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本书 读不懂 读不完 读不进去 怎么办?

2020-12-12 02:15:01
相关推荐

本文来自《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作者:张佳玮

假设,您已经拿到一本读不懂的书了。读了几句,发现读不懂,怎么办呢?

我推荐的是:别读。

本文完。

哦不行,您说了:非要读?

那就值得说道一下了。

作为一个出过些书的人,我本不该这么说,但是吧:

若非生计所迫,这世上其实并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

读书永远该随着自己兴趣,或者与自己知识框架相应的书去。

如果自己确实不了解的,那强读也容易事倍功半。

您说,不行:我就是要读?

好。

如果读书确实读不进=缺少相关知识,但又确实对该行当有兴趣=有足够的热情,那可以考虑这样:

可以从该行业的入门读物看起,挑选自己读得下去的译本。

有些内行人士会看不起入门科普读物,但您不必在意这个。

没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久不锻炼的身体,上来就跑马拉松会死人。

承认这个不丢人。慢慢来就是了。

许多东西是有入门门槛的,别对这个抱有敌意。

我知道,大家都觉得,书应该写到老妪能解才叫好。但世界发展到如今,多少学人发展了多少年的知识了,如果还是能让任何门外汉抬眼就能看进去,那就太侮辱人家的努力了。

所谓“几分钟让您了解什么什么”的,大多也就是个入门概括罢了,最多是引发个兴趣,有个大概念,了不起介绍下知识结构的。

知之为知之,从打基础的概念看起;不要求快贪多;基本概念看熟了,之后自然一日千里。

您如果小学二年级程度的中文,看《西游记》都会磕磕绊绊;但到小学毕业,自然就看得乘风破浪了——连读小说都是需要基础知识的,不用太急。

然后呢,做点前置准备。

这里有个取巧的法子:

比如读学术方面的译注,我推荐您先读序言和后记。

是这样:书的前言,通常扫盲用;后记则是译者的心得。

如果一本学术书本身有点枯燥,那多半是个充满激情、富含学问的译者。他们译完了,一定还会在后记里大谈心得。

依靠这个来理解书籍,那就事半功倍了。比如管震湖先生译《巴黎圣母院》,后记可当做法国浪漫主义小史读。比如傅雷先生翻译《贝多芬传》,后记还附带他个人对贝多芬的作品分析。像这样的优秀译者,那就真的看到赚到了。

后记之外,也可以读年表和用语注释,剑桥历史系列多用此等手法。扫盲和读完年表后读词章,很容易了。

毕竟许多文献作者都默认:“你们有常识的我就不一一停下来解释了。”

再然后是:

开始的时候,读慢一点。

我知道这听着不靠谱,但大家上学时,想必有类似的经验:一门课总是不会,复习也复习不进去。为什么?

明明教科书按说写得明明白白,循序渐进,总会懂的。

因为读急了,许多东西没弄明白,“噢我看过了”,这就囫囵吞枣过去了,于是撞进一片用大量术语写成的汪洋大海里,就晕菜了。

其实就是读急了。

教科书级别的书,界面不会太生硬。

读书的前言,读书的后记,一一读下来,概念也清了,就好了。

哪位说,看书会随看随忘?很正常。

过目不忘乃是传说中的技能。大多数人做不到。

想记住点什么,最好的法子是:就这话题写篇文章,或者,转述给朋友听。

写过论文,而且答辩过的诸位都明白的:你被迫收集大量信息、反复研读、最后理出框架、自己写完后,这些东西也就记住了。

为什么口述有用?因为写作毕竟是书面语,可能你都不过脑,许多人写完论文之后一两年回头看,都觉得认不出自己写的东西了。

口述则得将那些话语,转化为日常语言。转化的过程中,你也就记住了。

以及,就某个领域读完一本书了?可以读另一本,且最好选完全不同角度的。

许多人大概都有类似经验吧?

读一本书,反复思索,隐约有些心得;但偶尔看其他名家的笔记评述,发现“哎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啊”,忽然间豁然开朗了?

认识事物,不只有一个角度。

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看待,其实是最好的“深度挖掘”方式。

阅读的宽度,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你的深度。

读一本书,好比看一人的证件照。

多看几本,好比立体地看一个人,360度无死角地看了。

且,已看过的书,已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可以多角度地映衬。

只读一本书,而且确信无疑,容易进死胡同。

多读几本,来回映衬,就会有更深的心得。

杨绛先生所谓许多人的问题在读得太少想得太多,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如果一本书还是读不下去怎么办?

回到开头:真可以考虑开头的建议,直接不读吧,略过吧。

我知道,许多人读不下去,会归咎于自身的问题,觉得自己没耐心之类。

但如上所述,一本书和一个人,得讲投缘。

已有的知识结构、对这个题材的兴趣,都会影响读书的进度。

当这些都解决后,还有个可能是:这本书本来就写得不完美。

实际上,写得处处完美均匀、从头到尾都让人读得开心的书,并不那么多。

以我而言,读完一本书的动力,往往在于“挑出好的段落,以后可以重读”。

对,重读。

卡尔维诺认为,经典的好处,就在于经得起重读。

比如对我而言,经常没事回去重读下面这些:

《悲惨世界》,现在还时不时会回去看滑铁卢章,尤其康布罗纳那段。

《战争与和平》,现在还时不时回去看看三王会战。

《西方正典》,看看写莎士比亚那些。

《史记》,回去看看项羽高祖本纪,看看某几篇列传,反而各国《世家》只有看年表时才乐意去看看。

《倚天屠龙记》,看排难解纷当六强。

《舞舞舞》,看主角和雪及五反田聊天那些段落。

《霍乱时期的爱情》看个开头和结尾。

《围城》看看他们去三闾大学一路的故事。

《受戒》看到人物介绍完毕,就心满意足了。

《檀香刑》只看赵甲、孙丙和钱丁的部分。

《艺术哲学》只看希腊篇——意大利篇太多名字和无关八卦了,看一遍脑仁疼。

《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三卷重读的次数不到第一二卷的1/3。

诸如此类。

有类似经验的诸位,一定懂了。

就像吃菜时可以只挑自己喜欢的吃,看电影可以挑熟悉的段落看。看完一本书的好处就是:可以高高兴兴地挑自己喜欢的段落重温。

放轻松就好了。

读书是给自己找乐的,千万别被折腾得,自己不快乐了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写人作文 元宵节作文结尾 以爱为话题作文 说说我自己作文 课外活动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 时事评论作文 关于孔子的作文 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母亲的作文 持之以恒的作文 写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作文批改评语大全 有关环保的作文 雨露作文 我的新老师作文 三年级作文国庆节 十字路口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小学国庆节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四级英语作文预测 学会放弃作文 跨越再跨越作文 红楼梦高考作文 我喜欢的老师作文 我的大学生活作文 小学生想象作文 关于规则的作文 经典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