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名人百科】血海中原的狼头大纛 借尸还魂“偷”天下——汉刘渊

2020-12-17 07:55:01
相关推荐

【名人简历】

刘渊(?-310年),即汉光文帝,字元海。匈奴人。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人,南匈奴单于于夫罗之孙,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十六国匈奴汉国的创立者,公元304-310年在位(308年称帝)。

【历史功过】

刘渊是汉化的匈奴贵族后裔,他在西晋日趋衰败、各地流民纷纷起义反晋的浪潮中,趁势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政权。汉国政权建立进一步把中原推向战争和动乱,同时改变了曹操以来匈奴五部统治结构,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旧制。但从少数民族对汉人的长期统治过程中,为各民族之间深层次的融合,准备了条件。

【名言名文】

“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降灌无文。随陆遇汉高祖不能立业封侯,绛灌遇汉文帝,不能兴教劝学,岂非一大可惜么?”——《晋书·刘元海载记》

【赏析】随陆无武,降灌无文:随、陆:随何、陆贾,汉高祖时的文官;绛、灌:绛侯周勃,灌婴,汉高祖时的武将。指人才的面片性,能文者不能武,能武者不能文。

【人物传说】

龙子祠的传说

龙子祠位于临汾城西的姑射山下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距今100多年前的西晋末年,在古平阳以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姓韩的老太婆,早年丧夫,膝下无子,过着孤苦寂寞的生活。一天,她到野外挖野菜,在密密的草丛里发现了一颗又白又大的蛋,形状非常奇特。韩婆就把它拿回来,想孵孵看究竟是什么。她把蛋放在热炕头,盖上被褥,日夜照看。过了七七四十九天,那个蛋开始动弹,先向左转三圈,又向右转三圈,刚一停稳,忽然蛋从中间裂开,里面躺着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这可把韩婆乐坏了,给他起了个名字叫橛儿,从此关怀备至,精心照管。橛儿一天天长大了,活泼可爱,聪明伶俐。邻里们都说韩婆晚年有福气。

橛儿4岁那年,正逢刘渊起兵反晋,攻占了平阳古城,要在这里建城称帝。于是四处抓丁,横征暴敛,连年迈的老人都不放过,百姓深受其苦,怨声载道。橛儿找到刘渊,对他说:你抓的这些老人,体力衰微,能干动活吗?不如你把他们放了,我去替他们筑城!刘渊一看4岁儿童乳臭未干,竟然口出狂言,就没有理睬。橛儿见状,继续说:筑城的事我一人包了,不信就限定时间吧!刘渊虽不相信,但似乎觉得里面有些名堂,就把抓来的百姓放走,气狠狠地对橛儿说:限定三天把城墙筑好,不然就要割掉脑袋。

韩婆知道这事以后,既赞赏儿子人小志大,为民请命;又耽心儿子的性命难保,惊恐万状。她烧香磕头,祈求神灵保佑。橛儿却满不在乎,每天只顾挖菜玩耍。两天过去了,仍未动一砖一石。刘渊传令三天一到就拿橛儿开刀问斩。不料到了第二天夜半三更,突然乌云密布,飞砂走石,狂风呼啸,隐隐约约传来搬土运石之声。小橛儿变成一条蛇在前面爬行,韩婆紧随在后面撒灰。很快城墙顺着灰线筑起来了。

鸡叫天亮,刘渊一看先是惊喜,再一看勃然大怒,原来城墙上宽下窄,摇摇欲坠。刘渊要杀橛儿,橛儿对他说:城墙可以修好,但你要答应三个条件,一是不乱抓民;二是不抢夺民财;一是不毁坏庄稼。刘渊称帝心切,满口答应下来。当天夜里又是狂风骤起,飞砂走石,刮得人们眼都睁不开。风停砂落后,一座方方正正固结产的城墙筑起来了。刘渊惊奇橛儿有超人的本领,害怕与他争夺帝位,起意杀害橛儿。他提剑向橛儿砍去,橛儿巧妙躲过,拔腿就跑。刘渊带兵紧追,直追到平山脚下,把橛儿团团围了起来。橛儿见难以脱身,就变成一条龙,钻进山脚下的石穴里。刘渊赶到,看到石穴口上露着一条龙尾,就举剑斩之,忽然鲜血汨汨流出,以后慢慢变成了清澈凛冽的泉水。刘渊以蛇为风云雷雨之神,便在泉旁建启祭祀,称为龙子祠。

【生平大事】

侍奉晋朝

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师居于新兴(今山西忻州市北),刘豹死后,刘渊代为左部帅。西晋太康十年(289),晋武帝司马炎以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

刘渊少年时代,酷爱读书,因此,汉化程度很高,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魏咸熙年间(264—265),刘渊以侍子(即人质)身份留居洛阳。西晋泰始初,鲜卑树几能在凉州起兵反晋。上党李熹建议署刘渊为大将军,发五部匈奴,西征凉州。大臣孔恂说:“元海若能平凉州、斩树几能,恐凉州方有难耳,蛟龙得云雨,非复池中物也。”遂未成行。齐王司马攸见刘渊才智出众,劝晋武帝司马炎说:“陛下不除刘元海,臣恐并州不得久宁。”刘渊赖王浑等帮助,才幸免于难。

晋惠帝继位后,由杨峻辅政,杨峻署刘渊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

八王之乱爆发后,成都王司马颖执政镇邺,又署刘渊为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其时由于中原战乱,并州境内的汉族居民大都流徙江南,在并州胡汉势力的分布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匈奴刘氏贵族见有机可乘,开始策划“兴邦复业”,起兵反晋。刘渊的从祖父刘宣对其族人说:“昔我先人与汉约为兄弟,忧泰同之,自汉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也,左贤王元海姿器绝人,斡宇超世,天若不恢崇单于,终不虚生此人也。”不久,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安北将军王浚联合进攻司马颖。司马颖想以匈奴为外援,遂拜刘渊为北单于、参丞相事。刘渊托称要回并州招募五部匈奴,于是返回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刘渊回到离石后,被诸部匈奴共推为大单于,二旬之间,拥众五万。西晋永兴元年(304)自称汉王,改年号为元熙,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为神主以祭之,立妻呼廷氏为王后。署置百官,以从祖父刘宣为丞相,经师崔游为御史大夫,宗室刘宏为太尉,建立汉国。

并州刺史司马腾闻讯,忙率兵前往镇压,部将聂玄与刘渊战干大陵(今山西文水县),聂玄大败,司马腾大为恐惧,遂率并州三万余户下山东。刘渊乘胜进军,接连攻下法氏(今山西高平县)、屯留(今山西长子县)、中都(今山西太原市)等地。

西晋永兴二年(305),司马腾再次出兵讨伐刘渊、部将司马瑜、周良等驻军汾阳,刘渊派武牙将军刘钦等前往阻击,前后四战四捷,刘钦大胜而还。这年离石发生大饥荒,刘渊派太尉刘宏、护军马景等驻守离石,自率大军开赴上党壶关(今山西壶关县)。

光熙元年(306),司马越为太傅,进表原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东燕王,以刘琨为并州刺史。刘琨到并州后,由于饥荒与战争,此地百姓难以自存,吏民万余人由李恽等率领,随司马腾流亡冀州,组成“乞活军”。留居并州的汉族居民不足二万。刘琨只好到上党组织军队,得三百余人,受到刘渊部将刘景的攻击,在上党无法立足,遂转战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南)。其时,侍中刘殷、王育等向刘渊进言说:“殿下自起兵以来,已历数载,但仍偏守一方,王威未震。如能集四方兵力,并力一战,拿下河东,建立帝号,再挥师西南,攻克长安,然后以此为都城,征发关中之兵,取洛阳,灭西晋则易知翻掌了。这也正是高祖皇帝创立基业的方略。”刘渊听了大喜,遂发兵攻克了蒲阪(今山西永济县)、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据有河东全境。这时,中原起义的汲桑、王弥、石勒及鲜卑陆逐延等都纷纷归降刘渊,迅速在并州形成了各族人民共同反晋的巨大浪潮。

公元304年8月,刘渊的堂祖父、右贤王刘宣看到晋庭大乱,互相残杀,以为反叛的时机已到,便对族人说:“自从汉朝灭亡以来,我们的单于都是徒有虚名,不再有一寸土地。其余的王侯,地位却降到与老百姓一样。现在司马氏骨肉亲人互相残杀,四海动乱如同鼎中沸腾的开水,光复呼韩邪的事业,这正是时候!”于是互相谋划,推举刘渊为大单于,并派他的心腹呼延攸到邺城去告知他。刘渊知道后,十分高兴,当时他正在邺城,便以会丧为借口要求北归会丧。司马颖不允许。刘渊只好密令呼延攸先回去,通知刘宣等人,让他们召集五部匈奴以及各小民族的积蓄力量,加紧准备,伺机反晋。

称帝建汉

公元304年8月初,刘渊找了个理由瞒过了司马颖,回到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刘宣等人立即给他上封大单于称号,二十多天时间,有了五万人马,建都离石县。10月,刘渊又将都城迁到左国城。称国号为“汉”。接着,刘宣等人请求刘渊上一个尊号,刘渊说:“现在四方都没有平定,暂且按照汉高祖那样称汉王吧。” 于是,刘渊祭天于南郊,登上汉王王位,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元熙。

永嘉二年(308),刘渊正式称帝,迁都平阳,国号为汉。宗室刘氏以亲疏远近为等级,都封郡县王,异姓以谋谟战动相次封为郡县公、侯。以刘宣为丞相,刘宏为太尉,刘和为大司马,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翼为大司空,呼延攸为宗正。

这年冬天,刘渊派刘聪、刘曜、刘景率五万精骑进攻洛阳,西晋东海王司马越派参军孙询、将军丘光率兵拒阻,汉军败还。

永嘉四年(310)七月,刘渊病重,以陈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详为太傅,楚王刘聪为大司马、大单于。不久病卒,历位六年。庙号高祖;谥号光文皇帝;葬永光陵;曾用年号: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永凤(308年十月—309年四月)、河瑞(309年五月—310年六月)。

【秘闻轶事】

少时酷爱读书

刘渊,字元海,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少时酷爱读书,以上党大名士崔游为师,博习经史。常对人说:“一物之不知者,周君子之所耻也。”颇受当时太原名流王昶、王浑等的器重。稍长兼修孔学,射艺精熟,膂力过人。又生得体貌伟岸,姿仪不凡,深得时人崇重。

【名人评说】

《魏书》:刘渊一唱,石勒继响,二帝沉沦,两都倾覆。”

【历史遗迹】

临汾市尧都区金殿镇

历史上,临汾曾经五次建都:一是尧都,二是晋都,三是韩都,四是西魏都,五是汉国都。这汉国都就是匈奴头领刘渊建造的汉国故都了,明朝万历本《临汾县志》在古迹中载有:刘渊城,在城西南20里,晋永嘉末,渊偕号初居蒲子,后筑此为陶唐金城。都之。临汾市的西南端有金殿镇,金殿即刘渊皇帝的金銮宝殿了。

【历史启示】

刘渊——借尸还魂“偷”天下

借尸还魂“偷”天下的匈奴第一人五胡进驻中原,最先问鼎中原的是匈奴,其始作俑者,便是汉赵国的第一任皇帝刘渊。所谓“刘渊一唱,石勒继响,二帝沉沦,两都倾覆”,《魏书》用了短短的16个字,便再现了西晋灭亡、北方沉沦的历史往昔。刘渊通过借尸还魂的伎俩,如愿以偿地“偷”取了天下,实现了匈奴在中原的霸业,更完成其先祖冒顿一生未竟的心愿。刘渊的称帝,让中原不再仅仅是汉人的天下,在他之后,五胡诸族如法炮制,粉墨登场,走马灯似的在北国建立起十几个大小不等、实力不一的割据政权。

中原以外的民族,可以说无时不在向往着中原的富庶与肥美。中原的文化源远流长,在他们内心,一直是充满着无限的尊崇与渴望,与中原发生联系最早、影响最深的匈奴,则尤其如此。冒顿实现了匈奴的鼎盛辉煌,却并未完成主宰中原的超级梦想。匈奴经历强盛、分裂、归附,最后成为中原的附庸,东汉末年,曹操又“分其众为五部”(《晋书》),由汉人统管,以弱其势。自此,一直困扰中原的匈奴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匈奴也进入了一段短暂的、相对平静的历史休眠期。

饶是如此,匈奴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匈奴部族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到了东汉末期,已慢慢接受中原文化的匈奴,日益繁盛,发展很快。更重要的是,他们心中仍念念不忘先祖昔日的辉煌。看看刘渊起事之前,刘渊的叔祖父,当时匈奴五部的右贤王刘宣的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自汉亡以来,我单于徒有虚号,无复尺土;自余王侯,降同编户。今吾众虽衰,犹不减二万,奈何敛手受役,奄过百年!”(《通鉴》)其内心,对匈奴彼时的处境是愤愤不平的。这不是刘宣一个人的想法,他应该代表了当时很大一部分匈奴人,特别是匈奴贵族的真实思想。而最终将他们这种理想变为现实的,便是刘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天的声音作文400字 寻找幸福的作文 英语作文万能套用 九峰公园作文 星空的作文 国庆一事作文 写游乐园的作文 有关家人的作文 秋天作文小学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作文 小鸡作文1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300字 介绍自己家人的作文 爱在心口难开作文 音乐带给我的快乐作文 描写芦荟的作文 家务事作文300字 蜘蛛织网的作文 月亮的心思作文 我学会了滑板车作文 红歌作文 我学会了感恩500字作文 国庆景色作文 关于葫芦丝的作文 狗作文五年级 关于规则的英语作文 用心做事作文 以菊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作文童话故事 母校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