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曾国藩认为:要想成功 首先要进入圈子 如何进入圈子才是关键

2020-12-16 21:20:01
相关推荐

声明:吴学华讲历史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转载必究

在岳麓书院读书期间,曾国藩接触到了儒学和理学,还有王阳明的心学,特别是那本《传习录》,对他的影响很大。王阳明的心学,其实是理学和儒学的进一步升华。在岳麓书院这一年的时间里,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立志了,要成为一代大儒。

人要是立志,朝着志向努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成功。

他已经从那些书中渐渐摸索出了一条真理来,那就是要出名,在湖南出名了还远远不够,得在圈内出名。

什么是圈内出名?

那时候的学术界,都是分派系的,就像明朝的东林党一样,所有东林书院出来的学子,结成一个圈子,形成庞大的政治势力。人一旦有了圈子,就有了自己的资本。

他日后写给弟弟的信中也体现了这点:“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他还把“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作为他人生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又言:“自己以不为尧舜周公为忧,以学不讲德不修为忧。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

这无疑是曾国藩为自己立下的一个大目标一一他想成为一个大儒,圣贤之人。有了这个目标之后,曾国藩就开始博览群书。不再拘泥于那些死板的书籍,而是广泛地看书,什么杂文趣谈,名人专著,都在观看之类。

他想进圈子,可是圈子并不是那么容易进的,得看机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必须等待时机。

直到后来,受到唐鉴、倭仁等一些理学家的影响,曾国藩读书就不再广泛了,而是有了一定的选择性,他开始专攻程朱理学,尤其专于朱熹。他通过王阳明的心学,对朱熹的理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因为皇帝喜欢理解理学,要想往上爬,必须投其所好。

唐鉴是当朝最有名的理学大师,字镜海,号翕泽。湖南善化人,自幼就勤奋上进。嘉庆十二年(1807年)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道光二十年(1840年),内召为太常寺卿。唐鉴服膺程朱之学,是当时义理学派的巨擘之一,蜚声京门。曾国藩心想,要是有机会拜在这位理学大儒的门下,那可就好了。可是现在,他只是一介学子,连唐鉴的面,他都无法见到。

也不知是沾了岳麓山的灵气,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曾国藩彻底通了窍,他认为,人若实现大志,必先修身养性。

他悟出了修身十三条: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看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六、谨言(刻刻留心。)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开窍后的曾国藩如同开了游戏的外挂,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乡试第三十六名举人。这一次他顺风顺水,没有像考秀才那样三番五次的折腾,还丢人现眼。

曾国藩中了举,接下来就是朝进士努力了。曾玉屏的老脸乐开了花,大摆三天宴席,鞭炮响个不停。

在家乡风光了一阵的曾国藩,告别了妻子和父母,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从湖南到北京的曾国藩,人生又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他知道圈子的重要性,所以在读书之余,多结识一些朋友。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肆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

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这个时候,曾国藩对待交友的感悟,还是有些片面的,认为结交穷朋友就是好的。其实朋友之交,无论贵贱,在交心就好。

曾国藩除了认识同省的举人们之外,还认识了不少文化名人,他很想见一见偶像唐鉴,他去了唐鉴家几次,可唐鉴在外地为官,一时间也见不着。

在京城耳闻目染,曾国藩也知道该怎么做,他很想营造自己的圈子,所以每天出去拜访别人,什么京城名师、名流之类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自己的名气。

虽然他在湖南比较出名,可来了京城,他连一根葱都不是。京城汇集了天下才子和名士,在大街上随便拧一个穿长衫的出来,都比他有名。

好容易通过朋友的关系,在茶楼或者酒馆中见到了一个想要拜访的人,恭恭敬敬递上名帖,还没等他的自我介绍说完,别人有些不耐烦了。有时候茶还没有喝完,就见别人已经把他的名帖,扔到一边去了。

那等于是活生生的打脸啊,大耳刮子“啪啪”的。好在曾同学的脸皮厚,不怕疼。

在京城,请别人喝茶,那一笔开支也是不小的,没多久,他从家中带来的那些盘缠,就用得差不多了。

再这么请下去,不但没用,而且白花钱。曾国藩心里明白过来,人的名气是自己挣来的,不能总这么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不但贴不上,人家还嫌脏。

要不然,就学着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那样,以一篇文章誉满京城,打响自己的名气。所以他在会馆中苦熬了几个晚上,终于写出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文章,这篇文章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论述了理学与心学一些见解。其实这篇文章还是不错的,虽然不能让人叹为观止,但也属于上等佳作。

可惜那时候的清朝不是初唐时期,国家兴旺文风斐然,大清自乾隆皇帝晚年一番瞎折腾后,留给道光皇帝的,是个千疮百孔国家,大清朝上下吸食鸦片成风,官员懒政,民商不举。道光皇帝是个守成的皇帝,虽然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但无济于事,整个社会仍是那样的腐败和颓废。在这样的大气候下,那些所谓的名士,有几个人是真正去钻研文采的呢?大多是凭着一点名气招摇撞骗。

而曾国藩也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当他把文章递给别人,请求别人指点的时候,得到的不是奚落就是漠视。

好在他的脸皮够厚,这个人不行,另外找人,朋友不愿帮忙叫人来喝茶,他就打听到名士的住处,上门去求教。

他连礼物都没有,人家的门当然无法轻易进去,他就在门口等,一天见不着,第二天再去。他这种坚持刻苦的精神,从小就养成了,反正坐在那里也不累,等就是。好容易等到那个人出门或者归家,急忙上前恭恭敬敬报上名号,再把文章递过去,死皮赖脸求别人指教。有的人还会敷衍他几句好话,诸如“文章不错,还需努力”之类的,有的人则什么话都不说,更有甚者,直接叫下人将他赶走。

在京城住了那么久,囊中羞涩,曾国藩没有钱购置新衣,那身破旧的长衫穿在身上,就如同一个乞丐一般,好在他脸上显出的书生气,还证明他是个文人。

人靠衣裳马靠鞍,这道理他也懂,可没钱却是现实。

就这样折腾了几个月,看过他文章的人不少,可给予他帮助的人,一个都没有。

四处碰壁之后,曾国藩再次悟出了转变人生的窍门,他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乡下人,要想在京城中扬名立万,光有本事还不够,还得增加自身的价值。

什么是自身的价值?

那就是功名。有了功名,就能做官,当了官之后,身边自然就有人围着,就有人逢迎,无需热脸贴冷屁股,别人自然就会帮他打活广告,名气自然就大了。

唐鉴

唐鉴就是这样的。

当官之前的唐鉴,啥都不是,一旦当了官,形成了自己的圈子,抛出了自己的理学理论,就成了众人皆知的理学大师。

在这期间,曾国藩的思想上又有了一个新的突破,悟出了人生五大定律。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这个“诚”字,是他的为人,待人以诚心,不管别人怎么看待他,他始终要以“诚”待人。而“敬”字,是从书中得来的,古代的大儒们,为何被世人所尊敬呢?除了满腹经纶外,就是自己的品行,品行端正,自然受人尊敬。“静”字,则是自身的修为,凡事不乱不慌,稳重持中,方是大家风范。“谨”字,则是自己的言行,就如佛门中人一样,不打诳语,,言而有信,字字掷地有声,从而取信于人,受人尊敬。至于“恒”字,与“静”字一样,属于个人的修为,凡事认定之后,不能半途而废,必须持之以恒,方能成功。(欲知曾国藩怎么进入京城的上层圈子,实现飞黄腾达,请打开下面的链接)

大清砥柱曾国藩的谋略人生吴学华讲历史购买专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除夕夜作文 舞狮作文 作文题目大全 作文400字可抄免费 写人的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500字优秀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6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我长大了作文400字 我的心愿作文500字 放风筝作文 雪作文 叙事作文 做家务作文 温暖作文 家乡的春节作文 劳动作文 保护环境的作文 描写春节的作文 初中作文 关于雪的作文 家风作文 中考作文 六年级作文 写景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书作文400字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