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到国家博物馆看古代乐器 感受音乐的精神

2020-12-22 23:10:01
相关推荐

音乐是什么?

每本音乐类教科书上都有一个定义,那是写给学者和考生的。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音乐相伴,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音乐的认识。

我认为,音乐是自己高兴时的心声,开车读书时的陪伴,烦恼时的宣泄,上床后的催眠……

音乐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代代相袭的传承,更是精神生活的追求。

直到近代留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一些美妙的音乐才被留存。但也仅限于近代,远古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我们永远无法听到了。有人说文献中有记载,但那是平面的,是见仁见智的。正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受教育程度、音乐修养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感受也不同。

那我们该怎样去了解古代音乐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看古代的乐器。

音乐界有个说法,叫“铜不如竹,竹不如丝,丝不如肉”。意思是金属乐器的音质不如竹木乐器,竹木乐器的音质又不如丝弦类乐器,而音质最好的要数人声。因此说即使再大型的交响乐团演奏出来的声音,也不如真人演唱会动听。而除了人声外,乐器的演变过程也正经历了一个从最原始的骨、石,到陶、金属,再到竹木、丝弦的发展。

8月8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钟鼓喤,大音至乐”“丝竹相合,妙音飞花”“云间锣鼓,日月同辉”四个部分,用200余件(套)具有高度代表性的乐器珍品,系统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脉络,突出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辅德化、养性情、娱民众的文化价值。

第一部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展出了贾湖骨笛、河姆渡骨哨、商代中期的琉璃阁陶陨、妇好墓出土的磬等远古乐器,展示了先人取法自然,希望感通天地,引召万灵的愿望。体现了当年“以何为祭,莫于乐;以为政,莫于礼”的理念。古朴的乐器不华美,但看着它们却十分亲切,闭上眼睛,仿佛能听到有幽远绵长的乐声从中慢慢传出,直达内心深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进入奴隶社会后,国家机器诞生,祭与政合一,于是也就产生了以礼乐重器应和的宗法制度,区别身份等级的华夏礼乐文明。在第二部分“钟鼓喤喤,大音至乐”里,展出的都是编钟和大型的铜鼓等重器。钟声如,鼓声似雷霆,击开天门,天光透过云霞,浸润整个大地。钟鼓声沉远悠长,宗庙中响起,与天神通和;国宴中响起,雄浑严正。

中国虽自古就有琴、瑟之类的弹弦乐器,但随着战争及文化的交流,从西域和周边区域仍传入了琵琶、阮、等弦乐,极大地丰富和改变了中原音乐的“本来样貌”。在第三部分“丝竹相合,妙音飞花”里,展出的丝弦类器乐及各种陶制或三彩乐伎像,呈现了丝弦类乐器的辉煌。然而,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五胡乱华,文人南迁,也让士大夫阶层走出尘世,遁入山林,这类乐器成为文人雅士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丝弦为笔,摹写自然之音。

正如嵇康作《声无哀乐论》所说,音乐不仅无哀乐,而且可以移风易俗。音乐不是只有君王才能听的,也不是政治社交的特有工具,老百姓也能听,而且更需要。在第四部分“云间锣鼓,日月同辉”,重点介绍的就是一些民间戏曲、歌舞、说唱等使用的拉弦乐器,以及藏族筒、蒙古族马头琴、法螺等,展现了生动多彩的民间艺术成就。

每一件乐器都鸣奏出一曲优美的旋律,都承载着一段文化和传说,这曼妙的千古传音,您听到了吗?

对音乐我是一个外行,我的文字对于那些乐器来说,也苍白无味,如果您想近距离目睹它们的风采,聆听它们的声音,感受它们的精神,就请到国家博物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1) 收起评论内容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10篇 图书馆 作文 火锅作文 跳绳作文 火锅 作文 作文《我的同学》 作文我的爸爸 后悔作文 作文 变 积累作文素材 诗歌作文 作文我的家乡 作文寒假 猫作文 作文日记 作文春天 感悟作文 关于的作文 花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写春天的作文二年级 小学生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越来越什么的我作文600字 家庭生活作文600字初中 太阳花 作文 生活因什么而精彩作文600字 那一次我真感动作文600字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300字 想起你时很温暖作文600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什么意思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