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豆瓣8.6《黑天鹅》:摆脱原生家庭束缚 重获自由和新生

2020-12-23 11:10:02
相关推荐

随着心理学在我们社会进步中的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可,原生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渐渐明白,爱来自于父母,但伤害也往往来自父母。就如今年在春节档大火的《囧妈》,就把这种“母爱的羁绊”推向大荧幕。

《母爱的羁绊》是美国家庭治疗学家卡瑞尔·麦克布莱德的著作,与以往揭秘“原生家庭伤痛”的书籍不同,这本书深刻的探讨了一个“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为什么着重探讨了“女儿”,因为作者认为一个“自恋型妈妈”会不自觉的把女儿当作自己的投射,所以她往往会把女儿当作她自己生命的延伸。

而于2010年上映的《黑天鹅》,就深刻诠释了一个“自恋型妈妈”对女儿一生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极度烧脑的惊悚电影”,但是在我看来,影片开场马斯讲的关于“天鹅湖”的故事,就是理解该片的关键。

纯洁无瑕的美丽少女被天鹅的躯体束缚,她渴望自由,而只有真爱才能破除魔咒。她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对方是个王子,但在王子示爱之前,她的双胞胎姐妹黑天鹅用诡计引诱了王子,白天鹅内心受到重创,于是从悬崖一跃而下,她自杀了,然后再死亡中找到了自由。

在我看来,这个故事实则是讲述了女主角妮娜被束缚的一生。影片采用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通过“白天鹅”与“黑天鹅”的演绎,来表达了妮娜对爱与自由的渴望。

妮娜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但同时也是一个在妈妈控制下有着双重性格的人,妈妈的教养让她成为一个乖女儿,但她又十分渴望爱与自由,但妈妈严厉以及冷酷让妮娜不得不压抑自己的情感。

正因如此,青春的活力与激情在她身上得不到体现。所以在剧团要重拍歌剧《天鹅湖》时,妮娜虽是白天鹅的不二人选,但导演要求舞者不仅要演出白天鹅的无辜与优雅,更要能释放出黑天鹅的邪恶与诱惑,一直循规蹈矩的妮娜一时无法完成角色的转换。

妮娜意识到自己无法完成黑天鹅的演绎是因为长期以来对情感的压抑,为了演出完美的黑天鹅,妮娜选择挣脱一直以来禁锢的牢笼,而妮娜最终也如故事中所说,在“自杀”后感受到了自由。

回味影片,妮娜之所以精神分裂而最终无意识的自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自恋型妈妈”教养方式出现了问题。

在此,我将从影片角度出发,结合《母爱的羁绊》一书,浅谈一个“自恋型妈妈”的特质以及对女儿一生的影响,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将浅谈如何突摆脱母爱的羁绊,重获自由与新生。

长期的“情感匮乏”以及“强烈的自我关注”使得妈妈变成“自恋型妈妈”,而这个特质又让她无法正确教养女儿

我记得几年前看《黑天鹅》这部电影的时候,剧中妈妈对妮娜扭曲的爱让我很不理解,直到最近拜读了《母爱的羁绊》这本书,才使得我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了妈妈的行为。

《母爱的羁绊》一书中提到,一位自恋的妈妈有着两个最大的特征:一是情感的匮乏,二是强烈的自我关注。

而剧中的妈妈就完全符合这两个特征,妈妈因怀孕而不得不放弃自己一直钟爱的芭蕾舞事业,但当生下妮娜之后又惨遭丈夫抛弃,长期的情感匮乏让妈妈总想借助从外界索取来让自己感觉满意,而女儿无疑是她索取的对象。

她不自觉地把女儿当成自己的投射,所以她疯狂地控制女儿按照她的方式去生活,她从来只关注自己想要的,而没关注女儿需要的。所以这导致她在教养中犯了很多错误。

01.控制欲强

剧中有很多情节都在描述妈妈无所不在的控制欲,比如强行帮28岁的妮娜换衣服,再比如强迫妮娜吃她其实并不喜欢吃的蛋糕。

而有一处细节我认为最能体现妈妈的控制欲,妮娜家里有很多房间,但所有房间的锁都被卸掉了,包括妮娜自己的房间还有浴室,卸掉锁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她不允许妮娜有自己的私人空间。

我们可以想象,妮娜都已经28岁了,妈妈却不允许她有任何的隐私,妮娜虽然有所不满,但因为妈妈总把“为了你我才放弃事业”挂在嘴边,这导致妮娜从小就有强烈的负罪感,为了迎合妈妈,所以不得不长期压抑自己情感。

可妮娜已经不是小孩了,长期的压抑最终使得她患上了精神疾病。

02.不允许女儿成为独立的个体

由于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所以妈妈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她不允许女儿成长成她不希望的样子,所以从小便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融入到女儿的血肉里。

妈妈曾说过一句话“要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舞,你早就放弃了”。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妮娜从小并不爱好芭蕾,只不过是为了迎合妈妈才迫使她走上这条路,了解这点,我们就可以理解马斯对妮娜舞技的评价:

每次你一跳舞,我觉得你都太执着,要把每个舞步都跳得完美,但我却从来没有看过真情流露。

妮娜为何没有办法真情流露,说白了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她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只注重完美的舞步练习,却无法领略芭蕾舞的灵魂所在。

03.缺少同理心,不愿了解或认同女儿的感觉和需要。

整部剧最令我揪心的就是,妈妈明明发现了女儿有自残行为,却没有过早的干预。她在帮妮娜换衣服时,发现了妮娜后背的抓痕,此时妈妈说道“你又对自己做这件事了!”

从这里我们看出,妈妈对妮娜的自残行为早已知晓,但妈妈不仅没有进一步关心妮娜的心理需求,反而发了疯似的把妮娜拉进浴室,强行剪掉妮娜的指甲,并让妮娜抹上遮瑕膏,穿上长外套示人。

在妈妈眼里,妮娜的感受并不重要,看到妮娜背后的抓痕,她首先担心的不是妮娜心理问题,而是担心别人看到了怎么办,她只关注自己,而忽略女儿真实的需求。

这种长期不正确的教养方式,使得妈妈无法给自己的女儿提供无条件的爱和情感支持,最终导致妮娜在错误的成长道路上越走越远。

妈妈错误的教养方式使得女儿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更给女儿带来了很多人格障碍和缺陷。

一个“自恋型妈妈”,由于她们内心是空洞的,不懂得如何表达爱,也不懂得安慰和尊重,所以也给女儿带来了很多人格障碍和缺陷。

01.一味的追求完美,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了太多累赘

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人之所以痛苦,源于追求错误的东西。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这句话放在妮娜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她之所以痛苦,就是自己被“追求完美”下了魔咒。

“完美”这个词从妮娜的口中出现了很多次,比如影片开始马斯在为天鹅皇后选角的时候,妮娜想跟马斯争取这个角色,但马斯觉得她跳不好黑天鹅的部分,妮娜坚定的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当马斯问她为何如此执着时,妮娜说道“我想做到完美”。

再比如妮娜看到自己的偶像贝丝没锁房门就动了偷东西的念头,后来迫于精神压力把东西还了回去,而当贝丝质问妮娜为何偷自己的东西时,妮娜又回复道“我只是希望能跟你一样完美”。

妮娜为了追求她所认为的完美不惜撒谎、偷东西,而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从小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可她发现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取悦妈妈,她误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才不配得到妈妈的爱,所以妮娜陷入了不断追求“完美”的死循环。

马斯看出了这点,所以他对妮娜说:

完美不是靠控制出来的,完美同时还包含释放。

这句话是说给妮娜听的,也是说给屏幕前的我们听的,白岩松曾说过:“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完美的生活,但过度苛求完美,往往会活得很累且不幸福。凡事一味地追求完美,往往只会得不偿失。

02.长期缺爱,使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疾病

畅销书《少有人走的路》中曾提到,一个人如果永远感觉自己被爱的话,那这个人基本上是不会有任何心理问题。相反,如果这个人内心极度缺爱,则会产生心理疾病。

这个问题在妮娜身上得到验证,一个人获取爱的途径无非有三种,即亲情,友情还有爱情。而妮娜接受爱的途径无疑都被妈妈切段了,妈妈不仅没有给妮娜提供过完整的爱,而且还控制着妮娜的社交生活,她让妮娜的生活里只有妈妈和舞蹈,所以妮娜并没有什么朋友。

她给妮娜灌输“性”是肮脏不堪的,所以妮娜不敢跟男人们有过多交集,就连跟男伴跳舞时也不敢有任何眼神交流,更别提有爱情了。

一个人不可能忍受无爱的痛苦,而妮娜周围又没有任何的爱意来滋养她的内心,长久的情感匮乏最终让她患上精神疾病。

03.缺少自信,过度敏感。

影片的高潮部分是在剧团来了一位名叫莉莉的舞者之后,莉莉身上有着妮娜不曾有的特质,她对黑天鹅完美的演绎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

妮娜一方面刻苦练习,一方面却始终心存恐惧,因为她怕莉莉会与她争夺这个角色,虽然妮娜已被定为“天鹅皇后”,但由于她缺乏自信,所以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剧团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之下,使得妮娜精神分裂的症状更加严重,她不仅感觉团员们总在议论她的舞技,而且还常常把莉莉幻想成自己的假想敌,觉得莉莉会采用不正当手段来勾引马斯和舞伴。

所以当妮娜在演出中不小心失误后,她的精神痛苦到达了极点,妮娜再一次幻想莉莉与她争夺角色,在与莉莉打斗之中她拿起碎玻璃插进了莉莉的胸膛,但这一切都是妮娜的幻想,玻璃最终插入了自己身上,而妮娜最终把自己与“白天鹅”融为一体,在舞台上跳崖自尽时终于找到了完整的自我,她微笑地说出了那句话:

我感受到了完美,我很完美

影片到此结束,妮娜为什么会说这话导演没有给出答案,但我想是因为妮娜终于得到解脱,就如开场时马斯讲的那个故事一样,“白天鹅终于在自杀后感受到了爱与自由”。

整部影片大部分都是冷色调的布景,伴随着从头到尾的黑暗天气,加上诡谲莫测的配乐,让我们感受着妮娜在家庭和剧团的双重打击下,一步步走向精神崩溃的心路历程。

我们不能说妮娜悲惨一生完全来源于妈妈错误的教育,但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个原因确实是使她悲惨命运导火索。只不过妮娜选择被这种痛苦裹挟,没能及时自救,从而造就了悲惨一生。

但是,家庭或许决定了我们生命最初的样子,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要去完成的事情。那如果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该如何自救呢?

如何摆脱母爱的羁绊,重获自由和新生

01.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

电影中母亲把女儿当成了另一个自己,那句“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一直禁锢着妮娜,这让妮娜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来弥补自己的内疚感,她不敢不高兴,心里有压力也只能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偷偷的哭泣,她从不跟妈妈谈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久而久之就导致了自己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知道,压抑感受并不会让感受消失,只会因压抑而带来更悲惨的结果,它会让你关闭内心的需求,让你失去内心与环境的联系,从而无法了解感受试图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不处理感受只能让自己困在原地无法成长。

所以如果要让自己走出伤痛,第一步便是不要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02.学会跟父母有效沟通,让父母感爱到你的“情感独立”。

刚才提到“不要压抑自己的感受”,或许很多人就会说,如果把自己感受跟父母说了,父母也根本不能理解,结果就是不欢而散。其实,这是沟通方式出现了问题。

《原生家庭》一书中提出,紧密纠缠的亲子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孩子为了安抚父母而不断进行屈服;另一种则是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威胁父母。

但是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因为无论是顺从还是抵抗,同样都赋予了父母在情感上控制你的的权利。

那怎样才算是有效沟通?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举个例子,剧中妈妈在跟妮娜说“我为了你放弃了一切,你太忘恩负义了,我这么做可都是为了你”时,妮娜这个时候对妈妈说“我没有!我一直在竭尽所能的让你高兴,不管我做什么你永远都不满足!”

妮娜这样说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妈妈并没有因此放弃控制妮娜的想法,妮娜的情感也没有因此释放。

妮娜的回答就是“反应”,如果换成“回应”的沟通方式则是:

“很抱歉妈妈,让你失望了我也很难过,你可以坚持你的看法,但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

反应指的是发泄“情绪”,而“回应”则是在坚定自己的立场,这种多一些回应,而少一些反应的沟通方式,会让你的情绪就不会容易被激怒,而你的妈妈也会感觉到你的情感是独立的,而不是受她控制的,这样能有效防止双方歇斯底里,从而进一步沟通。

03.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心理学博士亨利·克劳德在他的著作《他人的力量》一书中提出:人际关系具有真实的、有形的和可测量的力量,而且据神经科学表明,健康、有质量的人际关系会给大脑接入一系列的功能——比如调节自身情绪、解决问题、缓解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所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缓解家庭带来的压力,因为真正的自由需要爱来打底,如果想获得真正的自由,还要建立家人以外的情感链接,这样在家庭中受到伤,还可以在人良好的人际关系上得以疗愈。

结语:

一部好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她可以照出我们过往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的事,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也不是为了声讨母亲,而是可以让为了让更多的人找到问题根源,从而更好地去疗愈自己,因为心理学上讲,所有的改变都不是来源于自责与指责,而是来自于觉知和掌控。

如果你是个妈妈,希望所有的伤害能在你这里结束,而如果你是个女儿,希望你能摆脱母爱的羁绊,重获自由和新生。

参考书目: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母爱的羁绊》

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