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东珠不如南珠 为何清廷却爱用东珠?是思念故乡 更是尊卑分明

2020-12-11 11:25:01
相关推荐

引言:

从古至今,珍珠作为装饰品,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珍珠的种类更是多样。

按地域可分为东珠、南珠,按颜色又可分为黑色、绿色、蓝色、褐色系列等,可见珍珠的学问也是很多的。

南珠珠指的是细腻光滑、晶莹剔透、圆滑多彩生长在南方北海的珍珠。东珠,又称北珠指的是,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珍珠。

清朝人徐兰曾到过这一带,见识了采捕珍珠的景况。写诗赞扬道,“岭南北海所产珍珠,皆不及北珠之色如淡金者名贵。”说出了,东珠的品质好。

而史学家屈大均是非常喜欢南珠的,他称之为:“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南珠

可见南珠是珍珠里最好的,那到底是东珠好还是南珠优呢?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三国时期的人们为了获得上好的珍珠也已经开始寻觅了,那个时候已经发现了北珠的好,辽国就把它作为朝贡的好物,献给了汉室王朝。

到了宋朝更是把东珠看作为朝贡的重中之重。史料中是有这样的记载的:“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

东珠圆润,颜色鲜艳,晶莹剔透的样子自然“实远胜岭南北海之产物”。

因而成为了皇族的最爱,到了清代更是达到了顶峰,这与那个时代的发展少不了联系。

那么大清王朝青睐于使用的东珠真有如此大的魅力吗?他们为什么会弃南珠不用而用东珠呢?东珠在清朝的历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呢?

一.东珠来自故土,寄托思乡之情

中国人普遍都会眷恋自己的故土,清朝的统治者也不例外。

他们从东北一路走来,走向了北京,在异乡的日子里总是容易想起故土的美好生活。

于是这群人把家乡的特产带着,想家的时候就看一看。

东珠

东珠就是产生于女真人的故乡,在长白山东北的布库里的山下,生长了一个顽强拼搏的民族,也孕育着珍贵的东珠。

东珠,在满族人的母语里被称为:“塔娜”,象征着权利与地位。

这些生长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的野生珍珠。

有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这样的美誉,从遥远的故土跨越山与水来到女真人身边,既是对不能回故土心灵的慰藉,也是对家乡特产的赞扬。

二. 东珠代表地位,只有皇家佩戴

正是因为这是自己家乡独有的产品,所以清朝政府对于东珠的使用是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

从开采到使用,每一步都归清朝皇室直接掌控,如此严厉的要求,不过还是因为东珠象征着地位。

控制了东珠,自然有助于维护宫廷秩序。况且,统治者向来喜欢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能够代表身份地位的珠子,只有少部分统治者才能够佩戴的上。

不是所有宫里的人都能享有这样的珍珠,这也是有要求的,清朝不同地位的人佩戴的东珠数量也是不同的。

在《大清会典》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服饰是有很多要求的,这项制度规定下,就是简单的耳饰都有很多的要求。

东珠皇后

皇太后、皇后的耳饰要佩戴多少,佩戴那边、装饰的东珠有多少颗。

这都是有讲究的,而且还根据地位身份的高低,佩戴的东西的等级也是存在差异的,皇后用一等的,皇贵妃用二等的,妃子用三等的,嫔用四等的,常在、答应这类又是一个不同的等级。

《大清会典》中记载,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可以佩戴东珠制作的朝珠。

不同级别的贵族和大臣佩戴的珠子也是有讲究的:“凡朝珠,王以下,文职五品、武职四品以上及翰林科道官,公主、福晋以下,五品官命妇以上均得用以杂宝及诸香为之”。

可见这样控制东珠的等级,也是在强调地位的不同,什么样的地位,佩戴什么样的珠子。

三.大力征购珍珠,打击私藏东珠

清王朝对于这一珍珠的采购也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在顺治年间,就设置了乌拉总管,进行论断性的管理。

每一个步骤都由皇家管理控制,每个季节都会调遣官员去沿河巡视,不允许民间私藏。

乾隆

乾隆皇帝曾下命令,采珠子的人不能够私藏珍珠,不管数量多少,只要你藏了。你就要被打一百大棍,然后还要流放三千里。

如果遇到满族旗人犯了这样的事儿,直接开除旗籍,这是多么严酷的惩罚。

和珅作为满清时期一位重要的官员,最后以抄家灭门收了尾。

其中私藏东珠成为了其中一项重罪,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朝代,和珅作为一品大官是能够获得一枚东珠的。

但他仗着自己的才能,不惜挑战封建统治权威,私藏大量珍珠,而且其中包含一等的大东珠60多颗,这是多么逾越的行为。

导致嘉庆皇帝诛灭他的时候,震怒不已,"所藏珍珠宝石及东珠二百余串,较之内廷多至数倍。"就抄了他全家。

和珅

可见这一时期朝廷对于珍珠的掌控是多么的严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朝廷对于集权的不断加强。

四、南珠采捕衰弱,东珠难以得到

1.南珠采捕衰弱,南珠品质下降南珠,指的是合浦郡周边海域产生的珍珠,这里的珍珠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的珍珠也是享有盛名。

《后汉书·孟尝传》中就已经开始记载了“珠还合浦”的故事,随后,历朝历代都在南方的这个珍珠上做了大文章。

秦代的时候,这种合浦珍珠已经算是公平一类了,朝廷就派遣百姓争相去采集。

《旧唐书地理志》一书中,称:“廉州合浦县有珠母海,郡人采珠之。”

看见唐朝时期,已经开始大范围采珠子了。到了明代,史学家屈大均更是宣称南珠的好,清王朝看到前人对南珠的喜爱,自然也想去采集。

同时南珠还有一个好的用处,那就是作为药材。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这样记载的,“珍珠安神定魄、养颜、点目去翳、塞耳去聋、去腐生肌、催生死胎”“珍珠粉涂面,令人润泽好色”。

本草纲目

这样的珍珠,怎么能不受人欢迎了。而且,长期佩戴珍珠,还能对甲亢、咽喉炎等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据说清朝的慈禧就很喜欢服用这种合浦珍珠,来保持自己的肤色,这样优秀的珍珠自然也会引起清朝统治者的喜爱。

但是这一时期的南珠采集遇到了麻烦。

清代的时候,合浦采珠业开始出现了衰弱的现象。从顺治帝统治时期到康熙真正的这些年,每次去采摘南方的珍珠。

总是所得无几,这就打击了清政府的信心,于是就减少去南方采珍珠的意思,于是北方家乡的珍珠的地位就不断上升了。

到了乾隆年间,去采摘的效果还不是很好,这就惹怒政府,于是从常规的操作,变成了掠夺式采。

他们不管不顾母贝的状态,只在乎能不能收到贝壳,这使得南珠的供应提上去了,但是质量不能达标,同时也给后世对于珍珠采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东珠难以得到,破坏威力广大清朝大范围的使用珍珠,除了特权让他们轻易获得以外,还是需要钱财来购买的,这就使得征税赋税加重了。

统治者享乐,百姓自然要为此买单,清廷曾经在采摘珍珠的时候,竟然派遣了一千多名人员,花费了两万多白银一路跨上跨水去采摘珍珠。

吉林

甚至为了得到优质的珍珠,他们不惜一条河流一条河流的寻找。

乾隆时期,打牲乌拉总管雍和曾经在奏折之中写道:"采捕东珠为打牲丁应任之官差,且东珠为皇家要物,不可与人参等物并提。”

根据《吉林通志》中就说,生活在东北的珍珠,是由河蚌体内分泌物生长而成的。

寒冷的天气,使得这些珍珠生长缓慢,国家却要一年交上六百多颗来,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不易的事儿。这样劳民伤财的行为就仅仅因为统治者的爱好。

同时,为了省钱,还使用上了假的珍珠。这样虽说延缓了财政的压力,但是也给造假制假带来了契机。

使得生产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这种假的珍珠能够盛行也来自于统治者之间的攀比之心。

况且那个时期的采摘技术不是那么发达,所以采捕是非常不容易的。

就有史料记载:“每得一珠,实非易事”,往往“易数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

越是难以获得的越是容易勾起统治的冲动,为了满足统治的需求,就不得不扩大范围。

而过分的捕捞采摘珍珠,也会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得当地生物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过分的收集珍珠也会造成珍珠的积压数量增大,不利于循环发展珍珠业。

东珠挂件

到了雍正时期,东珠数量已经不断减少了,史料中可以找到根据:“偶有所获,颗粒甚小,多不堪用。”可见过度的采捕,不利于东珠的发展。

结语:

东珠的发展来自于统治者的喜爱,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恋旧乡的朝代,也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王朝。

正是因为统治阶级的要求,才使得东珠这一行业发展的很好。但是垄断式的需求也对这一行业造成了不平衡的发展,同时过分的追求也造成了一定的弊端。

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认清那个时代,同时也给我们现代发展提供了经验,适度开采,优质发展。作为人类,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平共处,不能竭泽而渔。

参考文献:

《后汉书》

《大清会典》

《本草纲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童年趣事作文400 我运动我快乐作文 端午节作文 500字 作文精彩片段摘抄 爬山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六年级 游记作文450字 我的快乐作文600字 励志作文400字 有意义的一天作文 游记作文200字 作文上的红双圈 信任作文600字 家风作文400字 大扫除英语作文 节约用水英语作文 温暖的时刻 作文 写物作文600字 描写故宫的作文 信封格式作文 假期的收获作文 四年级上册400字作文 关于沟通的作文 话题作文题目大全 雪景作文400字 400字作文纸 励志作文300字 我被感动了作文 直面挫折作文 有你真好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