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阿西莫夫:科幻 科普 神秘主义?

2020-12-24 06:00:01
相关推荐

来源:第一财经

阿西莫夫: 科幻、科普、 神秘主义?

江晓原

前几年我出版了《江晓原科幻电影指南》,对这样高调的书名有点不太自信,我的学生穆蕴秋博士安慰我说:这有什么?阿西莫夫写过《阿西莫夫科学指南》《阿西莫夫圣经指南》和《阿西莫夫莎士比亚指南》呢。其实《阿西莫夫科学指南》我40年前就读过,那时我在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念本科,不过我读的是科学出版社1977年的四册平装版,每册各有书名,副标题则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第一、二、三、四册。

今年是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诞辰100周年。我算不上“阿迷”,但读过他的不少作品,对他在科幻、科普两界的段位,都还有些领略。因为在中国“阿迷”不少,其中几位高段位的我还都颇有交往,关于阿氏生平的一般情形,科普界的新老“阿迷”们早就写过许多文字,本文就从略了。

阿西莫夫以科幻小说起家,但中间有一段时间作别了科幻创作,致力于科普创作,再次使他大名鼎鼎。所以在科幻、科普两界,阿西莫夫到底在哪一界地位更高,竟是难有定论。中国的“阿迷”们在这个问题上,估计也会莫衷一是。

当年阿西莫夫和阿瑟·克拉克订有“克拉克/阿西莫夫条约”:阿西莫夫承认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认阿西莫夫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幻作家;克拉克承认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学作家(“科学作家”在中国习惯被称为“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承认克拉克是世界上第二好的科学作家。这样的“条约”,当然可以视为当年踌躇满志的美国文人自我膨胀的意淫,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阿西莫夫在两界中的段位。

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中,名声最大、篇幅最长、写作时间跨度最久的,当数《基地》(Foundation)系列,凡11卷,依故事顺序为:《基地前奏》上下、《迈向基地》上下、《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基地边缘》上下、《基地与地球》上下。第一篇写于1941年,最后一篇写于1992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小说讲述一个名叫谢顿的人,发明了一种“心理史学”,可以预测银河帝国未来盛衰,为了让帝国崩溃和重建的这段黑暗时期从三万年缩短为一千年,谢顿建立了两个基地,秘密做好准备。史诗般的故事和结构,宏大壮阔,气象万千,据说是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触发了阿西莫夫的灵感,他让一部古老的帝国盛衰史,在银河系遥远未来的时空中全新搬演。《基地》中还涉及多个重要概念:心理史学、盖娅学说、中空月球、人类未来、机器人定律、电脑发展的极限、能够左右历史的人工智能等等。

1957年阿西莫夫在科幻小说创作上“封笔”,他的读者和出版商却始终放他不过,一直要求他将《基地》系列继续写下去,停顿15年之后,阿西莫夫终于再作冯妇,开始写《基地》“续篇”和“前传”,结果甚至比当年更加畅销。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因为有传言说“基地”组织的名称和运作可能受到了《基地》小说的启发,《基地》小说再次引人注目。

虽然《基地》给阿西莫夫带来意想不到的声誉和财富,他却戛然停止了科幻写作,转入科普创作——据说是响应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号召。新的写作继续为他带来声誉和财富。他从1958年起在《奇幻和科幻杂志》上写专栏。这是一种科幻文学界享誉已久的老牌文学杂志,内容包括短篇科幻小说、访谈、书评、影评等,这些文章基本上可以归入“科普”。据他晚年自述:“我这一生为《奇幻和科幻杂志》写了399篇文章。写这些文章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因为我总是能够畅所欲言。”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风行世界,他生前出版了数百种书籍,与此同时他还走上电视,成为向公众传播科学的明星,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伟大的讲解员”。

虽然从本质上说,阿西莫夫无疑是个热爱科学的人,而且他也多次明确表示自己是无神论者,但他思想开明,有宽容心态,接受多元的理念。更何况他以科幻起家,而在他开始科幻创作之前数十年,乔治·威尔斯已经开辟了科幻小说中反思科学的世纪潮流,所以反思科学,或对科学主义立场有所偏离,对阿西莫夫来说也是习以为常的。

事实上,阿西莫夫的科学随笔实在太与众不同了。和我们中国读者熟悉的“科学随笔”相比,它们有时简直就像登错了杂志的文章。

不妨剖析一个案例以见一斑:在《宇宙秘密:阿西莫夫谈科学》中,有一篇“庞培与命运”——等一下,不是谈科学吗?难道庞培也和科学有关?对罗马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当然对庞培(Gnaeus Pompeius)不陌生,但是让“庞培与命运”这样一篇万字长文出现在一本“科幻”或“科普”的杂志上,对于中国的主编、编辑和读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除非阿西莫夫写的是以庞培为主人公的科幻小说。

然而阿西莫夫写的是“非虚构作品”。他先用流畅的文笔,简要叙述了庞培的一生:他的出身、政治投机、军事冒险、凯旋和他一度如日中天的声誉……直至他58岁被暗杀。这些故事和我们通常从有关罗马历史的书中读到的并无不同。阿西莫夫凭什么让《奇幻和科幻杂志》,容忍他用一万字的篇幅,将庞培一生这样一个看上去绝对老生常谈而且和科学毫无关系的故事再讲一遍呢?但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

阿西莫夫在此文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叙述庞培一生故事时,强调了他42岁那年是一个分水岭:42岁之前,庞培好运无边,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直至他政治、军事生涯的巅峰;42岁之后,庞培厄运无穷,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直至在埃及死于非命。那么在这分水岭的42岁那年,庞培遇到了什么事情呢?阿西莫夫先说只是发生了一件小事,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在故事结尾他补叙了这件事——庞培在耶路撒冷时,不听劝告擅自走进了犹太教圣殿中一个隐秘的房间。

阿西莫夫在此处特意加了一个脚注:“要是你以为我自己变得神秘了,请再读一遍本文开头的部分。”——他指的是他在该文开头一段关于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讨论。

到这里,阿西莫夫神秘主义的狐狸尾巴露出来了,他还像一个理性主义者或无神论者吗?

也许有人会说,阿西莫夫在这篇作品中只是故弄玄虚而已,已经偏离了他一贯秉持的理性主义立场。但我们从这篇作品可以看出:即使我们同意阿西莫夫基本上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1957年突然封笔科幻小说而转向科普创作,也可以视为在理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行动),但是从他各种作品比如《基地》系列小说来看,他肯定是一个宽容的理性主义者,这篇“庞培与命运”同样可以证明这一点。

有人曾问阿西莫夫:“科学是不是能解释一切事物?”阿西莫夫明确回答说:“我肯定科学不能解释一切。”这番问答对于理解阿西莫夫至关重要。例如在“庞培与命运”所述的故事中,科学无法对庞培的命运转折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也许阿西莫夫写这篇庞培故事,目的就是用这个故事表明:世间确有仅用理性(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阿西莫夫并不僵化,也绝不缺乏想象力——笑话,一个成功的科幻作家怎么可能缺乏想象力?他只消将写科幻小说的想象力略出余绪,用一小部分到他的科普创作中,就可以给人惊才绝艳的感觉。

行文至此,我决定冒着被众“阿迷”拍砖的风险,对阿西莫夫在科幻科普两界中究竟哪一界段位更高的问题,给出自己的明确答案:我认为阿西莫夫在科幻方面段位更高。想想今天越来越受关注的“机器人三定律”,也是阿西莫夫在他的小说中提出的,如今已进入哲学、伦理、法律等层面的思考之中,这在古今科幻作家作品中找不出第二个类似的例子,也足以印证我所言不虚吧?至于他和克拉克谁第一谁第二,哈哈,让他们在那个世界继续争论吧——要知道,第一的候选人有好几个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玩游戏作文 梦想英语作文 心态 作文 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暖的作文 英语作文六年级 陪伴的作文 对比作文 除夕 作文 作文四年级400字 闺蜜小作文 心愿的作文 旅行 英语作文 遇见的作文 茶作文 外婆 作文 研学作文 900字作文 80词英语作文 眼睛 作文 作文教案 作文我学会了 玫瑰作文 作文800字初中 满分作文高考 点赞作文 阅读的作文 写动物作文 时间的作文 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