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李白杜甫很像的两首诗 很多人比较过 都不如诗词大会康震的点评

2020-12-09 15:45:01
相关推荐

唐代诗坛高手如云,但最为人推崇的当属“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至于他两谁更胜一筹,虽然历来也是争论不休,但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种主观性的问题其实并不好给出答案。不过他们有两首诗,写得特别像,所以一直以来都被历代文人拿来比较过,千年来一直难分高下。那么到底是哪两首诗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

一、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一直比较有争议,但大体是在公元724年-公元726年,是李白青年时期离别家乡所作。

这首诗起首两句便交代了李白的游历路线,出蜀以后李白便乘船到了遥远的荆门外,目的地是去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紧接着两句则是描绘了李白一路乘舟而来沿途风景的变化。穿越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风景也从一座座山峦叠嶂变成了广阔平坦的原野,“随”之一字可谓精髓,写出了随着船只的行进诗人的视角也随之变动的那种空间流动感,让人耳目一新。

描写完两岸的山峦,诗人的视线又转向前方,只见奔腾的长江水滚滚而去,似乎是流入了荒漠辽远的原野,无形中衬托出天地的辽阔,似无边无际,“入”之一字也体现出了诗人初出茅庐的豪情壮志,有喜悦也有对于未来的无限希望。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则是从不同时间描绘了长江上的景象。夜晚,皓月当空,俯瞰江水中的月影,就像是从天外飞来的一面镜子。这是诗人说出来的景象,而诗人未曾说出但也能让读者感受到的是夜晚的风平浪静。因为倘若有风浪,月影便会动荡,也便不能成镜。白天,阳光照射,抬头看天上,此时的江水蒸腾,在阳光的照射下幻化出海市蜃楼的奇绝景象。而之所以能才出现这样的景象,正是江岸辽阔,天空高远所致。倘若是在三峡,两岸山峦耸立,是看不到这般景象的。

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虽然这风景壮丽,但是看着脚下的江水,诗人不由想着它从故乡陪着自己一路奔流而来,送别着自己。对于第一次出门远游的诗人来说,又怎能不留恋生养自己的家乡,这种怀念惜别之情自然而然便流淌而出。

二、杜甫的《旅夜书怀》

《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这首诗的创作年代也一直有所争议,不过比较被认可的说法是创作于公元765年,此时的杜甫在成都的依靠严武去世,所以他只能带着家眷离开成都前往忠州。这首诗就创作于抵达忠州之后。

这首诗起首两句便奠定了全诗凄清的氛围。微风吹拂着江岸边的细草,桅杆高高耸立的小舟独自在月夜下停泊。有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所谓的“细草”、“独夜舟”其实也是表明了诗人的近况,如同这江边的细草,江中的孤舟一般。

紧接着两句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很像,不过李白写的是白天的景象,诗人写的却是夜间的景象。向远处望去,原野辽阔,在远处天地似乎都相接连,这也让天上的星星看上去低垂下来,月光照在奔流的江水之上,似乎在随着江水一同涌动。诗人此时的心绪是愁苦的,情绪是凄冷的,为什么写出的景象却这般宏大呢?其实这正是以天地之广阔,星空之璀璨来衬托自己的渺小和孤独,更是将诗中的凄清渲染得更为悲凉。

通过前四句的写景,后四句诗人开始直抒胸怀。自己的名声都是来源于所写的文章,现在自己老了生病了只能被撤职。这里其实是在说反话,杜甫一生抱负远大,他想的是一展才华干实事,也想着一次你而得名,而不是像现在智适应文章而得名。而当时他被撤职也并不是因为老了病了,而是因为被排挤。这里之所以这么写,就是为了反讽。最后两句诗人的情绪也酝酿完毕,于此喷薄而出,不由感叹,我这样飘零像是什么呢?不正像那在广阔天地之间挣扎求活的一只沙鸥,深深地体现出了诗人身世飘零的感伤之情。

三、其中差异,被康震几句话说清楚

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和“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管是从形式还是意境上来说都是十分相像,想来也是杜甫模仿李白所作。因为相似度有点高,很多人都很容易将这两首诗记错,诗词大会上就曾考过这方面的问题。

只要熟读诗句,其实这道题并不难。难的是理解这两首诗,毕竟这两首诗很相像,其中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道题公布答案后,现场嘉宾中的康震老师就点评了这两首诗。虽然历代文人都曾比较过这两首诗,但在笔者看来都不如康震的点评。

康震老师说,李白和杜甫,身处同一个时代,而这两首诗都是诗人在离开四川时候所写。但是两者之间其实是有区别的,李白离开四川是主动的,是杖剑游历,那是走向盛唐。而杜甫离开四川是被动的,他的依靠严武去世了,他没有办法了,所以他是走出了盛唐,对他来说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得不说,康震老师的点评虽然不多,但是却抓住了精髓,“走向盛唐”和“走出盛唐”更是一言便概括了李杜两首诗的区别,令人叹服。

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这两首诗,大家有什么看法?还有对于康震老师的解读,大家认可吗?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长城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500字 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上册作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 描写雪景的作文 过新年的作文 我的朋友作文600字 写事作文300字 打屁股的作文 父爱作文 初中作文600字 家乡风俗的作文 劳动最光荣作文 作文纸条 暑假趣事作文 勇气作文 300作文免费可抄 作文400字优秀作文 暑假生活作文 禁毒作文 老师我想对您说400字作文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400字 十年后的我600字作文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 工匠精神作文 仙人掌作文 学骑自行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