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书单 |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20-12-19 17:20:01
相关推荐

千百年来,自然界的蔚然奇观、人类文明的众多遗迹始终吸引着旅人的脚步。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下这些刚刚出版的烫手新书,正是各负使命的旅行者们在这个世界上打开的几个窥探的窗口,希望这些书可以帮助读者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

(英)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因;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4月

尽管争议无数,斯坦因依然是国际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今天英国与印度所藏敦煌与中亚文物的主要搜集者,也是最早的研究者与公布者。二十世纪上半叶,他曾四次前往中亚考察,考察重点是中国的新疆和甘肃,所发现的敦煌吐鲁番文物及其他中亚文物仍是今天国际敦煌学研究的重要资料。《千佛:敦煌石窟寺的古代佛教壁画》便是他从带回的敦煌藏经洞文物中选取精美绢画四十八幅集合而成。

大英博物馆版画与素描部花了近七年的时间才安全地处理和修复了这些绘画。书中采用彩色和黑白照片影印,并配以对每幅作品的解说,并邀请当时著名艺术史学者劳伦斯宾雍(Laurence Binyon)做了导读。

千佛洞中的遗址壁画

在本书前言中,斯坦因说道:“(这些画作)不仅能帮助我们研究佛教艺术,还对我们研究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艺术史具有重要价值。这些画作中的不同类别反映了来自西方艺术、南亚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影响,它们中的一些还显示出了惊人的艺术融合,这对于我们研究艺术影响问题亦有帮助。”

《问彼嵩洛——中原访古行记》

耿朔 / 仇鹿鸣 / 林晓光 / 毋有江 / 胡鸿 / 王煜 / 孙正军 / 范兆飞 / 唐雯;中华书局;2019年5月

九位出色的青年学者走出书斋,走入万里河山。他们来自文、史、考古、美术等不同领域,共同点在于:研究时段都是中古,所以他们选择了嵩山—洛阳这条代表中古时期“天下之中”的线路,与壮丽河山和数不清的文物古迹,来一场行走与学术的邂逅。

他们上攀嵩山,登顶峻极峰,下探古墓,亲临考古现场。从沉默的石碑中读出故事,认出看似平凡的土堆实为帝陵封土。洛阳在中古为何如此重要?太室阙上的石刻是大象吗?中原的酷热会不会是某些历史事件背后未被注意到的理由?还原历史现场,也许永远不可能100%,去与不去,却仍有本质不同。

本书行文以人文景观为主,并非泛泛而谈的游记,而是真正挖掘名胜蕴含的历史意义。九篇文章,或全面介绍考察过程,或就旅途中涉及之某一具体文物专门论述,或就中原地区的历史地理展开讨论,涵盖文学、历史、考古、美术等多个专业,展现出跨领域联合考察的独特价值,既有趣可读,又极具“干货”。

《中国石窟寺研究》

宿白;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1月

作为中国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开创者、奠基者和集大成者,宿白在石窟寺方面也专有所长,是中国佛教考古的开创者和权威。考古学家孙机回忆说,“从云冈开始,宿白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东至辽宁义县万佛堂,西至敦煌莫高窟、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中原为响堂山石窟、龙门石窟,江南为南京栖霞寺石窟,西南为大理石钟山石窟。先生对这些石窟都做过记录、测绘、摄影和研究。”

而这本《中国石窟寺研究》,便是宿白对中国石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扎实的研究的集大成者。本书一共收录了二十三篇文章,主要是宿先生从50年代起陆续写就发表的,内容包括对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等著名石窟的造像形象、窟龛形制、艺术风格进行的比较分析以及研究。

书中附有宿白寻访过的石窟地图

克孜尔、敦煌、云冈、龙门……宿白对中国石窟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扎实的研究,不仅针对窟龛形制、造像风格、开凿年代、阶段特征有客观、科学的记录与整理,又将考古事实融合到对相关社会历史、宗教艺术、文献知识的说明之中。这本书既是历史考古学“证经补史”之典范,又是贯通人文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更是大众走进石窟世界的一把钥匙。

《丝绸之路纪行》

(日)松田寿男;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

松田寿男是日本著名东方学者,擅长中西交通史、中亚史、西域史。他提出了中亚研究史上的核心概念——“干燥亚洲”,本书是他在丝绸之路上的一次文化之旅。敦煌、撒马尔罕、巴米扬、德黑兰……他在书中,一边粗略地由东至西,探寻丝绸之路上散布的绿洲城市,用笔尖从北到南拓印出沙地路线、绿洲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和海上路线彼此缠绕,复杂纵深的中亚地貌,一边把握地域特性、贸易状况、拜火教、伊斯兰教等等的地方志、历史和风俗。从综合描绘亚洲史的历史学家独特的视点出发,栩栩如生地记述了中亚往昔的姿容。

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

(英)霍吉淑;读者出版社;2019年5月

大英博物馆中国馆由馆长霍吉淑亲自操刀,并在30余名专家参与下,历时18个月,从近万件中国馆藏精选600余件藏品,以此为基点,透视其背后社会的人、事、时、地。这本书有别于一般的宏观讲述,以物为线,从石器时代到现代中国,诠释数千年的文明脉络。入选文物中,有来自6000年前的陶罐,彰显着新石器时代工匠出色的陶冶工艺。有一组陶制墓柱,投射了安定富庶的汉代社会“视死如生”的丧葬观念,异域主题的唐代酒器,则体现了盛唐时期繁荣的商品贸易与文化融合。所有600多件藏品都附有特别拍摄的高清图录,令读者如同亲临博物馆展示现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阳光下的成长作文600字 有关欲扬先抑的作文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描写初秋的作文 打屁股实践作文 菊花三年级作文 英语作文通知信 感人的故事作文400字 包子作文 可爱的校园作文 敢于挑战权威作文 二年级作文40字 作文柳树200字 长征的作文600字 夜游滕王阁作文 德福作文字数 家乡的枇杷作文 三年级采访作文 历年作文题目 关于三月街的作文 重庆的火锅作文 丰收节作文 晒稻谷的作文 银杏叶的作文 满分作文及赏析 一线天作文 九下英语作文 鼓励高考作文 描写村庄的作文 美丽的小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