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时间模糊的小说把瞬间写永恒 读《红楼梦》历史与《庆余年》未来

2020-12-12 01:35:01
相关推荐

有些小说虽然在年代上不明确的写出来,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是一个完整的情节,还有一个足够包裹人性的生态环境。

经典名著《红楼梦》在时间坐标上提出“无朝代年纪可考证”,一样具有模糊时间概念的网络小说《庆余年》更是在时间上搞起来了“记忆穿越”,故事人物貌似出生在古代,却有前世的记忆,最终解密为“历史”即“未来”,所处的年代居然是未来人类居住之地。把未来人类遭受的遭难指向了新人类生活的另一种生态循环中。

阅读有些时候可以超越时间,无论你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刚识字的孩童,一本书可以将你带入任何时间的世界。从创作时间节点来看,《西厢记》到《金瓶梅》再到《红楼梦》,这些带唐宋传奇、明清白话的小说一代影响着一代,当曹雪芹先生受到《金瓶梅》的启发去撰写《红楼梦》的时候,他想给后人带来的是今天与明天的概念,用《红楼梦》故事里的明天(故事年代)写今天(作者年代),今天读者读到又是《红楼梦》故事里映照的现实社会环境。比如启发我们处理工作中人际关系、创建社会新文化制度,或者也借助其问题撰写一篇可以传诵后人的小说。

所以小说创作的时间模糊,恰巧是能让当前读者把今天与明天的紧密结合,能把书中事理、性情、制度、文化放在自己心中的做流动的对比、参照,把艺术文化作品转变为科技动力,信仰基石。

《红楼梦》小说的故事是历史的消亡也是重生

读历史是从事件里挖掘价值,不同解说人角度去分析成败,而《红楼梦》给到我们是事情与情理的融合方式,用虚实的对比解密事实的道理。

“次日、此日、一日,一时”这些模糊的时间存在于《红楼梦》里,使得读者对于每个章回,每个早晨、夜晚的故事都可以单独拿出来品读,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咱们再从“大宝玉、小宝玉、众人年岁、端午节、春夏季、一次晚宴”来看,有小小具体的事件概念,其实是给人物与事件提供了相对比参照的环境,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读故事,了解历史生活。

由此也是从中感受到《红楼梦》事理给读者提供的是一种认知过程。

我们认知都是在经历一件大小事中提升的,所以《红楼梦》也提供这样一个认知的阶段模板,让我们可以不拘于一时一日扩展自己的思考,不去评判历史角度去观察历史,用自己的语言与生活来读。

当把观察《红楼梦》的角度拉远,是神仙观察人类的角度。时间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地上的生活只不过万物生存的自然规律一个小小的循环,毁灭也只是一瞬间的事。当一个家族走向消亡的时候,也正是另外一个家族的兴起。所以观察角度足够远的时候,自然规律、生态循环才是最重要的。

当把观察角度再拉近,是内在的人性角度,那面“风月宝鉴”,提示着:“观者记之,不要看这书正面,方是会看。”时间在人性上又是一瞬间的选择,同时正反两面也是生与死的描绘。考虑事情也需要注意影响我们思考的人性因素。

如《红楼梦》里的故事消亡过程一样,历史会不断的重演。读历史小说,角度与因素更加重要。

未来的《庆余年》是虚幻也是现实

《庆余年》作为网络小说爆红被拍电视剧,众多读者涌上荧幕观赏。当然也有很多读者或者观众不喜欢里面情节的,说主角呼风唤雨,各种被美人爱,还是一个全程理科、文科兼修的神体。

那面,我们今天再从时间的角度去观察,用虚实的结构引领我们去读小说现实与未来,来分析虚幻与现实这个概念。

这部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理想主义精神,让大家惊讶的是在古装生活中的狙击枪与机器人,更大跌眼镜则是这不是穿越,而是人类进化的科幻。围绕着这些主题从爱恨情仇的观念到人类和平、平等的愿望,书中文字无比表达这种强烈的诉求。

相比电视剧小说能把人物内心能完全表现出来,所以重点从小说的内在说起。虽说时间轴是作者埋点的利器,但是模糊的时间却恰恰把读者带入了武侠、宫斗、科幻三者结合的环境中,读下去的兴趣超强,读者从体会作品中文化扩展到自我角度思考更是自由宽广。

小说《庆余年》所表达的时间错乱却指向未来,主人公范闲背诵诗词以为是在古代,试图去寻找自己可能“穿越”的年代,但是最终发现这是一个重生的未来。

穿越这个词也代表着一瞬间的概念,而《庆余年》里所说的“未来”真实情况是环境的改变。即范闲脑袋里记忆的遗产(文化知识)与未来环境(人心)的碰撞。从范闲寻找自己出身来看,时间从模糊到逐渐清,是一种可变的流动文化到让读者思维涌向了无限制的参照物。

当很多小说把穿越变成一瞬间的事件,而猫腻的《庆余年》则把穿越转变为了环境与思维的角度。当我们用不同思考角度与变换的环境看待世界的时候,才能创造未来。

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的几百年科学技术急速发展,就是从文化碰撞开始的,人们跳出原有的环境,用新的角度看待世界。

《庆余年》的虚幻不同于《红楼梦》的虚实表现,它是一种认知环境的瞬间,当我们去陌生之处,需要适应的就是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所以《庆余年》用未来的手法提示现实的残酷,科技进步不是最终的改变,要与思维角度一起改变。

网络小说求变之心

《庆余年》里面范闲抄写《红楼梦》成为故事的一个看点,好的作品无论在任何时代都会一呼百应,被人们广为传诵。

这样写不仅是尊重经典,也是在把《庆余年》的环境与文化流动的角度与《红楼梦》事体情理的观察角度进行结合。

这正是未来小说的求变之心,未来会有一部小说延续这些结构,确定写成模糊,瞬间写成永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清洁工的作文 大扫除作文400字 我爱我班作文 描写人物特点的作文 身边的科学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 我的校园作文400字 小学六年级作文大全 春游作文200字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