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港珠澳大桥背后的男人!谢谢你 让西安如此自豪!今天我们一起听你和西安的故事……

2020-12-11 13:15:01
相关推荐

10月24日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

这座大桥跨越伶仃洋

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

总长约55公里

集桥、岛、隧于一体

被国外媒体誉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戳视频 ↓↓↓

04:16

港珠澳大桥中的陕西元素也功不可没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

总工程师

就是咱陕西人

一起来围观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的故事吧

1985年 ,怀揣着对西安的向往,年轻的苏权科进入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 桥梁与隧道专业 深造。三年后,他没能留在心仪的西安,而是被分配到了中国大陆南端 ——广东省 。这一去,就是30年。直到2018年10月24日,拥有“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世界最长钢结构桥梁”等多个世界之最称号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苏权科作为这座享誉世界大桥 的总工程师被世人熟知,他也终于把学自西安的技术通过桥梁展示于世。

不解之缘:心向西安 苏权科“三进长安”

“我与西安的缘分很深。”苏权科称,去西安城,是他儿时的梦想。当时,少年苏权科跟随父亲来西安旅游,被钟楼的庄严肃穆和大雁塔的恢弘大气深深吸引,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来到西安,留在这里。但苏权科的长安圆梦之旅,并不那么顺利。

“第一次与西安擦肩而过,是上大学时。”苏权科告诉记者,他高考报志愿时,填报的都是西安的大学,他也如愿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但是上学的地点却是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院(宝鸡文理学院的前身)。1982年,苏权科从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院物理系毕业,怀揣着长安梦的他报考了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遗憾落榜,成了岐山县的一名人民教师。

三年后,凭着对西安的执着向往,苏权科终于来到了西安城,成为西安公路学院桥梁与隧道专业的研究生。“我非常喜欢西安,对西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毕业以后也特别想留在西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又一次与西安擦肩而过。”1988年,研究生毕业的苏权科被分配到广东省交通科学研究所桥梁室和广东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从事路桥研究设计、检测试验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虽然未能留在心仪的西安,但是广东建桥的机会多,让我在西安所学有了用武之地。”苏权科说。

到了广东的苏权科,并没有因为距离与西安疏离,反而借助桥梁与西安越来越近。他与西安的缘分源于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来广东以后,我曾有幸‘三进长安’。”苏权科说。第一次进长安,是在研究生期间。1987年到1988年,正在读研的苏权科参与了紫阳县的汉江大桥和仁河大桥的施工监控,并因此延迟毕业。第二次进长安是在1990年,当时全国正在筹备开展公路工程监理工作,时任广东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的苏权科代表广东省参加国家交通部首届监理工程培训班,学习工程管理相关知识,从此与西安公路学院确立了合作关系。“海珠大桥的维修加固、设计施工,就是西安公路学院的老师牵头做的。”苏权科说。第三次进长安是1993年,当时广东省要开展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苏权科被派往西安公路学院学习科技外语。

“我到了广东,也把西安的一些经验带到了这里。”苏权科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到西安至三原高速公路段、西安至铜川高速公路段参观学习,终于使高速公路引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在广东落地。

苏权科在大桥施工中合影留念。

西安元素:众多西安力量 推进大桥建设进程

2017年全国科技创新人物颁奖典礼,是这样介绍苏权科的:“主持港珠澳大桥技术论证和工程方案研究,创新品质规划、工业化建设理念,带领团队在跨海通道建设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套技术成果,创造了中国标准与中国桥梁新品牌。”其实,生活中的苏权科的确是一名“桥痴”。从1987年参与汉江大桥施工监控开始,他的人生就与桥紧紧联系在一起。

“当时香港的建桥品质与技术,在国际上都是一流水准。”苏权科回忆,香港一位知名的桥梁设计师曾在一次大会上,将某座香港与内地共建的跨海大桥的香港建造段与内地建造段的照片作了详细对比,毫不客气地指出内地建造的桥梁品质差,让他颇为难堪。当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改写伶仃洋上的故事,建造一座高品质的跨海大桥。

建桥绝非易事,更何况要建一座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超级大桥。“建桥初期真的太难了。”苏权科告诉记者,2004年初,当时的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只有15个人,除了两名港澳地区的兼职人员,他与其余12个人均放弃了稳定的职业,一头扎进在当时看来前途渺茫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中。

当时,对于港珠澳大桥能否建成,国内外专家都抱着怀疑的态度。比如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属于技术禁区,有许多技术国内还是空白,部分技术国外还对我们进行了技术封锁。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国内桥梁界多年来的诟病,大家只知道伶仃洋上有故事,我们要把伶仃洋上的故事改写,变成一座给民族争气的‘争气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苏权科的团队与国内的企业联合攻关,在国内外专家都不认可的情况下,用坚持和科研让世界桥梁冠以中国标准,最终建成了这座享誉世界的桥梁。据介绍,港珠澳大桥共有100多家科研单位、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开展科研专题研究300余项,发表论文逾50篇、创建工法逾40项。

“而西安是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多的城市。”苏权科告诉记者,这座闻名遐迩的大桥有着浓浓的西安元素:长安大学的师生和科研力量深度参与了港珠澳大桥的建造全过程,海底沉管隧道的沉降和接口变形实验、港珠澳大桥的通风系统都出自长安大学;西安的国测一大队,解决了港珠澳大桥的测量问题;中交一公院旗下的西安方舟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了港珠澳大桥设计图纸的审查、桥梁阶段施工阶段的监理及全桥的桥面铺装沥青路面工作;中交第二公路局承担了港珠澳大桥跨径最大的通航孔桥——青州航道桥的建设工作。产自西安的沥青路面摊铺机,是世界上最宽幅的沥青路面摊铺机,“一般的路面摊铺机都需要铺好多遍,而这个机器一遍就过了,大大缩短了工期。”众多西安力量的加入,推进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进程。

15年,苏权科从正值壮年的41岁熬到了头发花白,他却称从未后悔过。“建一座‘争气桥’是我的梦想,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以多个世界之最展示了中国桥梁界的实力,习总书记称它为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我的梦想也达到了。”苏权科说。

苏权科(左4)与施工、科研单位工作人员在挖泥船上讨论试验方案。

专家建议:打造特色精品 把西安品牌推出去

谈起西安的变化,苏权科称,与上个世纪80年代他求学时代相比,如今的西安完全是另外一座城市,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近年来,西安市的一系列政策,尤其是大力发展科研,让他印象颇为深刻。

苏权科告诉记者,但从高校设备的配备来看,上个世纪80年代他在西安公路学院(现长安大学)读研期间,我国的大计算机和中型计算机才刚刚兴起,而他所学的桥梁与隧道专业需要众多的实验设备。他经常要到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耀县的一个基地去做计算和模型实验,条件十分艰苦。如今的长安大学拥有风动实验室、地震平台等大型科研设备,西安市对高校科研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而他对西安硬科技的了解,源于2017年全国科技创新人物评选现场。那时,同样获得2017年全国科技创新人物奖的朱锐带着他的同伴、“硬科技”一词的创造者米磊来到了节目现场,米磊邀请苏权科参加在西安举办的全球硬科技大会。

“十分遗憾,由于种种原因,首届全球硬科技大会未能成行。所以这次非常高兴能参加第二届全球硬科技大会,在大会上聆听陕西硬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西安宣言的发布,让我们身处外地的陕西人深受鼓舞。”苏权科告诉记者,西安打造硬科技之都,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西安拥有很多大专院校和专家,产业配备也很齐,是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好平台。西安这么好的科研基础,这么多的人才,这么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么多年了,应该厚积薄发,应该在科技上有所建树。如果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

苏权科称,改革开放前期,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如今调整战略,在发展高科技以外,发展装备业。近年来,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让世界惊叹,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也得益于我国国力的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陕西也罢,西安也罢,未来都要将传统的产业与最新的业态相融合,让老百姓过个性化、智能化、有品质的生活。这也是西安未来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苏权科称,如今日本的马桶盖风靡国内就是最好的例证。“在西安,不仅要发展高科技,还要将科技融入生活,打造西安特色精品。”

苏权科告诉记者,如今西安的营商环境得到很大提升,举办了西商大会、全球程序员节、全球硬科技大会等世界性的大会,为西安引进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如何将西安众多的科研院所与企业相融合,将积压多年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把西安品牌推出去,是西安未来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苏权科说。

为苏权科点赞!

记者 廉晶

首席编辑:孟新媛 | 审核:荆溪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战争与和平作文 我的梦中国梦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作文 写狗的作文400字 美在我身边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平均分 介绍一种事物五年级作文 植树节作文二年级 关于小学毕业的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022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闪光点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身边的感动作文 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 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 关于阅兵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400字 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 2020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作文 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 写人的作文450字 国庆节游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关于台风的作文 观察小动物的作文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