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农家书屋办起“书友”见面会

2020-12-11 09:40:01
相关推荐

交汇点讯 “这个老头子,看书都快看‘痴’了。”每周五是如皋市如城镇十里社区陈召余的“书友”见面日,老伴儿嘴里絮叨着,一边帮他将水杯、书、老花镜等物件归拢装袋。

“忙活了大半辈子,总算是有了个爱好。”刚过中午12点,78岁的陈召余帮忙拾掇完家务后,两手往胸前擦了擦,忙不迭脱下胶鞋,换上干净的衬衫,捞上书袋,跨上自行车,直奔书屋而去。

一公里外的十里社区农家书屋内,管理员徐远桂是本地人,他刚刚整理完一周的借阅登记表,将归还的书刊分类,码齐,入架。记者发现,每本书都贴着一张手写版“身份证”,“最初那会儿书不多,整理起来也容易,尽管现在书多了一倍,倒也没出过什么差错。”对于什么书属于哪类,什么书该摆放哪层,72岁的徐远桂门儿清。

徐远桂说的“那会儿”是2009年,十里社区农家书屋刚成立,地方不大,从原有的2600本书籍到如今4684本,每本书都由徐远桂亲手打理,读者对象除了村里的孩子外,便是田间地头的村民。为了鼓励大家多读书,徐远桂还成立阅读小组,每周五便是村民的“书友”见面会,大家分享读书心得,聊聊身边的新鲜事儿,这支阅读队伍由一开始的两三人,如今发展成二十多人。“尽管他们文化程度不高,阅读热情却很高。”徐远桂告诉记者,名人传记,时事新闻,大伙儿爱看也爱听,十里八乡的百姓故事尤其受欢迎。

“上回那个企业家回乡修路的故事可讲到了我的心坎儿上,过去咱们村也是泥路、石子路,老一辈都被困在了地里。”陈召余告诉记者,如今四通八达的村道把希望也带进了村,他家的盆景一车车往外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以前三亩地种树苗,风险大,遇到价格不好或者自然灾害,一年到头等于白忙活。”过去陈召余家靠种地,一年收成才1500元,孩子们在外打工才勉强维持生计。农田被征收后,土地被改建成了厂房,老两口也洗脚上岸,如今旱涝保收每月2500元以外,帮着儿子儿媳做起盆景生意,每年收入至少十万元,孙子孙媳在附近工厂上班,每月稳定收入八千有余。

“口袋富”了“脑袋富”,农民农忙之余能看闲书,这之前陈召余想都不敢想。除了自己阅读,陈召余还将读到的故事、听到的“新闻”讲给街坊四邻和自己的重孙听,抗战故事、病虫防治、历史传记没有他讲不好的。“这个老陈头,是咱们村的‘名嘴儿’,今儿有什么新鲜事儿,明儿有什么好政策,他都知道。”村民汪滋银说,他看得多,懂得多,大伙儿都信他。

屋内,书香阵阵,几张板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沉浸其中,好不快意。

“你别看我一把老骨头,骑着这辆自行车,全村706户都爱听我说故事,街坊邻居有个事儿,也总叫我去评评理。”在徐远桂的推荐下,陈召余从读《剪报》到现在订阅《扬子晚报》,从一知半解到如今成为村民阅读小组的组长,阅读这件事儿他坚持了9年,社交圈扩大了不少,老年生活也变得更丰富有趣。

像这样的农家书屋,小城书吧,如皋市有近60个,一间咖啡屋就可以成为阅读角,自助图书室更是为百姓提供24小时阅读便利。陈召余还计划明年开始阅读四大名著,为即将上小学的重孙多普及中华文化,为小组成员讲好故事,更为村民讲好新时期的小康故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 带着什么出发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600字 以珍惜为话题的作文 春游去哪儿玩作文 六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美就在身边作文 端午节作文500字 关于习惯的作文 关于剪纸的作文 一起向未来作文 变态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作文 超越自我作文 我们的学校作文 学雷锋作文 帮助别人的作文 春景作文 牵挂作文 防溺水作文 四年级作文大全 4年级作文 科普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 作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