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放手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吧!瞧:越体验 越自信!

2020-12-21 10:20:02
相关推荐

导语:尝试新鲜事物的过程,就是孩子成长的过程。玩耍、挨饿,包括小风险,对孩子都不是一件坏事。父母的放手,会让孩子更多经历,而经历就是成长的财富。

夏天雨后,路上许多小水洼。没给孩子们穿雨鞋,我要求不可以踩水。可小朋友玩得好欢,东跑西跳,不一会儿,老二的鞋子就踩到了水洼里的狗屎。上车回家时,臭臭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一看,果然是他中招了,于是我说:“水洼里,你踩下去看不到是什么,这次踩到粑粑,好臭啊!”然后做出臭得我头晕的样子。下了车,不用我提醒,他就绕着水洼走,而且还会提醒哥哥:“小心不要踩到水,里面可能有粑粑!”

又过了几天,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娃看哥哥在水洼边立定跳远,便不由分说冲过去。毫无意外,跳进正中,飞溅的水花,不仅把他的鞋子全部弄湿,还把裤子一半都弄得透湿。于是我抱起他说:“我们裤子鞋子全部湿了,只能回家,不能出去玩了。”小朋友立刻乖乖回家换衣服,取消了接下来的游玩活动。回家我没有特意去强调这件事,我相信,他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已经学习到什么时候可以玩水,什么时候需要回避,对孩子来说,这比唠叨的效果好多了。

这仅是每天发生的无数亲子互动中的两例,所有这些看起来不经意的点滴,正是孩子学习、经历的一部分。对于孩子来说,任何的说教或讲道理,都不如亲身去经历。自己去经历,不仅能最快地学会和记住,更能在探寻自己的能力范围中,学习更好的控制:身体、举止、情绪,小小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也就自然建立起来了。

这个大道理,说的人多了。荀子《儒效篇》讲:“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说的是,在学习中,听说比不听好,见到比听说好,知晓比见到好,实践比知晓好,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实践,实践了,就明白了。蒙台梭利也在《童年的秘密》中说:“我听见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蒙氏教学就是基于这一理念而发展的,强调孩子的自主学习和动手操作,老师示范时引导语都甚少。

道理好明白,但生活中,真正能做到让孩子多经历、多体验的却不多。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吃饭。常常听到几岁的孩子,还在追着喂饭,因为担心孩子吃不饱。这个过程,实际上就人为不让孩子去经历“吃不饱会饿”。因为大人的介入,孩子只听到大人不断的念叨,却从来没有机会去真正体验“饿”,从而也不会对大人的话上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强迫他吃饭的过程中,你在强化这种观念:“大人觉得你没有吃饱,你就得吃,你感觉饱不饱不算数。你没有能力判断自己需要吃多少,你要听我的。”

还有个常见的例子,危险教育。听了很多人说:摸插座,摸火,就一定要吓,或者一摸就打,这样孩子就记住了。是的,孩子记住了被恐吓和打的感觉,可是并不知道到底这些东西有多可怕,该怎样保护自己。新闻里有小孩趁大人不在家,偷偷玩火把家烧着了,或许平时大人就是恐吓孩子,反而让他更好奇,想尝试,机会来时,大人的叮嘱就甩一边了! 我家的孩子们,无论是插座,剪刀,还是火,我从来没有用打,或者恐吓的方式来教育,而是与他们一起体验:既满足了好奇,也表明了界限。比如火,指着图片、炉灶、蜡烛说危险,远不如执着孩子的手,轻轻靠近火焰,告诉他:“这就是火,靠太近会伤到,如果拿张纸,很快会烧着。如果你想研究火,请和大人在一起。”有时候朋友来我家,看到小朋友剪纸用的钢做的儿童剪刀,非常诧异,觉得我不负责。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小朋友们从来不会拿剪刀快速走路,不会把剪刀对着自己和他人,他们做手工,只会拿自己的小号剪刀,而不是大人的。在保证安全的范围内,给孩子最大的机会去体验,让他们知道如何正确操作,他们会表现得比你期望得还好。

如何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和体验?当你升起想要念叨、控制、阻止的念头时,可以停一秒,问自己:我可以让他自己去体验吗?这样会有什么危险?如果这个危险我可以接受,我能不能放手?或者只在一旁适当提醒,准备好接受体验产生的后果?慢慢的,你会觉察到你能比过去更多的放开,把更多的自主交给孩子,也放下自己的焦虑和由于孩子“不听你的话”产生的焦虑。当然,当你的直觉告诉你需要立刻介入和干涉时,请先行动,因为没有比父母对危险有更大的直觉了。只是,事后,也可以做这样的练习,问问自己:是真的需要干涉,还是只是自己放不下?下次可否让孩子一试?

幼时的各种体验,大都围绕对生活环境,或身体技能的探索,一般风险可承受,又能极大培养孩子的自信和独立能力。从小就放手让孩童多经历,去选择,经过无数次这样的历练,孩子除了收获自信,还能明确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从而在面临新的环境和挑战时,能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估,并相应行动。反之,被过早剥夺了尝试权力的孩子,容易产生更多的自我怀疑,不确信自己的能力,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们的人生经历中,太多是家庭规条,父母喜好,而缺少足够的源于自己生命的体验。遇到正在读大学的孩子们,我常问他们将来想做什么,许多都答不上来,因为他们的专业既不源于他们经体验得出的兴趣所在,也不是基于他们自我意愿做出的选择。可以想像,将来步入社会的他们将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明白到底自己追寻什么。

让孩子在经历中成长吧,相信他们,会顺应生命的渴望,找寻自己将要走的路。

本文转载于网络

(本文来自:百度宝宝知道 亲子陪伴)

————————

世界很复杂,百度更懂你

关注宝宝知道超级频道,了解备孕、怀孕、育儿更多精彩内容:专家直播、日刊知识、胎教电台、儿童故事、动画片,还有宝妈们最爱的社区圈子!宝宝知道与千万妈妈在一起,科学孕育,为爱成长!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年英语一作文 国庆公园作文 作文模式 冬天的树林作文 关于天空的作文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文 妈妈你辛苦了的作文 我不任性作文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五一劳动节小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心中的涟漪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二年级作文起步 六年级上册园地四作文 写信的英语作文 2017专八作文 学会感恩800字作文 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 英语六级万能作文模板 去北京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家乡作文400字 难忘什么的作文 值得铭记的作文 哆啦a梦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身上的闪光点作文 拜年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