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村史|禹城市王桥村里的那些人 那些事 那些传奇!

2020-12-13 04:40:01
相关推荐

王 桥 村 那 些 事

文|王河北

王桥村方位图

王桥闸

在我的老家禹城辛寨镇王家坊村东南约四公里处,苇河(古代为漯河)西岸,有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王桥村。

史料记载,大禹治水导黄入海疏通九河,立下盖世奇功,相传大禹率众曾在该村位置驻扎。至今大禹治水驻扎此地的故事在王桥村一带还是家喻户晓。因该村村东漯河上建有一座小木桥,为留作纪念,故以桥命村名为“王家桥村”,后来村名逐渐简化成“王桥村”。

村碑

王桥村南小闸外景

王桥村自古地理位置就十分优越,南邻古官道(夏津高唐通往济南府),交通极为便利。而今,苇河上唯一一座泄洪大闸——王桥闸,就落户此地。大闸设计精巧,有配套大桥,供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大闸随时能调节苇河水情,旱天有水能浇灌,暴雨天能排涝,给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王桥闸也是辛寨镇连接伦镇的必经之路。它西北临站高村,西南与漯河接壤,东面与伦镇堂子街村隔河相望。禹城市区通往杨圈村的班车由南向北途经此村。村中的“村村通”柏油路往西可直通辛寨镇政府驻地。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交通网”,将王桥村和周边村庄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助力了当地经济发展。

问我祖先在何处?

王桥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初年。关于该村的村史,有两个版本。一种说法:清朝初年,王氏始祖王成民,由齐河县王楼村搬迁至此,建立王家桥村,至今已过16世,360余年的历史。王桥村南矗立着一块王氏族碑,高2.4米,宽1.2米,清朝光绪18年(公元1892年),由王氏十世孙王省三亲自撰写碑文,工匠雕刻(工匠的姓名已看不清了)。立碑之用意是让后世子孙永远缅怀老祖先王成民之功德,不忘初心不忘本。关于王氏始祖王成民从何地而来建村,碑文未做说明。

村南王氏家族祖碑

另一种说法:据现年92岁的王桥村王氏村民王清明讲,早年听爷爷说,王氏祖先王成民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来这里建立了村庄。取名叫“王家桥村”。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王氏家族人丁兴旺,王家桥人口剧增。其中一支就迁往齐河王楼村定居,具体哪一支谁也讲不清楚了。起初还有来往,后来就逐渐失去了联系。多年前,王家桥村一户王氏村民拉车路过齐河王楼村,不小心撞倒一户人家门口跑出来玩耍的小孩儿,被那户人家截住。那户年轻夫妇本想赖着他,这时从院子里走出来一位年长老者,是小孩儿的爷爷。他就问拉车人的村庄,姓名,拉车人告诉他说是禹城王家桥村的。听拉车人说完,老者捻着胡须笑了。就告诉拉车人,说自己的祖先就是当年从禹城王家桥村迁到齐河王楼村的,两家本来就是一个祖先,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真的不认一家人了。说完,两个人都哈哈大笑,中午,老者强留拉车人吃午饭,详细讲述了当年祖先来齐河王楼村的那些往事,并拿出家谱让拉车人观看。一家人相见,难免又流下激动的泪水。

王氏世系图谱

据说前几年,王家桥村王氏家族续写家谱,就曾经专门去齐河王楼村走访,寻求线索,但由于年代久远,平时又缺乏交流沟通,十年动乱期间,家谱再遭焚烧,双方一直没有嫁接成功。致使王氏始祖王成民到底来自齐河王楼村,还是来自山西洪洞大槐树?齐河王楼村与禹城王家桥村是否同出一祖?全都成为悬念,亟待考证。

后来,孙、李、云、路等姓氏,也先后来王家桥村定居。弹指一挥间,几百年过去了,王家桥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壤上繁衍生息,扎根发芽,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做出突出贡献,修建王家桥为后世造福,美名远扬。

被采访人王清明,已92岁

因桥而得村名

王家桥村村东有条苇河,亦名漯河,为黄、漯之残段。《禹城县志》载:漯河自茌平(今高唐县)至禹城邵庄入境,经顕湿桥(今李法桥)会管氏、圣经、担杖河经水牛李、水寺、杨圈、王桥向北至庞桥拐了一个牛梭子弯向西过丁桥后,再向北转向张李店村西进入徒骇河。

《大清会典》载:此河宽平,芦苇丛生,俗称苇河。“有河依河,有山靠山”。王桥村自王氏始祖在苇河西岸建村至今,祖祖辈辈靠着打鱼种地为生。早年间,在王家桥村东这条苇河上,曾建有一座简易的木桥,供周边群众出行,具体修建者是谁?因年代久远,没留下任何历史资料,谁也说不清了。不过王家桥村的村民听长辈们口口相传,因村东这座桥,该村才被命名为王家桥村。后来小桥毁于战火。上世纪民国时期,王家桥村村民,为便于出行,便自发捐款搭建了一座以石头做桥墩,木板铺底的石木小桥。小桥的修建,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加强了两岸村庄群众联系,促进了当时经济发展。

李连祥一夜毁三桥

1945年,日寇投降以后,盘踞禹城西南的杂团土匪李连祥窃取了“七区”军政大权,对革命志士进行残酷镇压,1946年,李连祥因惧怕河东解放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西渡苇河,随时向他发动进攻,从而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便命令匪徒,不顾当地群众坚决反对,一夜之间,竟丧心病狂地先后破坏并烧毁苇河上的三座桥!

三位被采访人:王汝勇,77岁(左);王立堂,村支部书记,57岁(中);王汝昌,77岁(右)

从南到北分别是杨圈、李楼、河南宋之间的“李家桥”、王桥村的“王家桥”、景庄村的“杨桥”。即使这样,李连祥也没有阻挡住我解放大军进攻的脚步。1947年“正月初八打李团”。杂团土匪李连祥的老巢魏寨子据点瞬间土崩哇咧,被彻底攻破,李连祥后来也被活捉,落得个死后被凌迟的下场。

村景图

政府修建王桥闸

1947年初,禹城全境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府经论证立项,在王桥村东苇河上,投资建起一座新的石桥。1972年3月,政府在王桥石桥基础上又建起蓄洪大闸。因此闸位于王桥村东,又被称之为“王桥大闸”。“王桥大闸”的修建,为伦镇、辛寨、李屯镇等乡镇的农业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苇河流域重要的拦蓄建筑物。

王桥大闸

十年动乱时期,大闸老化风化严重,曾一度成为危险工程,影响防洪排涝和农业灌溉。为确保工程安全,恢复设计功能,2015年9月,经山东省批复立项,政府又投资896万元,对其进行了保险加固。重建闸室及上下游连接段主体工程,并增设桥头堡,启闭机房,实行电气化,信息化改造。新闸设计为八孔,选用先进铸铁技术,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 防洪流量、排涝流量、蓄水高度、蓄水量等完全达到中型水闸标准。下游附设交通桥,净宽4.8米,荷载标准为公路二级,进一步方便了两岸村民出行。此工程也将辛寨镇、伦镇及禹城西南诸乡镇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工程于2015年10月开工,2016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后,保证了水闸使用安全,充分发挥主体工程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也成为当地一道秀丽的风景线。

王桥闸外景

致富模范王刚明

王桥村坐落在苇河西岸,这里风光旖旎,交通便利,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多年来,不乏杰出人物的出现。其中,王刚明就是当代青年励志的典范人物。

王刚明,王桥村人,是禹城一片红酒业公司总经理,农民企业家,王桥村发家致富的带头人。他为人诚实善良,讲信用,讲义气,工作有能力,做事有责任心。上世纪80年代,中学毕业后,他开始闯荡社会,遨游商海,多年的摸爬滚打,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

王刚明

2012年,面对五花八门、参差不齐、低迷的白酒市场,王刚明通过对酒品市场细心的考察,发现市面上的白酒好多都是酒精勾兑的,缺乏真正高端健康让老百姓放心喝的酒。中央提出“大健康”理念,极大地启发了爱动脑筋的王刚明。他从中找到了新的致富商机。他发现,做真正健康的白酒生意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更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群众也很欢迎。于是,从那以后,他就认准了一条路。就是扎扎实实做高端保健、纯粮酿造、货真价实、百姓放心的健康白酒生意。

王刚明信心百倍,逆行出击,经名人指点,科学论证,决心到酒海里大干一场捞金,便毅然迈出大胆冒险的一步,投资创办禹城市一片红酒业公司。

王刚明与本文作者合影

王刚明认识到: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来引领,凡事都要遵循天道、人道,只有先做好人,才能酿造出好酒。他从“依道而行,知止不殆”的老子文化精髓里,得到重要启示,于是就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老子的道家文化融入到酒文化之中,将他的酒水品牌定名为“依道”。进一步赋予酒水丰富的文化内涵。

王刚明把“做依道诚实人,酿纯粮健康酒”定为自己的企业经营理念。“功到自然成”,经过不懈努力,一片红酒业终于发展成为拥有雪山百草、依道两大品牌,上百个系列的高端白酒企业。经有关专家鉴定,雪山百草具有人体保健之功能,依道酒则具有工艺独特,清澈透明、窖香浓郁、绵甜爽净、香味协调、回味悠长等特点。目前,企业产品已远销到南京、广州、青岛、杭州等20多个大中城市。

一片红酒业公司厂区一角

王刚明带领他的“依道人”,不断追求企业的更高品质,以卓越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广泛赞誉。相信,经过全体“依道人”的共同努力,再加上上级好政策的扶持,王刚明的依道酒业一定会越做越大,越来越辉煌。

作者简介:王河北,禹城人,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作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家协会会员。平时爱好读书、上网学习、旅游、唱歌、喜欢村志的挖掘与整理。文章散见《德州日报》、《德州晚报》、《禹城市报》等报刊,《鲁北文学》《禹城文萃》《禹城与禹文化》《德州》等杂志。

壹点号河南王豫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