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火影:鸣人与佐助的相互理解 是建立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之上

2020-12-15 11:50:01
相关推荐

前言

村上春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而孤独而无法相互理解,所谓交流只不过互相寻求安慰”。事实上确实如此,人虽然是群居动物,本质上却是单一的个体。

大部分人都属于自我意识极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因为彼此的经历、阅历甚至是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自的生活、行为方式以及想法都大不相同。

因此,在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对此事的看法、对此事的处理方式都不一样。这就好比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连想法都无法苟同,就更别提能够互相理解。

我们无法真正去理解一个人,别人也无法真正去理解我们,即便是能够理解,估计也是凭想象力强行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上,要想体会到当事人真正的感受,简直比登天还难。这也许就是冷暖自知的深刻体现。

但是,一味地去否认“人与人能够相互理解”,未免显得太过“丧气”。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理解,是大多数人抱有的想法,那么我个人宁愿成为那一小部分人。

阿德勒的思想曾教会了我“主动”的勇气,而火影里的鸣人则教会了我——想要与人相互理解,感同身受才是前提条件。将这两者综合在一起,就是先不用管别人如何,自己要学会先主动去理解别人。试着将别人的经历代入到自己的经历,其它的全是后话。

01、想法不同,就注定难以互相理解

鸣人是阿修罗转生者,佐助则是因陀罗转生者,他们之间的缠斗与恩怨,实际上就是宿命使然。鸣人和佐助在医院天台上的争斗,让自来也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他们之间是有仇吗?”

按道理来说,自来也的这句话本质上没有错。鸣人和佐助之间还不止是简单的“仇恨”,而是几千年前自始祖就诞生出来的“世仇”。而这一切的根源,则是他们之间的想法不同所致。

阿修罗想用爱来感化世界,认为以自己的一个人的力量还做不到这点,于是他知道自己需要借助同伴的力量;因陀罗则认为世界需要用力量制衡,而做到这点只需要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不屑于他人的助力。

就因为两兄弟起初的世界观不同、想法各异,才导致因陀罗因为嫉妒和怨念,与阿修罗兵刃相见。而这份恩怨,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甚至是愈演愈烈。

柱间与斑是如此,鸣人与佐助也是如此。那时候的佐助一心想要复仇,所以他渴望得到力量;鸣人想要成为火影并超越佐助,所以他也希望得到力量。这是作为阿修罗转生者与因陀罗转生者彼此间难得且唯一的统一思想。

真正让鸣人和佐助产生分歧的想法得另当别论——因为优越感作怪,对于“吊车尾”鸣人的极速成长,让佐助产生了自卑心理;鸣人一心想要和佐助对等,却奈何佐助总表现出一股瞧不起他的态势,导致鸣人心里很不服气。

这种初始的不同想法,牵引着鸣人和佐助在心灵上的距离渐行渐远。比起阿修罗和因陀罗,又或者柱间和斑来说,鸣人和佐助之间的“彼此理解”就要深刻、复杂的多。

02、隔阂就是,你不说,我也不问

表面上看,佐助和鸣人心灵上产生的距离,是由佐助一人往反方向带动的,而鸣人留在原地一段时间后,也正往佐助前进的方向不停地追逐。

所以,在一个人跑,一个人追的情况之下,佐助和鸣人在心灵上的距离并没有被拉开。但实际上,这只是两年后佐助与鸣人的境况,两年前的他们都在往不同的方向奔跑,心灵的距离也就由此拉开。

究其原因,我想就是一个简单的“你不说,我也不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佐助和鸣人之间的隔阂,绝不是一个人的过错,而是两个人都有责任。

佐助从来都不会在鸣人面前诉说自己的经历与痛苦。面对鸣人的纠缠,他只会揭开鸣人的伤疤试图将鸣人推得远远的。然而,“一开始没有”与“半路上没有”所带来的伤痛就一定有高低之分吗?

鸣人也不想细究佐助为什么要背离伙伴,去寻找大蛇丸。面对佐助的言行举止,鸣人只知道有很多同伴正在为了搭救佐助而期盼着、努力着甚至是自我牺牲。然而,佐助去找大蛇丸何尝又不是一种救赎呢?

就这样,你不说,我也不问,这段友谊大概率会因此破碎。或者说,世间上所有的情感都是如此,就像有人把咫尺天涯形容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一样。

哪怕离得很近,但是由于情感与想法的不,感觉对方就像远在天涯海角。这或许就是当时佐助和鸣人,在终结之谷时的真切写照。他们之间由此产生的隔阂,注定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彼此的理解。

03、想要理解对方,主动和感同身受缺一不可

如果说阿德勒的思想教会我拿出“主动”的勇气,那么鸣人对佐助的执念可以说是我在熟知阿德勒思想之后,第一次亲眼见到的此类思想的实践与运用。

首先,如果不是鸣人的“不离不弃”,关于和佐助的这份羁绊或许就没有那么完美的结局;其次,在尚未与佐助和解之前,鸣人因为“感同身受”,才算真正理解佐助的所作所为。

佐助曾说过,一开始就没有双亲的鸣人,肯定无法理解中途失去双亲乃至族人的痛苦。假设这个说法成立,那么鸣人终归还是经历过这段苦楚——自来也的阵亡。

当鸣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除了哀伤就是憎恨。他扬言要报自来也的仇,可他未曾想过当初的佐助就是因为这种憎恨一步一步堕落。

和佩恩正面抗争的时候,长门一句“你还敢说,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吗”的拷问直击鸣人的内心深处。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才想起佐助当初的心情究竟如何。

现实中也就是这个道理,不去真正经历他人的经历,很难去了解当事人真实的心情与想法。就好比我们看那些跑步的人总是累的大喘,表情也很狰狞,相信只要是没有经常跑步的人,根本不会理解他们为什么要做出这个样子来。

在肺活量差不多的情况下,当我们自己亲身去体验一把之后,之前心里的那个“为什么”自然就会迎刃而解。那不是“做”出来的样子,而是最自然、最真实的反应而已。

诚然,鸣人和佐助互相理解的方式和经过,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是过于“残酷”。但人与人之间产生共情心理的媒介不一定就是“失去重要之人”而已。

在主动的基础上,能试着把他人经历代入到自己身上的“小事”还有很多。与此同时,能让我们产生理解欲望的人,一定也是在我们眼里比较重要的人。

当我们的付出得到了重要之人的回应,完成了彼此间的相互理解,相信那种愉悦感与满足感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收益”。

因此,主动理解他人好取得他人理解的行为,本质上就是一种投资。要想获得收益,就得尝试着去给自己投资。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如果难以跨出这一步,不光意味着能避免一次失败,更是放弃了一次收获幸福与快乐的机会。

而前提是,投资的前提是要保持理性。或许对于“寻求理解”这一点来说,它要求我们所具备的“理性”全取决于对方究竟值不值得我们主动并为之努力。就像鸣人对佐助的执念一样,虽然过于理想化,但我相信他与佐助之间互相理解的虚幻,是能照进现实的光亮。

写在最后

爱默生曾说过:“虽然我们走遍世界去寻找美,但是美这东西要是不存在于我们内心,就无从寻找”。鸣人或许就是因为坚信这一点,才能与佐助真正和解,从而实现互相理解。

现实生活中,或许不是所有结局都如这般美好,但总要有人试着先去走出这一步,最起码留下一个足迹证明我们曾为此努力过。如果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就把试着去理解别人的行为当成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也不错。

最后,欢迎小伙伴们在下方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个赞、点个关注以示鼓励噢。

文:行走的滴滴/图:来源于网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同桌作文500字 写人的作文800字 我的朋友作文500字 自命题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 有关青春的作文 关于生命的作文 写狗的作文 倡议书作文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