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注意!八年抗战改成十四年抗战

2020-12-25 01:40:01
相关推荐

近日,一份署名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所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流传,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教育部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要求全面落实。想必在2017年高考中,这条要求也一定会有所体现!学习哥第一时间为同学们准备了相关的资料,以备高考之需!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

“八年抗战”是哪八年?

“八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

▲七七事变时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十四年抗战”是哪十四年?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在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安排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

▲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九一八事变”章节根据中国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内容,在“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我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为什么会有“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两种说法?近年来国内史学界围绕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问题,展开了相当规模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八年抗战的说法,提出了十四年抗战的概念。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和南京国民政府作用的评价;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因而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深入地客观地全面研究抗日战争是有意义的。正是基于此,应该确立十四年抗战的概念。其实,八年抗战和十四年抗战,是与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的过程相联系的两个概念。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关于抗日战争的高考真题汇编

2014年

(2014·重庆卷)1940年12月23日,重庆《大公报》报道:“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张书旂为庆祝美国罗斯福总统第三届联任大典……特制《百鸽图》一巨幅(相赠),甚为精致,蒙委员长赞许,亲题‘信义和平’四字,以颜其额。”此图赠与美方的深层用意应该是( )

A.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B.对美国珍珠港遭到袭击表示慰问

C.庆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感谢美国在开罗会议上支持中国

(2014·四川卷)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 )

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

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

③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

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4·山东卷)“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

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015年

(2015江苏单科10)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考点】抗日战争——七七事变、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抗战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防御阶段,且“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指正面战场,故B项错误;“武汉失守”反映了在抗战前期,中国军队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故C项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成 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重庆文综7)“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我党发表这一宣言促进了(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涨

C.联合政府的早日成立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考点】抗日战争——中共联蒋抗日

【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不是材料强调的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只要国民党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为,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可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局部侵华战争,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共倡导全民族抗战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 境内的一切抗日力量结成统一战线抗击侵略者,与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无关,故C项错误;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与材料反映的是1935年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解析】国民政府布置的防御工事主要侧重于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与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不符合,故A项错误;1933—1937年间,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不断上升,国民政府的战略部署实质上反映出,其对日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故B项正确;国民政府“围剿”红军的区域集中在南方,与豫北、晋北、绥东等城市无关,故C项错误;沪杭是国民政府统治 的中心区域,加强此地的防御工事,与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015北京文综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重庆谈判)

【解析】五四运动 发生于1919年,应该远在“二十”之上,故A项错误;长征发生在1934—1936年,应该在“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之前,故B项错误;上井冈山时间大约是1928—1934年,在长征之前,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日本投降后,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提出后,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故D项正确。

【答案】D

(2015安徽文综16)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考点】辛亥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据材料,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则是1941年,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而且辛亥革命以求民主求民族独立为目标,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故A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我党的努力目标,故D项错误。

【答案】A

(2015天津文综7)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 团的徽章。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考点】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美合作抗日

【解析】由图片“GO YEARS OF ‘LEADING THE WAY’”“WORLD WAY”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1946至1949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此题与美国发动侵略战争无关,故B项错误;从美国特种兵徽章下方有 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故C项正确;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体现了中国和缅甸,但是没有体现美国,故 D项错误。

【答案】C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考点】侵华日军的罪行——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鲁、豫等地相继被日军占领,“ 国统区”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 目的是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故可知其发行“联银券”、“军用票”是为获得中国的物资维持战争,故B项正确;流通“联银券”、“军用票”的地区是敌占区,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流通的货币,没有体现对物资的管理,故D项错误。

【答案 】B

(2015福建文综38)(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来往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阐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10分)

【考点】(4)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侵华日军的罪行;中日邦交正常化

【解析】(4)注意题干要求“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本方面,根据材料四“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作答;从中国方面,应该吸取教训,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等等,只要言之有理。

【答案】(4)日本:甲午战争及三十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6分)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4分)

(2015天津文综13)(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接受日本投降签字国家的顺序是美、中、英、苏、澳、加、法、荷等。1946年5月 ,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以美、英、苏、中、法为序,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必须认识到,在国际场合争席位、争排场,实际上关系到国家的地位和尊严。

——摘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材料三中,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4分)

(4)综上,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可影响国家外交地位的变化?(2分)

【考点】(3)抗日战争——日本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影响国家外交地位变化的因素

【解析】(3)第一小问依据,根据材料三中“最终法官席次依照日本投降 书上受降签字的次序排列”可知,依据为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顺序;第二小问分析,主要从抗日战争的意义,尤其是世界意义角度考虑。(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材料一体现了综合国力;材料二中体现了国际环境;材料三体现了对世界贡献的差异决定了国家在外交中的地位。

【答案】(3)依据:日本投降书受降国签字 顺序。(2分)

分析:中国的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了巨大贞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分)

(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环境,对世界的贡献等。(2分)

(2015重庆文综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

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 地位,(2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4分)

【考点】(2)抗日战争——中共敌后抗日、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解析】(2)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二“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可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部队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可知对家里妻儿倍加思念,同事期望夫妻双方努力慰藉彼此;第二小问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战场;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答案】(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4分)

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2分)

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

2016年

本文由学习哥团队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追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嵖岈山作文 北京环球影城作文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 端午节粽子作文 初中小作文 写春雨的作文 四年级关于校园的作文 你真厉害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保护眼睛的作文100字 满分中考作文开头结尾 介绍青海的英语作文 秋雨作文400字 初中生运动会作文 我家的冰箱作文400字 今年全国卷语文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600 小学生反思作文 描写沙漏的作文 我家的小泰迪作文 观察雨的作文200字 桂林风景作文 印象深刻的人作文250字 积极乐观作文 美好假期作文 枫叶作文200字 感恩自然作文 英雄在我心中作文 描写自己的作文300 月下遐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