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画虹:生命下半程 遇见国风社

2020-12-13 07:20:01
相关推荐

我自认为自己算得上一个幸运的人。

生命的上半程生活一直很顺遂。求学,工作,结婚,生子,上班,下班,跟随着大多数人的生活节奏,行进在生命的轨道里。直到遇到工作变动。我所在的煤矿关停闭产,我面临一个抉择:是选择到省外的煤矿继续上班,还是在省内的其他矿保持原有的生活节奏,或者就干脆办理离岗休养,来个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有过犹豫不决,也有过辗转反侧,最终我听从了内心的声音。如果生命分成上半程和下半程,那么上半程我把自己交给了工作、交给了家庭、交给了孩子,那时的自己大多是一种忙碌的无我状态,那么下半程,我想把时间留给自己,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愿意做的事情,体验,感受,觉察,欣喜。如果我愿意选择这样的下半程,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于是在2017年下半年我选择办理了离岗休养。

其实这个选择也源于早些年的未雨绸缪。

遇见这个词很神奇,我发现,我生命中很多美好的转机都源于遇见。

2013年,我遇见了诗人、作家王明文老师,通过相互阅读和探讨诗歌,重新点燃了对文学的热爱,重拾当年的文学梦。后来加入了淮北作协,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文友。不断勤奋笔耕,在分行的文字里放逐自由的心,休憩疲惫的灵魂。2016年末在众多亲朋好友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版诗集《听雨画虹》,算是给自己的文学爱好一个交代。我常常构想这样一个画面:当我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坐在摇椅上慢慢翻看年轻时写过的文字以及那时那些灿烂的心事,那画面一定很温馨。感恩遇见!

2014年遇见心理协会文老师,自学报考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感恩遇见!

2014年至2018年,先后遇见作协其他六位同样热爱文学热爱生活喜欢中国风服饰的姐妹,不知不觉成了被大家戏称为作协七仙女的一员。感恩缘分与遇见!

2018年,由一直醉心于传统文化传播的东篱山庄堂主沈怀远老师牵头,“七仙”与淮北八位文化学者共聚东篱,畅谈文学探讨文化,这段相聚还被小城著名文化学者马尔老师写进了他的“马尔的视觉”公众号里,马老师戏称为“七仙八贤文友会”。其间,在沈堂主与马尔老师的倡导下,诞生了东篱汉服社,当时成立的宗旨是:以美丽的汉服为载体传播文化。因为我们“七仙”都特别喜欢穿飘逸不拘的中国风服装,而当时淮北已经成立了好几家旗袍会,汉服远比旗袍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更为深厚,更“中国风”,东篱汉服社于是应运应时而生了。就在当时的座谈中我不明就里地“被社长”了,这一“被”就是好几年,我的生活也从此发生了改变。当时七仙女之一的才女老师邹荣还以诗文记之:

“戊戌元日后,东篱天气新。墙角梅初绽,茶室香已沉。众贤今日聚,共建汉服群。社长推华虹,四老做顾问。穿我汉家服,读我古诗文。习我旧时礼,做我华夏人。传统未敢忘,前路秉初心。昔日竹林下,浩然正气存。广陵绝弦后,犹有打铁人。相城文脉远,流水遇知音。书院小天地,文化大乾坤。虽为桃花源,亦肩当时任。运筹古乐园,落地南山林。谈笑有诗酒,往来笔墨亲。抚琴吟诵罢,端茶敬师尊。归时山已睡,天心月一轮”。

才女功力可见一斑。

文中提到的“四老做顾问”,指的是淮北四位文化名人:东篱堂主沈怀远老师,文化学者马尔老师,淮师大校长余敏辉老师,淮北作协副主席邱小鸣老师。有大师顾问团顾之问之,我们倍感荣幸,心里也很有底气。

2019年因发展的需要经与大家协商我们更名为淮北国风社。国风相对于汉服,内涵更深,范围更广。我们想的是依据“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庄重、有礼、自信、谦和,寻找文化的根源与传统的脉络,不拘形式,只要是优秀的中国传统的中国风,我们都弘扬,都热爱,不仅仅局限于汉服。我们把宗旨扩展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粹经典、展现文化自信、丰富大众生活、和谐家庭社会;以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汉服秀、古典舞、太极、家风家教宣讲等文化形式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文化传播活动,并结合传统节日和文化惠民政策等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开展送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和进机关等的系列活动。

其实,追根溯源不管名字改或不改,我的心底依存无限感激。感谢沈堂主的文化情怀和大力倡导,感谢马尔老师以笔为花对社团的溢美赞词,感谢余校长和邱主席百忙之中对我们的支持与点拨,感恩所有美好的遇见!惟愿淮北小城的文化之花更加璀璨。

生命下半程,遇见国风社,一个社团的成立、发展、壮大改变了我的生活基调,我相信也改变了很多参与者的生活基调,我们包括整个拍照的画风也发生了改变,逐渐改变的,还有关注点、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

我记得余秋雨老师在做《中国文化课》一书的宣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文化就是变成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最终的成果是集体人格。我的理解是,比如用筷子吃中餐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崇尚孝道,崇尚家国情怀,崇尚传统,倡导集体主义,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价值,如果大多数人都认同并能做到,这便是我们的集体人格。而我们就在开展弘扬文化的各种活动中,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步调整着我们的精神价值。我们开始关注古琴茶艺汉服汉舞太极以及书法绘画古典名著京剧昆曲,包括家风家教家训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等具有中国元素的东西,连电视也开始关注“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神奇的汉字”等具有民族自豪感的节目。我们所有开展的活动也都是围绕“弘扬经典传承国粹”的范畴。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都在发生不一样的改变。

人类大脑对场景画面的记忆要远远大于对文字语言的记忆。现在很多时候,我的脑中会像看电影一样闪回我参与举办的各色活动的画面:

塔山,榴园,石榴小镇,一群穿汉服的女子远远从石桥画廊中渐次走过。拂袖,转身,亮相,个个明媚如霞,灿然如花。

南湖,牡丹园。穿戏曲装的牡丹仙子们拂过花丛明媚定格,惊艳亮相。

贾鸿鹰老师轻启丹唇,美目流转,徐徐清唱昆曲牡丹园游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柳江口文化园,王兴民老师安上胡须穿上汉服,大袖一挥朗声高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同样是王兴民老师在安徽省电视台举办的皇藏峪汉文化才艺大赛的舞台上,在八位着白色曲裾的汉服仕女的伴舞映衬下,悲壮地背诵屈原的离骚,打动了所有在座的评委老师和现场观众,一举夺魁。

在首府学校。国风社的老师们穿上正式仪式的汉服礼服,为这里的一年级新生举办开笔礼仪式,那一双双稚嫩的孩童的眼睛经过仪式的洗礼后,变得沉静而有了内容,这便是着了人生的底色吧。

同样是在首府学校。国风社的戏曲老师教这里的孩子们山膀、亮相、走台等一系列戏曲基本功。国风社的太极老师,曾获过安徽省太极冠军的尹明勇老师一招一式不厌其烦地教这里的孩子们习练传统太极……

国风社的老师带领学龄前儿童走进蒙村桃园,在大自然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听那稚嫩的小嗓音读着:人之初,性本善,心都要化了。

在南山,在石榴博物馆,在隋唐运河古镇,在东篱别院,在市文化馆小剧场的舞台上,在百善镇的乡村大舞台,在东湖的开放式党校,在南湖书画院,在萧县龙城书院,国风社成员们或朗诵或舞蹈或吹笛或弹琴或太极或京剧或昆曲或茶艺,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弘扬经典,传承国粹,丰富生活,引领文化。

除了开展各种活动,国风社还开展朗诵、礼仪培训讲座,开设古典舞、太极拳培训班等等,全面提升社员传统国学素质。疫情期间积极开展线上重温经典系列诵读活动,现已成功举办四期,开展线上传统文化知识普及系列活动,现已成功推出七期。解禁后到校园为留守困境儿童做团体辅导活动,到托老中心看望慰问那里的老人……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一步步一点点见证了国风社各位成员的美丽蜕变。看到她们日益成熟,日益绽放,内心不胜欣喜。

七仙女之一的美女作家郜芬,现是淮北国风社常务副社长,人称360,拍照无死角,她为国风社引进人才,管理财务,编写公众号,尽心尽力尽责,日前她在写作上也越发精进,生活的状态、气质都越发成熟淡定。

国风社艺术总监贾鸿鹰老师,站在舞台的一刻,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就能点亮世界。她既能演绎柔情似水的杜丽娘,又能朗诵铿锵激昂的诗歌篇章。我们眼见着她日益变得更加端庄典雅,雍容大方。

还有我们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的周冬黎老师,在节目编排现场,她果断坚定,雷厉风行,犹如一员大将,气定神闲指挥若定。

出口成章热爱学习的孟莉老师,动手能力超强。自学化妆造型,并亲自为王兴民老师设计了震惊观众的屈原艺术形象,为我们的节目奠定了艺术基础。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如同一朵清幽的兰花正日益散发着芳香。

勤奋敬业的国风社社宝尹明勇老师,不顾上夜班的辛劳无私教授大家太极,现在更是发展成为朗诵、小品、主持、音频视频制作、节目宣传设计等的全能型人才。

靓丽清秀的宋丽丽老师自己写文章称在国风社实现了人生华丽的蜕变,她不遗余力地为国风社做宣传,为国风社引进人才,社团良好的氛围加上她个人的勤勉钻研,现在无论是写作还是朗诵都又上新台阶。

我们的艺术总监朗诵指导宋云老师是国家级朗诵考级考官,百忙之中为我们指导朗诵,宋云老师的朗诵声如金石,情深意暖,发音纯正,字正腔圆,听之毎每感动泪下。

为舞台而生的具有艺术家气质的王兴民老师,在国风社分别塑造了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屈原,热情豪放傲岸不羁的李白,乐观向上豁达大气的苏轼,还塑造了引领五四运动的坚强乐观的革命者形象。

还有我们如花儿一样美丽绽放的贤淑善良的吉祥如意亚蒂老师,不仅每次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还认真学习朗诵绘画烹调茶艺陶笛,全面开花,越发沉静美丽。我们的古典舞班长美丽的大眼美女夏荷做事认真坚定,积极参与活动,现在正学习古筝茶艺二胡古典舞。还有我们最年轻的九零后社员小云、黑发如云爱学习的美丽的夏天,认真负责美丽豪气的娟子,善良可人多才多艺的冬雪,高挑美丽端庄优雅的礼仪指导老师赵婷,善于学习温柔淑静的美女蒲公英,歌声甜美常常微笑的午后,更有棒棒的小明星武小贝和王梓涵以及他们优秀的妈妈武艳萍和王艳艳老师,舞蹈精灵丁丁、雨过天晴、青荷,还有热衷于传统文化的摄影大师黎明老师岳老师邱老师许平老师杨海光老师等等,还有市文化馆徐雯阁老师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社团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活动不断开展,他们更是一日比一日美丽优雅笃定,气质里沉淀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的谦和恭敬自信有礼。每每看到这些变化,心里感觉无比的欣慰,或许这就是团队的引领作用。就像余秋雨老师说的,形成一种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

淮北国风社始于希望,结于丰盈。人生下半程,遇见国风社,遇见美丽优雅端庄优秀的你们,遇见自信谦和厚重的传统文化,是我的幸运。

下半程的路还很漫长,我会继续汲取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滋养自己的内心,修行自己的心智,我相信下半程的旅程风光会更美。

相信未来,不忘初心,感恩遇见!

责编:荆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