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专辑:苏轼另一首中秋词 浪漫唯美有仙气 想到月亮上去吹笛

2020-12-24 17:15:01
相关推荐

#中秋节#提起中秋诗词,怎能不提起苏轼?苏轼是一个特别重视亲情、友情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在中秋节这个明月千里寄相思,万家团圆的美好节日里,他创作了很多诗词。今天我们不谈鼎鼎大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说一说他另一首关于中秋的词《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黄州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八品,约相当于现在县级武装部挂名副名部长(不得签判公事),薪水微薄,苏轼全家二十多口人,一下子生活就陷入了困境。幸得朋友周旋,黄州知州把城东门官府所有的一块四五十亩的荒坡地交给苏轼耕种。种地的感觉如何?“垦辟之劳,筋力殆尽”,这是苏轼原话,换成白话文是“种田真辛苦,累死老子了。”

公元1081年,苏轼在东坡盖了几间房子,名曰“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苏轼万万没想到,苏东坡这个名字在民间的知名度完爆他的本名。1082年中秋节,苏东坡抡了一天锄头之后,见月色很美,顾不得腰酸背痛腿抽筋,跑到东坡顶上独自看月亮,越看越孤单,自怜自伤,就写下了《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桂魄是什么?魄,古人将月亮不明亮的那一部分称为“魄”,后来就引申为月亮,月光。传说中月亮里有一棵巨大的桂树,所以苏东坡说“桂魄”。这两句词的意思就是: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长空万里无云。月光飞洒而下,清辉所照之处,将秋夜的碧空都映得一片清冷。

词的第一部分是写实景,苏东坡的笔力甚是雄健,寥寥数语,将中秋之夜写得清爽辽阔。值得注意的是,秋景虽美,但情感基调重点落在一个“冷”字上。这当然与苏东坡当时的心境有关。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在(月亮)的琼楼玉阁处,(仙子)们乘着鸾凤飞来飞去,她们都在清净凉爽的地方啊!江山美丽如画,远远望去,月光之下缥缈的烟雾和树影清晰可见。

第二层有一个典故:开元年间中秋夜,唐玄宗和道士游月宫,看见白衣仙女数十人,骑着雪白的鸾鸟,有些仙女奏乐,有些仙女随着音乐在桂树下起舞。这一段主要是写幻想中的月宫美景,仙女们在那清净的国度之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苏东坡的向往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因为作者的处境当时很糟糕,仕途上被踩到了泥里,黄州城偏远落后,多雨潮湿,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每天“汗滴禾下土”,生活似乎没有了远方,只剩下眼前的苟且,苏东坡有些心灰意冷。对神仙生活的向往,隐隐约约之中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不直写?“乌台诗案”就是前车之鉴。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我大醉之后拍着手放声高歌,举起酒杯邀明月对饮,加上我的影子就成了三个人。

诗与歌,世与情:书能解千忧

当当智能小程序

这一小段是不是相当熟悉?没错,诗仙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东坡在此处向偶像李白致敬,其象征意义也是一脉相承的,表面上很热闹,很欢快,其实很孤单,很凄凉。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跳起舞在秋风夜露下徘徊,这人间的中秋,不知是月宫中的什么日子?我想乘着风飘飘然飞到月亮上去,根本不用骑着大鹏鸟的羽翼。

苏东坡对着月亮喝了一会儿酒,唱了一会儿歌,酒意上涌,便胡乱跳起舞来。秋风袭来,露水降下,沾湿了衣衫,忽发奇想,能不能真的象神仙一样随风飞升而去?

是不是写得很浪漫,很唯美?其实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在月色之下独自一人喝多了,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唱,一会儿跳,是多么的孤独?内心是多么的愁苦欲狂?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在那晶莹剔透的月宫之中,用横笛吹奏一支高亢嘹亮的曲子。吹断横笛,就是把横笛吹出最高亢最嘹亮的音节,并非是把笛子吹断。

飞到月宫中做什么?吹笛子。苏东坡脑子进水了吗?当然不是。笛声清越激昂,悠扬婉转,被誉为天籁之音,文人墨客无不视吹笛为风雅悠闲之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多么的欢乐,多么的自在,多么的青春!活得太苦太累了,苏东坡是多么的想“放开这纷扰自由自在”啊!

这首《念奴娇·中秋》可以与苏东坡六年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对比来读。《明月几时有》,虽然也有超脱成仙之意,但主基调是对亲人的怀念,对世间所有离别之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境界阔大。当时苏轼虽然政治上被打压,但仍然是一州太守,衣食无忧,小日子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念奴娇·中秋》创作之时,苏轼刚从灭顶之灾中险死逃生,正是人生的最低谷,已经完成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转变。此时的苏东坡,心惊政治的污浊黑暗,饱尝生活的艰辛,内心极其苦闷,所以才极其向往超脱的神仙境界。这首词同样写得狂放不羁,仙气飘逸,想象雄奇大胆,但主基调是清冷孤独,无可奈何,超脱避世。

中秋古诗专辑,山枫说文化与历史精心构思,荣誉出品,敬请期待第三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亲情作文600 灯笼的作文 晴天作文 榴莲作文 温暖作文开头 考研小作文 三年级想象作文 作文题纲 英语招聘作文 泪的作文 家乡的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我的家乡 初中300字作文 我渴望作文 家规作文 成长作文400 熊猫英语作文 初中400字作文 背后的故事作文 300字作文小学生 火锅的作文 耐心作文 热点作文素材 生活作文300字 开心的事作文 可爱的人作文 遇见600字作文 作文摘抄大全 感谢你 作文 300个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