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位妈妈的反思:给娃报了那么多班 其实只是因为被焦虑传染了

2020-12-22 20:05:01
相关推荐

如今,“焦虑”已经是很多父母共同的感受。环顾社会上的激烈竞争,身为父母,怎能不为孩子的明天考虑?然而,当比较逐渐升级,心态也随之失衡,不但父母自身因焦虑而备感煎熬,就连稚嫩的孩子也可能被“感染”。下文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曾身陷焦虑的囹圄。反思过后,她终于明白,正确分析自己的焦虑来源,坚守为孩子规划的“初心”,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的成长,也才不致被焦虑带偏了方向。

外滩教育(TBEducation)

文丨筱恬 编丨bubble

今年秋季,四岁半的女儿上中班了。孩子的成长本值得喜悦,但我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所充斥。

升入中班,就意味着孩子接下来升学所需考虑的一系列问题,将统统摆上日程,无法再回避;也意味着孩子很多特长的发掘与启蒙,已到了最佳年龄,错过就可惜了。

再看看身边的朋友同事,哪家孩子不是至少一门辅导班打底,兴趣培养和应试准备,两手都在抓?跟他们交流时,不自爆一下目前推娃的进度,我都感觉自己这个当妈的太不称职。

在一片心急火燎中,我拽着女儿踏上了推娃的漫漫征途。

其实早在暑假开始之前,我就为女儿一口气报了好几个兴趣班,还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按照我的安排,女儿不仅周末两天被课程排得满满的,连平日的晚上也要上数学和英语课。

很快,我已经变成了一位在育儿方面踌躇满志的鸡血老母亲。但旁观者清,我的整个心态其实都出现了偏差。

焦虑,让人变形

记得有一天,当我絮絮叨叨地向孩子她爸说起准备再让女儿学点什么时,他忽然打断我说道:“我觉得你最近像受了刺激一样,在教育上有点走火入魔了。”

尽管当时我矢口否认,但事实证明,我确实被焦虑感扰乱了心绪。

我会在刷到朋友圈里的牛娃后,产生强烈的酸柠檬心理;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各种教育考试类资讯;会忍不住把那些网红教材与课程统统买回家;会因为女儿不如别人而坐立不安;会在孩子不配合时莫名其妙地情绪失控……

记不清有多少次了,我在盯女儿英语口语练习时,会因为她读错一个发音而大发雷霆。

“别人家那谁谁谁,这么简单的单词早就会读了,你呢?!”

每一回,我都能在女儿惊恐的眼眸里看到自己凶神恶煞的样子。可以说,我就像一只处于应激状态的母老虎,只要是跟教育有关的一切,都能轻而易举地引爆我的脾气。

说实话,这种感觉并不好,但我又摆脱不了。更确切来说,我并没有想过要摆脱,直到不久前女儿生病。

当时,娃高烧不退,恹地躺在床上。我心急如焚,忍不住脱口而出:“宝贝,快点好起来吧,你的那些课请假很麻烦啊!”

话音刚落,孩子她爸狠狠怼了我:“小家伙都这样了,你还在想着让她学这学那啊?还有没有点人性!”

幸好,不过一瞬间,我那份因为焦虑而被蒙蔽的理智就恢复了。说完这句话,连我自己都吃了一惊——这还是亲妈吗?我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冷漠功利了?

推娃的初心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孩子,可如果孩子连健康都丢了,再强调推娃又有什么意义呢?看来,我确实是本末倒置了。而这份本末倒置,不正是我的焦虑感所导致的吗?

女儿的这场病,让我内心柔软了许多。第一次,我正视起自己的这种心态,并开始反思。毕竟,教育之路,我这是才开始呢。如果真的一路这么焦虑下去,确实不好受啊。

我到底为何焦虑?

我扪心自问了几个问题。首先一个便是:我的焦虑感到底从何而来?

我曾看过宾夕法尼亚大学应用积极心理学硕士、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赵昱鲲的采访。他指出:当代父母之所以显得格外焦虑,主要还是和时代有关。概括来说,有三点:

不确定性;

阶层流动性;

不可预知性。

不确定性,源于未知。由于对未来事态的走向无法保证,家长于是患得患失、担心努力后得不到期望的结果,焦虑感自然会如影随形。

阶层流动性,是指家长普遍担心目前的阶级将逐渐固化,上升通道将被彻底关闭,自己的下一代将会失去阶级跃迁和人生逆袭的机会。

至于不可预知性,则缘于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崛起。届时,劳动力的需求或许会锐减,社会的竞争将越发激烈,对人才的要求也势必更高。如何保证自己的孩子适应未来的节奏,至少不被淘汰呢?焦虑感就此产生。

观照内心,上面这些宏观的大环境因素对我确实有影响。我觉得自己就像印度电影《起跑线》里的那个妈妈米塔,整天忧心忡忡:“不能进入好的学校,就没有好的工作,女儿的朋友就会超越她,她会孤单,会觉得自己是失败者,就会自弃,就有可能开始吸毒……”

而另一个更直接导致我焦虑的因素,则是缘于我自身的局限性。自我评价,我在育儿方面内心并不算强大,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当养育过程中遇到种种挑战时,我的育儿知识储备不足以让我笃定万分。

因此,面对那些贩卖焦虑的讯息时,我很容易摒弃思辨力,人云亦云,冲动迫切地参与其中,导致自己的育儿节奏被打乱,也平添了烦恼。

与此同时,我总是忍不住拿女儿跟其他孩子比较。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看什么、学什么,我总想让女儿也一样。对她的高期待,让我压力陡增,迷失了教育方向,从而心态崩盘、情绪失控,变得焦虑不安。

如果拥有上帝视角,我想自己的样子一定很狼狈——我站在拥挤的人流中,周围的家长都在带着娃拼命朝前奔跑。我先是茫然地四处张望,随即不由分说,也拽着女儿跟上了大部队。至于方向什么的?根本来不及考虑,先跑起来再说吧……

过于焦虑,得不偿失

剖析了自己焦虑感产生的源头,我开始进一步思考——这种情绪,到底带给了我怎样的影响?

说实话,关于焦虑的书籍,我之前读过,比如心理学家克里斯多夫柯特曼(Christopher Cortman)的著作《如何才能不焦虑》(Take Control of your Anxiety)。

但过去,我总是走马观花一般,只选择性地阅读我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那本书中,我只对开篇的一段话印象深刻:“要想在任何生命节点上都幸免于焦虑的侵扰,几乎没有可能。”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焦虑,而这种情绪其实是把双刃剑。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甚至能够让个体发挥最佳状态。

这部分内容,当时就被我听进去了。但实际上,全书的核心观点,我直到如今才重新开始认真品味与思考。

书中强调,一旦焦虑过头,就是有害的了。焦虑能够代际传递,家长(尤其是母亲)的焦虑能够直接预测子女的焦虑。更为严重的是,国内外很多研究都证明,父母教养焦虑对子女生理发育、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认知建构等方面都有弊端。

回想女儿近期的表现,似乎真的有点变化。以前那个没心没肺、肆无忌惮的孩子,如今沉静敏感了许多,看见大人总会不停地问:“今天我们学什么?”有两次甚至睡梦中还在嘀咕:“我一定能行的。”

我不禁一声叹息:后知后觉的我啊,之前怎么就没觉察到女儿的压力呢?

这本书中,还对正常焦虑和病态焦虑做出了明确的界定:“正常焦虑持续时间短,不会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干扰;病态焦虑的持续时间却很长,对个体的日常生活会有巨大影响,甚至会榨干一个人生命中所有的乐趣。”

反思自己。现在的我,眼里最重要的事就是女儿的教育,为此甚至可以放弃掉自己的很多爱好与时间。

而且,每次女儿犯了错,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大,仿佛一点就燃。曾经那个温柔细语的妈妈哪儿去了?

但另一方面,我的这些焦虑几乎都是无谓的。它对推娃的进展有帮助吗?能让教育的结果变得更好吗?能促成现状的改变吗?答案很扎心——显然都是否定的。

重新读了读这本《如何才能不焦虑》,对照着书里的内容评估自己,我明确了两点:

第一,焦虑是大部分家长都会有的情绪,它本身并没有错。所以,我无须因为有了这种情绪而被裹挟。

第二,我的焦虑感持续时间长,影响对我和女儿都很负面,因此已经超出了正常的限度,需要及时调整了。

佛系不代表放弃推娃

想到这里,我有一点释然了——既然焦虑绝不是有效推娃的必要条件,那我为什么还要被这种情绪所困扰呢?这可真是得不偿失啊。

再看看那些学霸或状元的家庭,有相当一部分都有着一对佛系的爸妈。比如澎湃新闻2018年的一份“高考学霸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5.18%的学霸父母,在对待子女学习的态度上是不干涉、完全放任或很少过问;近四成(37.04%)对子女的成绩“几乎不关注”。

我知道,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种家庭教育模式能够照搬。但是这些学霸例子的共同点,一定有值得我们参考借鉴的地方。我不禁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说焦虑感无法帮助家长更好地推娃,那为什么这些看似淡定佛系的家长,却更有可能养出牛娃呢?

这个困惑,让我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大学好友。毕业后,我们在不同的城市定居,已经久未联系,但我始终关注着她的朋友圈动态。

每一次看她的朋友圈,都能感受到她是一个在育儿方面很有主见的妈妈,总是一副不疾不徐的样子,淡定至极。但是,她的儿子却相当优秀,不仅各种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还在今年的小升初考试中,考取了当地的重点小学。

过去,我满腔焦虑,光顾着关注她的孩子有多厉害。现如今冷静下来回顾,我觉得自己可以向她取取经。

针对我的问题,好友给出了她的理解。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

在我看来,焦虑的家长容易急功近利,容易只关注眼前的育儿成效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发展。但是,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如果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不长远考虑,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细品一下,感觉很有道理。在焦虑情绪的作祟下,家长往往心态失衡、动作变形,导致目光短浅,盲目跟风,为了推娃而推娃,为了报班而报班。就拿我自己来说,焦虑之下给女儿报的那些兴趣班,真的仔细想过为什么要让她上吗?

学舞蹈,是因为身边的小女孩几乎都在学;

学乐高机器人,是因为觉得逻辑思维对孩子很重要,考证含金量又听说很高;

学唱歌,尽管是女儿主动提出的爱好,但我下定决心为她报名,却是因为得知同事家儿子在歌唱比赛中拿了一等奖;

至于数学和英语,那就更是为了满足升学的功利选择。

从始至终,我自己的意志和动机反倒占据了大半,但我真的用心关注到女儿真正的优势了吗?报的那些班契合她自身的成长了吗?其实,我并没有深入分析过这一切。

说到底,这样的推娃,缓解的是我自己作为家长的压力,因为我可以自欺欺人地认为:“反正该做的我都尽力了,娃还那样的话,也不能怪我咯。”

但保持淡定心态的推娃则不一样。它得以用冷静的眼光看到孩子的潜力,着眼于孩子本身的成长与发展特点,能充分了解他们的优势与喜好,因此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方案,哪怕同样是报了很多培训班,却一定是遵循了孩子的需求,因此相当于“量身定制”、“精准投放”,效果自然会更好。

原来,不焦虑绝不等同于不推娃。我们需要调整的是心态,而不是放弃努力的过程。作为家长,我们始终要为子女的未来做好规划,但不能让得失凌驾于孩子的成长。

正如马云所说的:我们要“虑”,但是不能“焦”。所谓的佛系,其实更是一种对结果的淡定。

理清了这个点,我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此时此刻,我已正式决定要让自己淡定下来。尽管实行过程中或许会有波折,但我想自己还是要尽力做到。

毕竟,摆脱毫无价值的焦虑感,才能轻装上阵;而唯有父母的状态放轻松了,才能让孩子也获得心安的力量。

由此,才能又快又稳地走好养育这条漫漫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往年中考作文 一棵树作文300字 初二我来了作文 英语短篇作文 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悲伤的作文500字 我为班级献计策作文 善良的作文400字 对手是自己作文 500字游记作文 为你而歌作文600字 自我感受作文 二年级风景作文 游泰山的作文 我的恩师作文600字 法律作文400字左右 高中精益求精作文800字 关于刺猬的作文 窗外的花作文 介绍重庆的英语作文 学会宽容作文400字左右 冬天的200字作文 我钦佩的人作文 楠溪江作文 窗外的校园作文 游科技馆作文500字 初二生活作文800字 未曾远去作文 去图书馆看书作文 什么刚刚开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