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你看来国人过洋节是崇洋媚外还是不知礼仪?

2020-12-13 06:00:01
相关推荐

前段时间有一位学友问我说:老师,晚辈认为国人失去自我的说法有所不妥。晚辈愚见如下:第一,国人过洋节,是全球化的表现,中国人能够了解外国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其次,洋节实际上是被中国化了的,在外国,平安夜应该安静待在家里,而国人却选择在外玩乐,与其说是过洋节,还不如说是享受生活。“不知礼义”一词更是夸大其词了。何者为礼,何者为义。难道过洋节就不知礼义了吗?这未免太过荒诞了吧。我个人的意见告诉他:道听途说无益,若想明白何谓礼义,建议其读一读《礼记·曲礼上》和《礼记·乐记》的前几段。

1.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文化”,然后“了解外国文化”才好,否则,所谓的“全球化”只能是邯郸学步、失去自我。2.外国的基督教信徒过“圣诞节”,没有问题;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人过,也没有问题。根本不信奉基督教的人,却要过所谓“圣诞节”,那不是“洋节中国化”,而是“庸俗化”。3.礼有“别嫌疑”的作用,比如,男人穿男式的衣服,上男厕,这是符合礼仪的,如果穿女式的衣服,上女厕,这就不符合礼仪了。中国人,可以尊重其他民族的“圣人”,如果不承认本民族的“圣人”,却承认其他民族的“圣人”,甚至借其他民族“圣人”的名义寻求快乐,就好比张三说:“李四的父亲今天生日,我们跟王五聚在一起一起喝酒玩玩好不好?”张三和王五的做法是不合乎礼义的吧?对李四的父亲也不算是尊重吧?

“这位学友又说:《礼记 曲解上》和《礼记·乐礼(记)》中很大部分篇幅都记载了礼乐制度,妇孺皆知,礼乐制度建立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乃是中华文化之糟粕,如果先生拘泥守旧,固步自封就无法接受新的文化,那么中华文化也就只能形而上学地传承,而不能发扬光大了。晚辈以为,对于新的时代要有新的思想,应该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文化注入新的血液,而不是以为排斥外来文化,抱残守缺,不肯去传统之糟粕。个人认为这位学友竟然想要做圣人们的老师了,敢于像法官一样论断经典是非了,厉害厉害。但是就个人意见而言:

1.中华之礼,来自“天地之序”,上通“天理”,下合“人情”,因为有这样的“礼仪之大”,所以我们才有“礼仪之邦”,切莫妄自菲薄、自毁长城。礼,有礼义、礼仪、礼貌,《礼记》是汉儒讲解《仪礼》的记录。《仪礼》所记的是礼仪,但是,学习《仪礼》的人要通过它明白“礼义”,而不是直接照搬其中的“礼仪”。只见“礼乐制度”,却不知其中的“礼义”,那么,根本就没有把《仪礼》当作“礼经”对待。

2.把中国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这本身就是“反传统”的做法之一,按照这个分法,必然导致否定圣人、否定经典,从而认为“我们比我们的祖先强多了”的结论;按照这个分法,一定会说“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和经典早已过时了”,“三皇五帝”更要被否定了。何况,《周礼》《仪礼》都是所谓“奴隶社会”时代的,怎么可以说是“建立在封建社会基础上”呢?

3.《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诗经》中说:“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曲礼上》说:“圣人制礼,以使人自别于禽兽。”只是我们在近百余年“反传统”而要“西化”的时候,才有了所谓“封建礼教”、“吃人的礼教”的污蔑和歪曲,如此大张旗鼓、铺天盖地地宣传,然后使中国人认为那是“中华文化之糟粕”。你是受到这种“反传统”的舆论影响,所以才有如此看法,而你自己根本就没有读过“四书”,更不用说读“五经”了,所以我说这是“道听途说”。孔子说:“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4.“四书五经”所载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不受时代和国界的局限,“礼仪”和“礼貌”会因时代和国界不同而不同,但是,“礼义”却是评判任何时代和国家“礼仪”和“礼义”的标准。如果连这个标准都没有了,那么,是非对错就全凭时代和个人的爱好而自定标准了,好比根据自己的意见或需要而确定秤杆上的定盘星。所以,守“礼义”,不能说是“拘泥守旧,固步自封”。

5.所谓“文化”,从中华民族来说,这个词来自《周易》之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用经典之中的“人文”来行“教化”,由此而使人成为“人”,这才叫做“中华文化”。“五四”的“新文化运动”,就是要否定中华经典的“文”,而用西方的“文”来“教育(教化)”中国人,这还能叫做“中华文化”吗?你所说的“新文化”,是不是指“新文化运动”所说的“新文化”?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在“反传统”?我的一位同道说过:“中国的圣人用了几千年的时间,让人区别于禽兽;如今西方的东西却在让人趋向于禽兽。”虽然这话似乎有些偏激,但是,实质却没有错。

6.你所说的“形而上学”,是来自德国马克思哲学的词语,根本就不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当你用德国人所说的这个标准来衡量“圣人之道”时,已经不知不觉地在用“西方文化”来衡量、批判“中华文化”了,已经不承认“中华经典”,而且是把“经典”以及传“经典”的圣人当成被法官审判的对象了,是让圣人去拜那个德国人为师了。当你认为自己所掌握的就是标准,而用来评判经典和圣人的时候,你已经不自觉地凌驾于圣人之上,已经把自己的说法凌驾于经典之上了,所以我觉得这位学友是很“厉害”的。

以上文章出自于百家号作者走在历史的路上,本人十分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由衷希望大家广泛留言,畅所欲言,一起积极学习,共同进步,也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