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孟尝君和刘备谁更有慧眼?能慧眼识英雄的人 不会这样对待人才

2020-12-23 01:25:01
相关推荐

上周重拾高中课本读了《战国策》“冯孟尝君”。我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尤其是可以与《出师表》合起来讲讲人才这件事。

王安石曾写过一篇《读孟尝君传》,谈孟尝君这个人。王安石认为,孟尝君虽然号称能“得士”,但实际上却得不到真正的人才。否则,孟尝君就不会受制于秦国,只能依靠手下鸡鸣狗盗之辈来逃脱,而应该要反过来抵抗强秦,成一代事业。

而孟尝君之所以得不到人才,就是因为他让鸡鸣狗盗之辈出于门下,阻却了真正的人才来投靠。

课本一般都说这篇是翻案文章。刚讲完客孟尝君,转头又看到王安石批评孟尝君不能得到真正的人才,这个乍看之下的矛盾,我觉得十分有趣。

我老觉得孟尝君确实是个不会辨识人才的人。王安石这篇虽说是翻案,但《战国策》中早已留下许多线索。

孟尝君的礼贤下士其实是很有问题的。

试看“冯谖客孟尝君”一段,起初,冯穷愁潦倒去投靠孟尝君时,孟尝君问他:“客何好?”,冯谖回答:“客无好。”,孟尝君又问:“客何能?”,冯谖却说:“客无能。”

孟尝君笑笑没说什么,也就接受了冯谖的投靠。从前课本说这是孟尝君礼贤下士的气度,但实际上,孟尝君对待每一个来投靠的人,态度应该都是一样的。

事实是,一个能慧眼识英雄的人,并不会这样对待每一个人才。孟尝君与冯谖的关系,更像是冯个人的表演秀,而不是一个相知相惜的恩遇故事。

从这里我们就算看不出孟尝君的不识人才,我们还有许多可比较的对象。比如诸葛亮与刘备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我们来看看刘备当初访诸葛亮之时,刘备是怎么请他出来的。

这段在《三国志》中有记载,〈出师表〉也说“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这并不是《三国演义》渲染或杜撰的故事。

刘备初见诸葛亮,一开始说的却是自己的心事,说自己的抱负与理想:

“汉室倾颓,姧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那像是在说,欸,天下已经这样了,可是我不自量力,还想救它一救。我还有梦想,还有心中想去的未来,可是我实在无能为力了。诸葛先生,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

那年刘备年近半百,诸葛亮还没过而立之年。

反观孟尝君,史称孟尝君能“得士”,但孟尝君真正关心的是什么,他的抱负又何在,却很少人提及这件事。所以,孟尝君可以施恩给很多穷愁潦倒的人才,但真正胸有大志的人,却未必会往这边靠拢。

冯谖绝非常人,从“客无好”、“客无能”这样的对答就已可以窥知一二。一个敏感的领袖,就算不能让其秀出全部才华,也该知道此人不可等闲视之。但孟尝君没有,他只是笑着接受,说“诺”,和他对待其他人一样。

“客何好”与“客何能”的叙述顺序也有端倪,孟尝君先问客人喜欢什么,才问客人会什么,这显示出孟尝君非常有意在经营自己“礼贤下士”的形象。

但这个形象经营起来难免有些财大气粗。不问才能、先谈酬庸,一句“客何好”,意味着你喜欢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因为我是爱好人才的孟尝君。

这乍看之下十分尊重人才,但实际上却只是撒点钱买面子而已。肤浅的人也许会被此感动,但真正的人才往往自视不凡,这一套所谓一视同仁的做法,只要有钱就办得到,不可能真正打动人才的心。

冯应当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后面连续三次高唱“归来乎”,还到处炫耀“孟尝君客我”,目的就是希望让自己在众人之中有所不同。

可惜的是,孟尝君一一答应,但仍然没有注意到冯谖可能有过人之能。

冯这么做,为的是不让自己只是一个被“食以草具”的门下客。既然往后要大干一场,今日就不能只是孟尝君手下的无名小卒,这对孟尝君养士的名声有害无利。

可惜的是,孟尝君自始至终都蒙在鼓里,后面冯谖说要去收债了,他还高兴的说“客能也,吾负之”。

殊不知冯的才华根本不是收债会计,到头来,孟尝君依然是不知客何能,依然差点负了冯谖。

当然,毕竟是个聪明人,最后替孟尝君完成狡兔三窟之计,已打完他能力范围里最漂亮的一场仗。

冯谖也不是真正要颠覆天下的人,他不想玩一场没有把握的游戏。

回头看看诸葛亮,最后鞠躬尽瘁,北伐大业依然无望,就成败而论,难道诸葛亮真不如冯谖吗?

冯谖玩的是一场游刃有余的小游戏,诸葛亮却赌上自己的性命要干一票大的。

人才往往都知道自己的极限在哪,很多时候成与败不是能力问题,而是选择问题。

如冯这样的人,他知道孟尝君为了爱惜自己养士之名,不会在意自己先前的无礼。但后续所作所为,毕竟是冯个人的表现,孟尝君在此是十分无能的。冯谖选择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打了漂亮的仗,他在历史上是一个优秀的人才。

而诸葛亮并非不知道北伐的艰难,但种种情感信仰和算计交杂之下,他仍然选择这么做。打一场能力范围之外的仗,胜负还在未定之间,而他在历史上不只是一个人才,而是大名垂千古、“千载谁勘伯仲间”的堂堂蜀相。

历史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永远论不清是非对错,不知道功过成败,谁的选择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有人说诸葛亮的《隆中对》有问题,我也赞同诸葛亮不一定是那么完美的军事家。但有时候历史留给我们的,却也不只是这些而已。

撇开了五丈原的秋风,撇开了天下三分的大计,我更在意那个隆中少年,三十未满,收拾了行囊,挥别田园,从此羽扇纶巾奔走天下。

诸葛亮在意的,到底是什么?是哪一句话、哪一个眼神?一个大自己二十来岁的中年人,在自己面前诉说未完成的理想,那是什么感觉?

会做梦的人有时候都是不自量力的。任他通天彻地、叱咤风云,最后都可能栽在自己设下的游戏规则里。

是否,这一场游戏未必要赢,只要我们玩得够大。棋局将残,可能满盘皆输,但至少这一生狠狠杀过这一场。

有时候我更愿意去喜欢这样的故事。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di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山茶花的作文 写黄山的作文 假期感受作文 我的妈妈600字作文 有关学习的作文 端午节作文开头 我的英雄英语作文 开心的一件事作文 小学生获奖作文 什么的爱作文 桂花糕作文 春天的植物作文 五年级作文200字 英语作文假期生活 五百字优秀作文 描写龙的作文 学校的操场作文 六年级写事作文 题目自拟作文 潮汕美食作文 想象作文六年级 印象深刻的事作文 读书的作文400字 三年级过年的作文 太阳花的作文 游上海作文 发现春天作文 四级作文结尾 周末作文600字 有趣的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