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端午节可能最初不是为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这些起源 你听说过吗?

2020-12-13 01:50:01
相关推荐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随着节气更替,时日渐长,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即将到来。端午,也称端阳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每年端午佳节,中华儿女都会采粽叶,以五色丝缠绕成粽子,或者锣鼓喧天,龙舟竞渡,好不热闹。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人们都认为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屈原。

相传,诗人屈原因受小人诋毁,被楚王流放,空有远大抱负而不得施展。随着楚国城都被攻破,屈原带着忧国忧民的悲愤,仰天长叹,毅然决然地自投于汨罗江而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划舟江上,将米团投入水中,希望鱼虾不要吃屈原的尸身,从而形成了吃粽子和划龙舟的习俗,流传至今。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和宗檩的《荆楚岁时记》都支持这种说法。

屈原投江

但是,对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小编将逐个为看官们细细道来。

一、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楚国人。伍子胥父亲为伍奢,是楚国太傅,因受谗言被杀,伍子胥后来逃至吴国。在吴国,才华横溢的伍子胥受到吴王重用,成为阖闾的重臣,并帮助阖闾攻破强楚,为父兄报仇雪恨。

在吴越战争中,吴王夫差未听伍子胥劝谏,放了越王勾践,养虎为患。夫差还听信谗言,赐子胥一把宝剑,令他自决。子胥死后,被包裹在皮革里,投入了滚滚大江中。那一日,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后人为纪念忠臣伍子胥,形成了端午节纪念风俗。

二、纪念孝女曹娥

除了纪念文学家屈原,也有人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为父投江的孝女曹娥。

曹娥,出生于公元130年,是东汉时期会稽上虞人。会稽上虞,也就是在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曹娥的父亲是个巫祝,一次在河边举行迎神灵的活动中,不慎落入水中,不知所踪。曹娥沿着江边一直痛哭,最终试图捞回父亲尸身,也跳入河中殉父。五日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

曹娥父亲落水的那天,正是五月初五,由此形成端午节纪念活动。

三、纪念介子推

东汉时期的名士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是这一传说的支持者。他在作品《琴操》中有过叙述,认为端午节和清明、寒食节两个节日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先贤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曾经追随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列国,饥寒交迫之际,还割下大腿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当上国君后,介子推却没有获得任何官职或者爵位,于是隐遁深山。

根据蔡邕《琴操》记载,”文公令燔山求之,子推遂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发火“,也就是说,晋文公打算通过放火熏山的办法逼迫介子推出山,但他拒不受禄,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了。为了纪念义士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五月初五这天,老百姓不能生火做饭,吃寒食,粽子也属于寒食。

四、源于龙图腾崇拜

也有很多专家认为,端午节是源自中国古代的天象崇拜,这一传统节日,与我们祖先对龙的祭拜有着密布可分的关系。正因为是源自龙图腾崇拜,端午节才会有重要的风俗-划龙舟,要在舟上刻出龙的式样或者形状。

例如,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就专门为端午节的起源做了《端午考》,他经过考究,端午节时百姓往江中投包裹好的粽子,古人记载是为了防止被蛟龙所夺,同时,端午还有鱼变成龙的上古传说,加上龙舟竞渡等等因素,最终认为:端午节与龙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用黏米包粽子,水上举行龙舟竞赛,具有鲜明的南方地域特色,尤其是吴越地区的民俗特色。因此,他提出,端午节是从吴越地区的龙崇拜,逐步推广到其他地区的。

龙舟竞渡

端午节在英美词汇中,被翻译成”龙舟节“,看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呀!

五、源于“恶月恶日”

各位看官是否记得,小时候过端午节时,除了裹青粽,划龙舟,很多地方还有采摘艾草,菖蒲,悬挂在房前屋后的习俗。艾草、菖蒲等草药,悬挂在家里,或者熬成水用来洗澡,据说对治疗皮肤病、去除邪气具有一定的效果。因此,端午节也叫菖蒲节,艾节,沐兰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卫生节“哦。那为什么要在五月初五做这些去除邪气的事情呢?有人认为,端午本身就是源于“恶月恶日”。

张心勤在《端午节非因屈原考》中说,端午节作为重要的民间节日,早在屈原时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于老百姓的生活中,并且被称作”恶日“。古人迷信,认为五月份阳气太盛,这个月出生的人,对父母有妨害。同时,五月初五,又是两个”午“(五)相遇,会有忤逆。于是,五月初五,在古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极度不吉的日子,唯恐避之不及。因此,古代有些帝王将相,如果出生在五月初五,会修改自己的出生日期,以求吉利。

菖蒲艾草

为了去除“恶月恶日”的邪气,人们挂菖蒲,艾草,甚至熬草药沐浴,以求平安。

六、源于夏至

也有人提出,端午节其实就是源于夏至这个节气。因为粽子本身就是夏至的特色食物,裹青粽的五色丝,也是源自夏至的风俗。端午和夏至的风俗,很多内容是重合的。而且,端午的“午”,具有“阴阳在天地间交午”的意思。夏至白天时间最长,也就是阴蛰伏。

小编认为,民族节日的形成,是各个地域的风俗习惯相互交融的结果,无论是吴越地区的龙图腾崇拜,还是南方各地区的浴兰设艾,或者是以黏米制作青粽,各地习俗之间都在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了如今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端午节的这些起源传说,各位看官,你们觉得哪种更可信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景色的作文400字 新学期新规划作文 我们的传统节日作文 家乡的景色作文300字 我最爱吃的食物作文 全国作文加盟 三年级游记作文300字 家乡的春节六年级作文 五年级上册写人作文 去北京旅游的英语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600字 我最尊敬的人英语作文 我的烦恼作文450字 勇气作文600字初中 雷锋在我心中作文 四年级上册作文100字 最好的自己作文800字 把古诗改写成作文 一件难忘的事300字作文 跳绳比赛作文300字 生活需要自信作文 小狐狸哭了作文 写人的作文怎么写400字 爱的旋律作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文 这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学会了什么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电影 刷新作文 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