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豆瓣9.1传记《成长》:一代著名记者是怎样炼成的?

2020-12-22 21:55:01
相关推荐

美国记者拉塞尔·贝克的童年自传《成长》,在美国出版史上创下一大奇迹:连续72周排行畅销书前列,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直到今天仍在全球畅销,总发行量超220万册,被誉为“无法超越的美国回忆录”。

作者拉塞尔·贝克,凭借这本自传,获得普利策传记奖,这已是他第2次获普利策奖,第1次是获普利策评论奖。他的文风朴实优美、幽默睿智,在美国有“当代马克·吐温”之称。

这本《成长》,之所以备受欢迎,因为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枯燥无味,相反,它用讲故事方式,描写了自己的成长史。很多人被它讲故事的魅力所吸引,却鲜有分析个中原因,今天,我就谈谈《成长》的故事化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作为讲故事新闻学大师,拉塞尔·贝克在《成长》里采用了故事化写作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幽默的文风,同时运用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塑造。我将从这三方面入手,分析《成长》的魅力所在。

01、故事化手法:普通人的普通故事,却让读者不可自拔

拉塞尔·贝克作为美国著名记者、专栏作家,与别人不同的是,他的专栏关注的,不是什么重大事件,也不是高官名人、专家学者,而是普通人的普通故事,这些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原因就在于,拉塞尔的故事化写作手法。

这种手法追求的是,用朴实的事实陈述,展现真理性的东西。表面看,普通人好像没有名人高官重要,但他们的故事却是广大普通人生活的缩影,是更深层次更贴近真相的现实,往往更具有时代意义。那么,拉塞尔是怎么用故事化写作手法吸引读者的呢?

①在普通人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让读者产生好奇心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说,“最能打动读者的故事,是那种故事中的人物努力与其他人、事业、目标、大自然等建立联系的故事。”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外界寻求某种联系,这种寻求联系的渴望和过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最能引起共鸣,因为它真实,最具人性。

《成长》中,拉塞尔描写童年的从业经历:卖报纸。他的不情愿、平庸、屡被拒绝,被描写地惟妙惟肖,从中,读者仿佛看到了被迫做一件事时的自己。

我羞怯地去摁陌生人家的门铃,要是没人来开门,我就大松一口气;要是真有人开门,我就很慌张。尽管母亲对我谆谆教导,但我还是说不出那些动人的推销辞令……”

每次卖不完报纸,母亲就会训斥。这让读者也跟着揪心,并好奇,既然这么艰难,那拉塞尔后来是怎么走上记者、作家这条路的,动力是什么,又做了哪些努力等等,吸引人继续往下看。

拉塞尔描写的那几个舅舅,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哈尔舅舅作为长兄,本想得意商场、功成名就,结果人生失败,平时就爱管管闲事;查理舅舅从小娇生惯养,被认为是懒汉教材,却一门心思追求知识分子的生活;艾伦舅舅过日子勤勤恳恳,是个吃货……

这样的亲戚,相信读者身边总有那么几个,由此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一种默契,成功地吸引到读者。

这种成功,源于作者立足坚实的生活基础,用锐利的笔尖描绘出来,用娴熟的手法讲述故事,将人物渴望与外界建立联系的努力表现出来,这样,即使是普通人的故事,照样也能写得很好看,吸引人。

在我看来,要想写出吸引人的故事,就要写出故事中人物建立联系的那种渴望、渴望的根源,以及他如何实现这种渴望,让读者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仿佛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就是自己。当然,前提是,不虚构故事人物和故事事实。

②丰富多变的语言技巧,强烈的感染力

故事化写作手法,强调文字描述对感官的刺激,关键在于描述的艺术,要求作者像语言艺术巨匠那样,用感觉化、视觉化的文字,发掘故事对读者生活的意义。这就需要作者掌握娴熟的语言技巧。

《成长》中,拉塞尔在文字描述上,表面看似平淡无奇,但实际精致洗练,非常用心。要知道,大道至简,最高级的境界,就是用简单朴实的文风来吸引读者。

我们来看看拉塞尔运用的部分修辞手法,比如长短句。

在挨母亲打时我不肯哭,母亲很愤怒,这我知道。哭就可以表示我知道了教训,可我偏不肯吭声,随她怎么重重打我,这无异于火上浇油……”“我知道装哭就可以让她心满意足,结束惩罚,但是我偏不。怀着强烈的被鞭打的委屈和耻辱,我故意让她倾尽全力打我,以此来表示我的轻蔑……这时候我们彼此都恨到了极点。我们俩的意志像两块铁。她决意要砸碎我,而我则决意不让她达到目的。”

这两段中,有长句有短句。长句用来描述事件,具体详尽;短句用来说明观点,简短有力,比如“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可我偏不”、“我们俩的意志像两块铁”。长短节奏交叉,句式富于变化,有强烈的感染力。

拉塞尔从小卖报,那些来自底层的推销经历,有利于他熟悉民间语言、百姓喜好,从而造就了他关注读者、关注普通人,善用风趣高超的文字描述,把故事写得既有生活哲理,又有强烈的感染力。

02、艺术特色:幽默风趣的文风,蕴含着人生悲喜

一个真正的喜剧大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大师”,就在于他能把普通人的故事讲得让人捧腹大笑,而其他人做不到这一点。马克·吐温就是这样的幽默大师,拉塞尔·贝克也称得上。

作为讲故事的行家,拉塞尔在故事中,将幽默风趣把握得恰到好处,既好看又感人,其中传达的乐趣,充满睿智与温和,读起来特别上瘾。

比如,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和妹妹,去救济站领救济粮,推车回来的路上,一家人很尴尬。

离家越来越近了,我越来越担心,怕被熟人看到……这些食物都大摇大摆地没贴商标,等于标榜了自己是‘政府的施舍’。街区的每个人都能轻轻松松地认出来,我们的耻辱到太阳落山时,就会成为每家客厅的谈资。”“拉车太热了,”我说,“我要把运动衫脱下来。”天并不热,其实有点冷,但我把运动衫脱下盖在手推车的杂货上。盖得并不严,不过母亲也突然感到热了。“是啊,巴迪,真有些热。”她说道。她脱下外衣,也放到杂货上,这下盖得严严实实了。

吃救济很尴尬,拉塞尔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如此压力,这代表那时候有一批人都逃脱不了这种境况。为了掩饰,他把衣服罩在推车上,很符合小朋友的心态,让人觉得滑稽又心疼,没想到,平日里好强的母亲也加入进来,又让人觉得温暖且心酸。

那个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寒冷的形势下,母亲一人养活兄妹两人,本是很心酸的场面,拉塞尔却写出了乐趣、幽默,悲剧的大环境下,透露出喜剧元素。

幽默,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内核是深刻的哲理和鲜明的是非美丑观。它是作者启人心智的重要手段,能让读者在笑声中产生共鸣,领略人生百味。拉塞尔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把普通人看似平淡的故事,写出乐趣,写出人生智慧哲理,为普通人所接受。

03、人物塑造:心理描写塑造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

故事性作品中,人物高于主题。塑造人物的方式有很多种,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都可以。其中,心理描写能更好地揭示人物对话和行动的思想依据,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它包括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成长》在塑造“我”和母亲时,分别运用了这两种。

①直白式心理描写,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我”

直白式心理描写,不同于间接暗示,就是人物直接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好处是,可以让读者直接获知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了解人物性格。

比如,青春期的拉塞尔,有段时间想“寻求堕落”,却总是在艳遇上门时,鬼使神差地改变主意。

“我相信好女人和坏女人的区别。好女人希望得到尊敬和纯洁的爱。她们就是这样期望男人的。与坏女人巫山云雨没有什么关系,但跟个好女人就不行,这个女人所嫁的男人,也许正为他的国家,为他的妻子,为我,在遥远的太平洋上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不想让我的好女人观就此破灭。眼下,她穿着睡衣坐在床边,说她睡不着,问我介不介意她待在那儿抽根烟。我很害怕她可能要做的事情。我只希望她走开,继续做个好女人。”

这是拉塞尔又一次“虎头蛇尾的艳遇”,原因就是他在心理上临阵脱逃。美色当前的那一刻,两种对立的情感在他脑子里纠缠,一种是“大好机会来了”,另一种是“不想让我的好女人观就此破灭”,这样思来想去,最后,正直占了上风,他放走了女孩,却觉得自己“像个白痴”。

通过这样直白的描写,拉塞尔既矛盾又澎湃的心理就跃然纸上,这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让读者跟着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了解了他的想法,进而理解拉塞尔为什么拒绝女孩。这些内心独白,让拉塞尔有点高尚、又稍显天真的形象更加鲜明、真实。

②以言行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塑造一个好强而慈爱的母亲

间接心理描写,是借助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来烘托、透露人物的心理,运用地好的话,能更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成功塑造人物形象。

《成长》里“我”的母亲,多是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塑造。看看这些简短个性的语言,读者脑中自然会出现一个鲜明的母亲形象。

你怎么一点上进心都没有,呆头呆脑,一声不吭。”“有点上进心,拉塞尔。”“如果你认为我打算养一个饭桶,那你可想错了。”她要我第二天一放学,就背着帆布包到大街上去摁别人家的门铃。当我表示反对,说我觉得自己没有推销的天赋时,她就问我是否可以把我的皮带借给她,好让她揍我几下让我有所感觉。我只好领了圣旨,带着一颗沉重的心,进入了新闻界。

母亲的口头禅是“有点上进心”,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都在敦促孩子,不允许懈怠、浪费时光。她虽然普通,但很伟大,也正是这样的母亲,才教育出了后来成功的拉塞尔。现实中,有很大一部分母亲正是如此,相信读者会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勾起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这些语言和行为,把一个好强、负责的母亲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咂摸有味儿的艺术享受。

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不同的心理描写方式,展示出不同的心理境界;读者通过品读、分析这些心理描写,会体味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来,跟自我关联,最终对人物及作品产生丰富的理解。

04、现实启发

拉塞尔·贝克的《成长》,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在母亲的教育下,一路成长成才的故事。虽然背景环境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很多启发在今天仍然适用。

我们在感受拉塞尔高超的讲故事魅力、幽默风趣的文风时,很容易找到自己成长的影子。

①成功要不怕挫折、不断试错,而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拉塞尔出生在偏远闭塞的小山村,一开始,既没有远大理想,也缺乏上进心,认为全球最吸引人的工作就是捡垃圾;长大一点,卖报纸挨家敲门频频遭拒;刚进报社时,作为一名小小的治安记者,经常因错过有价值的报道而挨骂;两年多时间,很多后辈都越过他升了迁……

虽然面对如此多挫折,但拉塞尔并没有放弃,抓住一丝机会就倍加珍惜,没有抱怨、没有堕落,最终,找到自己的发光之处——写作,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人生最大的失败莫过于:我想,但没试过。

人生苦短,如果总是一味地害怕挫折,不敢尝试,那就不叫成长,叫停滞,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要知道,即使是失败,也是一种成长。

②不要鄙视普通的人或物,他们蕴含的价值可能超乎你想象

拉塞尔笔下,即使是最普通的人、最枯燥最尴尬的场景,都充满了乐趣和价值。也正是因为挖掘出这些价值,拉塞尔才成就了自己。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就像最好的美味,往往存在于最朴素的烹饪方式里;最高级的快乐,往往存在于最朴实的生活中。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

当今社会,很多人容易随波逐流,跟着别人追求所谓的“高大上”,殊不知,也许转个身,换种角度,照样能在平凡普通中编织出更美的花来。

拉塞尔·贝克《成长》的魅力,还不止以上这些,它之所以能获得普利策传记奖,还在于其通过普通人的故事,记录出一部“无法超越的美国回忆录”。普通人读它,可以了解一个著名作家的成长奋斗历程,从中找到共鸣,获得人生成功的启发;历史学家读它,可以了解那段独特的历史环境下,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体味更深层次的现实。

作者简介:妖妖的微笑,前媒体人。专注分享书影评,每个人都是一本小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敬老爱老的作文 你是我最感激的人作文 祖国我想对你说的作文 我的姥姥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成长的烦恼 捉迷藏三百字作文 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400字 月亮200字作文 以月亮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毕业季的作文 青春的英语作文 我理想的婚姻英语作文 温暖留在心里作文600字 我的傻爸爸作文 描写天气的作文100字 介绍东西的作文 全国劳动模范作文 关于徐霞客的作文 中国成立作文 学英语的经验英语作文 我爱吃什么作文 激动的泪水作文500字 初中语文作文题目 名胜古迹的作文400字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作文白衣天使 烧烤英文作文 国庆作文高一 我的梦想作文600字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