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记录 | 高陵家乡巨变!改革开放四十年 高陵人交通出行的变迁!

2020-12-12 22:15:01
相关推荐

虽说事都是碎事,但确是曾经的缩影。开言先讲一个小故事:

1959年三伏天,一大早村上队长让俩个半截子老汉吆着牛车去永乐店给生产队拉花皮,当在那儿把车装满,吃饱喝足后,黄姓年青一点儿的坐在前面辕根,余姓年老一点儿的坐在了棉花皮顶端,这时黄姓老汉鞭子一扬,得嘞!牛车起动了。余老汉摇摇晃晃地,慢慢地有了睡意,躺在棉花皮上睡着了。全怪黄姓老汉是个聋子,也怪他缺心眼儿少言语。牛车在那圪塔棱锤的土路上,把人给甩下来了,东拐西颠地走了二十多里路,竟然没有看车上的人在还是没在。到家后,发现不见余老汉了,这下着急了,忙去告诉队长,队长不用分说,派遣了俩名青壮劳力,沿路寻找,当出发走了六七里路程,到了彭李村,看见余老汉已倒在那渠岸边的棉花地里,早都没气了。这是我村当年发生的真实故事。时间已经过去六十个年头了,从侧面也能看出当时人们出行所使用的交通工具。

说老实话,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一二十年里,道路桥梁突飞猛进,农村和城市区别不大,天下雨不踏泥,晚上出入有路灯,想去哪儿随便,旅游大巴开到你家门前,线路公交到处都有,各种代步工具五花八门随处可见,自行车,摩托车大部分已淘汰,新出产的交通工具真的是让人应接不暇,这都是科技的力量,改革的硕果。

1958年高陵人民公社运输团的运棉队老照片

真不敢想象,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而今坐上高铁一会会就到了。1936年建成的龙海线,三四十年都没有多大变化,而今的铁路四通八达,竟然通到了西欧?扯的太远了,还是先谈谈过去家乡人的出行吧!曾经听母亲讲述:1959年,祖母与伯父去青海看望父亲,母亲用低轱辘车推着祖母去永乐店搭乘火车,来回跑了将近六十华里路程,而且全是土路。那时候西韩路的渭河大桥听说是苏联专家设计的,后来桥没建成全部撤走了专家(可能是1968年建成,不大准确),1964年外婆领着我去西安城里,那时高陵汽车站的候车室就摆放着几条长条靠背椅,几十个平方的候车室一直延续多年未变,就是后来渭河大桥贯通了,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汽车站(地址在东方红路口东南角)还是老样子。那次我是坐着平板船过的渭河,那时候的汽车只行驶到渭河岸边,下船后,重新坐上河南岸的汽车才去西安的。

1969年,父亲拖关系在青海西宁市凭票购买了一辆加重飞鸽牌自行车,后来,用火车托运到家,我五伯知道了这条门路,硬缠住父亲让给他搞一辆,父亲没法儿,又是自己的亲哥,不照办实在过意不去,后来,费尽了周折,70年总算弄到手了。

说起上学,我算是有福之人,小学到高中毕业都在家门前,出门走一百多米就到学校了。遇到下雨天,道路泥泞不堪,就难为了那些远道而来的师生。前多天,邂逅了1978年曾经给我代化学课的老师马有生,我和老师聊起了当年,马老师说:“那时候,我经常是背着馍来学校的”。就五六里路程,只因交通不便。

说起运输,改革开放前叫拉脚子,那时给供销社拉货物,全凭的是架子车。去泾河给供销社拉煤,去永乐店给供销社拉货,生产队交公粮,生产队派遣社员给公路上拉砂石都用的是架子车,总之各种货物运输全凭人力。七十年代初,生产队每年都种植不大面积的谷子,曾记得那年深秋社员们把谷草送往西安东郊,凌晨五点就成群结队地出发了,中午我独自去接母亲,一个人走呀走,只走不见,后来竟然走到了水流以南的二道坡上,上了公路边沿的峁砍土丘,等啊等,又渴又饥,一直等到太阳将要落山,终于等到母亲的归来。曾经让堂哥用架子车在西安石棉瓦厂给我家拉回来一张价值十四元的石棉瓦,那时候农村好多劳力都用架子车在西安拉楼板挣钱。当年就是那西安城里的大粪都是用架子车拉回生产队的。

榆楚村二组商红秀曾经口述:我从1970年起,担任生产队妇女队长,身先士卒,记得1973年那年的夏天,我与队上的妇女们一行二十人拉着十辆架子车,给高陵县城新华书店运送青蓝色的手工砖。早晨六点钟车子就装满了,能装二百多块儿,俩人一辆架子车,一个拉着,一个拽着,送到自行卸货,每天两趟。有一天下午运送第二趟时儿,老天遽然狂风大作,沙尘弥漫,刮得人是难以睁眼,并且伴随着电闪雷鸣,我们都祈祷着老天可别下雨啊,再能坚持半个多小时就走出那凹凸不平地土路了,可是,老天好像跟着我们做对似的,偏偏下起了大暴雨,我们妇女二十人跟落汤鸡一样,从上至下雨淋得透透的,我们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硬生生的走在那泥泞的道路上……

当时,距离目的地还有二里多路,路越来越难走,有旳人滑倒了,爬起,继续向前,有的人拉着的架子车倾斜砖落了,拾起砖头重新装好,继续艰难地前行;走着走着,脚下的鞋子踒掉了,泥泞不堪,大家干脆脱掉鞋子,一步一步,赤脚前行,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此时,精疲力竭,没有任何法儿,只有前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很少能见到汽车。那年父亲骑自行车去临潼洗澡,无意间遇到青海自己单位的解放牌卡车,上前仔细一瞅,司机也认识,后来,专程把父亲送回到家,那时我小小的年龄,都知道荣耀。1976年县政府搞园田化时,所修的道路全是砂石铺垫。77年,队上才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改革开放以后,搞运输或者农用慢慢地兴起了小四轮,十八型拖拉机,到九十年代兴起了五O拖拉机,再后来有人就开始购买汽车跑运输了,我是九二年购置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搞运输的。现如今,运输、出行,不用我言语,都能明白。

当年村上的插队知青董安峰说:以上所说的,我一点儿都不怀疑。放到那个年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当年我和毛高伟杨长安仨人,把咱队上的打麦机用架子车拉去西安玛钢厂修理好了。修理好后再拉回咱村上。我曾记得修理去时是吃了晌午饭走的,到晚上12点多才到厂里。要是放到现在谁给500块钱我也不拉。当时就为了那12份工。现在想起来真的不可思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绿萝的作文 五年级优秀作文 我的梦 作文 冬作文 优秀作文600 作文三年级300字 奋斗的作文 我的妈妈的作文 作文格式 作文50字 作文300 桃花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作文600字 最好的礼物600字作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作文600字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6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冬天里的快乐作文600字 什么伴我成长作文600字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600字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描写春节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题目大全 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 五年级寒假作文 有关过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