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生活贫穷困顿 资财乏少 让佛经告诉你如何如理如法增长财富

2020-12-22 10:30:01
相关推荐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四十二章经》中佛言:“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尤其世间人对于财富、名利的渴求往往十分强烈。

但就像印光大师所开示:佛唯欲众生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然众生根机不一,心愿各别。或有众生求福求寿求财求子等,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此虽是世间法,然接引下根,渐种善根,故亦满愿。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净业社开示法语》)

弘一法师也称:“吾人修净业者,倘能于现在环境之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依苦境而消除身见,以逆缘而坚固净愿,则诚甚善。但如是者,千万人中罕有一二。因吾人处于凡夫地位,虽知随分随力修习净业,而于身心世界犹未能彻底看破,衣食住等不能不有所需求,水火刀兵饥馑等天灾人祸亦不能不有所顾虑。倘生活困难,灾患频起,即于修行作大障碍也。今若能归信地藏菩萨者,则无此虑。依《地藏经》中所载,能令吾人衣食丰足,疾疫不临,家宅永安,所求遂意,寿命增加,虚耗辟除,出入神护,离诸灾难等。古德云:身安而后道隆。即是之谓。此为普劝修净业者,应归信地藏之要旨也。”

因众生根机不同,为接引下根,渐种善根,只要心诚求之,有求必应。求财自然也是如此。除此之外,佛教其实把财富的真相说得十分清楚。从另一面说,把财富应用得当,修福修慧,如把财富来布施行善等,钱财这个“毒蛇”也能转化为得生净土的福德资粮。

●为何贫穷?●

《地藏经》云:若遇盗窃者,说贫穷苦楚报。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

《乾隆大藏经·第七百三十五卷·佛说业报差别经》 也具体阐释了导致贫穷的十种业: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何等为十。

一者自行偷盗。

二者劝他偷盗。

三者赞叹偷盗。

四者见盗欢喜。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

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杂宝藏经卷一》中就记载了佛陀五百世的母亲因悭贪而落得贫贱的果报。

过去释迦牟尼佛托钵游化,行经居荷罗国,与众比丘在路旁树下稍作休息,适巧有一位年老的妇人正在附近的井边取水,这位妇人名叫迦旦遮罗,是某户人家的奴婢。佛陀告诉阿难:“你去向这位老妇人化缘一些水来。”阿难遵承佛陀的指示,前去向迦旦遮罗化缘。

迦旦遮罗听到阿难来化缘水,要给佛陀和众比丘饮用,便亲自拿着水瓶前来见佛。见到佛陀之后,迦旦遮罗立刻把水瓶放在地上,想要向前去拥抱佛陀。阿难急忙阻止她,但佛陀却告诉阿难:“不要阻止她!这位老妇人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对我有深厚的亲情,所以她一见到我,就想要拥抱我。如果你阻止她,她的血就会犹如沸腾的水一般,从脸部的毛孔中流出,马上就会丧失性命。”迦旦遮罗如愿拥抱了佛陀后,便站在佛陀的身旁。

佛陀告诉阿难:“你去把这位老妇人的主人找来。”迦旦遮罗的主人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佛陀后,便恭敬地合掌站立在佛陀的面前。佛陀告诉迦旦遮罗的主人:“如果你能够让这位老妇人得到自由、出家修行,她一定能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迦旦遮罗的主人听了佛陀的话,便解除与迦旦遮罗的契约,恢复她的自由。

佛陀又告诉阿难:“你将迦旦遮罗带到比丘尼的僧团,让波阇波提比丘尼为她剃度。”迦旦遮罗出家不久之后,便证得阿罗汉果,并且在众比丘尼中,善解经义,最为第一。

诸比丘心中感到疑惑,便请示佛陀:“世尊!迦旦遮罗比丘尼,是因为什么样的因缘,出身卑贱作他人的奴婢?又是什么样的因缘,使其出家不久,便能证得阿罗汉的果位?”

佛陀向诸比丘开示:“过去迦叶佛时,迦旦遮罗比丘尼曾经出家修行,由于过去出家闻法的因缘,所以此生出家后,很快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然而,也因为过去生出家时是众比丘尼的上首,时常辱骂证得圣果的比丘尼是卑贱的奴婢。由于毁辱贤圣的缘故,所以生生世世都受为人奴婢的果报。且迦旦遮罗比丘尼在过去五百世中都是我的母亲,生性悭贪,易生嫉妒,时常阻止我行布施,因此,生生世世生于贫贱之家。由于此一因缘,我并不只在这一世除去迦旦遮罗比丘尼的贫贱苦果。”……

●如何求财?●

《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人有二十难。其中一难就是“贫穷布施难”。事实上,越是贫穷,我们越要布施,财富正是从布施中来的。

范蠡是春秋末期的大政治家,有文财神、商圣之称。他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同时也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据史书记载,在他从商的十九年中,几次积攒了数以千计的黄金。“天下言富者,皆称陶朱公”,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为当时天下首富。他曾经“三致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司马迁曾评论他是“富好行德”。他富裕之后,将自己的全部家产布施给民众,但散财之后不到几年光景,又再次积累起万贯家产。因善于致富而又乐于施财济众的范蠡被世人奉为财神。为了表示对他人格的仰慕,后来做生意的人就把他的像贴挂起来,以他为榜样。但随着时代的推移,大家逐渐不知道陶朱公是谁了,礼拜财神想从他这里求发财,却不知道学习他的布施之举。

《佛说文殊师利净律经》卷一:“悭贪之事为贫匮门,布施之义为大富门”。

布施分为三大部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其中财布施,又分为内财和外财。以体力帮助别人,乃至以身体、生命进行奉献,都是内财布施。外财布施,是以钱财去帮助他人。财布施可以让我们舍弃贪欲,同时得到大福报。

《杂宝藏经》中也讲述一个关于布施得福的故事:

过去乾陀卫国有一位画师名叫罽(jì)那,三年的时间为别人作佣工,得到了三十两黄金,想要回家。路上看到其它地方在办无遮大会,便问维那师:“作一天的法会,大约用多少钱?”维那师回答说:“用三十两黄金可以作一天的法会。”罽那自己心想:“因为我过去世没有种福业[积福]才受到这样贫穷的果报,只能为别人出力干活养活自己。现在遇这样的福田,为什么不做呢?”随即对维那师说:“请您为弟子我鸣钟召集僧众,我想要设法会供养。”法会供养完成后,非常高兴,欢喜雀跃,随后立即动身回家。

回到家后,他的夫人问他:“为人作佣工三年,挣的钱财在哪里?”她的丈夫回答说:“我所挣的钱,现在已经全部放在坚固的仓库里。”他的夫人马上问:“那个坚固的仓库现在在哪里?”丈夫回答说:“就是在僧众中。”他的夫人当时就非常不满而加责备,立即召集亲属邻里们,把她丈夫捆起来,送到断事人那里,并这样说到:“我们母子非常贫穷,艰难困苦,没有衣服没有饮食,可我的丈夫挣得钱却作了别的用处,不拿回家,请您责问他为什么。”当时这位断事的人问她的丈夫说:“为什么会这样?”

罽那回答说:“我的身体像闪电照耀一样不会长久,又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很快就消失,因此恐惧,自己心中深深地思维:‘因为我过去世没有积福德,今生遭受贫穷困苦,吃穿都非常缺乏。’所以见到那座佛迦罗城里办无遮大会,僧众清净,心中生起欢喜,恭敬信仰之心从心底发出。便问维那师:得用多少钱财能供养一天的食物呢?维那师回答说,‘需要三十两黄金可以供养一天的饮食。’我三年时间里作事所得到的全部)财物,都马上给了维那师,请他给僧众置办一天的饮食。”那位断事人当时听到这些话后,心中生起了欢喜,可怜同情这个人,便脱下自己的衣服、璎珞以及所骑马匹连同种种骑马的用具都送给了罽那,随即还分给了他一个村庄作为封赏。花报已经是这样,而他真正的果报还在后世呢!

●如何理财?●

你怎样来处理你的财富呢?在《杂阿含经》里面有一首偈语说:“一份自食用,二份营生业,余一分藏密,以抚于贫乏。”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需;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

在《大宝积经·善顺菩萨会》以波斯匿王为例,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一、一分奉如来世尊及比丘众。

二、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无依怙者。

三、一分财物留资国用。

应当注意的是,印祖开示我们对于财富的态度应只求不饥不寒,何必想发巨万之财?富贵者则应为“天地之子女之心,以行救济”。

但求不饥不寒,何思财发巨万。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祖德若亏,便当愧死。祖业纵亏,有何所伤。(《印光法师嘉言录》卷一·书一·复高邵麟居士书一)君子乐天知命,上不怨天,下不尤人,随遇而安,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所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者现在也,行者优游自得之意,富则周济贫穷,贵则致君泽民,尽其富贵之分,是之谓素富贵行乎富贵也),素贫贱行乎贫贱(若家无余财,身未出仕,则守乎贫贱之节,不敢妄为)。《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与卫锦州居士书》若张黄等彼固生于富贵,不知贫穷之苦。倘肯发悉为天地之子女之心,以行救济。则固无家门不幸,丧子折孙,及子孙败坏家声,令祖父含恨九泉之事矣。(《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三书三》)

事实上,作为佛子的我们与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相应,又何需为这些而烦恼忧愁呢?

《法华经》里有个穷子喻:“有一位大富长者(诸佛)的孩子(众生)因年幼无知,离父远游,四方求食。其父巨富,寻子不得,迁居他城,而思子倍切。数十年后,穷子辗转经过父宅,然并不识父,见其家财多势大,畏惧而走。父见其子喜甚,自念家财得以委付,遣仆追执而回,穷子转加惶怖。父知子迷,暂不相认,雇彼除粪。父又换垢衣,与穷子一起除粪,教彼识字。逾年,情好日笃,俨然一家。父更令穷子管理家财,穷子渐除下劣之心。父临终,当众与子相认,悉付家财,皆大欢喜。”

如《法华经》所说:“我本无心,有所希求。今此宝藏,自然而至。无量珍宝,不求自得。而今乃知,真是佛子!”若是到了清净庄严的极乐国土,四面八方都是珍宝围绕,其无漏法“妙宝”非娑婆世界的金银等宝能够相提并论。

《西方确指》记载,觉明妙行菩萨说:“我昔于晋明帝时,受贫子身,为贫苦故,乃发大愿云:‘我以夙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成就一切功德者,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我于佛前,亲蒙授记。后至七十五而坐脱,竟生极乐。后以度生愿重,再来此土,随方显化。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臣宰,或为女人,或为屠丐,或隐或显,或顺或逆,皆随顺说法,导诸群品。”觉明妙行菩萨,在东晋明帝的时候,出身在贫苦人家。因为贫穷困苦的原因,于是发出大愿说:我由于往昔的业债,受到了这样痛苦的果报。如果我今天,不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往生到西方极乐国土,成就一切功德的话,纵然舍弃我的生命,也终究不会退缩停息。发完这一誓愿,菩萨在七日七夜中,一心一意忆念阿弥陀佛,于是心得开解,见到了阿弥陀佛,佛的相好光明,遍满十方世界。在阿弥陀佛的面前,亲身得到了授记。后来,活到了七十五岁坐化,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而后,因为度化众生的悲愿很重,就秉承愿力再次来到娑婆世界,在各地显化。

佛子当谨记:“若论佛之本意,唯欲众生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仗佛慈力,临终接引往生西方。(《印光法师文钞三编(下)·净业社开示法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主题作文 我喜欢的作文300字 科技在我们身边作文 秋天的风景作文600 有书真好作文500字 看图片写作文 我的学校800字作文 我不再什么作文500字 对我影响最深的人英语作文 面对失败作文800字 我的国庆假期作文初中 作文味道 从生活中学习作文 观察作文350字 关于友情的作文素材 海洋馆一日游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句话 什么赞的作文 暖心窝的一件事作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作文 青春无毒作文 考试作文三年级 以声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七年级上册三单元作文 写帮助别人的作文 争做新时代的好队员作文 蚂蚁搬骨头作文 关于毕业作文 我尝到了什么作文400 为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