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坤鹏论:他人就是地狱

2020-12-13 17:50:02
相关推荐

不拘泥的人生,才是真诚的,而好的人生唯有真诚可得。——坤鹏论

实话说,想啃下《存在与虚无》实非易事。

该书本就晦涩难懂,又隔着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再叠加如今这个讯息泛滥的时代,除了专门搞研究,真没有几个人能够挑战成功。

坤鹏论认为,普通人学习哲学,起初不要拘泥非原著不读,先挑一本最薄的或是最入门级的看起。

谁不是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懵懂无知开始的。

正如《从存在的此岸到虚无的彼岸》所分享的——没有这些虚无,人又如何存在!

所以,就算是看漫画学,也不丢人。

这些都是工具,都是过程,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要的是虚无被填充,学会学到才是目的。

不拘泥的人生,才是真诚的。

而好的人生唯有真诚可得。

一、我与他人

人,总是处于和他人的相互关系中。

他人,是萨特哲学思想中的主要概念之一。

萨特认为,人的自由必须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得到实现。

完全与世隔绝的个体根本无法生存,更谈不上什么自由了。

而人本身就是一个相对他人的概念。

就如主体与客体的同生共死关系一样。

没有了他人,人也就不再成其为人。

所以人需要他人,离不开他人。

明白了上面这点,我们再看萨特的相关思想,就会更加明白些了。

萨特的存在主义讲的就是人如何存在,人存在于社会,存在于他人,那么,他人就是存在主义绕不过的重要主题。

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男子正通过锁眼偷窥一位女子,突然,这个偷窥狂感觉有人走到了他的背后,他顿时羞愧不已,觉得自己从观察的主体变成了观察的客体。

通过上面场景的详细描述,萨特证实了“同他的存在”和“为他的存在”,是意识不可分割的部分。

当男子偷窥时,他完全沉湎于所看到的事物之中。

在这种意识模式下,他没有意识到他是一个“自我”,而是他所看到的女子。

他的思想就完全像是门后的那间房子。

而在意识到有人在他背后看着他时,他突然意识到他自己成了一个被别一个意识所关注的客体:当我被这个“他人”关注的时候,我就被客体化了,自由也就离开了我。

萨特认为,人总是把他人看成一个客体。

这是粗暴地剥夺了他人的主观性、主体性,把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物”。

我,在他人的眼里,只是一个自在的存在。

也就是说,是一个物的存在,就像一把椅子、一块石头那样。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人是对一个人自主的限制甚至否定。

因此,萨特说,“一个人的自由被他人的自由加上枷锁。”

他人的目光不仅把我这个自由的主体变成了僵化的客体。

而且还迫使我多少要按他们的看法来判定自己、伪装自己,专心修改自己对自己的意识。

当然,我对别人也如此。

于是,“我努力把我从他人的支配中解放出来,反过来力图控制他人,而他人也同时力图控制我。”

人,最害怕的是,被他人当成“物”来注视,这种物化是他人以他的意识作用否定了我的主体性。

人有主体性,最不能忍受的便是被当成客体(物)。

这种情况发生后,人不是羞愧,就是愤怒。

比如:我们很讨厌在自己专注做事时,旁边有人一直注视着我们,我们往往会愤怒,会采取一种报复行为,也就是反注视,以眼还眼,看回去。

这种事情发生的很多。

比如:公共场合经常发生的陌生人的口角和争斗,起初可能都是小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眼神的瞪视,接着就是冲突升级。

再比如:两个年轻人在大街上可能碰了一下,但在互相瞪一眼后,就很可能大打出手。

萨特对此的解释是,意识的否定性作用。

尤其当一个人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对人性的认识时,就只能在当下那一刹那谋求“我的注视比你凶悍,比你更有力”这种方式,来压制别人。

自古以来,注视这个眼神绝对比我们认为的复杂得多。

主人和仆人,上位者与下位者,长辈与晚辈,最忌讳的就是后者直接注视前者的眼睛,必须低头承受。

由此可知,注视是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意识的肯定和否定。

总的来说,萨特的哲学思想在人类自由方面可能过于乐观,但是,对人类关系的描述又是极度悲观的。

在他眼里,我们不断地在两种做法之间徘徊:

一是,把其他人变成一个客体,一个自在的存在;

或者,

二是,努力把自己变成他或她的客体。

二、他人就是地狱

他人就是地狱。

存在主义火到人人腋下一本萨特的那些年,这句名言引得全世界无数青年可以彻夜不眠地讨论。

但是,萨特却说,我的意思你们全都猜错——“人们认为,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

为此,萨特专门写了一篇名为《他人就是地狱》的文章进行解释。

从这篇短文中, 我们知道了这句话的出处是剧本《紧闭》,开始它叫《其他人》。

萨特写该剧有三个用意:

第一,《存在与虚无》的四分之一的篇幅被“他人”的概念所占有。

完成此书后,萨特仍然在思考着“与他人的具体关系”这一哲学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他在几天内写成了这个剧本。

第二,该剧的灵感很大源于他在德国战俘集中营中的感受。

那时的他时刻都整个地处于他人的注视之下,自然这就形成了地狱。

第三,偶然的原因是,他想让三个朋友演一出他写的戏,还要一视同仁——时刻都留在舞台上,不希望有谁离开舞台,因为,离开者会想,在他不在的时候,他人会有一个更好的角色,因此萨特想让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禁闭》是一部典型的哲理剧。

场景:地狱。

三个人物:懦夫(报社编辑)加尔森、同性恋者(邮局小职员)伊内丝、杀婴犯(巴黎贵妇)艾丝黛尔。

另外,还有一个属于过场人物的地狱听差。

故事情节:

当三个人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劣迹:

加尔森竭力让他人相信自己是英雄,实际他是在二战中因临阵脱逃被处死的胆小鬼,他同时又是沉溺酒色、折磨妻子的虐待狂;

艾丝黛尔掩饰其色情狂的身份和杀婴罪责,诡称自己是个为了年老的丈夫断送了青春的贞洁女子;

伊内丝则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包藏自己同性恋的往昔。

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

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

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暴露。

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相互追逐又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

加尔森希望得到伊内丝,但拒绝艾丝黛尔;

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但拒绝加尔森;

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森,但拒绝伊内丝。

三个死人如同坐于旋转木马之上,永远陷入在相互爱慕追逐、勾心斗角,却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

循环往复,没完没了,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

最终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既无刑具也无刽子手的道理:“你们的印象中,地狱里该有硫磺,有熊熊的火堆,有用来烙人的铁条啊!真是天大的笑话!用不着铁条,他人就是地狱。”

这里确实有酷刑——精神与心灵上的酷刑;也确实有刽子手——存在着的他人。

戏剧最终以加尔森无可奈何地说:“好吧,让我们继续下去吧”一言收场。

《禁闭》首次公演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就像前面所说,其实人们并不理解萨特的深意,也产生了误解。

这部剧的深意如下:

首先,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他人便是你的地狱。

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是恶化与他人关系的主要原因,那么,你自己就得承担地狱之苦的责任。

萨特在《他人就是地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人们以为我想说的意思是,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刻都是坏透了的,而且这永远是难以沟通的关系。然而这根本就不是我的本意,我要说的是,如果与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被败坏了,那么他人只能够是地狱……对于我们认识自己来说,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

坤鹏论认为,最后一句“他人是我们身上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核心。

人是社会动物,社会就是——人与人互为镜子。

如果是你打碎了别人那里关于你的镜子,那么,镜子碎片照出来的你,自然就是支离破碎,光怪陆离。

正如萨特在剧中所要表达的:如果你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不择手段,通过牺牲别人的自由实现自己自私卑劣的欲望,就是将别人推进了地狱。

但是,别人的生活都是在你的生活中的投影,所以,害人终害己,你也同样会跌入地狱。

凡是地狱,无不从自私的选择开始,而后殃及池鱼,其结果只能是大家都活在“谁也好不了”的地狱之中。

其次,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对你的判断,那么他人的判断就是你的地狱。

他人的判断固然重要,但只能参考,不能依赖,不可看作最高裁决,更不是自己行为的最终目的。

凡是以追求他人对自己赞美为目的的人,必定陷入精神困苦之中。

这就是存在主义的最高宗旨——活成自己。

正如萨特所言:“我的用意是要通过这出荒诞的戏表明:我们争取自由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改变自己的行为是极其重要的。不管我们所生活的地狱是如何地禁锢着我们,我想我们有权利砸碎它。”

我命由己,不由天,上帝和老天都管不着,何况他人!

人,从骨子里都有着骄傲。

有的人将它活成了奋斗。

更多人则将它变成了一种扭曲——鄙视不如自己的,嫉妒至恨比自己强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可以无论何时何事都无私待你之外,没有人能够真正陪你渡过最黑暗。

这也不怪他人,换成你也一样。

那么,我们在他人那里,就像他人在我们这里一样,都是客体。

客体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主体,它是自在的存在,不管怎么共情,也难逃主体用对待物的态度待之。

什么共情、感同身受,其实都只是夸张、安慰,甚至是欺骗。

依赖别人,被别人左右,将别人的意见视为自己的生存评判,就是将自己彻底变成了客体(物),你的主体被压抑在地狱饱受折磨。

在如今这个大数据时代,在如今这个隐私越来越精贵的时代,在如今这个我们越来越像被别人操纵的提线木偶的时代,没有什么比“他人就是地狱”更具有棒喝意义!

第三,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自己,那么你也是自己的地狱。

人生旅途,每出差错,人们很容易去找社会原因、客观原因和他人原因,往往看不到自己的原因,正确对待自己常为我们所忽略。

在萨特的哲学中,这一点却极为重要。

如同萨特的其他剧本一样,《禁闭》的立意是积极的。

而且,剧中的死人也是有所象征的,萨特说:

“我想借此指出,有许多人被禁锢在一系列陈规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对自己抱有他们本人为之痛苦的看法,然而他们却没有设法去加以改变……如果谁总是在为他并不设法去改变的看法和行为而烦恼不安,那么谁就是一个活死人。

实际上,由于我们都是活人,所以我想以荒谬的构思来揭示我们自由的重要性,也就是通过其他行动来改变我们为之痛苦的行动的重要性。

不管我们处于何种地狱般的环境之中,我想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

如果谁不去打碎它,那就是他们自由地留在其中了,也就是说,他们自由地将自己置于地狱之中……”

《禁闭》用荒谬的构思把人与人之间被扭曲的关系放在放大镜底下,使人看出其中的腐朽性和罪恶性。

和《存在与虚无》一脉相承,《禁闭》再次揭示了行动、自由的重要性:通过行动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为之痛苦的环境、成见、与他人的关系,不论我们处于何种如地狱般的可怕境地,我们都有自由去打碎它。

无疑,《禁闭》充分展现了萨特无与伦比的戏剧天才。

1947年,它在美国获得了最佳外国戏剧的殊荣。

至今,已经有数不清的国家剧院隆重上演过该剧,并成为世界经典剧目。

全世界人都曾重复着“他人就是地狱”这一名言,不论他们作何理解。

但是,每一次雷鸣般的掌声都在证明:

萨特哲学的主旋律——其他人、禁锢与自由又一次在人们心中奏响。

请您关注本百家号,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百度百家、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上册写景作文 校园拔河作文 描写同学优点的作文 杏花滩公园作文300字 作文我200字 美丽的蝴蝶作文 描写老师的作文题目 作文什么的滋味400字 我的心里话400字作文 读什么有感300字作文 大学英语万能作文模板 独善其身作文 浓情端午粽叶飘香作文 我想成为一名警察作文 朋友英语作文 写雪的作文初中 我的幸福 作文 中秋节作文的结尾 介绍扬州的作文 详略得当的作文 真诚的作文300字 质疑作文800字作文 我的对手作文400字 300字作文我的同学 分班的感受作文 自立作文素材 小学四年级二单元作文 写月考的作文 给妈妈的礼物作文 享受孤独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