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各省高考状元出炉:为什么他们如此惊人的相似?

2020-12-16 07:30:01
相关推荐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瞩目的,还是那些在考试中拔得头筹,被顶尖大学录取的状元们。

湖北省理科状元唐楚玥,总分725分,其中语文考了146分。

河南省理科状元李昊,总分725分,理想的大学是清华,眼下最迫切的愿望是减肥成功,多看几本悬疑玄幻小说。

安徽文科状元李瑾文,总分669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经验,她着重强调“心态”:只有心态好,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重庆理科状元谢欣颖,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绩,三年前,她还以727.5的成绩,斩获重庆市中考第一名。

谢欣颖的爱好很广泛,5岁开始学钢琴,通过了十级考试。面对高考,她最主要的减压方式是爬山,每周末都会去爬一次。

今年高考中,还有一个贵州的三胞胎家庭受到广泛关注,原因是,三姐妹的成绩都在610分以上,超过一本分数线130多分。

看着一张张年轻、智慧的面孔,我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没有恨)。

学霸到底为什么能成为学霸?而且一个家庭中还会出现这么多个学霸?简单地归因于“学霸基因”,显然是不能让人信服的。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仔细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个状元和学霸的资料,找到了一些答案。

原来,真正厉害的人,其实是存在一定共性的。

都是热爱广泛阅读

前两天和一个研究高考多年的老师聊天,他告诉我说,他研究了高考这几年的语文卷子,发现高考的出题正在往知识储备量和课外阅读的方面倾斜。

尤其是我们国家正在快速崛起,弘扬文化自信,会更加注重文史类和中国传统文学方面,比如说,今年的全国卷就出了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作文题。

而这些东西,根本不会出现在大纲里面出现,不会告诉你什么是必考的地方,所以你能怎么办?

只能去大量阅读那些国内外经典的名著、广泛涉猎,增加自己的积累。

语文是发散性的,你读的书越多,沉淀的越多,写起文章和做起题目来,更有自信。

今年湖南的高考状元杜青云,以 718分摘下理科状元的桂冠。

在介绍经验的时候,杜青云的班主任兴奋地说,阅读是杜青云最大的兴趣爱好,他平时勤于博览群书,而《史记》《资治通鉴》等史学类书籍更是他的“心头好”。

不仅仅是他,几乎所有高考状元在分享经验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词——阅读。

2017年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说,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家规。他的妈妈学历不高,但会在村里其他妇女打麻将消遣时,会安静地捧着书读。

耳濡目染之下,王雷捷也爱上了阅读,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当年高考中,他的作文题目引用了泰戈尔的一句诗“旅途尽头,星辰降生”,文章还重点引用了《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者哈珀·李的一段素材做论证,最终语文获得132分,在理科学霸中脱颖而出。

2013年的北京考生孙婧妍,语文148分,作文满分,创下了北京地区的记录。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原因无他,唯阅读尔。

她的阅读面非常广,读名著、读国学经典、读诗歌、读历史、读哲学文学的理论,也关注时事。

高考前的一学期,即使学习再紧张,她每天也会抽出一个小时读书,教室后面的窗台上堆满了她的“闲书”。

“尼采压在泉镜花上,紫式部淹没在赫胥黎、刘勰和纪伯伦里。”

你能想象这么优美的词句能从一个高三学生的笔下随便出来吗?

一个从小保持大量、规律阅读的孩子,他内心的丰盈程度,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

从功利的角度说,阅读可以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语文分数,但从更长远的角度说,阅读能扩大视野,提升眼界和格局。

这是我们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都有极强的专注能力

2008年,恢复高考30年的时候,楚天金报曾做了一组《历届高考状元,你在哪里?》的特别报道,记者郑志方当时共参与采访了20名省状元,之后几年间,又分别跟10多位高考状元有过接触交流。

通过对比,郑志方发现高考状元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专注。

2018年的高考中,湖北考生郑凌骁以715的高分,成为省理科状元。他的班主任形容他是“最具有天赋的学生,专注力极高”。

上课的时候,郑凌骁眼睛始终闪着光,一直盯着老师和黑板,注意力高度集中。

班主任举了个例子:课堂上看到大家学得很疲惫的时候,他会讲笑话活跃一下气氛,郑凌骁会和同学们一样哈哈大笑,但当老师接下来讲课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沉浸在笑话带来的开心氛围里,郑凌骁已经很快调整过来,眼神里出现那种特有的光芒。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干扰,这时候,能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专注。

能将外界干扰视若无物,全副身心都放在手头事情上的人,想不成功,也难。

在2014年安徽省理科状元孙萌身上,发生过一件趣事:

有一次,马上就到晚上12点了,孙萌还在跟一道数学题较劲,因为怎么都解不出来,急得直哭,妈妈怎么劝她都不行。

后来在睡梦中,孙萌都一直在来回运算数字,醒来后,她按照梦中想到的步骤重新计算了一遍,还真把题做出来了。

原来能让人日思夜想、辗转反侧的,不一定是爱情,还可能是数学。

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一件事情上的时候,所迸发出的力量,是非常惊人的。

想想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的专注力都被谁偷走了?

手机游戏、短视频等等,一旦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脑海中总是呈现游戏里的精彩画面,又如何做到高度集中呢?

学习不仅仅是智力和勤奋的比拼,更是环境和成长经历的比拼。

给他们一个去除杂质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心无旁骛地去学习,这是极其重要的。

都有很高的全局思维

前几天,专注于分析股市的“搬砖小组”突然火出圈了,原因是他们发文宣布,自己堂弟总分681分,全省第七名,已经被清华录取。

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咋舌的是,他自己本人是14年前的甘肃省高考状元,当时进了北大光华。

他在总结那高分经验的时候说了一个很重要的思维,那就是全局思维。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在某个不会的难题上面纠缠,容易走进一条狭窄的巷子里面,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跳出来,有全局观。

高考出题是基础题和难题组成的,而基础题占了大部分,所以你如果能把基础题全部拿下,那么你的分数并不会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的重点应该是把基础学扎实,掌握整个大纲的脉络,有全局观,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难题的问题。

无独有偶,重庆市理科状元谢欣颖也是这样的观点,她不喜欢盲目做题,而是先把基础题,先把知识点吃透,有了全局观,然后再去考虑刷难题。

而反观我们很多人,只爱做自己喜欢做的题,只爱做难题,只爱做某个板块的题目。

其实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你必须知道重点是什么,跳出来,用全局观看待整个考试。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真正聪明的人绝不会在小事上纠缠,而是非常明白自己的重点是什么。

都是自我要求很高

我们先看一下湖北省理科状元唐楚玥的作文卷子:

你能想象这是一个在考试中的孩子写的吗?

真的就像是书法展一样,从小让孩子学会写一手好字真的很重要,要是我是阅卷老师,看到这么赏心悦目的字,都会忍不住要给她“卷面分”。

由此可见,唐楚玥真的有着很高的自我追求。

唐楚玥妈妈曾经说过一件小事,2009年7月4日,她带着孩子到武汉大学游玩,当时年仅7岁的唐楚玥好奇地问母亲考武汉大学要多少分,得到至少600分才可以到这里读书的回答后,她并没有觉得就此为止,又继续追问满分是多少、有没有人考满分。

弄清楚这一切之后,小家伙开始给自己树立目标:我以后最高分可能会考720分,最低600分。

果然,11年后,她斩获了725分的高分。

不仅仅是他,还有广东省的文科状元陈东,他说,拿到全省文科状元,也没有很兴奋,因为他在高一的时候,就下定决心要考取文科第一名。

今年的安徽理科状元吴国华也是这样,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非常自律,曾经喜欢很多东西,也很喜欢玩。

但是只要碰到了学习,他就可以立刻把这些东西扔在一边,绝对不再看一眼。

这样的果决和定力,让成年人都自叹弗如。

美团CEO王兴有一句话流传甚广:极度渴望成功的人并不多,愿付非凡代价的就更少了。

如果你去仔细看看那些学霸们的资料就会发现,能够达到那个高度的人,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还需要极其地勤奋和努力,如果不是对自己有着很高的要求,很难获得这么高的成就。

都有很好的学习氛围

抖音上有个视频火了,衡水中学的老师去家访,拍到了一个震撼的画面。

这个家庭中,老大老二是双胞胎,老三老四是龙凤胎,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奖状,四个孩子都趴在书桌前,认真地学习,他们的学习成绩都异常优异,父母常常陪他们一起学习。

很多人都说,教育的本质拼的就是自己的父母,其实更具体地一点说,拼的就是父母给孩子的环境和氛围。

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她的父母说,并没有在她身上花太多的心思,无非就是父母喜欢学习,她跟着耳濡目染。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爸爸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妈妈是工程师,在言行举止上对她影响很大。

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之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他们调查了60余位高考状元及其家庭,发现这些家庭里,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学习氛围都很好。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女儿小时候就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理会,而是和女儿一起查资料。

女儿在耳濡目染之间,感受到了父母对知识的尊重。

广东状元张恒说爸爸是个比他还爱学习的人。考中级绘图员的时候,即使爸爸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即使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他也没有放弃。

爸爸的行动就是他最好的榜样,深刻展示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2018年广东省文科学霸卢思颖的母亲,在日记中写过一段话,非常感人:

人们常说中国的父母很伟大,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孩子。有的甚至放弃了自己所有的追求,供孩子吃好、穿好,送孩子到最好的学校去读书。而在我看来其实只要我们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和孩子一起面对社会、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搭起成长的桥梁,这比什么都重要。

2020年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人生的考验不会停止,未来,他们还要去攀登更多的高峰,披荆斩棘,遇见更好更优秀的自己。

我很喜欢湖北理科状元唐楚玥说的:“高考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瞬间,我们应当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

愿所有学子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15 11:06never-fail[云南省网友]IP:3418484549
    也许他们秘诀在于努力和毅力,不断超越自己,才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
    顶30踩0
  2. 2020-04-01 00:29隐梦语[江苏省网友]IP:737931163
    这些高考状元都是天才吧!真是让人佩服!
    顶0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打屁股女生作文 放慢脚步作文 网上购物英语作文 创建文明城市作文 小学生作文选 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我的书桌作文 科幻作文500字 人与自然的作文 小学六年级英语作文 六年级作文变形记 可爱的家乡作文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