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明节来源于中国古代节气的划分

2020-12-11 13:15:01
相关推荐

清明节日系统最早的来源,无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华夏先人们结合地球昼夜长短与日影高低,根据太阳运行在黄道(地球公转中在地球上所见的太阳“昼夜运行的轨道”)上的具体位置(黄经),将全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点或者段落(太阳黄经每15度为一节),分别确立为春分等“二十四节气”。其中,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被确定为“春分”,运行到黄经180度定为“秋分”,春分与秋分时节太阳均直射赤道,昼夜等长。

春分以后,太阳黄经每增加30度则被确定为一个中气,简称“气”,依次为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雨水,计十二中气,用以区分一年十二个月物候(雨水一大寒分别对应华夏历1-12月):太阳黄经15度被确定为洁明,以后每增加30度被确定为一个节气,简称“节”,依次为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惊垫,共十二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惆因此,二十四节气在太阳黄经上,依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4219日计算,每两节气从天文学和物候学角度看来,清明节正处于太阳黄经15度节点上,在我国夏历上一般为三月初,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对应于冬至之后的第106天,此时气温逐升,雨量增多,正是播种农耕、万物生长之大好时节,因此,我国民间又称之为“三月节”、“踏青节”、“植树节”等等。

据古籍记载,我国古代还根据清明节前后的物候变化规律,将清明前后的天象物吴描述为:“田鼠化为慧,虹始见萍始生,鸣鸟拂其习习,戴胜降于桑”、“清明为三月节气清明者,自物生清净明沽“三月律谓之姑洗。何姑者,故也,洗者,鲜也。言万物皆去故就新,莫不鲜明也。”、“三月参则伏哉,则鸣颂水拂桐跑”《月令辑要》中更分门别类详细记载了此时的各种气象:“虹始见,注蜡蝶谓之,虹雄者曰虹,雌者曰蜕。雄自明盛者,雌目罔微者。

虹是阴阳交会之气纯阳则虹不见,若云漏日照雨滴则虹尘”、“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由此可见,清明节作为我华夏先人独创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在历法上的确立有着明确的天文学和物候学根据(当然不排除由于认识有限有些所谓的现象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瑕不掩瑜),它是中华民族对地月运转规律和地球公转规律从而四季变化等天象物候规律之客观而科学的总结,是被千百年来人们的社会实践不断证明了的主贵文化遗产。

随着几千年漫长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清明节气在本来单纯的科学记录和农事时序中融入了各种人文内涵,并在历史进程中整合了各种大小节日和纪念日,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清明节。就复杂性和多样性而言,完全可以把清明节整体作为根据《中华大词典》的解释,系统有两层含义,其一,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如组织系统、灌溉系统等;其二,有条理的如系统学习、系统研究等。进一步来说,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等不同的东西,但又能协调统一到一起,有联系、有区分、有上下左右结构层次区别的,能够互相转换、互相循环,有主有次、有前沿、有源头的,称之为系统。

一个系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较复杂的系统可以进步划分成更小、更简单的次系统,许多系统可组织成更复杂的超系统。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长期以来,系统概念的定义和其特征的描述尚无统一规范的定论。般我们采用如下的定义: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之为子系统):第二,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第三,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具体到本文的研究对象清明节,清明节是由清明、寒食节、上巳(部分地区还融入了社日等节日的内容〉等节日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整体,在各组成部分的节日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最终在维持大体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祭扫、踏青、交友等特定功能的有机的集合,因此,我们可以把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日系统来进行研究。

在确定能用系统论来对清明节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对清明节日系统的概念做如下理解:第一,清明节日系统是由若干原本各自相对独立的节日组成的,这些节日本身也是一个子系统,具有自身的来源、节期、节俗和人文内涵等系统要素,如寒食节、上巳节、社日节等,在特定历史时期,某些节日的影响甚至大于清明节;清明节日系统内的各节日,是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组成清明节日系统的各节日,本身的节日性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最终按照社会历史发展和人文审美需要的要求,根据整个节日系统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成了清明节日系统的结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三作文600字 黄河作文 秋游作文 中考作文范文 兔子的作文 作文秋天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关于年夜饭的作文 包饺子作文300字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作文600字 长大的感觉真好作文 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500字 爱拼才会赢作文 以感恩为题的作文 我的老师作文100字 写老师的作文500字 包饺子的过程作文 关于中国梦的作文 写雷锋的作文 春节包饺子作文 我真幸福作文 我爱你中国作文 五年级作文读后感 未来的汽车作文 过年作文500字 校园趣事作文 七年级作文题目 放飞梦想作文 坚持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