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20-12-23 13:30:01
相关推荐

二,古诗文阅读

1,《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意停顿节奏,怆,音chuang,涕,音ti,前,后,都是名词作状语,向前,向后的意思)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

①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样的古代贤君再也见不到了,②向后看,后代的贤君又在哪里呢?③一种茫然与无奈自然涌上诗人的心头。

<2>诗人为什么会“怆然而涕下”?在这泪中还包含着深层的精神?

①诗人立足于幽州台这个时间与空间的交汇点,眼观天地,空间无边无际,而个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时间无始无终,而一生何其短暂!再加上明君贤臣,英雄豪杰难追难待。于是,一种沉重与孤立无援,独行无友的孤独袭上心头,不禁“怆然而涕下”。

②诗歌中所表达的不只是客体的浩渺,更有诗人在怆然流涕后的抗争与进取,诗歌中隐含着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以及压抑感和孤独感。

<4>,(填空)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的感慨,抒发了————,————的思想感情。(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

<5>怎么样理解“悠悠”?赏析一词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感。

<6>“古人”指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独”

字表现了作者————的心境,整首诗采用————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7>这首诗表达了怎么样的人生感慨?

①古人是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不复可见,②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③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诗人的心情非常苦闷,诗人俯仰古今,④表现了自己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8>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画面。

①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②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

③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9>后两句诗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对此句的理解。

①把个人放在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寂寞,②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10>“念天地之悠悠”写出的空间特点是什么?

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

②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11>“独怆然而涕下”体现了什么?

①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②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凉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12>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有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其动人的力量,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①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

②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

③它在艺术表现上最大特色就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和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2,《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首联)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颔联)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颈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

(注意朗读停顿,眦,音zi,曾,通假字,同“层”,音ceng)

<1>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

<2>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向岳而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3>“齐鲁青未了”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4>“造化钟神秀”,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阴阳割昏晓”写的是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5>《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具体解释,首联是(远望),颔联是(近望),颈联是(细望),尾联是(俯视)。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里“钟”“割”用得妙,分析妙在何处。

①“钟”字,是“聚集”的意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即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②“割”字,是切断的意思。这是诗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刺云天的硕大无比的dao,它把阳光切断,使得山的南北两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明暗风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形象(巍峨高大,高大雄伟也行)

<7>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①尾联化用了孟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特殊的含义。

②它不仅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③是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精神的形象体现。

④隐含的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8>选择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A错误解析,应为远视)

<9>,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诗人由登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像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昂,尤其是78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3,《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浮云,山间浮动的云雾。寓意为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缘,因为)

<1>这首诗正侧面写飞来峰高的句子是:飞来山上千寻塔(正),闻说鸡鸣见日升(侧)。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隐含什么哲理?

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②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追问,揭示的人生哲理是,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4>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可看出他怎么样的政治抱负?

①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②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5>谈谈对“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的理解。

①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②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③两句都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

4,《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用原文填空

本诗写丰收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绘乡村社日前热闹情景的句子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本诗的线索是(游踪),全诗句句紧扣(游)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3>全诗描绘和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①本文生动描绘了优美的农家风光,②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③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

<4>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①围绕一个“游”字展开,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了山西村。

②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成群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③诗人盼望着以后能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拐杖来敲门拜访。

<5>乡亲们是怎么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的,这表现了什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表达了农家的热情,淳朴以及热情好客。

<6>本诗立意新巧,寓含哲理,尤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请赏析。

①这两句诗写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

②“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③这两句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难时,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现出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7>请描绘出“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戴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真是一副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8>“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离愁”如何理解?

①这里“离愁”不是离家怀念亲人的凄苦之情,

②而是离别京城,离别自己的事业,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离京,却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

<4>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你联想到什么?

诗人把自己的身世与落花完全结合起来,移情于花,表达诗人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作春泥,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的感情,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请描绘出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夕阳西下,更增无边的离愁别绪,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6>对最后两句赏析。

①这是飞花的独白,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了诗人的心志。

③虽然辞了官,仍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④为了国家和黎民百姓,不惜献身化作春泥贡献全部力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志者事竟成作文 小荷作文网 亲情作文300字 我的卧室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范文 一件小事作文 珍惜时间 作文 校园生活的作文 满分高考作文 作文500字大全 盼作文 挫折的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优秀作文 细节决定成败作文 爱就在身边作文 不一样的我作文 关于写事的作文 自然景观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300字 满分作文网 春节的作文300字 展望未来作文 介绍一种事物作文 实验作文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初中 推荐一本好书的作文 妈妈的爱作文400字 关于勇气的作文 贴对联作文 描写小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