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散文丨罗伟章:苍南笔记

2020-12-16 07:40:01
相关推荐

文/罗伟章

玉苍山之南。温州最南端。浙江南大门。

这是对苍南的地理描述。

地理描述是冷的。正如我们在地图上划动手指,再是峻岭深谷,也是一马平川。所以要深入实地,才有质感,有气息。

以前熟悉温州,不熟悉苍南。说熟悉温州其实也没到过温州,但“温州模式”天下闻名。模式是人创造的,温州模式是温州商人创造的。商人身上有酒神精神。殷商六百年,出土文物多为酒器,而在华夏大地漫长的岁月里,殷商时期的商业是少见的繁盛,生意好时,庙宇也充着市场,“商人”这一称谓,便源于此。可见经商是多么古老的职业。而商人受到的压制,几乎和中华文明史一样古老。他们抬头做人,昂首向天,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了。门还没真正打开,温州人就倾巢出动,单是奔走江湖的推销商,就达300万众。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尽显无遗。

苍南,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源地。

难怪苍南有那么多“第一”:中国第一座农民城、中国第一条私人承包的客运航线、中国第一个县级动车始发站……又有那么多“都”:中国印刷之都、中国塑编之都、中国礼品之都……

作为一个内地人,遥望那片土地,也能感觉到沸腾的热度。

内地是相对沿海而言。苍南多山,却因濒临东海,主旋律就还是水。水和每,组合成海。每这个字,在甲骨文、金文和篆文里,均为一女子坐于炕上,头发茂盛,意义也由此而生。加水成海,就是水的茂盛了。我们形容水或者说形容大水,喜用壮阔、浩瀚、烟波等词,其实真不如茂盛漂亮。

茂盛蕴含着生长的力。

我的抽屉里,留着一小盒物件:1980年代的饭菜票。硬塑料,绿底黑字,黄底黑字,红底黑字。那是我念中学时用的。拿一张五分在手,感觉没在指尖,而在鼻子和舌头:沤烂了的菜叶气息,送进嘴里,油水寡淡。拿一张三角起来,立时闻到肉香;那时候,三角钱一份肉,粉蒸肉或咸菜烧白。

自从离家求学,饭菜票在我心里就是神圣之物。我读中学是在一个半岛上,半岛气候温和,雨量丰沛,一年四季,春夏秋都鲜花盛开,但花再艳丽,都不如饭菜票好看。民以食为天,在我这庸人身上,绝对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该是一双怎样的手,才把这神圣之物造了出来!

结果出自苍南——苍南县东部的金乡镇。

金乡,明洪武年间筑城置卫,据说早于天津卫,也早于威海卫,是抗倭名城。我读过有关戚继光的书,知道这位张居正的爱将和朋友,自北疆南调,几度在金乡练兵,取得辉煌战果,却又晚景凄凉。苍南以蒲壮所城、抗倭博物馆、手工“戚光饼”,让那位民族英雄和他的将士,活在人们心里。只要被言说,就没有死去。这是精神生命与造物争锋书写的奇迹。

深度介入并创造当代生活,将成为自己和后人的奇迹。苍南即是。比如金乡,是温州市首个产值超亿元镇、浙江东海文化明珠镇、中国商标文化城、中国数字第一镇。而这一切,是从细节开始的,制台历、挂历、饭菜票……镇党委书记讲,那当年,金乡的创业者们,向全国各地学校发信件,征客户,以至于全国各地学校的饭菜票,都是“金乡制造”,包括我用过的、珍藏的。

苍南人,心活。因为活,所以能发现。作为小说作者,深知发现的不易,也深知发现的可贵。我好奇的是,他们是如何在万千商机中,拎出了这样一根绳。这根绳很小,小到肉眼难见,却牵连着神州大地的神经。这正是发现的能力,也是发现的魅力。背后的支撑,是实。苍南人心实,所以站得住,想得开,也不惮于失败。人言,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是错的,身为人,谁没有一点想法?想到了立即动手去做,想法才会开花。即使没开花,更没结果,也在过程中累积经验,从头再来。当某一个时代过去了——比如使用饭菜票的时代过去了,立即转向,不再留恋。我觉得,这才是苍南人真正厉害的地方。

可能是出于一种美学偏好,我对废墟特别的另眼相看。废墟里蕴含着时光和消逝的文明,是隐秘的伤口,而医治伤口的药,往往就在伤口里。

因这缘故,对苍南矾山镇,我是期待的。矾山以其特色命名:矾。藏量惊人,占中国80%,占世界60%,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矾都”。当年的沸腾场面可知。说“当年”,是已经过去了,640余年的采炼史,终于划上句号,成为往昔。矾用途虽广,但有了替代品,不必直接从大自然索要,所以停止,成为“废墟”。

然而到底是江南,不喜磅礴,钟情秀美。他们把废墟变成了美。矿石馆、奇石馆不必说,连需手电照明冷气浸人的矿硐,也显出几分雅致。先前忙碌的车间,化身为酒店,名为“欢庭”。那些祖祖辈辈开矿的矾山人,如果放在我老家,大概都歇手了,住在挣来的大房子里,看看电视,打打麻将,度过每一天的时光。而矾山人不这样,矾山人要的,是给时间以生命,不是给生命以时间。“他们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开矿去了”——矾山镇的书记这样讲。

这真是苍南人,真是温州人。

在他们那里,废墟不存在。

碗窑村是另一例证。该村属桥礅镇。桥礅、碗窑,这名字朴实得都有些不像江南了。金乡、钱库、钱仓等名,带着直击目标的锐利,桥礅和碗窑,指向均为实物,带着憨相。憨,是人们爱的。在中国,叫碗窑村和笔架山的,说不计其数显得夸张,但一定很多,它们代表了人的两种需求:身体的和精神的。

桥礅镇的碗窑村,据苍南县融媒中心朱建德讲,有300多年历史,初民来自福建——躲避战乱而来。他们背井离乡,把这里作为了第二故乡,一代接一代,先辈的尸骨埋进这里的土地,就成为真正的故乡了。村子依山而建,树木葱茏,溪水淙淙,那溪水,体贴地流到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冲动木碓,槌击泥土。窑也依山而建,因此叫了“阶级窑”;这名字好,剥离政治内涵,回归其本义。本义美。整个碗窑村,就是一个“美”字。民居、瀑布、古戏台……都是美的笔划。当然还有点心。点心本指糖果,慈禧赏大臣吃糖果,说:“尔可点点心。”于是糖果就叫了点心。也有另外的说法,远到东晋。后人倒不拘泥,将饭前糕饼,通称点心。我说的就是碗窑村的糕饼,甜,醇厚,不串口,好吃!

但究竟说来,它也是“废墟”了。曾经,工人上万,客商云集,客商为屯足货物,一住半年;货收齐后,由横阳支江运出,进鳌江,达四海。因其富庶,姑娘都不愿外嫁。而今,窑冷了,留守者不足百人。这里做碗,都是手工,手工成就着人的完整性,却无可挽回地输给了数字和速度。

这其中没有伤感。苍南人哪有时间伤感。他们留下一个村子,留下亲手创造的奇迹,又满世界打拼去了。他们有化被动为主动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被驱赶的就是事,不是人,因此也就没有废墟,只有奔流。

浙江出学者,出作家,且有个癖好,爱出大学者、大作家。从古至今,顺口点出一个名字,都是顶天立地的。当下的温州,小小一个地方,却有整整齐齐的十来个作家,在国内文坛横行。这可能与濒海有关,也与地狭有关。陆地和海洋的不兼容,又造成内心的紧张感。紧张感不是个好东西,但对文学是。

还有别的原因吗?有的,比如,他们喜好读书。

别处的实体书店在渐次倒闭,苍南相反,有生长之势,而且就是在生长。不仅县城,镇上也开书店,有的开了很久,有的刚刚营业。书店多名“半书房”,一半免费供读,一半做些生意;像位于县城的“半书房”,两层楼,底楼是书店,二楼卖咖啡茶点,用二楼来养一楼。对此,他们显然深感自豪,市人大副主任、县委书记黄荣定,晚饭后带我们参观,就特意选了“半书房”,黄荣定说,政府把地无偿提供给商家。我不知道别处是否也有类似举措。

一个地方,书店该是最美的风景之一了。梦想的美。可能性的美。见一个孩子专心致志地在书店读书,情不自禁的,就觉得未来可期,就生出喜悦和安详。书店不必豪华。现在是要么没有,要么太奢,仿佛不如此就丢了品位。而书自带品位。前些日一湖北农民工给东莞某书店写的留言,想必不少人看过,说他在东莞打工十七年,有十二年都是书店“拯救”了他的闲暇时光,但现在他在东莞找不到工作了,只能回乡,写下这留言表达感谢和祝愿。农民工不心生怯意,能自由进出,当是平民化的,绝不像会所般带着傲慢和拒绝。

随时代变迁,阅读方式也在改变,但事实在于,许多阅读只是信息滥饮。外在性是信息的基本特质。这样的阅读或许也需要,而心灵化阅读同样需要,其实是更加需要。往深处说,心灵化阅读才能叫阅读,它让我们审视自己、照耀自己、建设自己。碗窑村之成为“废墟”,是败给了速度,心灵化阅读却能抵抗速度,助人看清来路。看清来路,才能看清去路。古代的女子,比如当初碗窑村的女子,采泥制陶,陶里贮水,以水照影,贮水照影的器皿,取名曰“监”,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它的意思,也能理解照影和读书之间的内在关联。

遗憾的是,在教育程度大幅提升的今天,人们对自身的精神生活反而疏于关注,价值判断和意义穷究,不再成为必须,而是极少数人的“专业”。我们太实用主义。实用主义者往往没有理想,也没有底线。要说“实用”,谁能跟苍南比?从黄传会的文章里读到,苍南人专去西北卖蜡烛,因西北干旱,小水电必停电,停电必要蜡烛;大学刚开始招生,苍南人就设计好了各类校徽。如此等等,我们赞美其商业敏感的同时,确实也为其“实用”惊心。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开了越来越多的书店。

难怪哲贵在他的《金乡》里,既写了头盔传承和徽章收藏,还写了几个慈善家。“温州模式”家庭作坊似的小本生意,早发展出了各自的大产业,经商的最高目标,不再是挣钱,而是事业和理想。事业和理想必有内在自律。

这是苍南的底气。有了这底气,他们在打造金乡镇、碗窑村、霞关老街的时候,就是当成一本书来打造的,是可以阅读而且是可以重读的。

从四川出去,走哪里都远。走苍南同样远。但也未必。想那矾山,600余年前还是蔓草荒烟,四川难民秦福带着妻儿流落至此,垒石造饭,却发现被火烧过的石头,经雨后都风化为沙砾,镶嵌着明珠,太阳一照,轮换着光芒,取之入口,味道酸涩,弃之浊水,珠子溶化,浊水变清。某日,秦福的儿子中暑腹痛,也是病急乱投医,舀一碗那种水喝了,竟不痛了!明矾宝藏就此现世。

这或许有传说的成分。但传说是历史的一部分。

四川和苍南,六个多世纪前就有了这般深刻的联系了。

两地非但不远,还渗透进了日常生活。

听苍南县纪委夏可可说,苍南对口支援四川阿坝州红原县脱贫,投入帮扶资金千余万元,援助项目九个,并选派了二十多名专业技术人才。在他们的帮助下, 2019年4月,红原县就已高质量脱贫摘帽。红原我只去过一回,带着念初中的儿子,去的当夜,歇在牧民家,断断续续听见草原远方的狼嚎。房主时时起身,看狼是否靠近——就在两天前,狼才咬死了他一头小牛。狼并不让我们畏惧,氧气稀薄,心跳加速,没有胃口,睡不着觉,那才要命。而苍南的选派干部,却整年待在那里。我曾几度采访凉山州的帮扶干部,知道他们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更重要的是投入感情去工作。感情是水,水能融入水中。

如此,四川和苍南,就不只是日常生活的渗透了。

去苍南之前,我以为那片土地只有沸腾,实话说,那种感觉我并不喜欢。这大概算是一种“内地性格”,这性格让我至今也还是个内地人。当然也没什么不好,比如我每当出门,就听人赞叹,说成都舒服,然后跟上一句,说出舒服的理由:成都人闲。这话一半轻讽,一半也是真情。毕竟,有事情忙是福分,但忙得过头,就变成了累,若“心死为忙”,问题就更严重些。而“心死为忙”的例证,勿需着意找寻,随时都会撞到眼睛里来。苍南也是这样吗?

去了才知,全国走了那么多地方,最能把我带入回忆的,竟是苍南。

苍南见证着时代,而每一个时代,都在这里留下了宁静、美丽而丰饶的停顿。

真好。

不过,这里再好,来几天了,我也该回去了。

离开苍南的当天清早,我去渔寮沙滩。可能是太早的缘故,除一个男人拎着塑料袋,在礁石上扳下一些我不认识的东西,四周不见人影。东海折叠而来,在沙滩上拍打,我光着脚,沿水边漫步,沙子细腻得如年轻的皮肤。没走多远,与一只螃蟹相遇。小蟹,小得壳爪皆白。它赶公务似的在沙滩上急走,见了我,慌忙停住,爪子迅捷刨动,刨出个坑儿,隐没进去,并推上带着微沫的沙粒,把门封了。半分钟后,它钻出来,看我离开没有。见还在,又钻进去。如是者三,我笑了,对它说,好吧哥们儿,待我再看一眼就走。

这时候,朝霞正红。

【作者简介】

罗伟章,四川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执行主编、四川省政协委员,小说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赶集的作文 第一次月考之后作文 我的学习生活作文300字 写青春的作文 同学吵架作文 5年级300字作文 赞扬老师的作文 辩论会作文开头 六年级作文好词好句 我为什么喝彩作文400字 保护动物的英语作文带翻译 普通话口述作文 大学生心理问题英语作文 德的作文 毕业旅行作文 一篇写人记事的作文 作文的英语 我的幸福 作文 初中作文怎么教 我身边的小动物作文 作文题目可以写什么 快速作文法 的暑假作文600字 赞扬父母的作文 夏天的海边作文 点赞中国作文 互相关心作文 关于红色革命的作文 常见作文题目 2006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