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剖析《朝花夕拾》 挖掘鲁迅文学给我们的艺术欣赏价值和现实意义

2020-12-18 01:40:01
相关推荐

1926年3月18日,段琪瑞政府屠杀了爱国学生。这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给了鲁迅极大的刺激。他一方面没料到反动统治者竟会如此凶残对待手无寸铁的学生,另一方面也痛感文人的软弱无力,任人摆布。与此同时,他个人也遭受到了反动势力猛烈的攻击,处境越发艰难。这也迫使鲁迅不得不深刻反省原先的思想主张和战斗方式。鲁迅就在这迷茫仿徨的状态下写了《朝花夕拾》。

一、《朝花夕拾》的概述

《朝花夕拾》这本书共收入了回忆性散文10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些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往生活的追忆:仇视家猫的缘由,饲养隐鼠的惊喜,感念长妈妈的情怀,质疑《二十四孝图》的礼教,批判封建家长的专制,喜爱活无常的“大戏”,展示儿时乐土“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趣,勾画了庸医对父亲造成的影响,离乡异地求学接触新书《天演论》的惊喜,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怀念,回国后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对友人范爱农死亡的痛心等。

在对孩童时代的追忆,对自我人生的审视,对故乡风土人情的叙述中,展示了鲁迅情感细腻一面:对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乡土人情的感怀。从而使一个情真意切的鲁迅深刻在我们读者的脑子里,挥之不去。

在这部散文里,我们了解了幼年鲁迅的生活情景,青少年鲁迅爱国情怀滋长的生活环境及其拥有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思想基础。这不是一般的个人自传体,而是鲁迅或带着浓重的深情,或以嘲讽的口吻,或以辛辣的笔调,述说着记忆中发生的一切,使这部作品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战斗气息。

透过这部作品,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日趋瓦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人们的心里特点;也看到了“百日维新”的虚弱幻灭,“学堂生活”的杂乱无章。革命党人的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对鲁迅来说更是刻骨铭心。

二、赏析鲁迅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创作

下面我们就以“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无常”、“藤野先生”、“范爱农”为例来具体赏析鲁迅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文学创作。

①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对长妈妈是有感情的,在好多篇章都会提到长妈妈,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专门回忆和纪念她而写的。阿长是个连名字也不为人所知的底层劳动妇女,是鲁迅小时保姆。

文中鲁迅用了双重眼光来看待阿长,小时的眼长和写作的眼光。用小时眼里的长妈妈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没文化,有点粗俗,人胖,睡相又不好,大大咧咧。而笔下的阿长,她又是质朴 、真诚、喜爱孩子的,是个很不幸而又希望平安无事的底层妇女。尽管她在思想上、性格上有很多迷信、落后的东西,但那是封建思想长期侵蚀的结果,与其说是她的过错,不如说是她的不幸。

鲁迅举了具体事例来展示人物的特点,写了元旦的古怪礼法,写了她满脑子的繁杂道理,写了她给“我”讲的“长毛”故事,写了她谋害“我”隐鼠,写了她帮“我”费力搜寻得来《山海经》。

最后鲁迅仰天长啸,“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思念和关心,也暗示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

②《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传统的儿童读物,是宣传儒家“孝”的范本。小时的鲁迅刚收到这个礼物是开心的,然等他翻看完后就觉得不对劲了,大大刺激他对“孝顺”的认识。原本他觉得做到“听话”、“从命”就是孝顺父母。然这本书宣扬的孝顺难度系数太高,高到要以命示范,这是让人恐惧的地方。文中鲁迅虚拟自己仿效“哭竹生笋”、“卧冰求鲤”的情状,更坦言反感“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抨击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孩子和年轻人的担心。

犹记得,在《狂人日记》里,鲁迅痛心疾首高呼过“救救孩”。直到晚年,有人无端给抗争少年加以“卖国”罪名,鲁迅也是立马拍案而起,斥责道:“从我们儿童和少年头颅上,洗去喷来的狗血罢!”可见鲁迅对孩童和年轻人一直关爱有加。

若放在现代社会,我们在出版少年儿童读物或给少年儿童推荐书单时,我们也可反问自己:少年儿童的乐趣是什么,这是少年儿童所需要的吗?这也正是我们读鲁迅《二十四孝图》的现实意义所在。

③《无常》

来看鲁迅的《无常》,“无常”原是传说中阎五殿上的鬼,一黑一白,专做勾魂之事,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然鲁迅笔下迎神赛会的活无常,却不同寻常,他“活泼诙谐”,“鬼而人,理而精,可怖而可爱”;他刚直不阿,不讲情面,“手里拿着大算盘,你摆尽臭架子也无益”。

文中有点反讽意味的是乡下人认为“公正的裁判在阴间”,而“活无常”正是他们心中公正的裁判,所以大家都很喜爱“活无常”。这里一向黑暗、阴森的“阴间”成了光明所在地,“活无常”化身为帮底层人民实现美好理想的使者,来惩罚恶者,除暴安良的愿望。

③藤野先生

要说给鲁迅先生无私教诲的,应属那个教学严谨,没有国界的日本学者,藤野先生。这是鲁迅一生都难忘的贵人。鲁迅对自己去日本学医的动机,曾在《〈呐喊〉自序》中解释过,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精英,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

可见他是怀惴救国救民愿望学医的。但是在医学期间,有次看枪毙中国人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人”,这大大刺激鲁迅,让他有了“弃医从文”想法。

鲁迅认为医学不是很要紧事,若国民大众思想愚弱,即便体格如何强壮,也只能是无意义的示众和看客。因此现在首要任务是改变国民思想,推行文艺运动。这篇也是鲁迅追叙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热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④《范爱农》

人们常说不打不相识,鲁迅跟范爱农就是从一次误会中认识的。在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鳞被杀害后,在要不要“发电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的无人道”这问题上,两人发生激烈争吵。鲁迅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但范爱农随即就提出反对。鲁迅马上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都害怕”,“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认为是满人,这时才是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可见鲁迅当时对范爱农有多不满,多讨厌了。直到革命前一年的再次遇见,相处中才认识到了一个真实的范爱农。范爱农是外表看起来冷漠,但内心却对时势的焦虑、担心、不满。

文中鲁迅特别点到了范爱农的“白眼”,是对愤世嫉俗心灵的写照。范爱农的酒醉、疯话、溺水身亡,都是鲁迅由不解到同情及悼念的心路历程。同时我们看出了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刻反思。这也是鲁迅初步尝试以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反思社会现实的前奏。

三、《朝花夕拾》的艺术特色

《朝花夕拾》是鲁迅用娴熟的文学手法写成的优美散文珍品。鲁迅善于捕捉生活片段加以描绘,选择有象征性的事件和细节来勾画人物形象,使得人物生动立体,让人过目不忘。

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对长妈妈描写,传神又生动,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粗俗又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在《无常》里,对“活无常”描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心地善良、很有同情心,并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无常艺术形象;在《藤野先生》中对藤野先生的刻画,主抓人物的主要特征,叙述的是直达鲁迅灵魂的事件;在《范爱农》中对范爱农的刻画,尤其是对范爱农衣着神情面貌的雕刻,让人不由联想到了“偷书不算偷”的落魄文人孔乙己等等。这些人物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学艺术欣赏价值。

而在写作手法上,鲁迅把叙述、描写、议论、杂论、抒情等有机结合起来,使作品张力巨大,富有想象空间。同时又把对往事的回忆和时事杂糅在一起议论,或正话反说,或嘲讽揶揄,或幽默风趣,让人越嚼越过瘾。在叙事、议论中穿插典故、童话、传说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语言朴实、亲切、清新,并饱含深情,值得我们后来人作为在写作上借鉴。

四、写在最后

随着时间的流逝,鲁迅离我们很远,又很近。鲁迅的名言在朋友圈中随处可见,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会有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等等,鲁迅文学里卓越的远见和坚韧的战斗精神放在现代仍然适应,我们总是在某个脆弱时刻不经意间就会想到鲁迅的某句话,想到鲁迅笔下的某个卑微小人物,然后就像被点了魔法棒似的,突然开悟。这也是大众这么多年来一直喜欢鲁迅文学的现实意义所在吧。

(完)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亲情 暗恋的作文 这一天作文 作文 我的名字 小学的老师作文 秋天的作文怎么写 小松鼠作文 我和爸爸作文 春天300字作文 家乡作文800字 母亲600字作文 感动600字作文 生日快乐作文 写感动的作文 感动中国作文 见闻的作文 与众不同作文 三年级上作文 变化作文素材 善意作文 春天里的作文 关于爱国作文 作文学习 泰山的作文 青春期作文 家乡的特产作文 小狗作文300字 重拾 作文 梦想作文500 写端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