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透过风景线来看民主的“潜规则”

2020-12-18 07:05:02
相关推荐

一、风景线的疑惑

自明州的靓丽风景线诞生以来,美国人民就慷慨激昂,英勇不屈,捍卫民主之价值,不侮先辈之宏愿,自始即展现出了极高的文明素养和政治觉悟。随着正义事业逐步靓遍米利坚,我已经被美国人民的无畏精神和远大眼光彻底折服。我愈加坚信,英雄的中国人民和革命的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帝国主义者。可以想见,米国人民百折不饶的斗争事迹,必将会坚定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米利坚人民的事业不容污蔑,打倒一切牛鬼蛇神!

但在感慨敬佩之余,我却突然感觉,米国人民实在太孤单了。即便是现在,面对国家的强大暴力,他们也是在孤军奋战。奇怪,那些以往满世界传播米国价值观的媒体精英去哪了?那些包装米国国家形象和生活方式的文化精英去哪儿了?那些证道普世价值的哈佛教授们去哪了?德高望重、受尽黑人爱戴的的前总统奥巴马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发声?那些民主的反对派呢?难道他们只会和共和党政府在国会利争权夺利?米国现行政府明明已是腐败无能、霸道失德到极点,且公开背叛开国先贤们的民主立宪精神,这些精英们为什么还没有站出来和普通民众、和底层人民一道,为自由信仰而战,为正义而斗争?难道那种“我们人民”的民主变革精神已经丧失了?

美国民众的抗议

我百思不得其解。

二、托克维尔的预言

自由主义的理论头子哈耶克曾说,对于当代的某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自由主义时代的政治哲学家那里寻得最佳指导。秉着科学求是的精神,让我们先看看民主预言家托克维尔怎么说。

尽管托克维尔是因为傍上米国才暴得大名的,但仍不可否认,他原本是为批评米国民主而来。在老贵族托克维尔眼中,民主本质上就是多数人暴政。比起民主统治,米利坚的地大物博、行政分权和自由信仰显然更能打动人心。可以说,托克维尔名义上是去考察民主,实际上却在暗地里找了一堆自由。

托克维尔

既然民主是个坏东西,那又是如何维持下去的呢?托克维尔发现,在民主制度以外,有很多优良的因素在支撑着民主,遏制着多数的非理性狂热。比如法律人阶层,他们有着贵族精神和保守品格,能够很好地制衡多数的激进主义盲动;再比如,在米国东部形成的经验、习惯和思想,构成一种与民主制度相兼容的民情,让全体米国人融入民主生活当中。。。

问题是,民情又是从何而来?来自多数的意志,还是那些足以与法学家阶层比肩的民主精英?将民主的希望,寄托在法学家阶层、民主精英身上,难道说,民主政治的关键,不是制度,而是人治?民主是一种人治?毕竟,中国的知识人认为,那种把治乱兴衰寄托在君子阶层身上的观点,就是人治。我们没有理由奉行双重标准。

三、罗尔斯的高义

当代历史终结论的正宗版本不在长袖善舞的福山那里,而在伟大的约翰罗尔斯那里。如果说马克思是资本主义最深刻的批判者,那么罗尔斯就是自由民主最有力的道德辩护者。既然我们从托尔维尔那里见识了民主的开端,就不能不到罗尔斯那里考察民主的终结。

罗尔斯认为,一个社会的正义,必须体现为制度正义。在协调了自由与平等、权利优先与公民善观念之后,罗尔斯论证道,民主政体之上还需要一个司法复审制度。奇怪,民主是多数的统治、人民的统治,最高法院明显是少数,它凭什么拥有高于人民的政治权威?难道法官们的法律理性真的高于人民的公共意志?少数几人的判断怎么就成了公共理性了?有什么理由,让几位非民选的、终身制的法官去掌握民主政治的决定权?他们有什么资格去限制民主多数决?难道说,只有依赖人治,民主制度才能健康运行?

罗尔斯

在谈到魏玛宪政史的时候,罗尔斯总是痛心疾首,他说,魏玛宪法之所以失败,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德国重要的知识分子,包括海德格尔和托马斯曼在内,没有在1932年的危急关头站出来为魏玛宪法进行辩护。这究竟是在谈论自由民主的信仰呢,还是在突出知识精英的作用呢?若是后者,必然是人治无疑了。

罗尔斯还说,民主政体想要持久维持下去,关键是要其民众接受民主制度的理想和基本观念。问题是,这些理想和观念是由谁解释和提供的呢?罗尔斯说,对民主理想、价值观念、重要文本和事件的反复解释,构成了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它能够培养人民对于自由民主的认同和信仰。试问,这种公共政治文化又是由谁掌握的呢?

再将视线回到平等的原初状态当中,回到那个自由民主的伟大开端。透过原初各派的道德设定,我们发现, 原来代替公民缔结契约的,都是信奉自由主义的哲学家和政治家。这是否可以说,正义的民主社会,并非取决于制度,而是取决于一小撮自由主义的哲学家和政治家?

四、民主的暗含规则

民主取决于人治?没错,米国民主的精髓就在于他拥有一个政治成熟的精英群体。这个精英阶层高度认同自由民主的价值、制度和生活方式,他们确信,美国政制就是全天下的最佳政制,值得所有国家和民族为师。更重要的,这个精英群体掌握了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生产与出口,而其他的国家,只要选择消费他们的意识形态合和标准,就必然会依附他们的战略利益。

所以,米国民主经常为表现为一种自由、松散的制度模式,社会文化领域也标榜多元主义,人们也总爱否定总统的权威。这都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民主的关键根本就不在这里。只要精英群体能够保持高度的共识与自觉,那民主始终是稳定的;即便人民起来抗争,推翻现行的统治,那他们也会在此基础上重建民主,一如古代中国那样。

反之,如果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既没有独立、稳定的共识,也没有对自身文明和国家利益的共同认同,那么民主对这个社会而言,只是一种分裂、冲突的力量,而丝毫起不到凝聚人心和整合共同体的作用。如果这个社会的精英们没有独立的意识形态生产能力,那用民主来进行启蒙和救亡,效果只能是“刚从狼口里拯救出来,旋即就被送入虎口”。

有的时代只会用观念去凭吊过去,而我们却必须用观念来打通过去和未来。百年共和,中国的精英群体因为自由民主而陷入四分五裂,深患精神内伤,不去反思自由民主,这一切能治愈吗?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