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妈 电视剧《少年派》引发热议

2020-12-16 20:45:01
相关推荐

最近很多人在追的热播剧《少年派》,即将终结——四个高中生和他们的父母,在高中阶段备考过程中发生的一波三折故事,几乎覆盖了高考季全部热门话题。

机灵可爱但成绩一般的少女林妙妙、校花邓小琪、学霸钱三一、体育特长生江天昊——四个个性不一的孩子,不断加码的教育焦虑,青春期、中年危机交织的家庭关系,这些要素“扭”在一起,让《少年派》真实地呈现了当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

虽有“与现实不符”的桥段,但当家长和孩子看到其中太多可以对号入座的细节,直呼“心有戚戚焉”。其中,最被网友挂在嘴边的一句——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妈。当林妙妙的妈妈王胜男将她的唠叨事无巨细地展现时,飞来的无数弹幕显示“这就是我!”或者“这就是我妈!”

今天,我们采访了《少年派》的原著作者六六、王胜男的扮演者闫妮、还有一位杭州的家长和老师,他们是离《少年派》“最近”的人,对这一普遍的焦虑,他们都有话说。

六六: 什么是起跑线?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好多朋友这两天微信我,说我在她家架摄像机了。”

作家六六说,这是很多朋友看了电视剧《少年派》之后与她交流的观感。而小说《少年派》,也踩着2019年高考的步点出版上市。

在电视剧和新书同步面世之时,六六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六六觉得,成绩一般的孩子才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天才是极少数,这也符合整个社会的构成”。

六六以自己儿子偶得为例,偶得在学校里成绩中等,就是林妙妙这样的孩子。

“但是我作为母亲对他是非常满意的,原因是什么?我觉得能够混到一个好的中学的中等,和我在社会所处的阶层是匹配的,我也没有混到马云和马化腾这个程度啊,我也就是个普通人,干自己喜欢的事业,有自己的特长,收入水平可以养家糊口,我做到了。他也做到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不差。”

六六认为,正是家长对自我和孩子的认知有误区,进而将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

六六说到和自己同龄的伏明霞,伏明霞14岁成为世界冠军,可是那时候,六六还啥都不会。六六的爹妈就想——你看看人家14岁在干吗,你14岁在干吗?

各种渠道将众多优秀、杰出孩子的代表推到大众面前,无形之中抬高了育儿方面的焦虑,整个社会都在呼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什么是孩子的起跑线,六六的答案:家长就是孩子的起跑线。

“家长逼着孩子进步,首先要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你在这个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阶层。你每天还在被老板训,你每天工作还觉得完成不了,你每一天都觉得活得很累,然后你要求你的孩子过得比你好。你还没解决自己的问题呢,你怎么带领孩子进步?”

而这种能力与希望、欲望的不匹配,也是压力的来源。

回到母亲的身份,六六又谈到了偶得——“第一他没有考学的压力,因为他知道他无论考哪个大学,他妈都觉得挺好的,因为他考试肯定会比我好,我不就是安徽大学委培生吗,我儿子只要考得比安徽大学委培生强一点儿,那就说明他比我进步了嘛。”

有个唠叨妈妈不是坏事

王胜男的唠叨虽然不招人喜欢,但是弹幕中时不时飞过:“和我妈一样一样的”,“这演的就是我啊”……

是不是有个唠叨的妈妈就是一件特别悲催的事儿?六六不这么认为。

“从我们生孩子的第一天起,你带着孩子反复地教育他,花、草、鱼,什么是可爱,什么是讨厌,什么是努力,什么是沮丧……这些情绪、这些描述,就是父母三观的体现。”

在六六看来,这就是父母角色的存在——一个唠叨的妈妈,会不停地给孩子输入正确的、也许有时候不正确的判断,但“它符合大众审美”。

为什么这样说?

“只要有一个唠叨的妈妈,你跟人、跟社会的沟通是正常的,你不会没有不正常的价值判断:你做错事的时候有人会骂你,骂你的过程中你就会害怕,就会反省,就会道歉,进而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反之,一个在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的孩子,也就是“没有人唠叨的孩子”——“他的是非观念相对可能会很模糊,他不知道自己做的这个东西错了,哪怕他知道是错,不知道错得有多大。”

“你不要看妈妈有的时候发火,妈妈发火,孩子忍让,这个就是社会环境。如果妈妈没有发火,没有骂你,你没有忍让,遇到未来走向社会的时候,你就不知道忍一步,这个训练就没有。”为什么一些很小的起因,会造成人和人之间关系的严重后果?六六认为,跟孩子从小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缺乏这种在唠叨中塑造正确三观的教育有关。

“猫爸”为什么“虎”不起来

近年来,与家庭教育有关的影视剧,父母角色的设定都是“虎妈猫爸”式的,包括《少年派》中的王胜男和林大为。

这样的设定,当然源自生活。如果你对照一下生活在自己周围的爸爸妈妈们,家长群里最焦虑的大部分正是妈妈们。

为什么在子女的学业上,妈妈比爸爸的要求更苛刻一些?

六六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到了自己在父亲节看到的一个街采视频。

采访者对带着孩子上街的父亲进行拦访,问的都是一些基本问题。

“看看父亲的答案。第一个问题:你跟孩子的关系好不好?所有父亲的回答都是好,好得不得了,我爱他们,他们爱我。下面开始就问,你孩子是哪天生的?很多爸爸都会愣一下,想不起来。或者问他,你的孩子上几年级了,班主任老师是谁,叫什么名字,爸爸也不知道。问你孩子的牙医叫什么名字,爸爸还问孩子,你看过牙医吗?”

为什么是“猫爸”“虎妈”?六六说,因为孩子一切成长过程中的所有细节,妈妈们都知道——“你问我儿子的校车是几号,在哪里停,几点钟必须要上车,校车管理老师电话号码是多少,班主任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他们班在干什么事儿,他最近要参加什么活动,他的牙医是谁,他的眼睛什么时候查的,下一次什么时候查,我都知道。为什么?因为我深度参与。就我上面这些问题,你就问你周围的孩子爹,你问他们知道吗。你说他有什么资格“虎”?他都不知道他“虎”什么呀,他不是见面的时候就只能跟孩子打哈哈吗。”

如何看待“中国式母亲”,闫妮说她能理解王胜男

闫妮说,王胜男这个角色,她接剧本时有点儿担心。

“我生活中不太像王胜男这样的,因为我没有那么的厉害。虽然平时人家说养孩子要让他有上进的价值观,但可能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女儿,所以我想让我女儿开心一点,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我开始也跟六六老师说过这件事情,包括跟嘉译老师说这个女的是不是太厉害了。”

不过,看完剧本,闫妮表示能理解王胜男,因为她爱孩子的方式就是中国式的,母亲在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暖的同时,也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

“好像是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想让孩子将来显门庭。比如,我妈也是工人,她就希望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当干部。她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给孩子很多的压力。所以当我面对我女儿的时候,不想给她什么压力。”

虽说如此,可闫妮也会想,完全不给压力就真的好吗?有时候压力也是动力,在给压力和给空间之间,这个度怎么把握,是种学问。

《少年派》里呈现了四个将面临高考的中国家庭。关于高考,闫妮也深有体会。

“我女儿参加高考其实我也很紧张,我陪着她去考试,她那年的高考题作文出来后,我也在想如果我写我应该怎么写呀,应该怎么构思啊?”

“你在这个环境中,就要跟着这个大环境走。”闫妮说,这是她跟女儿说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也用在这个戏里面了。等你上了大学,到了大学里面,你可以谈恋爱。我觉得那个(经历)会让你很难忘,我觉得还是要努力进到大学的那个校门儿,不要落下。”

《少年派》后期的剧情里,除了几位年轻主演的校园生活,也涉及到很多现实问题,比如下岗、中年危机等等。

闫妮也想借此跟观众说一句,人到中年,可能更能体会生活的无常,而无常可能正是生活最本质的状态,“现在大家都会说,小孩子高考不容易,其实大人也不容易,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不容易的时候。但是在这样的一种生活中,一家人学会去沟通,还能寻找到一些快乐,日子还要往下过,这都是人生在世的一个过程吧。”

现实比电视剧更残酷,一位高中生的妈妈说

“虎妈”很多,王胜男就是我

对于儿子刚刚高考结束的陈晴(化名)来说,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追这部剧,收获的心情是:心有戚戚焉!

虽然陈晴觉得《少年派》有些夸张的地方,但,“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东西还是蛮写实的。我们家长是累,但更多是心疼孩子”。

这部剧一直断断续续在看,里面的王胜男就是我,这也是我不愿承认的。

现在“虎妈”真的很多,我身边学霸的家长,尤其是妈妈,大多都很强势。

说说当高中学生家长的一天?我大概是这样:不管春夏秋冬,每天6点起床先进厨房做早饭,六天不一样(拌面鸡蛋、水饺、馄饨、意面、寿司、扬州炒饭),有时备两样供他挑选;6点20分叫早,洗漱完6点40分让孩子上车吃饭。中午我去买点菜,还有面包酸奶之类的夜宵,要新鲜的嘛;晚上回家简单吃好饭,这段时间还要处理培训班老师各类杂事;8点整理房间搞卫生开始准备他的夜宵;晚自习十点孩子到家洗澡后边吃夜宵边和他聊会天,他复习到十二点左右,我洗完衣服陪他。

其实习惯了也不觉得累,最难的是心理按摩,只有更强大的心才能应对各种成绩轰炸。

像剧里张嘉译这样的“猫爸”,我觉得不太现实,生活中只有更残酷。现在竞争激烈,全家都要上阵,除非爸爸只当提款机啥事不管,否则,就算只当司机送培训班也很烦的。

剧中林妙妙在学校还有姨夫这个亲人,经济上没有大问题。而我们大多数家长不仅要管家管孩子,还要应付各种竞赛啊、学校里的评奖啊。如果心理强大成绩许可,可以在国内拼,一旦孩子拼不过或有出国的念头,压力真的很大。

我自己考大学的时候都没有这么累。我们70后,我读书那会儿父母也是更专注工作,我是散养的。学习的氛围、竞争的残酷和现在也不一样。现在感觉每天都有人在逼着你走,除非家长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否则越往上竞争越大越吃力。有时候觉得自己活成了原本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可能要到儿子结婚了,我们才能回到以前少女时的心态,过点理想中的日子。

剧中的高中生活有几分真实?杭高一位班主任有话说

聪明的父母,会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调和亲子关系

与许多青春剧“重感情轻学习”不同,《少年派》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高中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其中有不少很生活化、趣味化的场景,也有不少桥段被网友质疑“与事实不符”。

《少年派》里的高中生活到底有几分真实,生活中的老师又会如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杭高高级教师、资深班主任高利有话说。

这部剧我看了一点,还没看完。个人认为,这部剧里面的学生性格都挺鲜明,但老师、班主任、校长的角色都有点脸谱化。就我看过的那些情节来说,和真实的高中校园生活不是完全符合。

闫妮扮演的妈妈,孩子一上高中就开始给她高考倒计时,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紧张起来,一直在激化矛盾,这样的“虎妈猫爸”我们碰到过很多。

有些住校的学生,周末回家想玩想休息,这时候家长没看到孩子学习就会比较焦虑。如果妈妈焦虑,爸爸的调和就很重要。但如果妈妈的控制欲非常强,孩子又很有性格,那即使爸爸从中调和也没用,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很容易僵化。

聪明的爸妈会借助老师的力量来调和,我觉得这部分剧里可能没有怎么涉及“家校沟通”的部分。

举个例子,以前我有过一个住校的学生,是学霸,对同学也很好,非常优秀。但孩子也会有两面性,在学校学习很辛苦了,回到家后也会想偷懒想放松。这个学生周末回家就开始打游戏,妈妈就很着急。因为妈妈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已经学得很好了,只看到孩子在家里打游戏的一面,她就觉得你如果把打游戏的时间用到学习上会更好。

后来家长把这个情况通报给了我,但是我假装不知道,这也是家校师生沟通的技巧。有时候我们信息交流得比较充分,但也要有一定的保留,不要让学生觉得他的全部信息都暴露在你面前。你要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待,你要让他保留一些空间,让他放松发泄。换位思考一下,家长能够24小时不停地工作吗?也不能啊!

所以,我没有直接去跟学生说你家长来找过我,只是会提到比如有个竞赛,能不能在家里再学一学,学科上有个任务能不能周末再做一做。其实家长看到孩子在家里也在学习也就放心了。

这样既能让家长放心,又不过分挤占学生放松的空间,学生才有更好更健康的空间。老师的心理辅导员作用其实非常重要。

(原标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爹妈 到底谁在焦虑,焦虑什么》,原作者 孙雯、庄小蕾。编辑 吴盈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野餐的作文 专注的作文 扩写作文 毕业作文600字 写人作文300 看图作文英语 七夕节作文 回忆作文500字 英语100词作文 19年作文 吃糖作文 作文《考试》600字 作文遇见800字 英语二作文范文 联欢会作文 猫的作文300字 作文善良的人 灯塔作文 我们一家作文 快乐童年作文 写人生的作文 独处作文 磨砺作文 烤鸭作文 星火作文 作文梦想400字 值日作文 禁毒的作文 批改英语作文 身边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