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今天 抗联最小的女兵走了!她推动“抗战十四年”写入教科书

2020-12-25 02:05:01
相关推荐

今天

李敏老人走了

带走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东北抗联老战士、原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李敏

因病于2018年7月21日3时39分逝世

终年95岁

那是一代人的传奇

只有“传奇”

才能描述那个时代中的他们和她们

“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

最大的愿望实现了

2017年年初,教育部一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在网络上引起网友广泛关注。这也让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兴奋不已。近十多年来,老人一直建议把“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把“十四年抗战”写入教科书。

从2002年开始,十多年来,李敏与东北三省众多抗联战士及一些关心抗联历史的人士一起,推动把“抗战十四年”正式写入教科书。他们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建议,向全国政协提交提案,各地实地演讲,让“抗战十四年”成为未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词。

“抗日战争局部战争十四年,全面战争八年,我原来最大的愿望就是把抗日战争十四年历史写入教科书,现在终于实现了。”

李敏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十四年中,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着反日大旗,英勇奋战,流血牺牲,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斗争。

没有哪一场战争,像东北战场这样惨烈,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数十万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殊死搏斗。在这场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无法用数字来统计的, 中国人民不应该忘记他们和由他们谱写的这段历史。

李敏认为,由于以往长期宣传的一直是八年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抗战史很多人都不知晓,教育部今年正式要求“抗战十四年”写入教科书,可以把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挖掘,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知晓抗联,了解抗联精神。

最重要的意义是,把中国东北抗日联军1931年至1937年长达6年的艰苦卓绝抗战,正式加入全民抗战的历史中,让抗日战争的历史体系更加完整。

李敏的传奇人生

13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李敏,192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梧桐河屯的一个朝鲜爱国者的家庭。

父亲李石远由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在20年代初流亡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在抗联六军一师任后勤处长,1938年牺牲。

李敏的哥哥李云峰在抗联六军一师六团任政治部主任,1942年为国捐躯。

1933年春,抗日军民分四路攻击集贤时,日军用机枪疯狂扫射爱国军民,亲人们的悲嚎声,在安邦河、双鸭山、七仙峰上空久久地回旋,一首感人肺腑的悲歌——《妈妈,请你不要哭》流传开了。

李敏当时在抗日救国宣传队里,每逢唱到“妈妈,妈妈,亲爱的妈妈,请你不要哭”的时候,周围的群众都泣不成声。许多人自动献出自家仅有的粮食、干菜、食盐、衣物,支援抗日队伍,有的还送儿送女参军,上山打日本鬼子。

1936年.李敏才13岁,还是个小姑娘,想上山打日本鬼子,可是部队首长嫌她小,说啥也不收。在她多次恳求下,又唱了几首抗日歌曲,使首长受到了感动,才把她留下,从此成了一名抗联小战士,开始了戎马生涯。

在那艰苦的年代里,部队除武器外,帐篷、火炉、锅碗瓢盆、锹镐针线,一切都要携带。冬天,地上冰雪三尺,有的部队还穿着单衣服,晚上只得围着篝火,烤一会,睡一会,真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最困难的时候,山果、野菜、树皮、草根、死马、野兽、甚至皮带、鞋底都成了食物。至于药品更是奇缺,战士们负了伤,连绑带都没有,只得从身上撕下一片衣服包扎,医务人员的药包里,常常装着“老瓜眼”树的树皮,味很苦,煮一煮消毒。

难啊,冻死饿死的太多了

对于极度的饥饿,李敏有着清晰的记忆——“饿得心突突地响,感觉心逼到嗓子眼儿了,几乎要背过气去。”

“实在饿极了只能吃点雪,但是胃受不了。更多的时候,是扒榆树皮、桦树皮,和着雪水煮。喝完热乎乎的汤,心好像没那么痛了。”

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1939年除夕夜,部队实在没吃的,一位姓苗的司务长就在铁桶里煮靰鞡鞋,为战士们准备“年夜饭”。

黎明前,敌人突然进攻,苗司务长本已撤了出来,但想起铁桶还在地窨子里,于是返回去拎起铁桶往山崖上跑。眼看跑到跟前,大家赶紧伸出手拉他时,一颗子弹打中了他的后背……

白山黑水抗击日寇八年多

抗联战士不但遭到强大敌人的追击围攻,还常常受到断粮、断药的威胁,忍受饥饿的煎熬。尤其是冬季,天寒地冻,缺衣少食,斗争更加艰苦,部队经常在饥寒交迫中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几十倍的日军周旋苦战。

在林海雪原抗击日寇,李敏可谓身经百战。可有一次战斗她至今难忘。

1938年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完达山脉。日伪军趁着大雪,进山对抗联部队进行围剿。一天,被服厂和医院被日军包围,指导员裴成春在阻击中身负重伤,她对李敏等人说:“你们快走,我在后面掩护!”

当时,西面是悬崖绝壁,数丈深渊;南面是又宽又长的雪沟子;东山较近,有树木可以隐蔽。李敏趟着没膝的积雪开道,却没见人跟上来。转身一看,她发现本来跟在身后的战友又被包围了。

不远处一个骑马的日本军官马刀一指,“哒哒哒”一梭子弹打来。李敏机智地滚进一个雪窝子里隐蔽起来,才得以虎口脱险。这次战斗,1个女兵排只有李敏只身突围出来。

九死一生转战苏联

退休前,李敏已是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但她特别重视自己曾经的另一个身份:中国特别旅的准尉。

抗联中,有一支传奇的部队。

抗战期间,经过数年苦斗,3万余人的抗联队伍,只剩下千余人。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共产党的帮助下,他们退到苏联境内休整,编为苏联红军远东红旗军独立第八十八旅。

这支部队成立于苏联远东的维亚茨克小镇,成员大都是撤退到苏联的原中国东北抗日联军官兵。他们接受苏军提供的服装、武器,按照特种部队的标准进行训练,甚至使用了与苏联军队相同的军衔制度。

李敏和她所深爱的陈雷,在抗联时代的照片。

在那里,李敏接受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文化学习,包括各种武器的使用、冬季滑雪游泳训练、通讯技术、前线救护、铺设铁丝网、翻越障碍和战斗行军队形编组、行军警戒的派出搜索以及架设电话线、耐寒训练、武装泅渡等。

她是当年抗联队伍中最小的女兵之一,在苏联受训则成为中国首批具备伞降能力的女特种兵。

“课程由苏军军官担任教官,不仅要求我们百发百中,而且还要求熟悉应用游击队的战术和一些战略战法。”李敏老人说,在苏联接受特种训练,特种空降是一种危险的实践训练科目,如果在高空降落伞一旦不能有效打开,就会发生意外。

回国后,李敏先后完成侦察、通信联络、破坏敌占区桥梁铁路仓库等多项任务,还参加了摧毁日军黑河军事要塞的作战行动。

百战余生,老人特别怀念那些长眠在异国的战友。抚摸“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等勋章,李敏激动地说:“这些奖章,属于每一个抗联战友……”

尽毕生之力弘扬抗联事迹

老人生前在家里挂满了抗联各支部队、主要将士的事迹宣传画,几间不大的房间俨然成了一个小型抗联博物馆。

“我的心愿就是让更多人知道抗联事迹,弘扬抗联精神。我这一生,特别是我离休之后,一心一意做这件事情,因为这十四年的历史太可歌可泣了。”李敏说。

1995年,俄罗斯政府授予她“朱可夫勋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章”。

2002年,李敏组建东北抗联精神宣传队,踏遍老林深山,寻访昔日战友牺牲地,并尽可能为他们立碑。

“那么多好同志都牺牲了,很多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如果不给他们立碑,谁也不知道几十年前还有这样一群人,为了民族解放甘洒热血。”

她说:“成立宣传队的目的,就是要宣传东北抗联战斗的十四年,弘扬抗联精神。”

“这是中国东北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老人说。

2010年,她荣获哈尔滨市“百年风采女性”荣誉称号。而她则尽毕生之力弘扬抗联事迹。

在李敏家专门有一间练歌房,房间四壁挂满她们常唱的歌曲和演出的照片,几个宣传队员与李敏一起唱起李敏填词的《哈尔滨,英雄的城市》,其中歌词中有两句:“我们要为你建一座凯旋门,我们要为你建一个胜利广场”!

致敬!

李老,一路走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手抄报作文 再见作文 爱是作文 五年级作文下册 作文看见 的滋味 作文 作文素材小学 初中作文500 矛盾作文 珍贵作文 七年级的作文 特别的 作文 作文60字 书信的作文 走过...作文 田园作文 小鱼作文 深处作文 500字初中作文 生命生命作文 作文万能句子 60字作文 做人作文 作文高中600字 作文标题大全 专业作文 专升本作文 作文 等待 特别的作文 我发现 作文