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校园暴力电影《少年的你》:孩子“攻击性行为” 与家庭环境相关

2020-12-18 14:50:01
相关推荐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近年来,校园暴力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从新闻衍生至影视界,各类围绕校园暴力好展开的电影开始出现。其中,《少年的你》是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一部佳作,周冬雨饰演的陈念,把备受校园欺凌的那种压抑、无助和绝望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周冬雨、易烊千玺的粉丝,还是原著书粉,每个走进电影院的人都被《少年的你》深深地震撼。眼前少年的故事,让曾受到校园暴力的人想起了自己童年的经历,回忆起曾经的阴霾和黑暗。

一个同学成为众矢之的,被全班人嘲讽;大家一起孤立一个小男孩,都不愿意和他亲近;小团队在小女孩背后说她坏话,传遍了整个年级……这些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每一天每一处都会有大大小小的校园暴力发生,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校园暴力不断地出现在大众眼前,让人不由得思考:为什么校园暴力会出现得如此频繁?为什么孩子们会作出如此具有攻击性的行为?

实际上,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都与家庭环境有关。家庭环境影响了孩子的性格、思想和行为,负面的家庭气氛扭曲孩子的心智,助长"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一种源自模仿、极易传染的先天性暴力行为

1. 人类天生带有暴力基因

大多数人对校园暴力的初期看法大多是,孩子只觉得这是好玩的恶作剧,或者单纯地好奇欺凌和暴力行径,还会认为这都是孩子寻求关注的一种方法。

无论基于何种心理动机,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与先天的基因遗传脱不了干系。

对于"攻击性行为",心理学家给出的最普遍的答案是:攻击性是由基因遗传下来的。简单来说,"暴力"是人类的天性,很多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作出"暴力"的行为。

孩子精力旺盛,不高兴就哭不满意就闹,生气的时候还会抓人咬人。没有人教过婴幼儿大人,但他天生就会这样的"本领"。

2.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来自于对身边人的模仿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 (Albert Bandura) 对孩子"攻击性行为"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攻击是一种可以通过模仿而习得的行为。

在"波波娃娃实验"中,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用各种方式打一个不倒翁娃娃,揍它的脑袋、捏它的鼻子,还夹带一些攻击性的语言。观看了成年人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也学会了对娃娃拳打脚踢,而没有观看的孩子对娃娃的攻击很少。

成年人有意无意间的暴力行为,都会激发孩子身上的攻击性。孩子仅需要通过观察,就能很快地熟识暴力行为的威力,从而开始模仿。

3. "攻击性行为"极易传染

在电影开头,胡小蝶反问:"他们一直在欺负我,为什么你们不做点什么?"许多同学只是围观她的悲伤,善良的孩子不敢阻止。

不是每个人都认同校园暴力,也不会表现出极端的暴力行为。但是,默默地围观很可能会转变为一种不自觉的接受,甚至演化为对暴力的认可。

一开始是一小撮人欺辱一个人,但围观者增加,错误行为没被阻止,歪风越演越烈,恶意传染给了更多的人。

家庭环境的两种问题是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关键原因

1. 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心理扭曲

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成长期,父母是成长期内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唯有父母用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才能培养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孩子。反之,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导致孩子被溺爱、心理扭曲,甚至会形成双面人格。

不管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他们的家庭环境都不是完美的,都存在着各自的问题。

作为校园暴力领头人,魏莱在《少年的你》是一个反面人物。她的悲剧故事源自自己扭曲的心理,而罪魁祸首则是家庭的教育。

因妈妈过分的溺爱和保护,魏莱恃宠生娇,形成了错误的三观。最明显的例子是,警察郑易上门调查,妈妈二话不说就否认了女儿所有的错误行为,直言"魏莱成绩好形象好,怎么会做出这种事呢?"她用扬扬得意的表情袒护女儿,对警察的询问和校园暴力案不屑一顾。

而且,爸爸对魏莱的要求很严格,不仅学习成绩要出众,而且在外面还不能给自己丢人。所以魏莱很在乎自己的成绩,认为成绩、家境就是一切。

魏莱仗着自己的优势随意欺凌他人,对所有的事情都倾向用暴力行为解决。

2. 原生家庭的不完整导致孩子向"攻击性行为"寻求保护

陈念和小北都没有一个温暖的原生家庭作依靠。陈念缺少父爱,母亲忙于生计,尽管母女两人的感情不错,但是母亲并没有陪伴在陈念身边。小北从小被父母抛弃,成了无亲无故的小混混。两人在社会的底层挣扎,又要面对同龄人的欺凌,只好报团取暖。

原生家庭的残缺使陈念形成内向的性格,独来独往,在班上一言不发。这样的性格使她很难交到朋友,也不得老师喜欢。高考是她唯一的出路,但新班级不是承载她梦想的温暖,反而受尽嘲笑和排挤,落得一身伤痕。

如果父母能带给他们足够的爱,那么也许他们就会过得更好,不需要两个人孤独地前行,或许能在其他人上找到依靠。孤僻的性格碰上扭曲的人格,校园暴力一触即发,施暴者和被施暴者都深深地陷入了痛苦中无法自拔,最终走向了悲剧。

在不公和落魄中,很多孩子都不得不举起自己的拳头,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这是被迫的"攻击性行为",而孩子在暴力中得到甜头后,会对"攻击性行为"产生"信仰",越做越过分。

3、 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阻止"攻击性行为"发生

从心理角度来讲,共情能力是阻止"攻击性行为"的最佳法宝。共情能力能够对抗自身的攻击性,让孩子能推己及人地思考问题,感知他人情绪。

孩子之所以可以对别人施暴后,心安理得地继续伪装,是因为他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不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而且,施暴者的共同特点是共情能力低,所以要化解孩子的"攻击性",首先要从提高共情能力开始着手。

如果父母总是隐忍、伪装,孩子就无法接受父母的情绪,慢慢的失去共情能力。因此,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感情产生共鸣。

而且,父母还要教育孩子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情感,多与他人相处、交流,少独来独往。当孩子回家抱怨小伙伴没有给自己带礼物,父母可以教孩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她今天没有带?你有没有说过今天要?给不给真的重要吗?"

共情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只有顺利的交流才能助生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这样"攻击性行为"也会变少。

我是胡美娜聊育儿,也是5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年味的作文 记住这一天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担当作文 作文网 桃花作文 精选作文 中秋节作文 自信作文 作文读后感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文4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300字 做汤圆作文 绿萝作文 初中生作文 赤兔之死高考作文原文 假期计划英语作文 四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小学五年级作文 校园作文 打雪仗的作文 春节作文结尾 我的姐姐作文 桃花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 过新年作文300字 出发作文 北京作文 英语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