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10万亿GDP的财富契机 粤港澳大湾区搭建“一带一路”东方桥头堡

2020-12-20 11:05:01
相关推荐

2019年2月18日,纲领性文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第四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的兴起以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发展优势引领创新、聚集经济辐射为核心功能。为构筑更好的国内外发展环境,通过对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七座节点城市的经济发展,满足区域经济产业重分配实现区域经济间互相配合,打造区域经济闭合循环体系。

世界三大湾区的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纽约湾区均是围绕各自的核心产业扩散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链聚集。每个湾区都有着相应的发展定位。

纽约湾区——金融枢纽和国际航运

作为世界湾区之首的纽约湾区,是世界金融枢纽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位于大西洋西岸,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31个县联合组成。纽约湾区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90%,总人口仅为2370万人,GDP总量达1.4万亿美元,相当于北上广深四座城市GDP的总和。全美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1/3以上的总部设在该湾区。而纽约市曼哈顿区更是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著名的华尔街就在这里。

旧金山湾区——科技研发

全球科技之都旧金山湾区地处加州北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该湾区陆地面积1.79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约计768万,湾区GDP0.8万亿美元,增速达5.4%,为全美国GDP增长最有活力的地区。该湾区拥有全美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世界著名高科技研发基地硅谷就位于湾区南部,包含着谷歌、苹果、Facebook等多家互联网巨头的公司总部。

东京湾区——工业制造业

东京湾区以繁华的东京都、超前发达的工业制造业和高效的六大港口闻名于世。其拥有横滨港、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须贺港和木更津港等六大港口,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消费中心。该湾区占地3.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347万人,GDP1.8万亿美元,金融业和商业发达,对内对外商务活动频繁,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产业中心。佳能、三菱电机、三菱重工、索尼、东芝、富士通等大企业及其研究所就在该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是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与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可以看出这是一次国家性的战略布局。

从中央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来看,深化港澳与内地融合,在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的前提下,落实“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和“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国两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下,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与前三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其涵盖11城包括广东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56500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比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个经济区的面积总和还大。目前常住总人口约7000万,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贡献率占中国GDP总量的12.57%。

通过湾区内各城市协同发展,凭借各城市在金融、专业服务、高端制造以及科技创新等不同领域的优势,大湾区有潜力成为全球最多元化的城市群。共同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相比前三大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的优势也不少。

从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发展来看,属于中心城市向外延伸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借鉴意义并不大。而旧金山湾区,形成过程中由于偶然性成分较大,并且不存在中心城市,与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关键是要通过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高效便捷流通,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以科技创新驱动带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升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发挥互联及带动周边地区引擎作用

为避免一线大城市人口和土地压力,以及区域发展的局限性,发展较强的城市带动发展缓慢的城市,形成联带性。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高校科研资源,满足科技产业的集聚给科技企业足够产业用地, 在大空间范围内打造集聚,保证企业拥有完整的规划设计施展余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中,作为中心城市的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它们要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所带有的职责工作也各不相同。

香港主要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强化香港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

澳门主要是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广州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引领作用,全面增强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

深圳主要是发挥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努力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和3万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粤港澳地区的创新指数位列世界第二。另有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只有在2016年略有回落。与科技实力较强的旧金山湾区7座城市的发明专利总量相比,近5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数量已超旧金山湾区,且差距扩大趋势明显。

地势处于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中。

从地域趋势看,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珠三角地区的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目前常住总人口约7000万,GDP总量超过10万亿人民币,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结果。

除了优势之外,粤港澳大湾区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经贸合作发展,逐步形成了从供水民生保障向口岸通关、环境保护与治理、大型基建、文教卫体、知识产权保护、边界地区合作、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等多领域合作拓展的格局,但同时也面领着多方面的挑战。

社会制度差异导致港澳与珠三角九市在经济交流方面存在困难

与前三大大湾区相比,粤港澳三个地区有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同时三地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管理模式都有差异。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怎么处理这些差异是很大的问题。

由于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港澳地区在法律体系、法律传统、法制观念和贸易规则等多方面与珠三角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受限于思想、文化、观念带来的差异性,导致粤港澳三地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深入交流融合不够顺畅。

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差异性较大

粤港澳大湾区占有重要城市地位的香港、深圳、广州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产业发展层次及城市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已进入国际一流城市行列。但肇庆、江门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仍处于国内三四线城市行列。城市间发展处于不同水平,区域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发展短板众多。

就珠江口两岸跨江通道来看,当前明显不足,且新增跨江通道建设成本巨大,利益协调难度大。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在经济实力、产业发展阶段、常住人口数量等方面差距较大,东岸有香港、深圳两个国际化大都市,而西岸则缺乏发展引领城市。如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一流湾区,协助尚未发展起来的城市提速发展,利用发展靠前的城市去带动发展缓慢的城市,依然存在很大协调性。

除此之外,西方逆全球化思维影响下国际不安定因素增加,对外向型经济主导的大湾区面临挑战性。

交通方面尚不完善

从当前情况来看,粤港澳大弯曲交通需要有待完善。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连线不够完善,港口、机场、轨道交通未能充分利用,跨界交通基础设施接驳不够顺畅。这会在未来的规划中存在很大的阻碍。

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前景如何?

从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来看,以香港、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为重点推进专业创新。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集群。建立健全对接国际的投资贸易、旅游商务签证等制度和相关标准,培育良好的国际营商和国际交往环境,建设国际商务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培育具有国际沟通和合作能力的专业机构建设。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将携手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实现治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时抓住旅游新业态,将滨海、乡村、体育、工业、商务会展、老年健康等现代旅游布局越来越完善。在短期内能够加快建立供给充分、服务便捷、管理规范、惠及城乡的家政服务体系。

从经济布局来看,根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参照欧元区的模式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未来可以继续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内地金融开放与改革需要继续借鉴香港经验、与香港合作,“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就是很好的先例,有序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不断丰富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建立资金和产品互通机制。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互联互通,推动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接轨、协同发展。

社会层面,未来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在社会、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也应该逐步相互融合为一体,使大湾区全体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将构建成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为支撑的全球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湾区经济中心。

交通层面,之前我们提到的在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交通还存在着很大的阻碍性。但根据实际情况,此次建设已经在交通方面开始部署,在未来实现交通互联。

以“惠州”为例。随着去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惠州与香港开始形成“1小时高铁圈”。作为惠州南站的所在地,惠阳率先尝鲜大湾区跨境交通互联的甜头。

目前,惠州每天通往香港的6趟高铁中,就有5趟从惠州南站出发,到香港西九龙站最快只要72分钟。而从惠州南站前往深圳北站,只要约30分钟,每天约60趟列车,接近公交化运营。借力交通发展,人口的流动和物流加快,带来的便是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加速,这其中存在着无限商机。

技术与人才流动方面,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将围绕传统制造业升级和高新技术服务业两个核心,通过全球化整合嵌入产业分工和构建价值链,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借助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技术(AI、IoT、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进行转型升级的安防企业,将成为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环。

构筑“一湾三核、两带六轴”网络化结构。以自贸试验区为引领,对接港澳和国际,推进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等国家级新区的制度和发展模式创新,构筑分工协同的多层级战略平台,吸引全球智慧和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重点发展国际金融、商务、会展、航运、科技研发、高端旅游等专业化功能。

在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多跨江通道,实现这些新型的功能发展平台和节点间的串联并与国家大通道快速连接。提升三个核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能级,共同成为大湾区的功能组织和资源调配中心,支撑珠江口高端功能集聚区成长,支持粤东西地区和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在依托区域战略性交通走廊同时,构建城镇发展轴,辐射带动粤东西北及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下,不断满足市场一体化,打造国家化创新来培养合作性优势,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更好的发展。

作者:赵丹

编辑:李雨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桥作文600字 写朋友的英语作文 校规英语作文 书香校园作文 美好的记忆作文 最难忘的人作文 写人作文六年级 伟大的母爱作文 有趣的什么作文 英语申请信作文 关于事物的作文 450字作文大全 我家的小猫作文 三国演义的作文 假期结束作文 作文素材400字 五年级作文写景 英语游记作文 英语作文申请信 最短的作文 优秀作文议论文 朝花夕拾作文 幸福的作文400字 旅游记作文 吊兰的作文 参观科技馆作文 莫辜负作文 科技类作文 关于爷爷的作文 风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