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千古怪才郑板桥:吃亏是福 难得糊涂

2020-12-16 20:10:02
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的文人里,怪才有不少,比如诗鬼李贺,“吃货”袁枚,皆是因风格自成一派,或是行事特立独行,而被时人贴上了标签。

但数百年前,有一个名声极大的怪人,怪得别具一格。

他既能做官造福一方,受百姓爱戴;又选择离官隐世,不理俗务。他虽性子恣意潇洒,却又没落到穷困潦倒,沉溺酒色的地步。

他诗书画皆为一绝,无数人求购,却又只按自己心意去画去卖。他能大方地为自己的画明码标价,也能高傲地对豪绅劣官置之不理。

他画的竹子,成为了坚韧品质的象征,连同他的才名一起流芳百世。他,就是清朝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

如果没有在读书时学过郑板桥的诗,大部分人可能会以为板桥就是他的名或字,也不会知道郑夑是谁。

其实郑燮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就是郑燮,燮是他的名,而板桥是他的号。

在他的家乡兴化,临近护城河边的要道口上,有一座建于宋朝的木桥,当地人都称之为“板桥”,幼时的他常在桥上玩耍驻足,古板桥于他而言,是深刻的童年回忆。

后来他因为诗画之才闻名天下,便取板桥二字为自己的号,自称“板桥道人”,在自己的作品中也常以此落款,郑板桥之名遂流传开来。真名反而知者渐少了。

不过相比于板桥之名,夑字也别有深意。

1

郑板桥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的一个冬天,当时扬州兴化正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户姓郑的书香世家,降临了一个可爱的男婴。

郑父对这个孩子十分喜爱,想为其取一个好名字,结果这一想就是十年。10岁之前,郑板桥都只有一个乳名,叫“麻丫头”,据说是按当地民俗所取,贱民好养活。

而10岁那年,郑父终于想到了他觉得满意的名字。他为儿子取名为郑燮,字克柔。

夑为“调和、谐和”之意,同时夑字中如有三把火,郑父取此名也有希望他光耀门庭、兴旺发达之意。克柔则与夑意思相近,是对名的补充。

郑板桥的父亲虽是读书人,却未能考上功名,家境也十分拮据。生于寒门的“小板桥”却也因此养成了贫苦人家节俭吃苦的品质,更多了一份普通人家的率性朴实。

就像他那被人喊了十年的乳名“麻丫头”,即使他在成名后回到家乡碰到难道有人这么喊也毫不在意,更是在自己的盖章里加了一份刻着“麻丫头”的闲章。

他幼时爱哭,常与自己的叔叔同睡,有一次尿了床,叔叔故意为其隐瞒。没想到若干年后他又想起此事时,竟为此赋诗一首回忆童趣,让旁人忍俊不禁,其率真之性可见一斑。

在古代文人里,郑板桥算不上是天资出众的,他二十岁中秀才、四十岁才中举,四十三岁考上了进士,到了快五十岁才做了一个小官,对于父亲的期待而言,或许有些差距。

但考取功名以求仕途不过是古代读书人必走的一种流程罢了,郑板桥却还有自己更偏爱与坚守的东西。

2

在郑家不算宽敞的院子一角,种着十几支竹子,支支修长挺立,不畏风雪。

少年的郑板桥在屋里读书时,常常看到窗上白纸映着浅墨色的竹影,偶尔有风吹过,竹枝摇曳,影影绰绰,仿佛一幅活的水墨。彼时,他往往屏气凝神,痴痴望着这些自然的光影

日久天长,他爱上了这种植物,自己拿着笔在窗纸上临摹,师法自然之中,自然而然地开启了他的作画生涯。

似乎是率真的人多半也较偏执,学画虽是古时读书人常见之事,但郑板桥却大多只画三样,除了竹便只有兰花、石头入得他的笔。

在他眼中,兰竹石三物,有相似之处,他们都能体现人身上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等高洁品格。

在他的笔下,竹子瘦劲挺直,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画的兰花,则俊逸多姿,疏朗空灵,细而柔韧,给人以高古之感;至于石头,到了郑板桥这里则往往孤石挺立、直冲云霄,无比坚劲,仿佛有着人的刚直不阿、气宇轩昂。

在当时的文坛,郑板桥的画别具一格,虽画的是死物,却打破了以往画作徒具观赏之美的特点,仿佛所画之物具备人的精神与品格。

郑板桥更是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不过学画可以师法自然,郑板桥学字时却也是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先从模仿名家开始。

早些年,板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对此,郑板桥也抱怨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

某天晚上,他正苦思怎么把字写得更好在被窝中还用手指在被面上划来划去,结果划着划着,划到了妻子身上,妻子被划醒,一边拨开他的手,一边嗔怪:“干嘛不在自己身上划,而划到了我身上来,各人有各人的体嘛!”

妻子的话让他恍然大悟,终于明白写字若要写出境界来,终究得有自己的风格,古往今来的大家,无一不是如此。

于是他不拘一格地将当时流行的隶体“汉八分”融入楷、行、草多种书体,独创出了自己的“板桥体”,自称“六分半书”。

他自创的这种书体极具特色,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在其晚年的佳作《行书论书》中,其书法特点的体现就达到了巅峰。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

除了书画双绝,郑板桥的诗也如其画作一般,常常抒发世态炎凉之叹,表现内心的高洁和坚韧精,他还将诗题于画中,作出“题画诗”,将诗书画融为了一体。

传统画作常是空白处题跋作文,郑板桥则用书法的形式在空处写诗,如“乱世铺街”又暗含书法的诗迹落于白处,仿佛也成了画的一部分,与画中景一静一动,相得益彰,仿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这些在艺术上的独创,让郑板桥在闻名天下的同时,也多增了他身上的“怪”名。不过这些“怪”不止来源于他的艺术天赋,更与他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他的“怪”,也不仅仅只有这些。

3

郑板桥的一生算不上多么顺遂。他三岁时,生母便不幸病逝,虽又有继母郝氏待他如己出,也未能久伴,在其十四岁那年又离开了人世。

郑板桥二十岁考上了秀才,但之后便屡屡落第,因未能实现父亲期望,就去了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边以教书糊口便继续苦读备考。彼时二十多岁的他已娶妻生子,生活压力与日俱增。

雍正元年(1723年),郑板桥的父亲去世,已有两儿一女的郑板桥再难以靠教书度日,无奈之下只得举家迁往繁华的扬州,以卖画为生。

彼时郑板桥的书画在圈内已有声名,凭借卖画,终于在扬州安稳下来,换得一家温饱。

正是多年的清贫生活,人间世态炎凉的见惯,方才能让郑板桥在画中注入情感与灵魂,让其画别具风采。

从三十岁到四十岁,郑板桥在扬州卖了十年书画,他的书画渐渐天下闻名;而他率真的性格也助他在扬州结交了不少“臭味相投”的文人雅士,扬州八怪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郑板桥在扬州与书画名家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人结为好友。他们均出身寒门,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于书画上别有造诣,书画风格都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时人遂称众人为“扬州八怪”。

而其中郑板桥之书画最为绝妙,名声最大,故也视其为“扬州八怪之首”。

或许是为了父亲的遗愿,郑板桥的书画虽名声已显,但他仍然在快四十岁时又读书备考。这期间他遭遇了人生中的大悲大喜。爱妻徐夫人突然病殁,而他则在科举上有所突破,在乡试中考上了举人。

四十岁的举人郑板桥自然无法像范进那般欣喜,他用了四年的时间来消弭亡妻的悲痛,在43虽那年进京参考,终于考上了进士,完成了父亲的期望。

而在他的后半生,他的为人之“怪”才开始同他的书画之“怪”一样为世人耳闻。

4

郑板桥虽终于考取功名,但因为名次较后,只有二甲第88名,只能候补官缺,再加上他又毫无背景,也不会巴结奉承,等了几年最终也只是被派到河南,做了县令这样的小官。

可于郑板桥而言,既然做了官,那么便要做好。

他在范县为官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上面看他干得不错虽没有给他升官,把他又调到了比较富饶的潍县,算是对他的嘉奖。

但他刚到潍县的那年,遇上了荒年,山东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有些地方甚至到了人相食的地步。

郑板桥为了能尽快救百姓于水火,他打破了常规,一遍上报拨款救灾的同时,一边不顾手下劝告,令百姓写借条,然后开仓放粮;同时他还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让城里的富裕之户邑开仓煮粥分给饥民。

而到了秋天,因为庄稼歉收,他干脆就烧掉了之前百姓借条。那一年,郑板桥救活了当地上万的饥民。

朝廷怪罪他先斩后奏,却又念其有功,加上百姓上书求情,才没过多计较。后世记载,郑板桥在潍县为官期间多有美名,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他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

郑板桥是个好官,也十分清廉,从不参与官员勾结或奉承,也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谋私。

有一次他的上司地方知府来到县里视察,他没有摆出豪宴招待,只是让人做了四菜一汤:麻汁拌黄瓜、酸醋浇粉皮、小葱拌豆腐、油炸黄豆粒和鸡蛋汤,知府也只好尴尬地吃下去。

而当某天他的堂弟某天寄来一封信,说是为了祖传房屋一段墙基的归属和邻居闹到了县衙,希望他能函告兴化知县,以便赢得官司。

他也只潇洒地赋诗一首:

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此事之后,已年近花甲的他更是有感而题字,写下了“难得糊涂”、“吃亏是福”,作为自己大半生的感悟。

但“糊涂”也改不了他的性子,过于清廉和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让他遭到官绅权贵的排挤。

郑板桥六十一岁那年,当地又发生大灾,他请命为民赈灾,上司故意扣押其申请,他又私自开仓,终于被他人弹劾,自此丢了官职。

离任那天,他拖着一车的书,牵着一条毛驴,在夕阳下缓缓而行,其身后,是无数围聚着的依依不舍的百姓。

这次离官让郑板桥看透了官场的黑暗,在晚年又开始了卖画为生的日子。但即使是生命最后的几年,他依然要与众不同。

明明举世闻名,其画身价不菲,他却独创画价的《润格》,为自己的画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

这种做法在古代清高的文人里,是前无古人的。

此外,他还定下三不卖的规矩:“达官贵人不卖;钱够花时不卖;老子不高兴不喜欢不卖。”

这些做法无疑证明了,即使老了,郑板桥也是率真随性的。

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郑板桥病逝,葬于其家乡兴化,享年73岁。

或许郑板桥的一生都是与众不同,时人看来皆要称“怪”的,但他心中的真正愿景他自己其实曾提到过:

“吾毕生之愿,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花草,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俱见烟水平桥。”

而他的品格心性,也早写在了那首为竹石题的诗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今日图书推荐↓↓↓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诗享生活馆智能小程序

往期精彩回顾:

你的姓氏藏在最美的诗词里:100种姓氏,100句诗,你是哪一句?

李子柒的菜园里,藏着2000万人向往的田园生活

“南京大屠杀和我有什么关系?” 这个网友的回答亮了……

飞花令“霜”|世间哪怕霜华染尽,心中依然温暖如初

看了日本人的中文翻译,我笑哭了哈哈哈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词世界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过年 一件烦心事作文300字 家务劳动作文600字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0字 新年礼物作文500字 我心中的世外桃源作文 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英语作文 有你的地方就有风景作文 淡淡的日子也飘香作文 乡下风景作文400字 以看为话题的作文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300字 珍惜时间的作文600字 新年计划英语作文初二 收获的快乐作文600字 七年级满分作文大全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300 关于创新的高考作文 环保小卫士作文300字 端午节作文的好开头 成长的足迹作文400字 三年级元宵节作文300字 今年全国卷作文题目 我发现了美作文400字 家乡的味道作文800字 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作文 什么里的微感动作文 人间处处有真情的作文 我想让妈妈高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