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每一首歌 就是一个拥抱——致最初的爱恋

2020-12-20 17:05:01
相关推荐

文 / 李峥

婆娑无边的太平洋,怀抱着自由的土地……

——胡德夫《美丽岛》

有的时候我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听什么音乐可以暴露一个人的真实年龄呢?当然不是古典音乐,甚至不是摇滚,而是看他听什么歌。就比如我吧,听的音乐上至拜占庭圣咏、中世纪世俗歌曲,下至施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挪威黑金属,既怀古又前卫,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会以为我与他们的岁数相当,然而我一旦听起自己最爱的歌,立刻就会让人推测出我的大致岁数——一个喜欢台湾校园民谣的人,应该已经活过了半个世纪。

这是一份不变的爱,不论过了多长时间,也不论经历了怎样的变故,这最初的爱就是如此长盛不衰。时光转回到大约35年前,或者更早点儿,刚好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那时台湾流行歌曲逐渐流行起来,同学或朋友之间业余生活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互借磁带进行复制,由于转录次数太多,或者原本的音源就已经是经过多次转录的,所以音响效果经常比较糟糕。不过,后来出现了一些不知哪里私自转录“正式”销售的磁带,效果虽不比原版却还不错,就这样,我买到一盘没有封面、只印有一张曲目单的《台湾校园歌曲》磁带。

那个时候听歌并不知道演唱者是谁,仅仅是因为好听所以才听——当时养成的这个习惯,后来竟延续到听古典音乐,此为后话。这盘《台湾校园歌曲》磁带也并没有注明演唱者,曲目都是台湾校园民谣中的经典之作,这里可列举一些:《橄榄树》《小雨滴》《春天的故事》《小小贝壳》《风!告诉我》《如果》《我送你一首小诗》《捉泥鳅》《小茉莉》《外婆的澎湖湾》《踏着夕阳归去》《赤足走在田埂上》《小村的故事》等。另有一首《山里来的女孩》,现在想来,当年的自己正是从演唱者的青涩歌声中,朦朦胧胧地体验到一种初恋的滋味。

这些词曲皆美的歌,纯净之中蕴含激情,对于十八九岁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孩子来说,是最贴心的礼物。在那些日子里,我的业余时间除了复习功课就是听歌,并且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到大学时期,还记得每个学期末的班级联欢会,大家出的节目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台湾的歌,自然也包括我自己。那时候,听歌,唱歌,都是那么投入,似乎每一首歌就是一个深深的拥抱,可以融化掉所有的哀愁,即使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幸福满满。今天,当往昔的故事在记忆中变得愈发模糊,这些歌所生发出的与生俱来的美好却愈加清晰,故此对我而言并不存在什么怀旧,或许新的感受倒是会有一些。

话说今秋某日,一场小雨过后,我走在灵隐的天竺路上,眼见两旁小山上无边的竹海,耳畔传来风吹林梢的沙沙声,那一刻不由想起《空山灵雨》这首歌中的那句:“在空山的怀抱,我心独自逍遥……”只因如此静谧的意境,刚好适合这样悠远的歌……随后,又与友人在山中的法云古村一家和茶馆谈天说地,那一刻我又成为了《偈》这首歌中所言的“时间的石人”和“宇宙的游子”,我忽然意识到,其实过度的忙碌不啻是一种流浪,而唯有当时间止步的一瞬,我们才止住了自己流浪的脚步,然后冲破有限的空间,真正得以自由。

这些“古老”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永远是清晨的朝露,它们串成晶莹的项链,挂在云端熠熠闪烁,这是一份情感的记录,也是一种关乎生命与信念的启示。这些至今可以随口哼唱出来的歌——《童年》《秋蝉》《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小雨中的回忆》《踏浪》《浮云游子》《光阴的故事》《勿忘尘》《再别康桥》《忘了我是谁》《梅雨季节》《易水寒》《闻笛》……对于我来说永远都是年轻的,它们在心灵的深处依旧是鲜活的,不曾老去,也不曾化作遥远的回忆。

记得大约是在大学之初的时候,我逐渐知晓了一些演唱校园民谣的歌者的名字:潘安邦、叶佳修、沈雁、银霞、费玉清、刘文正等,以及在歌风上不限于校园民谣的歌手:邓丽君、凤飞飞、欧阳菲菲、黄莺莺等。当年有一部台湾电影《欢颜》在大陆上演,为饰演女主角的胡慧中配唱的是校园民谣歌手齐豫,《橄榄树》这首歌就是出自此片,其中的《答案》《走在雨中》及主题歌《欢颜》等,都极具强烈的情感冲击力。齐豫后来与潘越云合作的三毛作品专辑《回声》,至今堪称经典之作。而还有更多的校园民谣演唱者,直到近些年我才从网络上获知其名,这里必须记录一些重要的名字:王海玲、陈明韶、包美圣、李建复、施孝荣、黄大城、马宜中、王新莲、徐晓菁、杨芳仪、郑怡、刘蓝溪……

台湾校园民谣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渐入尾声。此时,作为校园民谣的余韵,张清芳、王芷蕾、马玉芬、城市少女等歌手及组合演唱的新歌——例如《激情过后》《台北的天空》《东城故事“完结篇”:消失的地平线》《抓一个梦想在手上》等,在风格上与校园民谣渐行渐远,不过它们依旧保持着明亮的色调,只不过是以一种新的姿态迎接即将全新的日子。此时的我也已过了20岁,现在想来,似乎我是随着校园民谣一起长大,然后一起变化的,莫非这是上天的恩赐,让那些美妙的歌谣一直与我相伴,直到我长大成人?!

1983年,《龙的传人》的作者侯德健投奔大陆算是歌坛轰动一时的大事件,他带来了一首叫《酒干倘卖无》的歌,当时由歌手程琳演唱后广为流传。不知过了多久,我才得知这首歌是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曲,原唱是台湾歌手苏芮;近些年,我才又在《台湾流行音乐200最佳专辑(1975-2005)》一书中获知,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台湾飞碟公司版的《搭错车》原声大碟没能收录《酒干倘卖无》,好在我买的是宝丽金的香港版唱片,曲目是齐全的。这是苏芮的首张国语专辑,其中个人最喜爱的歌是《一样的月光》,那一句“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撼人心弦,歌者苏芮的高亢嗓音则是对这句发问的最佳诠释。

自此之后,我开始特别关注苏芮与她的歌,从其着装的黑色调,到其歌曲的蓝调摇滚风格。在某次中图唱片展上,我收获到苏芮第二张专辑《蓦然回首》的磁带,同时还预定了含一首长歌《尘缘》的第三张专辑和标题为《有情天地》的第四张专辑,然而数月之后却被告知,此二专辑未获准进口,只得退回预订款——直到三十年之后,我才终于收集到新加坡限量再版的这两张专辑。特别要提到,第四张专辑录有感人肺腑的《沉默的母亲》和荡气回肠的《龙》。

《蓦然回首》是由九首歌构成的情感历程,从《冷的记忆》到《明天还是要继续》,犹如通过暗夜走向晨曦,将曾经的失落抛诸脑后,收拾行装重新启程。这不仅是歌者的所经历的故事,也是更多人所经历的现实。苏芮最初的七八张国语专辑,可以构成她个人的情感自传;接下来,我收集到其第五张专辑——香港版为《1986》、台湾版为《亲爱的小孩》和第六张专辑《第六感》,是苏芮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可以听一听分别出自这两张专辑的两首歌——《证人》的嘶吼与《唱出我和你》的坚定,构成了奇异的呼应。

在个人所喜爱的苏芮国语专辑中,最后一张是1988年录制的《一切为明天》,得到这一专辑的过程很有戏剧性。记得某天我在西四路过一家音像小店,进门一眼就看到这张在当时苏芮专辑中难得一见的彩色封面的唱片,不由怦然心动,于是让老板将碟放入唱机,暖意融融的歌声立刻传来:“童年的笑,藏着彩虹……”,令我不禁心跳加速,瞬间对老板说:“我要了!”——150元,好贵,可自从买到手之后,从未反悔。专辑中的《给爱》是最温馨的表白,《北平的梦》是唱给交心知己的摇滚,《北西南东》是挑战命运的宣言……

在国语专辑之外,苏芮的粤语专辑《休息,工作,再工作…》、电影配歌《车站》《谁可相依》和《泪在笑里》、台语专辑《花若离枝》均为其佳作,其中粤语歌曲《一生一世》以激荡人心的摇滚风格,改编了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序奏旋律。当《一切为明天》专辑出版的时候,我刚好大学毕业一年,此时自己的视线已转向古典音乐,仅在1998年听过一场苏芮的演唱会。于是,我将这位自己所热爱的歌者的印象,完全封存在了她较早期的、也是最美好的歌声之中。

就这样,我进入到古典音乐的领域,然而我与台湾流行音乐的缘分并没有断。大约在大学毕业10年之后,我第二次去南京参与一个唱片展销活动,那天抽空去了趟总统府,回来的路上经过一家不大的唱片店,就进去随便转了转,忽然发现竟然有台湾原版的唱片,其中包括罗大佑的《之乎者也》和《未来的主人翁》——当时的时间很紧张,要赶回去工作,于是没有多想就买下了这两张唱片。从此,罗大佑的每一张唱片都成为我收集的对象。

从南京回来似乎没有多久,我在北京也找到了有售罗大佑唱片的店家,接连买下了《家》《青春舞曲》《闪亮的日子》《告别的时代》《爱人同志》《原乡》《恋曲2000》《皇后大道东》《首都》等专辑,罗大佑的主要作品大致全部包括其中了。从时间上算,罗大佑的创作起始于台湾校园民谣时期,所以他的歌在无形之中又将我带回到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最初,而他后期的歌曲具有充满力量的摇滚风格,我一直觉得自己后来喜欢金属音乐与之有一定的关系。

即使现在听来,罗大佑最早的那些歌曲都有着持久的现实性——在我们的周围有多少“知之为不知”的人,又有多少“不知为知之”的人;今天的我们不仅早已“变成电脑儿童”,更是变成了智能手机的奴隶;是“圣灵”还是“魔鬼的本性”占据了内心,有谁可以说得清?又是怎样“未知力量的牵引”,让人失去了自我?……从校园民谣时期起,罗大佑的创作就是如此与众不同,在我看来,他那时的有些歌真的更接近于摇滚精神,不仅是青春期的叛逆,更有自己的思考。

实际上,我的“前古典”在苏芮之后就应该结束了,而与“古典”完全交叉且同步的罗大佑,可算是“前古典”在“古典”中的延续。其时,我正忙于四处搜罗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及现当代作品,马肖、迪费、奥克冈、若斯坎、拉絮斯、帕莱斯特里纳、施托克豪森、布列兹、诺诺、克拉姆、巴比特这些名字都被我列入收集计划,巴赫的全部作品自然也在其列,虽然任务艰巨,我却乐此不疲。在当时,集中搜寻古典音乐中的“偏门”曲目就已显得很“个别”,更何况再加上一个罗大佑,不过,我听音乐就是喜欢这么自由。

然后,时间走到了2006年,记得是那年的5月份,我去上海参加朋友的婚礼,这位朋友特意让亲戚从台湾带来一张胡德夫的首张专辑《匆匆》送给了我。真是巧合,胡德夫可算是台湾校园民谣的鼻祖——代表作是《牛背上的小孩》,他还被称作台湾原住民谣之父,于是我的台湾音乐收集最终又回到了民谣。胡德夫的歌声沧桑、深沉、宽广,不着一丝雕饰,自然而真挚;《匆匆》这张专辑汇集了他三十多年来的创作,听这些歌让我忆起最初接触校园民谣时的感觉,那每一首歌就是一个真诚的拥抱——这种感觉始终都存于心底,从来没有变过。

这就是我的“前古典”,里面藏着我最初的情感与最初的爱,或许也是最深的情感与最深的爱。此刻,深夜,我在听胡德夫的《美丽岛》——钢琴,深情地奏响,歌声,深情地唱出:

我们摇篮的美丽岛,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打篮球三年级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心理作文200字 我重新认识了你作文800字 打女生的作文 用过去式写英语作文 介绍杭州西湖英语作文 抓螃蟹作文 如果我是一只鸟作文 我的老师英语作文5句 特殊的鲜花作文 美丽的九峰公园作文 描写蚕的作文 音乐让我乐在其中作文 小学的美好回忆作文 作文素材大全摘抄 我帮妈妈做家务的作文 作文我爱我的妈妈 高考英语作文词汇 一篇关于读书的作文 捕捉幸福作文600字 一波三折的作文500字 感恩父母作文800字高中 有价值的错误 作文 快乐的暑假作文三百字 我喜欢踢足球作文 那年夏天作文800字 作文文明 我的另一片天地作文500字 我的爷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