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22庚子年清明节扫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项

2020-12-23 00:05:01
相关推荐

2020庚子年清明节扫墓拜祭禁忌注意事项

罗李华/文

----扫祭吉日----

明天农历三月十二日(阳历4月4日)就是清明节了,而今年清明节扫墓拜祭的吉日有如下几天:分别是农历三月十四己卯日(忌属鸡的人上山)、三月十七壬午日(忌属鼠的人上山)、三月十九甲申日(忌属虎的人上山)、三月二十乙酉日(忌属兔的人上山)、三月廿六辛卯日(忌属鸡的人上山)。

----节日的意义----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这一时节,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此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祭祀很重要。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在中国,祭祖代表的是孝道,若是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清明节扫墓祭祀,属于礼敬缅怀祖、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祭祀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凝聚着民族精神,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扫祭流程----

清明节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江南及南方诸多墓园在山上,故称为拜山。北方通常称为扫墓或上坟。按照习俗,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

清明祭祖扫墓时,各地习俗有所差异,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支嫩绿的新柳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口头行礼祭拜。拜清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然后叩头行礼祭拜。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扫祭禁忌---

1、忌违背清明节祭拜次序:祭祀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从大到小,如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拜祭完毕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可食取祭品。

2、忌外人陪同扫墓:如果不是自家人最好不要陪同前去扫墓拜祭,比如女朋友陪男朋友、下属陪上司等。

3、忌扫墓时大声喧哗,谈笑风生:墓地是古人的安居之所,扫墓的时候忌讳在墓地前大声喧哗,谈笑风生,出言不逊或不雅举止,这样做不单对自己的先祖不敬,且会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打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品头论足,或者会被视之为亵渎,重者会招致怨气。

4、忌衣着不整或服装鲜艳:在扫墓的时候,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清明节祭拜时忌穿大红大紫的衣服,应穿上素色的服饰。同时也不要佩戴红色的配饰。

5、忌怀孕的妇女去拜山扫墓:通常来说,怀孕的妇女要避开清明拜山扫墓活动,不仅如此。严格来说,女性来例假,最好也不要参加此类活动,特别是不能在下午三点后参加清明拜山活动。

6、忌讳额头有乌气: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子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果有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可随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7、忌在先人墓前照相: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8、忌探视朋友亲人:清明节当日最好不要去探视亲朋好友,因为清明节是祭祀的特殊的时候,此时去探视亲朋好友,容易把不好的运气带给他人或者在他人那招来不好的运气。

9、家中有清明节生日应适当禁忌:如果家中正好有人在清明节生日,应尽量避开,比如阳历生日刚好是清明节,尽量过农历生日,反之亦然,如果实在避不开,则当日不要接受鲜花,生日蛋糕也不可单日吃。

10、忌祭祀后回头:祭祀回去的路上不要回头,民间传说会招惹不好的东西回家。

----祭祖文----

时维公元庚子年农历三月十二日,岁在庚子,节届清明,万物复萌。和风送暖,柳绿桃红。东西南北,族人集聚。三系世孙,共扫祖陵。清澧雅乐,幂币果品,寒食油芸。除草培土,更换新碑,秉烛焚香,炮竹声声,恭祭始祖于陵前曰:告慰始祖,辈辈昌隆。祖德东风,扑面拂心。根深叶茂,源远流长。子孙瓜绵,叶茂枝繁。始祖恩德,山高水长。今跪吉地,叩拜我祖,合族子孙,齐聚陵前,心诚率直。冒张多年,返璞归真,回归萧姓。镔公纂谱,尔后世乱,已过六代,谱书断线,喜缝盛事,补修族谱,弘扬美德,光荣传统,相聚相承。告慰吾祖,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昌盛,和谐太平。致其虔诚,祭礼告成,伏惟尚飨。

----节气涵义----

清明节气点: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于公历4月04-06日交节。“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汉代至清初采用“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天。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定气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当太阳黄经达15°时,为清明交节点。时至清明,在黄赤交角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清明”的含义是气候暖和,草木萌动,杏桃开花,处处给人以清新明朗、欣欣向荣的感觉。

----故事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于是又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文献记载中,介子推确有其人,但在《左传》、《史记》等史书的记载中,并没有介子推被焚山而死的情节。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据考,清明节的起源其实与介子推无关。清明作为一个春祭大节,远在周代之前已经确定。中国地域辽阔,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文献上主要记载北俗,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此后清明节的墓祭节俗渐出现于文献上。在历史发展演变中传统节日大多会被附会一个传说作为“起源”,但实际考察,这些说法远远晚于节日诞生,是后世构建出来的。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踏青风俗至唐宋尤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喜欢的一种植物作文 二年级作文100字大全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 描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梦想300字作文 作文集名字 英语作文80词左右 爬山作文300字 木棉花作文 珍惜时间作文 叶圣陶杯作文 给男朋友的小作文 春节作文的结尾 自信作文600字 春节作文500 作文封面 春作文 作文700字 作文爱 爱作文 作文的英语 坚持的力量作文600字 作文稿纸模板a4打印 开心的一天作文300字 我的寒假计划英语作文 我想对你说作文600字 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有什么真好作文 元宵节习俗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