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感谢贫穷?!“苦难文化”的群体致幻剂

2020-12-14 08:00:01
相关推荐

最近在媒体上连续看到两个寒门上北大的故事,却有两种不同的感觉。

第一个故事来自云南的崔庆涛,小伙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正在工地上打工。新闻很短,有个细节印象深刻:崔庆涛的父亲崔茂荣不识字,叫妻子念通知书的内容给自己听。许树兰就一字一顿念起来……然后就是他的中学老师,来帮助他联系办理助学贷款等等。

第二个故事来自河北的王心仪,考上北大后,她的贫困生活为人所知,更多是通过她自己写的一篇谈论“感谢贫穷”的文章,以及很多媒体对苦难的渲染,以及对“正能量”的颂扬。

前一个故事大多是图片,记录了崔庆涛在工地上接收录取通知书的场景,满是灰尘的工地没有那么多关于苦难和贫穷的渲染,小伙子在大桶里洗手、在衣服上蹭干净,与母亲合力拆开信封,以及给父亲念通知书,这些白描式的记录和他脸上的笑容,无不触及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王心仪的故事,在媒体传播中有不同的方式。同一家媒体公众平台,前者的标题是《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小伙当时在拌砂浆》,后者则是《感谢贫穷!707分考入北大,她的这篇文章看哭所有人》,一个是场景描述,另一个则强调分数与情绪。文章的开头引用了王心仪的文章,“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感谢贫穷,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和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了更美好的世界……谢谢你,贫穷,你让我能够零距离地接触自然的美丽与奇妙,享受这上天的恩惠与祝福。我是土地的儿女,也深深地爱恋着脚下坚实而质朴的黄土地;我从卑微处走来,亦从卑微之处汲取生命的养分。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感谢贫穷,你赋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与永不低头的气量。 农人们都知道,播种的时候将种子埋在土里后要重重地踩上一脚。第一次去撒种,我也很奇怪,踩得这么实,苗怎么还能破土而出?可母亲告诉我,土松,苗反而长不出来,破土之前遇到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地成长。长大后,当我再次回忆起这些话,才知道自己也正是如此了。当我们从一开始便遇到阻碍与坎坷,当命运看似在刁难自己,不要怀疑,她只是想让你茁壮成长。

我感动于王心仪从苦难中挣扎出来的勇气和力量。有人纠正她不应该感谢贫穷,应该感谢自己与贫穷对抗的勇气和乐观。在我看来,毕竟那是属于她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真心希望在她记忆深处,那段岁月是美好的,贫穷给她的砥砺成为人生财富,而不是陷入贫穷生活的自怨自艾。虽然我不喜欢正能量,但青春热血是必经之路。18岁那年,全市成人宣誓仪式上,我代表同龄人表决心,当时觉得文采斐然抑扬顿挫,忆往昔看今朝,现在觉得不过是声嘶力竭地干嚎而已。当然,王心仪在文字上比我那是强太多,但我们中学时受到的就是正能量教育,“坚实的土壤才能让苗更茁壮的成长”,这是此时最好的自我激励,也许北大的教育,会让这个女孩重新思考,贫困有哪些制度性和社会原因,进而探究公平和正义等更加深入的命题。届时,她可能会觉得这篇文字单纯甚至幼稚,但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一个刚刚结束中学教育的女孩。

然而,当媒体引用这些文字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细节作为注脚,再用“看哭所有人”这样的标题党,就演化成一场大型刻奇。当我们热情地转发、感动、落泪,不仅再次完成了一次对苦难的消费,更暴露出我们民族对于炫耀苦难的偏好。

“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这段文字,几乎到了全民背诵的熟悉程度,且不说是否误读,大多数国人遇到苦难,恐怕都会用这段话来自我安慰,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就成为国人互相舔舐伤口的金句。

古代进学的榜样,往往都是悬梁刺股式的自虐,抑或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式的贫苦励志,先抑后扬的大团圆故事,必须有一个苦难作为成功的衬托,方才构成对比和张力。由此,我们在完成个人甚至国家叙事的时候,从苦难到成功,就变成了一种惯性。譬如谈到今日国家成就,必然以旧中国的积贫积弱为叙述起点;我们父辈谈到今天的生活,也往往要大谈一番当年上山下乡时吃的苦,才有今天的成就云云,必要时还要用忆苦思甜的方式对我们训诫一番,全然忘了当年吃忆苦饭上吐下泻;及至今天的“成功者”,也动不动就追忆自己当年住地下室啃方便面,也不知是为了方便激励还是剥削年轻人。

久而久之,苦难仿佛成为勋章的另一面。

苦难,有时会被成功者用于炫耀和疗愈。因为有了苦难的加持,仿佛自己成了“天将降大任者”,无论贫穷、疾病、灾难各种不幸,无非是命运给我的考验,也从反面证明自己是强者:看我起点多低,经历的苦难比你们都多,说明我的能力更大。这种心理蔓延到普通人身上,我们渲染自己当初的不易,诸如家里多穷、父母经常打我,或者我经常给新记者炫耀,当年卧底软禁都、地震火灾泥石流、杀人放火抢银行,都经历过,而我依然坚强地挺过来,即使没有那么大的成就,但至今活得不错,也应该是生活的准强者。还有诸如我们父母或者更年长的人,往往把上世纪60年代初的苦日子,还有上山下乡遭的罪,都视为砥砺自己前行的人生财富,并以此来感叹“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能吃苦”,不过都是一种依靠想象的自我疗愈罢了。

苦难,有时之于大众又变成消费品(此处不包含那些真正有同情心并愿意施以援手的善心人士)。围观诸如祥林嫂的悲剧,那些满足离开的乡亲,并非致以真正的同情,不过是用他人的苦难来宽慰自己不幸的生活而已。而那些喜剧的苦难,诸如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唐僧、或者受胯下之辱的韩信、苦守寒窑的王宝钏、寒窗十年终于高中状元的书生,东方人偏爱大团圆式的喜剧结局,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分析,东方人因为因果报应、无限轮回的观念,偏爱以喜剧的态度对待苦难。是以在我们的悲剧中,总要有个喜剧的结尾,梁祝死后要化蝶、牛郎织女要鹊桥相会、窦娥父亲最后做官都要报仇,苦难往往成为喜剧的注脚,其本身带来的严肃思考就被消解,转而成为消费品的一部分。

更多是时候,是权力在利用苦难。

周国平说,“痛苦是性格的催化剂,它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暴者更暴,柔者更柔,智者更智,愚者更愚。”而我们在媒体中,看到的往往是自带高光的逆袭,却忽略了这种催化剂,也可能放大恶的偏执。我想起动漫作品《全职猎人》里的幻影旅团,都出自边缘的流星街,童年的极度贫穷和苦难,塑造了最冷血的杀手团,这就是催化剂的作用。王心仪的文中也意识到,贫困可能带来的是“精神的极度匮乏”。因此,贫困和苦难这些磨刀石,只是一个放大器,最终的成就来自于个体本身、或者其他环境变量,而非苦难和贫穷。所以,我们敬佩的是王心仪,她可以感谢贫穷,而我们也感谢贫穷就是愚蠢,传媒在利用感谢贫穷来刻奇,则是对贫穷的利用。

贫困,往往会促使我们追问:王心仪所在的河北,京畿之地,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严重的贫穷?经济水平在地域分布上的失衡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她的母亲崇尚知识,虽然身体不太好,但也绝非丧失劳动力(即使丧失劳动力,也应有相应保障措施),外公身体不好就能拖累一家人走向贫困,农村医保制度能否真正发挥作用?扶贫机制如何更加完善?报道中写到有助学金,她的生活费只有同学的一半,那么助学制度是否有漏洞?

就像有些父母常常说,“你看人家孩子,又能干活成绩又好。”这种“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屡试不爽的教育手段,只不过是推卸责任的方式而已。以此类比“感谢贫穷”的感动式宣传,最恰当不过。寒门难出贵子,这几乎是定论。社会阶层固化的时代,才最把逆袭当传奇,前边提到古代的励志典故,恰恰集中在两汉和魏晋时期,都是门阀士族的时代。宋以后科举建立的流动通道逐渐完备,贫寒的布衣也可以通过考试和升迁做到宰相,也就没那么值得歌颂了。《感谢贫穷》在宣传上的风行,恰恰迎合了需要,王心仪个人的成功,让人们不再追问贫穷的原因,不再追问社会阶层固化的现实,不再追问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仿佛一个成功案例,就遮蔽了所有关于制度的追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那么乐于颂扬逆袭,最缺什么,往往以树立偶像的方式,带来些许宽慰,以喜剧方式呈现的苦难文化,在叙述者自身、大众消费、权力利用三个层面,发挥了不同的功用,相似的是,也因此消解了我们直面苦难的严肃思考,虽然写过《妞妞》的周国平也在消费苦难,但他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一个人只要真正领略了平常苦难中的绝望,他就会明白:一切美化苦难的言辞是多么的浮夸,一切炫耀苦难的姿态是多么的做作。”

我是非典型佛教徒

针砭时弊 不舍慈悲

理性思考 不许骂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如何写 关于爱的作文300字左右 和谁聊聊天作文400字 关于青春的作文600字初中 小红书小作文生成器 端午节作文初一600字 给生活加点糖作文600字 我的六一作文350字 我的一片天空作文500字 生活让我懂得了什么作文 被哥哥打屁股的作文 我的寒假生活作文600 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作文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800字 我心向阳作文800字 三年级观察植物作文300字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450字 美丽的三亚作文300字 身边的感动作文600字 50字作文大全60篇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800字 知识的力量作文600字 我好开心作文300字 写元宵节的作文400字 我好高兴作文300字 为什么点赞作文600字 感恩母亲作文1000字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作文 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