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七夕 说说你不知道的牛郎织女

2020-12-10 04:50:01
相关推荐

今日七夕,可是糟糕的身体却不合时宜的出了问题,手机那头某人的担心在不断闪出的"唠叨"中就能感受到,又一次让某人担心的不行,心里像小时候做错事儿了一样的愧疚。可是转 念间还是在想"疫情后的第一个浪漫节日怎么过?",在翻阅资料的时候竟然发现了很多毁童年的"七夕秘密",反正没有约会,不如一起来聊聊"牛郎织女那些事儿"。

七夕节,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堪称为"中国情人节"。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代。然而当时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却与如今被广为歌颂的爱情故事大相径庭。

在《中国牛郎织女传说·民间文学卷》中有记载:牛郎听取了成精的老牛的建议,趁着仙女下凡在河里洗澡的时候,偷了织女的衣裳,让织女不敢上岸。牛郎跳出来威胁织女,说你要是不嫁给我,我就不还你衣服。织女无法,只好答应。

从此牛郎走上了迎娶白富美,登上明镜高堂的人生巅峰。然而婚后的织女每时每刻都在想方设法拿回仙衣、逃离人间。这故事放到现在,妥妥能成为国产电视剧的"逼婚"情节啊。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情节,即"藏衣防妻"。如吉林盘石民间版本的《鹊桥相会》中"牛郎背着织女,把她穿的长袖衫埋在门旁的石头底下"。河北石家庄地区版本的《牛郎与织女》里,牛郎"黑天白日地守着织女,总怕她跑回天上"。

看了上面的内容,是不是感觉织女成"弱势群体"了?大家别小看了织女,她可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如今的传说中,天神下界追回织女,牛郎担子追妻,结果王母娘娘用金簪划水银河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追不上织女。

可是在宋代龚明之《中吴记闻》中拔簪划成河的人的却正是织女本女!《中吴记闻》中记载:"昆山县东,地名黄姑。父老相传,有织女,牵牛星降于此地。织女以金篦划河水,河水涌溢,牵牛因不得渡。"意思是:在昆山县以东有个叫黄姑的地方。相传曾经有织女、牵牛星下凡此地。织女用金篦划河,涌溢的河水让牵牛不得渡河。

不仅如此,后世对牛郎织女这对小情侣也有记载,而且他们两地相隔背后也另有隐情。天帝棒打鸳鸯的理由不是我们所熟知的看不上牛郎,而是嫌织女不务正业。

南北朝任昉《述异记》中有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意思是:天河的东边住着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年年在织布机上劳作,织出锦绣天衣,自己都没有空闲打扮容貌。天帝可怜她独自生活,准许她嫁给天河西边的牵牛郎。织女出嫁后荒废了纺织的工作。

天帝大怒,责令她回到天河东边,只许他们一年相会一次。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乌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乌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乌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被文人墨客说成虚有其表了。《诗经·小雅·大东》有记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看那天上的银河,河水粼粼在放光。但见天上的织女,一天七次行路忙。虽然一天七次行路忙,却总也织不成美丽的花样。看那明亮的牵牛,不能来回驾车辆。诗中织女不织布、牵牛不驾车,这是在借星宿讽剌西周贵族的不劳而获。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有没有被众说纷纭的版本搞得摸不着头脑?其实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牵牛织女的故事版本实在是数不胜数,而且都不尽相同。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

但是好像在建国前少有"最后公主与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这种美好结尾的版本。建国之后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才不断加入时代元素,将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变成了自由追求爱情的典范,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凄楚缠绵的样子。

不仅是牵牛织女故事版本的演变,传统七夕节实际上并不是情人节。在古代,反而是元宵节更有情人节的意味——因为元宵节的时候男女老少都可以自由外出,不用受宵禁的束缚,未婚的情侣们得以相聚。比如《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夜情终身;《两京新记》中记载了南陈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

写到这里突然也没有了跟风过七夕情人节的欲望了,倒不如七夕许愿,留着过元宵去。

事实上,真正的七夕节,不秀恩爱而是秀智巧,它是"一个有关学习"的节日。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意思就是:凡间的妇女在这一天里集体向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宋代以七夕为"女儿节"。女子站在庭院中,用帕巾蒙面,仰望星空,许下心愿,或是对月穿针,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是抓一把蜘蛛,放在盒子里看蜘蛛是否结网,或者摆设香案,盛陈瓜果,如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焚香膜拜,要是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那就是讨得了"巧"。

而在清代《月曼清游图》中,有一幅名为《桐荫乞巧》的画,描绘的正是京中"七夕"风俗:七夕之夜,女人们以碗装水置于庭院,然后将一束针散放其中,人们争相观看在水中呈列的图案,据说图案的形状越好看,放针者的手就越灵巧。

不同朝代不同地方的习俗都各有千秋,但是不变的是七夕节回归传统的一份热忱和对历史文化的一份热爱。时至今日,移风易俗,七夕"乞巧"和古代女红有着密切关系的习俗逐渐被忘却,而经美化后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却为商家宣传所利用,失去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深深伤害了很多的单身狗。

这个七夕你怎么过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一年级 写小作文 英语初中作文 作文读书 山作文 精神作文 议论作文 作文50 信作文 作文家 美丽的作文 美丽的 作文 作文《家》 初中的作文 450作文 我们作文 作文翻译 作文美食 作文动物 推荐作文 事作文 作文优秀 作文家乡 作文优秀作文 的故事作文 自己作文 篇作文 作文800字作文 的作文怎么写 作文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