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第二季《未来城市构想》|马寅:阿那亚的生命美学

2020-12-20 17:30:01
相关推荐

2019年7月7日,由混沌重庆主办的第二季《未来城市构想》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以下是本次分享嘉宾-阿那亚品牌创始人/CEO---马寅先生的分享笔记。(略有删减)

很高兴也很荣幸来到重庆跟大家一起分享《阿那亚的生命美学》。

每次讲阿那亚都会讲孤独图书馆,孤独图书馆基本上已经变成了阿那亚的符号,看到孤独读书馆就会想到阿那亚,想到阿那亚就会想到孤独图书馆。

四年前一条为图书馆拍摄视频,当时取名叫全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但它最早的名字叫海边三联公益图书馆。

这个视频到现在可能有6亿多的点播率,当时我们也反感孤独图书馆这个名字,我们宁愿叫海边图书馆,因为觉得孤独这个词就是对大家解读得已经好像不是我们内心当中希望的样子。

最早的时候做图书馆设计的时候,我跟董功到了海边,还是冬天非常冷,我们在海边看,他就说了一句话,说你觉得是不是应该图书馆像一个从沙滩上长出来的石头,应该跟自然是完全和谐的。

但是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对孤独的新解释,我觉得孤独图书馆这个名字还可以。什么是孤独,孤独是大自然最古老的真相,是万物最原始的本来面目,这个解释孤独跟我们说孤独图书馆当时的建筑意义是有相关联的,所以孤独图书馆的名字,慢慢的我们还是开始接受了。

做了孤独图书馆一系列建筑之后,我们突然发现建筑不光是满足人的功能性需求,也要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

今天的主题未来城市构想,城市向何处去,未来美好生活向何处去,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01、后物质时代的两大趋势

对于未来美好生活向何处去,在后物质时代有两大趋势需要关注。

第一趋势,大家对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判定标准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一种匮乏的状态,对物质的追求一度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就是不断的要不断的要,这是欲望和占有。

但是最近的三五年,慢慢感觉不一样了,从看重物质价值的点开始慢慢的演绎到关注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

世界演绎热闹,人心重估价值。大家对事情价值的判定标准在发生变化。

第二趋势,人们开始逐渐的回归,就是说人生是历经长途跋涉之后的返璞归真,我们的物质生活都经历过,可能也没有那么美好。

我们开始发现面子、虚荣心这些东西越来越觉得没有那么重要,甚至我们觉得不浪费变成美德。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开始回归本我,回归家庭,回归自然,那些朴素本真的东西其实开始慢慢的被我们推出去了,大家的审美标准、审美取向也更朝着简朴或者是更简洁的方向走。繁华归于素朴,生活向美而行。这是我觉得未来的两大趋势。

02、从物质到情感到精神需求

在第一趋势之下,在做阿那亚项目时,我们特别重要的考虑一个问题。“我们跟同行之间的竞争关系或者我们如何在这些大的房地产行业内怎么能够让自己存活?”

我们都强调过,当初拿项目的时候是拿错了,按传统地产来看这个项目并不是好项目。当年有90%多的同行都替我担心,想想这五六年走过来也算是被逼出来的。

因为我们其实就是一个小开发商,甚至叫不入流的开发商,大的开发商他们的资源禀赋优势都在那儿放着,我们如何竞争,我们能比产品好吗,我们能比客户群体大吗,都不行。

那个阶段我们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未来地产行业到底能为客户做到哪方面的需求,因为我们发现所有的传统房地产行业的从业人员更多的关注都是一个物质的层面的单一维度消费升级。

简单的说,比如所有的开发商大家做新的项目的时候,一定考虑的事就是怎么把样板间做得更好,把户型做得更合理,怎么把景观打造得更好,怎么把售楼处盖的更新奇,更奇特,甚至说外立面,外来是涂料后来变砖再变成石材,大家在一个功能需求的层面做消费升级。

其实往往忽略了另外两个维度的需求--情感和精神维度的需求。这是所有的开发商可能做,但是传统开发商做自己产品的时候忽略的两个维度的需要。这两个维度不管是不是阿那亚能够脱颖而出或者是存活下来的原因,但是我觉得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出路。

从物质层面来讲,我们其实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从人性需求的角度或者说产品的设计、关怀的角度去重新再思考物质层面需求的东西。

有两点,需要跟大家分享。

因为做好产品已经变成基本的要求,每个开发商都能作出从物质层面、功能层面考虑的好产品。我们可能比别的开发商不一样的地方在两点。

第一,从长期的眼光角度去做功能。

因为阿那亚变成了一个服务型产品以后,我们更关注这个房子盖好以后,未来怎么能够更好的使用,怎么能够被年年的使用,怎么减少维修,怎么增强未来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满意度,因为这个跟你做服务有巨大的关系。

过去房地产开发商盖完了房子卖了房子赚了差价就走了,把问题都扔给了物业。我们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忽略了内在质量的问题,外在的品质做得非常好,但是内在的品质和内在的质量是所有的大开发商甚至更大的开发商都在忽略的问题,房子建好以后保修期内不出毛病就算好房子了。

很多大城市出现的问题:物业和业主之间永远是对立情绪,这种情绪不光是因为物业不好,更重要这是当年开发商留下的很多隐患,带来了物业和业主之间的矛盾。

其实当你关注长远,关注服务的时候,你就知道当下房子应该怎么做。

很多开发商那些所谓的成本部、运营部最关心的就是怎么降成本。当年做开发的时候,都说我给你找到一个替换材料,然后给你山寨哪个品牌的水龙头,那个品牌的瓷砖,大家就认为这样方式可以降成本。至于这些管线,这些经常被使用的材料它能不能用上十年,50年甚至100年,这些事儿开发商不去考虑,但是你真正做服务的时候,这些问题都会摆在你面前的。

我们现在做产品更多是考虑好不好用,能不能减少维修,能不能用更长的时间,我们宁愿在这些方面一平米多投入500到1000,这些在未来给用户带来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帮助也是非常非常大的。

还有就是说怎么能够满足人性的需求,我们做的户型看似合理,不见得进去舒服;我们做的样板间看似惊艳,只是购买的一刹那给开发商提供了支持和帮助。

我们所有样板间的逻辑就是看着大,80平米看得有150平米才好,但是完全不满足居住的需求。我们看日本的房子,日本的房子在日常需求的角度,都非常好,这房子一进去第一眼看着并不大,但是真的能够对未来的需求有特别大的帮助。

比如说:阿那亚离北京市大概3到4个小时的车程,99%的客户全部是北京人。我们设计做研究户型的时候,甚至考虑过这样的问题:由于大量的客户都都是年轻人,基本上都带着0到4岁的孩子,当他们开了三到四个小时的车到了阿那亚,要做的第一件事干什么?一定是先把行李放在地上,从行李中拿出奶粉,因为要给孩子加餐了。但通常的行为是拿出奶粉,蹲在地上,给温奶器找插座,因为插座大多数都是设计在接近地面的位置上,当妈妈或者是保姆在蹲在地上温奶的时候,是非常狼狈的。所以,当我们想到这样的场景,也把解决方案设计到我们房子当中来,就是一进门规划好一个摆放行李的空间,然后右边有一个插座和台面,能够从容的把奶温好给孩子喝。

这是从功能的需求层面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个可能更多是从人性的需求,而不是从营销的角度去研究。

第二,情感维度的需求,大多数的开发商都可能忽略的问题。

为什么是情感需求?在北京“新北京人”比较多,大家从全国各地去的北京,离开故乡到了一个新的城市。

就算拿着新北京的身份证,也不代表你真正的融入这个城市。

中国是熟人社会,西方是团体格局,中国是差序格局。

什么是团体格局?就是一个又一个小群体。

中国的差序格局是什么?过去中国人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统筹群落。

过去我们认为这种方式是比较落后的,但却构成了超稳定的社会局面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中国人愿意在一起,中国人的情感需求是写在骨子里的。

我们发现中国人其实信仰是非常多元化的,更重要的信仰是情感信仰。

但是现在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带来一个结果就是把人都割裂开了,导致心中的情感内容和需求得不到更好的满足。这是客户的情感需求,这样的需求如果我们在房子、社区中能够提供给客户的话,我觉得这就是房子能够给予客户更重要的一个需要。

北大的汪丁丁教授,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说:“这个时代最深刻的冲突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是西化的,而我们的情感方式是中国的。”中国人无论走多远,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离不开温情脉脉的邻里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客户需求。

所以我们在海边建了一个新的社区,重建安全感,重建归属感,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

重建安全感,建立一个充满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环境。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发了个朋友圈,说阿那亚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阿那亚有无数的孩子。他们一会儿出现在沙滩,一会儿出现在食堂,他说在北京是根本不可想象的画面,自己家孩子如果说想下楼玩,要不是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跟着才行;他说在这里这么大的社区孩子可以自由的在一起,这一点就让他觉得城市中没有野孩子。”

他的观察让我很开心,因为他看到了社区的魅力,只有在一个充满了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环境当中才有这样的野孩子。这样的社区大家彼此信任,熟人,熟人之间的关系,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回归天然也好,回归本性也好的自然快乐,这是我们小的时候的生活方式,现在的小孩子其实挺可怜的,没有办法在城市里面释放自己的天性。

重建信任感,为重建邻里关系建立系列的公共空间。比如说邻里中心、酒吧、食堂、影院、茶室等等。

这些公共空间的目的都是强迫住在这个社区的大家必须天天在这里交流,变成熟人。当他们变成熟人的时候,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才会慢慢的产生,包括过去我们认为的胡同也好,老的大院也好,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的关系在这样的公共空间当中慢慢的生长出来。

我们在大城市中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出来参与社区公众生活。有时候,我们甚至认为社区公众生活就是老年人在一起跳舞,其实完全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公共生活。

更重要的是重建归属感。

我们始终不遗余力的在探索更好的社区公共生活的可能性,到现在为止大家都比较了解的是我们做了100多个社群以及各种类型的社群。各种线上活动,不仅让大家通过社群的活动互动,更加熟悉彼此各方面的性格也好,特征也好,爱好也好,到线下大家才能够更好的交流。

所以阿那亚的一些社群建设,不仅是让大家回归,我们也相信所谓叫一群志同道合的共同体,大家在一起对社区、对个人、对社会都有比较亲近的理解。

|阿那亚槐花艺术现场

另外一个维度需求是精神维度,也是一个人最高维的价值。

所有人内心渴望的精神需求,一定是跟文化和艺术相关,也一定跟自我相处有关。

因此阿那亚做了大量的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一年内大概搞过的文化艺术相关内容和活动超过1500场,其中一半的活动都是业主自发组织的,大到音乐会,小到业主之间的读书活动,这些都跟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是相关的。

|阿那亚戏剧活动现场

所有精神层面的生活,都需要精神建筑成为载体。

早年看过的建筑作品集中,说到当一个建筑的功能性需求远远小于精神需求的建筑就叫诗意建筑,深受启发。

阿那亚系列建筑用海边慢跑串联在一起,最初的设想中,比如说一个小的冥想空间,一个小的教堂一个小的雕塑,用乡间小路串联起来的。

希望在阿那亚的人在海边获得这种物质上的享受,在情感和精神上也能找到一些连接和寄托。

这些精神建筑就是这些精神寄托连接发生的空间,一个是我刚才说的精神生活一个是跟文化艺术有关,另外一个跟自我有关系,同时它也是我们大量的文化艺术生活的发生的舞台和空间。

|阿那亚的沙丘美术馆

|阿那亚的海边音乐厅

当房子或者社区满足了客户从物质到情感,到精神三个维度的需求,你的产品可能才有了竞争力。

阿那亚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满足了客户的三个维度的需求,而传统开发商只满足了客户物质的单一维度的需求,只满足了物质维度的需求。

当把三个维度的需求都得到满足,你的产品才最具有生命力,这是重点分享的一个点。

03、生活向美而行

生活向美而行。后物质时代人们需求变化,开始走向情感和精神,另外还有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时代变化。

日本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战后的产品匮乏时代;第二个阶段,叫产品泛滥的平台时代;第三个阶段,叫个性化的生活方式时代。

我们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期,如果说未来进入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时代,我们每个人对美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强烈,整个世界越来越趋向于美学。

艺术也好,设计也好,开始向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渗透。

最近这一两年的变化特别明显的,比如说上海,上海现在最火的就是艺术,我们以前认为上海不是一个艺术城市,但是这两年上海这个艺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北京。

我觉得这跟城市的规划有着关系,也跟这个时代,人发展到这个阶段,开始追求美丽,追求艺术,追求精神生活有巨大的关系。这是时代的产物,而不是说被炒作出来的,这是一个时代的趋势或者是动态。

阿那亚向美而行的三个阶段,一是产品美学阶段,二是生活美学阶段,三是生命美学阶段。

产品美学

产品美学是阿那亚最初阶段,小到餐厅大到建筑,找了所有设计师精心设计,甚至连很小的工作人员的空间都要找最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

阿那亚目前为止建成的100多个商业空间,都是在做设计。这些好空间除了要考虑实用性和互动需求,更希望将来到这里的人感觉到艺术之美、设计之美、生活之美。

一个艺术社区先是形态上具有美感,以后就会被美的环境所包围。因为阿那亚本身就是一个得天独厚、具有自然资源美的空间了。它有一个2.5公里长的海岸线。

这片海已经成了这个社区里所有的建筑,所有空间的背景,再加上这些精神建筑,以及风格独特的公共空间,散落在社区里面,就变成了特别美的人文景观,就与这里的人文之美相互呼应了。

这是我们最早考虑产品美学的阶段,就把每一个建筑,每一个空间,都打造成这种独特美学特点的产品。

因为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好建筑确实是一个审美的趋向,审美特别重要。

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好建筑确实是一个审美的趋向,审美特别重要。尤其是我们现在最缺失的审美。这么多年,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形态。

审美不光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更深层次影响我们的思维。

之前去过一些小学、中学、大学看到那些空间环境都挺遗憾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其实你未来带着他去多少次美术馆都解决不了问题。因为他的审美一定是靠日常生活培养出来的,不是靠每个月或者每个礼拜去一次美术馆就把审美培养出来了。

中国的建筑思想获得长久的发展,一定是让孩子从小接触到美的事物。孩子最常接触的东西就是建筑,而好的建筑就是艺术范畴的,就是艺术的一部分。好建筑本身就是一所审美的学校。

孩子在美的空间长大,虽然不是天天研究建筑设计,但是我觉得建筑空间带给他的影响,真的是耳闻目染,真的是逐渐滋养。所以我觉得等他将来自己想盖房子了,可能本能的反应出来的东西就很美。

所以我一直说好的建筑真的是一所审美的学校,作为开发商来说,可以把这个责任给担起来,不能总干工业化、流水线的产品,那些东西对城市的影响太大了。

好的产品本身是有生命力的。

刚才说建筑是艺术的范畴之内,但是发现建筑作为艺术作品相比其他艺术作品能够实现的难度太大了。因为你想画一幅画,你的灵感来了,创造力来了,你一下子就完成了,但是建筑不行。建筑是经过三次生命才能孕育出来。

从理念到具体方案的诞生,是第一次生命的诞生。

从图纸到实体建筑的落成,是第二次生命的诞生,也是特别艰难的过程。

建筑真正被用心多频次的使用,是第三次生命。

经过三次生命之后建筑才更有生命力。

好的建筑的诞生需要三方面和六要素,三方面是什么?建筑师、施工方、业主方。

六要素是什么?对于建筑师来说一定是理性加创造力,第二施工方,应该是专业加热情,第三业主方,意志力加经济实力。

好建筑应该创造自由,创造连接。

举一个图书馆的例子,最初就想做海边看书的空间,但是现在图书馆的功能只成了建筑的一部分的功能,更多的时间空间变成了社区的剧场、音乐厅、舞台,甚至成为我们的收藏馆。

社区的各种类型文化活动都在这里开展,这个完全超出了建筑师的设想也包括我们业主方的预料。未来的公共空间,一定是万能空间。当变成一个万能空间的时候,建筑就会被多频次的使用。

建筑再美不被使用也不是一个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

还有一个叫参差不齐的风格,也是我觉得一个社区自发生长的一个过程,阿那亚很多人进去都觉得好乱,什么风格都有,现代建筑、古典建筑、地中海风格都有。

我一开始也觉得尴尬,因为它跟我这六七年的对建筑的认知和成长有关系,我六年前对建筑认知就那个水平,就做了那样的建筑,现在对建筑有了新的认知可能就有一些新的变化。

但是我后来发现这种杂乱的状态放在一起,也挺美的,如果说我们喜欢现代建筑,我们统一都做成统一的现代建筑,可能也不舒服。

在欧洲,美的建筑都是被古典建筑承托出来的,它是点状的在城市里面。有时候觉得一些零乱的风格,关键是自我生长产生出来的生命力的东西,比统一的风格可能更耐看、更舒服,也更有人间烟火的味道。一个社区也好,一个建筑也好,更多是为它的最终的美是被人来决定,被更多人使用,被更多对的人来使用来决定的。

柯布西耶有一句话,“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除了钢铁、混凝土还需要用爱来建造”,只要我们用心建造的都是美的建筑。”

生活美学

产品美学之后,随着社区的发展进入生活美学的阶段。

从建造一个产品到建造生活,就是对空间的理解完全不一样,关注的焦点不再是具体的单体建筑硬件,更多的来源于场景的关系。

一个社区的所有的软件环境都应该是和谐的,这种和谐才能构成一套完整的生活系统,完整的生活系统才能构建生活美学的空间和感觉。

建筑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一个最低层次的东西,在建筑之上其实是一整套的生活方式主张以及配合服务体系。

在这套生活方式主张及配套服务体系之上就是一整套的价值观体系,所谓的你怎么信仰就怎样生活,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无比重要。

过去说阿那亚是卖房子,后来说卖生活方式,卖服务,最后是卖价值观,价值观来说是目前我认为是一个最臭大街的词语,但是还是愿意相同价值观的重要性。

因为美好生活的基础一定是价值观,任何产品、人品服务都包含价值观。

有一句广告公司给我们一个广告词“阿那亚开启你的美好人生”,特别容易把开发商当成一个救世主,其实我觉得真正的美好人生跟个人有关系,我们所有的美好人生都是自己出来的美好生命状态,只能自己给自己,人生可以更美才是阿那亚最应有的价值体系。

重建了的价值观的东西,从精神层面强调回归,回归家庭、回归自然,回归本我。同生活层面讲我们讲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我们不再强调那种极致的辉煌。

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我们的产品、服务都是按照这样的价值观体系来打造的,不能说你定了这样的一个价值观体系,你干成另外的样子,那是完全不行的。最后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喜欢阿那亚的人会无比喜欢,不喜欢的人可能无感,是因为价值观的不同。

阿那亚对很多人来说不是一个刚需,在北京300公里以外的一个海边,如果你不用价值观吸引人,让对的人在一起,其实你后面所有的社区生活、精神生活、情感生活其实展开起来也挺难的。

包括在这个社区里面生活当中,我们所有的规则都是跟着业主大家一起制定的,有业主公约、访客守则,甚至我们的物业管理收费规定都是跟业主一块讨论出来的,都是通过业主参与来建立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了各种的仪式感有关的东西,因为营造生活的仪式感其实生活美学的一部分。比如说诗歌节、生活节、戏剧节,甚至孩子的成人礼等等我们都做了大量的活动。

日常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日常化。

所有传统的房地产都是短期收益逻辑,这是地产的商业模式。对于阿那亚来说,我们把商业模式是放长了,希望能够赚长期、可持续性的钱,希望赚长期可持续服务的钱,不再愿意挣短平快的钱。

另外一个当文化艺术成为阿那亚的生活底色,这些艺术家愿意在这种自然环境,美好的自然环境在充满设计感的建筑空间以及具备了足够鉴赏力的观众、美好的氛围当中来演出,他也很嗨。

到现在这些年我们基本没有接过所谓的商业演出,就是掏钱请谁演出,很少。基本上都是艺术家更愿意去阿那亚做演出。我们可能承担更多最基础的费用,他们愿意来这个地方作他们的艺术表达。所以到最后,慢慢的会形成一个联系。基本上会挑适合阿那亚价值观、理念、审美相关的演出团体跟阿那亚产生联系。

跨界和融合里,阿那亚叫北京的文艺飞地,我们有很多文艺空间,也有很多北京的文化艺术机构合作。我们跟孟京辉合作,我们做戏剧中心,他们每年有30到50场的演出,比如说跟单向空间书店合作,做文学节、诗歌节,作家驻馆计划。

跟北京的摩登天空合作,跟崔健合作,DDC合作这是跟音乐方面相关的,所有的音乐的相关的资源都嫁接在一起。阿那亚实际上完成成了一个无边界的文化艺术飞地,一个美好的生活方式的群落。大家在一起不断的丰富和拓展生活的边界。

生命美学

强调了生活美学阶段之后,第三个阶段叫生命美学阶段。

世界的各个城市里,日本更接近生命美学阶段。比如说去日本美学水准比较高,甚至有时候开玩笑说我们走在日本街头,对面走过来是中国人你一眼就看出来谁是中国人。

人的生命状态不太一样,最美好的状态应该是人、空间、物完全和谐统一,这是简单的生命美学的状态。

社区不仅改变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到了阿那亚以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外,住在这里的人,慢慢的被美好环境改变了自己的生命状态,这是最高维度的美学。

生命美学从三个维度来解释,安住当下、向内探寻、心智涌流。

安住当下就是能够从容的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能够在对外求索的同时,保持自省。

向内探寻就是倾听自己的声音,找回自己,实现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平衡。

心智涌流就是充分的打开自己,不畏惧,颠覆自我,乐观的走向未来,这都是属于生命美学的范畴和状态的东西。

所以生命美学在每时每刻的当下发生,每个瞬间都可能变成生命美学。

生命是由无数个当下、无数个瞬间构成的,能够专注于当下,从做好每件小事中感受愉悦,生命状态也会变得不一样。

前两天我们刚发了一篇文章,讲述了一些普通员工的故事。阿那亚员工很多是昌黎本地人,他们在刚来阿那亚和在阿那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给人的感觉和身上的气质是不太一样的。服务是很细微、甚至很琐碎的,但他们认真专注对待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发自内心地服务,感受业主和客户真诚和善意,那种价值感和满足感让人非常快乐。

我们最近还特意为阿那亚的八位基层员工拍摄了时尚大片,他们有的是社区工程维护员,有的是园区巴士司机,有的是沙滩保洁员,有的是厨师,有的是艺术中心前台,他们为阿那亚付出很多。阿那亚也希望他们能收获更丰富、更美好的人生,所以,就以这种方式让他们从自己的职业角色中抽离,引导他们去发现另一个自己,创造更美好的生命体验。

生命之美还有一点是能够走向内心更丰盈的人生。

用费希特的一句话来说,“我觉得我们所有人应该把目光从周围收回来,回到你的内心。哲学谈的不是你外在的东西,而只是你自己。”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向内探寻的过程,所以生命之美,更在于一次一次认清自己,颠覆自己,消灭原来的自己。

如果说心灵可以在一切方向涌流,会遇到更广阔的世界,美、爱、创造、喜乐、内在的平安。

对阿那亚来说我们越来越思考一件事,一个好的社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我们的一生在这里富有意义。

上个礼拜我们跟一个艺术家对话,他说他有很多美院的学生,学生总在不停的问我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艺术家,他告诉他的学生你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你应该混世界。他说你混世界就不应该混艺术圈,当你混世界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做艺术家了。

对于一个开发商来说,当你懂得怎么做社区了,怎么给客户提供美好的生活,你才能真正的懂得怎么盖房子。

所以这个可能是我觉得对于做六年的阿那亚到现在比较深的体会。所以最后还是那句话,希望人生可以更美。

以上为阿那亚品牌创始人/CEO---马寅先生在混沌重庆第二季《未来城市构想》的分享笔记。(内容略有删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花 作文旅游 350作文 世界作文 春节作文作文 春节.作文 作文 感 作文美丽 美丽 作文 描写作文 作文有哪些 六年级作文作文 自己的作文 喜欢作文 《成长》作文 作文一篇 作文 家乡 《爱》作文 作文朋友 作文小学生 的故事 作文 故事的作文 的人作文 作文的结尾 英语一作文 作文的开头 中考作文作文 的作文400字 的故事的作文 你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