抒情达意,他的诗歌统一了轻松与沉重的色调,诗歌的节奏、措词和线条有着语境上的豁达与恣意。“世界在我走进山林的那一刻/瞬间小了下来/几棵大树就撑起整个天空/几堆黄土,几块石头就填平了大地”,在90后诗人中很少体现出这种诗歌抒情意味上的豁达征候,常见的词语在朱光明诗歌中变得明澈而辽阔,情感起伏棱角分明且湛然透彻。——樊子(著名诗人、《诗歌月刊》编辑)

朱光明,1994年生于四川万源,90后代表诗人。巴山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曾参加第八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先后获得第二届巴渠文艺奖、第三届中华校园诗歌节一等奖、第三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樱花诗赛二等奖等文学奖项。入选诗刊社编选《我听见了时间:崛起的中国90后诗人》《2019年中国诗歌精选》《30 Under 30 - 90后中国诗选》(新西兰中英双语诗集)等文学选本。《小河秋意图》是其第一部诗集。

『他的成都情诗篇』

《蓉城记》少小离家,满城芙蓉花接纳了我成为我荒芜少年唯一的色彩在这座异乡的城市里,我拼命长大用白衬衣修饰过往的身份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为了爱情,向心爱的姑娘表白让梦想开花抚慰内心的浮躁终日沉迷于小说中的人生衣锦还乡,抑或浪迹天涯实际上,只是为了平凡的生活

《观岷江》越往南走,它懂得越多比如南下三十公里,到了新津它就会懂得南江芦苇的苍茫金马河被拦腰斩断的痛楚以及两岸村庄、植物的美丽人们生活的幸福、困惑岷江把沿途所遇到的通通咽下把它们消化成胃里的泥沙当泥沙开始咆哮、喧腾、翻滚还有什么可以阻挡岷江前进的步伐去而不返的悲凉?顾及?思念?层出不穷的堤坝?水库?城市?谁又可以告诉我:是生活的泥沙多?还是岷江的泥沙?如此众多的泥沙是否也可以用来沉淀一生漫长的时光从成都到眉山,有那么一刻我觉得我更像是坐落在岷江之畔的东坡湖,畏畏缩缩想跟它走,却又伸手把它留

《在成都的慢节奏生活》

成都的时间过得很慢,“少不入川,老不出蜀”的古言在我脑海一晃而过之后,便跑得不知踪影在成都生活一天,要当成一年来过,过日子像过年一般如果要在成都生活一年,那就要把生活慢成一辈子来过在成都喜欢上一个女孩,我慢慢地喜欢,慢慢地追求慢到她都等不及了,变被动为主动,找我恋爱,找我结婚在成都街头和朋友吃饭,三荤五素,再加两打啤酒就可以从晚上十点,喝到凌晨一点,喝到老板困意绵绵哈欠连天在成都人生不是拿来拼的,是拿来享受的正如盖碗茶不是喝的,是要用时光来品的在成都的慢节奏生活里只有我口袋里的钱,花得流水一样快

(编者注:以上诗作有部分删节)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青藏高原的作文 家庭温暖作文 生活就是一首歌作文 仓鼠作文三百字 小学生写人作文评语 四年级美丽的秋天作文400字 蜡烛作文400字 三年级摘抄作文 作文编写童话故事 作文有趣的汉字 描写弹古筝的作文 遇见什么半命题作文 考试失利重新振作作文 牡丹花作文300字三年级 动物小白兔作文 争做安全小卫士作文 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作文600 作文00字 thenandnow作文 第一次打预防针作文 玩淘气堡作文 介绍黄河的作文 西沙群岛的作文 观察大蒜作文 我最喜爱的游戏作文 请假条作文格式 新年趣事作文600字 我的奶奶作文结尾 写校园的作文200字 150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