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蓝色贝雷 大山深处14年爱心传递

2020-12-16 22:40:01
相关推荐

来源:中国青年报

“谢谢叔叔,您寄来的500元生活费已收到,家里再也不用为我和妹妹上学的事发愁!”“因为您的帮助,我又回到了心爱的课堂,衷心感谢!”……

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下,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内,一封封感谢信摆满“蓝色贝雷”爱心助学小组的办公桌。这些信,翻越千山万水,从云南、青海、贵州、陕西等地的大山深处飞来。文笔稚嫩的信件背后,是一段长达14年的爱心接力故事。

历久弥新,持之以恒的爱心接力

2005年10月,一次偶然的机会,空工大航空工程学院原四系六队学员朱振、刘杰等人在浏览希望工程网站时,看到远在云南省西南部的偏远山区——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镇沅县,有两名小学生因为贫困濒临辍学。

在与孩子们的班主任取得联系后,学员们决定:成立“蓝色贝雷”爱心助学小组,自发捐款定期汇给孩子们。随后的假期里,“蓝色贝雷”小组成员还自发组织前往云南镇沅看望孩子们,并利用机会拓展了一批受助对象。

“蓝色贝雷”小组还陆续与来自青海、贵州、陕西等地的贫困学子建立起联系。随着受助人数的增加,需要的援助资金也越来越多,在学院党委支持下,“蓝色贝雷”小组利用学雷锋日、节假日文艺晚会等机会宣传爱心助学活动,一批批学院教职工、家属,以及爱心企业、志愿者团体纷纷加入帮扶行动。

“蓝色贝雷”小组成员不断更新,但学员们的助贫助学精神从未间断。有学员毕业赴部队任职后,将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捐给了“蓝色贝雷”小组;有学员踏上新的工作单位,也组织起类似的公益助学组织;一些曾经得到帮助的孩子,也在考上大学后尽己所能,帮助其他贫困学子……

“因为我们的一点努力,这么多孩子改变了命运,而且还能辐射帮助更多的人,这使我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信心。”5月14日的采访中,“蓝色贝雷”小组成员汪浩告诉记者。

推陈出新,开放包容的爱心汇聚

“我宣布,第一届‘红星闪耀’公益论坛正式开幕!”在大量的准备工作和长达数月的沟通协调后,2015年5月,“蓝色贝雷”小组会同西安6所高校的爱心公益组织,共同举办校际公益论坛。来自各高校的公益组织成员轮番上台,讲述自身助学故事,共同探讨大学生公益的发展前途。

“第一届公益论坛举办得很成功,但到第二届时,其他院校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变化,而我们还是一成不变。作为‘东道主’却被别人比了下去,说实话,脸上有些挂不住。”回忆起第二届“红星闪耀”公益论坛的场景,“蓝色贝雷”小组成员贺钰文说。

为解决“蓝色贝雷”爱心助学活动遇到的“瓶颈”,学院党委出面召集会议,对小组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进行统筹安排。大家商议决定,在下辖4个学员大队原有爱心小组和公益团队的基础上,建设分支小组,由学院团委下设的“蓝色贝雷”中心小组统一协调开展活动,“全院联动”的爱心助学新模式在空工大航空工程学院建立。

在学院团委统领下,各小组成员“兵分多路”,根据所处校区、年级的不同特点,在与地方高校的交流中,利用为地方高校提供国防教育、新生入学军训及校际交流互访的机会,扩大“蓝色贝雷”爱心助学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次次“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交流互访后,“蓝色贝雷”爱心助学活动为更多公益团体所熟知,不少高校和民间公益团体纷纷抛出合作的“橄榄枝”。集思广益后,在原本单一的“收钱—捐款”模式外,“蓝色贝雷”小组又开发出“太阳村义务辅导”“拍摄助学宣传微电影”“举办爱心助学晚会”等助学新“套餐”。

千里之行,走出校园的爱心实践

初夏的云南镇沅,乡间小路的泥泞未能阻挡“空军蓝”坚定的步伐。历经两天跋山涉水,飞机、火车、大巴车、步行的旅途劳顿,同时带来了千里之外的深切牵挂——“蓝色贝雷”爱心助学小组又一次来到了祖国边陲的小镇。

“这次来,我们发现和班长以前所拍照片里的情况相比,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很大改善。”回程路上,“蓝色贝雷”小组成员高盛文高兴地说。

在学员们努力下,“蓝色贝雷”已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公益助学品牌——纪录“蓝色贝雷”小组成员赴云南实地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的微电影《同在蓝天下》一经推出,便收获了逾百万次点击量。

从2007年开始的几乎每个暑假,“蓝色贝雷”成员都会自发前往受助对象家中探访,了解贫困学子们除资金援助外的其他需求。不少小组成员、参与资助的教员干部还与孩子们保持着通信往来,为他们的生活、学业、精神抚慰提供着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学员们坚持下,“蓝色贝雷”爱心助学行动已成为常态。在对陕西省周至县复兴寨村的扶贫援助中,除了捐赠物资,一系列精心编排的特色节目赢得乡亲们阵阵掌声;奔赴陕西省蓝田县圪塔庙小学开展援建,4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换得危房变为明亮课堂;探访西安市长安区五台街道中心小学,与地方高校组成军地高校爱心助学联合小组“送教下乡”……

薪火传承14年来,“蓝色贝雷”小组累计向贫困学生提供爱心助学金60余万元、衣物3500余件、文具用品3000余件。“更加宝贵的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早已融入‘蓝色贝雷’成员的血脉,这使军校学员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以实际行动书写和践行了新时代军人的担当。”“蓝色贝雷”小组现任组长张钰奇告诉记者。(姚欣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孙海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作文 再也没有作文400字 我的妹妹500字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开头 关于人生的选择的作文 作文让我感动的一个人 信任的作文素材 责任为话题的作文题目 初二畅想作文600字 国庆朗诵作文 竞选班干部的作文 防溺水300字作文 运动会作文素材 北方端午节的风俗作文 我的教室作文400字 什么的我作文300字 关于积极进取的作文 美丽的学校400字作文 优秀的记事作文 关于突破的作文 英语作文课教案 蚂蚁搬家的作文100字 金秋十月作文 付出就有收获的作文 寻找家园作文 感谢有你的作文 作文坚持就是胜利 中考满分作文写人叙事 真正的我作文 关于水稻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