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给父母的朋友圈辟谣属于不孝吗?回归儒家本源 看看孝的真正含义

2020-12-24 17:15:01
相关推荐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有人要骂作者是标题党了,但是且慢,诸位难道不想知道孔孟对在朋友圈辟谣是什么看法吗?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分析的必要。从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当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对于“孝道”的真正的理解。

一、不孝有三,辟谣为大

伴随着中老年人大举移民网络世界,各种网络流言也伴随着这些网络新移民对信息的低分辨力而大肆流行。其实我们这些80、90、00后在最初接触网络的时候,也不免中网络流言的招数,什么“今天是马化腾的生日”,“QQ表情是日本人发明的”,“不转不是中国人”等等等。只不过时间长了,总有人会提醒我们这些是谣言,这种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辟谣。

问题是,最近几年依靠新媒体大举移民网络世界的新移民,很多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他们常常在家族群不停地转发此类谣言,这一下辟谣的难度就大大加强了。倒不是谣言有多少进步,很多如今流行的谣言,其套路和我们当年遇到的差不多,问题在于中国人的孝道观念。常言说,孝顺的关键在于顺,不顺如何孝,这确实是大部分中国人对于孝道的理解。而顺从父母,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听话”,遵从父母的意愿执行父母的意志。父母长辈在朋友圈转发的谣言,你去辟谣,那性质就几乎等同于忤逆和定罪了。所谓“不孝有三,在朋友圈辟谣为大”,就是这个道理。

丁香医生的101条辟谣

说起我们中国人的孝道,英语翻译是filial piety,直译过来就是子女对父母的虔诚。英语中的Piety(虔诚)来自拉丁语pietas(虔敬),罗马人用这个词表达人和人,人和神之间的责任和秩序,基督徒则用来表达世人对上帝的信仰,因为在基督教世界只有人对上帝的虔诚,我国自古没有拜上帝的传统(这就是为啥洪秀全得不到天下),父母就是子女的“天”,是中国人取代上帝来崇拜的对象。要说起这种对于父母的责任和孝顺,大家众口一词都是说来自于传统儒家文化,是孔子的发明,这话本来不全错,但是很多事情较起真来就没那么简单了。

二、孔子曰:不辟谣的孩子不是孝子

有趣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孔子确实发表过看法,就记录在儒家关于孝道的最权威的文献《孝经》当中,传统认为《孝经》是孔子所作,当然也有人说《孝经》是后人附会孔子的言论。不过作为儒家的“十三经”之一,《孝经》代表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没问题的。在《孝经》的第十五章,曾子问孔子,“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意思是子女听父亲的话,算不算孝顺?今天的中国人会觉得这还是个问题?传统道德肯定是赞同子女听父母的呀,没想到孔子的反应是大怒!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为什么说孔子是很生气呢?孔子这样的谦谦君子,只有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才把一句感叹的话说两遍。比如说当子路质疑孔子和南子关系不正当的时候,孔子赌咒发誓说“天厌之天厌之”;还有一次是孔子最爱的学生颜回去世,孔子说“噫!天丧予,天丧予!”。而这一次孔子说“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这是什么话!这是什么话!)连说两遍,可见是很生气了,那么孔子生气的理由在后面就有明确解答。

孔子认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人,只要身边有直言进谏的人(争臣),就不会犯大错误,不会出大问题。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也是这样,只要父母身边有直言进谏的子女,就不会做不义的事(身不陷于不义),子女看见父母不对的地方必须要直言进谏,否则就不能称得上是真孝子。

下次父母说你顶嘴,可以用这句怼回去,当然前提是你有道理而且不怕挨打

那按照孔子的观念,朋友圈出现了谣言应不应该辟谣?那还用说吗?真孝子就应该去辟谣,哪怕惹得父母不高兴,但是可以使父母获得正确的知识,不至于将来犯错误。有人会说,孔子说顺从父母不算孝顺,那不去纠正父母至少不算是不孝吧!未必,孟子在《离娄上》第二十六章曾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两条不孝是什么?清人编撰的《孟子正义》对这一条有注释,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也就是说,父母有错不去纠正反而一味顺从,这就是不孝。这句注释的内容来自于汉代人赵岐,可见,从孔子到孟子,再到汉代到清代,让正统的儒家来看,父母在朋友圈造谣传谣,真孝子是必须辟谣的。

虞舜行孝图

三、有条件的孝道和无条件的孝道

这听起来确实是太不符合我们对儒家的认识了,我们传统的看法觉得那种讲无条件的愚孝才是儒家的特色,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孝经》其实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看法,所谓孝道就是子女对父母要负有应当的义务,绝不是无条件的顺从,孔子把子女的义务总结为五条: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孝经》,纪孝行章第十)

在孔子看来,孝子只要做到这五条就可以了:日常尊敬父母,愉悦的养育父母,忧伤的为父母养病,悲哀的主持对父母的丧礼,严肃的主持对父母的祭祀。这五条要求都是切实可以做到的,绝没有子女要完全顺从父母的意思。

然而我们中国人理解的孝道似乎是另一种形式,那就是元代编撰的,大名鼎鼎的《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些故事其实是符合儒家传统的,但是有的就未必了。其中有一则故事是“郭巨埋儿”,说是汉代人郭巨家里穷,担心无法同时养育儿子和母亲,就想把儿子活埋。

郭巨埋儿

这一举动是违背儒家伦理的,为什么呢?且不说杀人犯法,郭巨这样做就不等于说是让自己的母亲沾上害死孙子的罪名了吗?在孔子看来,你看见父母陷于不义不去纠正就已经是不孝了,主动让父母陷于不义不是更大的不孝吗?这个故事的后半部分是郭巨在埋儿子的过程当中发掘了一坛黄金,是老天爷赏赐孝子郭巨的(上面还有郭巨的大名呢),所以有人说这个故事的关键是鼓励孝行,问题是这个行为本身就不符合孔子主张的孝道呀!鲁迅对这个故事有个绝妙的讽刺:当他知道这个故事之后,不仅自己不敢做孝子,更怕自己的父亲做孝子!

然而有趣的是,这种对于父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孝道却逐渐占了上风,并且深入到中国人的潜意识当中。究其根本,是历史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儒家思想的一个特色就是用家庭伦理去对应社会伦理,所以说国家国家,国和家是一致的,孔子主张孝道,是因为他相信一个孝顺父母的人也是忠君爱国的人。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臣子对君主的义务是有条件的,更是有限度的,所以孔子也并不觉得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是无条件的,无限度的。然而,伴随着秦朝一统天下,专制皇权逐步建立起来,臣子在皇帝面前逐步弯下了腰,明代的海瑞因为辱骂皇帝而被下死牢,君主和父母都成为不能批评的对象了。

海瑞塑像

清朝的大臣更是以做奴才为荣。在这种情况下,用来与这种政治现状对应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逐步变得无条件起来,家庭的伦理关系也就逐步发生变化,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孝故事基本上都发生在秦朝之后就是这个原因。

文史君说

看了这么多,诸位看官恐怕还是会觉得不过瘾,因为即便知道这些道理,大家还是不敢在朋友圈辟谣,谁让无条件的孝道主宰我们的思维这么多年呢?更何况回家挨板子的永远是我们,又不会是孔子。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相比于二十四孝的孝道观念,孔孟这种距离我们更远的孝道观念反而更对现代社会的胃口。我们常常说继承传统文化,那么究竟要继承什么样的传统,如何继承,这确实是我们值得思考的,至少,相比于《三字经》和《弟子规》,大家还不如多读读《孝经》。

参考文献:

[宋] 邢昺疏,金良年 校,[唐] 李隆基 注:《孝经》(国学典藏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清]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201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隔壁小王博士)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第一次学做饭 介绍我的房间英语作文 我的梦想450字作文 颐和园作文500字 我们的心近了作文 玄武山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写一种植物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作文 母亲作文800字高中 脚踏实地作文800字 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描写乡村生活的作文 快乐的元旦节作文 生活需要坚持作文 怎样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爱是什么的作文 近五年高考作文 游文化公园作文 做家务作文450字 海豚表演的作文 五年级上册作文500字 关于生活的作文600字 我心爱的什么作文 走出校园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作文三百字 包饺子的作文300字 关于上海的英语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我的父母作文800字 描写嘴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