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四十年的柳琴传承 一代人的文化坚守

2020-12-23 06:50:01
相关推荐

▽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剧照。

柳琴戏演职人员每场演出都精心准备。

△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不断加强柳琴戏的传承和保护。

△精准扶贫题材大型现代柳琴戏《崔家沟》剧照。

△大型现代柳琴戏《沂蒙情》剧照。

近年来,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每年深入农村、社区开展文化惠民和文化精准扶贫演出200余场。

入冬的降温悄然已至,而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文化志愿小分队带着浓浓暖意,开启了公益巡演。走乡村、进社区,一场场精彩的柳琴戏鸣锣开演。演员们粉墨登场,用地道的唱腔、婉转悠扬的曲调演绎着经典剧目,唱念坐打,一招一式,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唱的是咱临沂人最喜欢的‘拉魂腔’,讲的是咱邻里的家常事,听了几十年也听不厌,真好!”

公益演出如火如荼,大型柳琴戏精品力作更是层出不穷,有着200年历史的柳琴戏焕发出了新魅力。近日,临沂市柳琴戏演出团队被评为临沂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临沂群体。

“柳琴戏作为临沂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改革开放40年来,经历过兴盛,经历过沉寂,而如今,在传承、保护中得到了提升、发展,已成为临沂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提起柳琴戏,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国家一级演奏员宋兆连感受颇深。

从1976年考入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文艺班(现临沂艺术学校),1981年分配到当时的临沂地区柳琴剧团,宋兆连已在柳琴戏行当工作了40余年,他与剧团的老一代演职人员共同亲历了柳琴戏的兴衰,更亲历了沂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拉魂腔一来,跑掉了绣花鞋”“拉魂腔进了庄,茶不思饭不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提起被俗称为“拉魂腔”的柳琴戏,不知有多少临沂人痴迷热爱,为之魂牵梦绕。宋兆连告诉记者:“柳琴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它剧目丰富,唱腔优美动听,表演质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那时候,剧团火得很呀!一年演上百场戏,场场爆满。剧团经常受邀到临沂及周边地区巡回演出,每年从大年初二出发,一路走一路演,从煤矿到企业到乡村;从罗庄到郯城、济宁、枣庄,再到江苏省的新沂、邳州……从正月一直演到农历的三四月份,每年巡演回来,都快割麦子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宋兆连满面笑容地说。 “那时候咱演员唱得带劲,群众听得过瘾!剧团每到一处,都得唱上两三场当地老百姓才让走。”宋兆连说,因为群众太喜欢,有的戏是在巡演的路上边排边演。有一年剧团演连台本戏《济公传》,演到第六集,还没全部编排完成,当地观众说什么不让走,没办法,剧团在演出地连夜编排,观众们一直等着演完才过了瘾。“那时候咱演员唱得带劲,群众听得过瘾!”每每看到群众的热情,听到观众的叫好声,宋兆连和同事们唱得更响亮,鼓点打得更有劲了。

群众的热爱,激发了柳琴戏的蓬勃发展。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剧团收集整理恢复了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创作出品了轰动省内外的《姊妹易嫁》《卧龙求凤》《彩石峪》《沂蒙霜叶红》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张金兰、李春生等柳琴艺术家享誉苏鲁豫皖。

“然而,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文化的繁荣,电视、综艺等时尚文化的兴起,柳琴戏的生存发展陷入了艰难的困境……”宋兆连坦言,当时,由于观念滞后,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活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剧团的发展,剧团在设施、人才、资金等方面陷入了尴尬局面。 “一年演不几出戏,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不赔。”谈起当年柳琴戏的消沉,宋兆连感慨万千。当年,剧团里有的改行,有的调走,原来红红火火的剧团,沉寂了下来。迫于生活的压力,1988年、1989年间,宋兆连甚至到临西一路附近的冷藏厂干起来了钢筋工水泥工,柳琴演员孙启忠在剧团门口修起了自行车,还有的演员摆起了小摊……

“那段时间,虽然艰难,但是每位决心留下来的剧团人都相信,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会就这样消沉下去。”带着对柳琴戏的热爱和坚守,宋兆连和梁福生、刘桂红、孙启忠、刘莉莉等一批演职人员,迎来了柳琴戏发展的春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为了走出困境,剧团通过与演艺团体资源整合、与企业“文企联姻”等形式谋求发展,继续加强对柳琴戏的研究、保护和传承,恢复了一批传统优秀剧目,创新编排了一批新的剧目。“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渐开始复苏,对临沂柳琴戏的认可又重新捡了回来!”宋兆连欣喜地说。

随着全市文化事业的不断繁荣发展,我市越来越重视柳琴戏的传承保护工作。2006年,柳琴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重点保护的地方戏曲剧之一。2012年8月,我市整合市艺术剧院、市柳琴剧团、蒙山沂水大剧院等力量,实现资源共享,组建了临沂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

“柳琴戏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宋兆连告诉记者,近年来,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以临沂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深度挖掘沂蒙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创作排演柳琴戏精品力作。我市投入大量财力,支持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发展,先后打造出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大型现代戏《沂蒙情》、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又是一年桃花开》、反腐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又是重阳》,临沂商城发展题材的现代柳琴戏《沂蒙魂》、大型情景组歌《沂蒙红崖》、大型跨界融合舞台剧《沂蒙组歌》、精准扶贫题材的现代柳琴戏《崔家沟》等一大批精品力作,培养出大批年轻的柳琴戏传承演员。众多精品力作或登上国家级舞台,或荣获众多国家级、省级奖项,临沂柳琴逐渐成为弘扬沂蒙精神、宣传临沂新形象的最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我们无比珍惜这个时代!我们每一位坚守在这一行当的柳琴人,都肩负着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和重担,在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们还将继续坚守,大力弘扬。”经历过文化兴衰、繁荣,宋兆连和剧团演职人员对于柳琴戏有着更深厚的情感,对传统戏曲的振兴发展有着更加坚定的信心。

记者 王惠 通讯员 刘文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一半期考作文 积跬步以至千里作文 五年级作文开学了 万能的作文开头 我的个性作文 吃包子的作文 知行合一作文素材800字 龙眼作文500字 精彩的拔河比赛作文 葡萄介绍作文 枕头大战作文 作文新学期新起点 家的温暖作文 初一英语下册作文范文 九年级全一册英语作文 大学规划作文 点面结合的作文 游戏真让我着迷作文 高中作文满分多少分 三年级猜猜她是谁作文300字 七星岩的作文 妈妈送伞作文 家乡的春节六年级作文 文明的力量作文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文 太阳作文600字 我家的一盆花作文 作文最美的风景600字 改变 作文 作文我的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