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南怀瑾的故乡情

2020-12-13 06:25:01
相关推荐

禅宗马祖得道后回乡弘法。乡人听说是有得道高僧,争相膜拜,结果发现是卖簸箕的儿子,都一哄而散。于是马祖发自肺腑地说“学道不还乡,还乡道不香”。南怀瑾先生对此颇为感慨,他说:“人,毕竟就是那么平凡。多少宗教上的大师,都受到得道还乡的苦果。”

得道还乡也是南怀瑾先生一生的抉择。他学道于四方,却念念不忘“我是温州府乐清县人”,总是不厌其烦对众人讲解“你们知道吗,我们家乡乐清的’乐’,是个多音字,不止有4种读音”。

他为家乡发展奔波,干成了筹建金温铁路等大事。他对故乡的热爱愈久弥深,但似乎又是那么“近乡情怯”。上世纪40年代离开乐清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尽管他对故乡是那样的牵肠挂肚。

南怀瑾先生想必是愿意得道还乡的。记得1989年之夏,我在乐清柳市区委当秘书期间,他曾想把故乡老宅改建为藏经阁及望海楼,把毕生藏书安放阁中,希望传统文化在家乡得以传承弘扬。这是他置毕生心血于家乡,于公于私至情至诚。但好事总是多磨,改造老宅涉及30多户村民搬迁安置。一些村民一时不理解,多次写信给他表示反对,并讲了一些过激的话。南怀瑾先生作为重德重情之人,并不想与乡人相争,无奈放弃了在老家建藏经阁的念头。他退而求其次,托人在西湖边选址筹建南怀瑾图书馆,也算是寄托对故乡故土的眷念,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时过境迁,如果这段历史可以假设,或许乐清藏经阁建成之日,或者杭州南怀瑾图书馆开馆之日,便是他得道还乡之时,但终究还是成了憾事。

尽管如此,他对家乡依然热忱如故。筹建藏经阁之事搁浅后,他还是先后出资500多万元,将故乡老宅改建为“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这座占地约5亩的园林式建筑,于1996年1月无偿捐赠给了家乡。当时,他欣喜不已,逢人便拿出照片,告诉众人这一喜讯。他还特地手书《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赠言》一文:“我生于此地长于此地而十七年后,即离乡别土。情如昔贤所云: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旋经代嬗变五六十年后,父罹世变,未得藻雪,老母百龄,无疾辞世,虽欲归养而不可得,故有此筑。即以仰事父母之心转而以养世间父母,且兼以蓄后代子孙。等身著作还天地,拱手园林让后贤,以此而报生于此土长于此土之德,而无余无负。从今以后,成败兴废,皆非所计,或嘱有言,则曰:人如无贪,天下太平;人如无嗔,天下安宁!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他的殷殷之言乡情切切,真情、真切、真实,实在是令人动容。

南怀瑾先生非常关心传统文化传承。乐清老幼文康活动中心建成后,由当地街道文化站负责管理,叶旭艳为站长。南怀瑾先生常常通过书信与其讨论传统文化推广事宜。2000年10月,在他的倡导下,叶旭艳创办了“乐清市绍南古诗文导读中心”。南怀瑾先生特地让其子南小舜等人送来1万元经费,并亲自为中心题词。所谓“绍南”,意思就是继承古圣先贤及南怀瑾先生教化精神,如今已惠及无数乡人。此亦他之大德也。

我与南怀瑾先生素未谋面,但因缘际会曾邀其还乡。那是2006年,他客居苏州太湖大学堂,受《文汇报》之约,做《中华传统文化和大众传播》讲座。当时,我任乐清市委宣传部部长,组织了“雁山论坛”高端报告会,邀请余秋雨、钱文忠、阎崇年、曾仕强等名人名家,来乐清作专题讲座,干部群众反响非常好。我想,南怀瑾先生是融合“儒释道”的国学大师,又是家乡人,主讲“雁山论坛”应在情理之中。于是,我通过叶旭艳多次向他发出邀请。他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婉拒之。2008年5月,远在苏州的他特地托人送了《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关于禅、生命和认知的对话》一书于我,并在扉页郑重签名相赠,让我十分惊喜和感动。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着这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或许,对他而言,以书持赠乡人,也是浓浓乡情的真切流露吧。

那时,久居苏州太湖之滨的他,是否常怀“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感慨?思乡情,情在雁山脚,霜鬓明朝又一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国文化英语作文 莫高窟作文 春天写景作文 校园活动作文 教资科一作文 我的朋友400字作文 精彩作文开头结尾 写事作文300 写人的作文400 我的故事作文400字 精美作文 他哭了作文 四季美景作文 作文的万能开头 我的姥姥作文 亲近自然作文 一起走过作文 妈妈的一天作文 四百字作文大全 难忘的回忆作文 写重庆的作文 成都作文 心灵深处作文 美丽风景的作文 我的家乡600字作文 日语作文格式 时评类作文 写艺术的作文 五年级同步作文 游记作文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